风起南洋1784(校对)第1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4/581


但现在这种,看似感激的言语中,平和的外表下,藏着的是压抑的怒火,暹罗人说不定真的在考虑对付叶开了!
因为叶开现在占据的四国之地,历史上拉玛一世可是得到了其中两个半的。
现在叶开横插了一杠子,相当于把拉玛一世南下的路给堵死了,而且他还顶着一张暹罗臣子的皮,这肯定更让拉玛一世愤怒。
而且和人数只有三十几万的武吉斯人不一样,暹罗人目前拥有国族七八十万,奴隶人口六七百万,加上一些仆从国,暹罗人的却里克王朝拥有接近八百万的人口。
极限动员下,估计能拉出二三十万军队奴隶也可以当兵,历史上有过先例,远不是只能拉出两三万人的武吉斯人可比。
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武吉斯人横行了上百年,到现在已经是在不断走下坡路了。
而暹罗人,从郑信大帝到现在,这几十年是整个暹罗历史上少有的武德充沛时期。
一个处于衰落的封建军队和处于上升期的封建军队完全就是两种样子,看看明末的大明卫所和满八旗的差距就明白了。
就在叶开刚去欧洲的1785年底,缅王孟云遣兵攻占了丹那沙林,并且一度占领了临近北大年的宋卡府。
泰缅双方最后在他丁登爆发了激烈的战争,缅王孟云征发了超过八万人的军队,暹罗二王素拉.辛哈那则纠集了六万暹罗军队。
双方共动用了一百多门各式火炮,超过三万人的火器军,以及几百头大象,激战了三天之后,缅军大败,光是阵斩和被俘虏的就超过了四万人,从此再也无力进攻暹罗了。
这么大规模的会战,根本不是叶开可以玩得转的,对于现在的他来说,不管是暹罗还是被暹罗打败的缅甸,都是庞然大物,耗都能把他这总共十几万的人口给耗死!
可他总不能退让吧?北大年可是他的根本之地,退无可退!
这该怎么办呢?
第241章
拉玛一世的唐暹混一
“我的兄弟,请不要这么说,清莱城外的战斗是佛祖的安排,没有什么你救我,我救你,一切都是佛祖的意愿,是佛祖对您虔诚信仰的褒奖!”
虽然心情很压抑,叶开还是满脸笑容的轻声和拉玛二世说着话,在一个信佛的国家将一切都推到佛祖头上,是很合理的事情。
叶开不希望拉玛二世老是提起这件事,对于这种人物,最好你欠他的人情,而不是他欠你的。
“是的!这都是佛祖的意愿!”拉玛二世拉着叶开的手,两人往大殿的茶室走去。
至于为什么叶开能与拉玛二世互称兄弟,这也是现行泰国的贵族制度所决定的。
虽然拉玛二世被人称为勒腊王子,但实际上他的名字也叫封号是颂徳.帕昭.卢亚特.昭法.恭玛.銮.伊刹罗颂吞。
这里面颂徳,帕昭等都是赞美的词,唯一有用的就是銮和伊刹罗颂吞,銮是爵位,伊刹罗颂吞才是地位相当的人能称呼的名字。
也就是说,拉玛二世现在和叶开一样,都是銮爵,所以他们能互相称对方为兄弟。
实际上整个暹罗国,是没有什么王子与公主等称号的,所谓的xx王子和xx公主,都是华人按照自己的习惯翻译来的。
宾主分坐,拉玛二世看着英姿勃发的叶开,一阵惋惜涌上心头,这个人,如果不是他选择了阮家的王女,他本有机会成为自己的妹夫的,他的妹妹丽宛公主可是著名的暹罗美人啊!
他本来也可以成为自己的左右手,帮父亲和自己建立起一个大大的却克里王朝,但现在,拉玛二世又叹了一口气,他知道自己的父亲已经动了真怒。
叶开现在,相当于是把暹罗人攫取马来半岛的路基本都堵死了,除了吉大苏丹国,其他的都被叶开给征服了,这让武德充沛得很有些无所事事的暹罗军队,去哪发泄他们过剩的武力呢?
