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符咒系统(校对)第8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26/1046

  可是,球迷们还是发现了大问题……
第1234章
上十一