“我的兄弟!”无声的对坐了片刻,拉玛二世率先开口了。
“你把北大年和瓜啦登嘉楼让出来吧,带着你的族人去往彭亨和雪兰我,这样或许我们还能像现在这样坐在一起,有说有笑的吃一顿美味的冬阴功汤和米粉!”
叶开稍有点讶异的看了拉玛二世一眼,按照叶开的估计,他应该是不会说这些话的。
他来的目的肯定是来了解一下叶开的想法,如果没有可以商量的余地那就稳住他,随后回国去准备进攻。
而不是想现在这样说的这么直白,因为这相当于确切的在告诉叶开,我们已经准备要进攻你了。
“为什么要这样呢,我的兄弟,一世王陛下仍然是我的国王,唐人和泰人从来都是不分彼此的,我这四国之地是唐人的,同样也不会排挤泰人,我们血缘相近,又都是佛陀的信徒,我们可以和平相处的!”
说实话,叶开现在是极为不想和暹罗人开战的。
首先这场仗毫无意义,不管是输赢都对他没什么好处,因为就算打赢了,怎么的,你还想去占领泰国吗?不可能啊!
而且一开战,他攻略北越的计划肯定又要往后推了,这样的话,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开始工业化?何时才能北上中原?
最后最重要的是,他估计就算罗芳柏全力支持他,南洋华人也支持他,但跟暹罗人的这一仗,他还是没多大的把握,暹罗人不是武吉斯人可比的。
拉玛二世轻轻的摇了摇头,如果仅仅只是为了北大年和瓜啦登嘉楼,叶开的提议也不是不行,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是对暹罗很有利的,因为泰人也可以分享到叶开打下四国之地的好处。
因为这些原本是属于武吉斯人领土的地方,肯定不会欢迎信仰佛陀的泰人,但唐人不一样,他们并不排斥泰人,甚至可以说在某些地方还很亲近泰人。
一个被唐人征服的土地,远比一个表面上臣服于暹罗的武吉斯苏丹可靠的多。
但正因为泰人不排斥唐人,唐人也不排斥泰人,叶开的提议才会没有意义。
因为拉玛二世知道,父亲拉玛一世对待唐人的态度是合二为一、不分彼此,用唐人的力量快速的壮大暹罗国。
实际上从郑信大帝开始,暹罗的统治者都在执行着这一政策,因为郑信是潮州人和暹罗人的混血儿也有不是混血儿的说法,拉玛二世的奶奶也是一位名叫道伦的唐暹混血儿。
当国王身上都打下唐人的烙印之后,暹罗国内的唐人和泰人不分彼此的情况就更多了,大量的下南洋的唐人娶了泰人老婆,他们的子女又会和泰人混血。
当然,这个融合的进程是让唐人本土化,或者叫暹罗化,而不是让暹罗人唐化。
从后世的情况就可以看得出来,泰国虽然号称百分之七十五的人都有华人血统,但泰国的华人包括有华人血统的人,能流利说汉语的并不多,甚至不流利但能说都不多。
这就是泰人和华人不断融合的结果,进入泰国的华人差不多都本土化了。
而在马来西亚就不一样,由于华人和马来土著的矛盾,直到后世的二十一世纪,马来西亚的华人跟本地人都大相径庭,一看就能看出区别,反倒是和中国人不好区分。
而且绝大部分的马来西亚华人都会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当你称呼他们为马来华人的时候,人家会很认真的纠正你,你应该叫他大马华人,或者干脆称华人。
他们有自己的教育体系,有自己的圈子,与大陆联系紧密,完全不像是马来西亚人。
所以后世马来华人的这种状况,绝对不是现在拉玛一世想要的,他们想要的,是基本暹罗化的唐人。
只有全国大部分人都或多或少的混了些唐人血统,身上有唐人血统的却克里家才会不那么显眼,才能更好的吸收唐人为己用。
而这种暹罗为主导的华人和暹罗人融合,一个最重要的条件就是,不能出现叶开这种具有相当大威望的华人领袖。
不然本来华人的文化就比暹罗人强势,如果有一个强力华人领袖出现,分走了属于却克里王朝权威的话,搞到最后肯定是要出问题的!
因为搞奴隶制的暹罗人国族不过七八十万,而唐人光是南洋起码就有二百多万,中国大陆上更有恐怖的四亿之多,倒时候恐怕就不是华人暹罗化,而是把暹罗华人化了,这是却克里王朝所不能接受的。
所以实际上摆到叶开面前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开战,要么主动把叶家暹罗化,娶一个暹罗公主,主动融入却克里家族,把自己也弄成暹罗化的唐人。
这样的话,拉玛一世一定很愿意让叶开继续统治着马来四国之地,说不定还会让他更进一步,吞并吉大苏丹国。
“猜銮,你还是听我的吧,虽然你的军队很英勇,但他们的人数太少了,是不可能对抗得了我父亲的,我们可以动员出八万甚至十万人,你可以一打十,但不可能一打五十吧?而且暹罗的军队,可不是武吉斯人能比的!”
叶开长叹了一口气,“我们的家族已经在北大年生活了上百年了,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这就是我们的家乡,没人能迫使我们离开家乡,即使一世王陛下也不行!
虽然在陆地上我们不是对手,但在海上,我的五艘巨舰也不是暹罗水军可以对抗的!”
叶开现在唯一的优势,就是手中的五艘从英国拉来的军舰,其中深海鲨鱼号拥有74门火炮,其他四艘三桅快速战舰也拥有3040门火炮,可以说在南洋,除了荷兰人,就没有比他更强的海上力量了。
但海军是没法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他可以把暹罗沿海,甚至是曼谷骚扰的一片狼藉,但他也肯定保不住北大年和瓜啦登嘉楼乃至整个四国之地。
屋子里陷入了充满危机的静谧!
第242章
我大清的天威
“昭六书殿下,你们如此苦苦相逼,不知天朝上国之乾隆皇帝陛下可曾知晓?”
气氛越加微妙的时候,一直跟到了茶室,同样蹲坐在一张纱帘后面的阮氏玉琬出声问道。
昭六书是广南阮家对于拉玛二世的称呼,而叶开也是一愣,这怎么就跟乾隆皇帝扯到了一起去了?
对于大补老人,叶开可没什么好印象,他那满天乱飞的牛皮膏药图章,一生写了五六万多首却从未有一首达到中小学生背诵标准的诗,当然还有他那艳俗的农业重金属杀马特审美观!
不过拉玛二世却是脸色一暗,对于乾隆皇帝,却克里家族,或者说暹罗贵族的们感官是很复杂的。
因为要是没有乾隆皇帝拉不下来面子,连续四次猛攻缅甸,暹罗很可能已经亡国灭种了。
要知道,当时的缅甸贡榜王朝可是中南半岛第一大国,威名赫赫,不但基本灭亡了暹罗,还打到了印度的曼尼普尔邦,更把沙廉的荷、法两国殖民者暴打一顿,武力强横一时无双。
但站在叶开的角度,不管是他的认知中,还是网络上的段子里面,大补老人这四征缅甸那都是槽点满满,处处露出了让人忍俊不禁的头铁。
再加上大补老人的脸皮实在太厚,竟然把一场可以说打了一个平局偏下风的征缅之战,弄到十全武功里面,更是让后人好一通嘲笑。
这其实是中国人一直以来的天朝上国思想在作怪,我不管你什么缅甸最猛的王朝,我也不管你什么王朝初创,处于万众一心的上升期,统治四万万人的清朝,连同时跟暹罗打仗的缅甸都对付不了,那就是无能,那就是傻哔!
但从其他东南亚的土著看来,就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了,因为他们看到了清朝可怕的战争潜力!
四次清缅战争,清军的人数都不占多大的优势,兵员更是水土不服,装备那就不用说了,清军还在用鸟枪、抬枪,缅甸人已经基本是一半燧发枪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4/58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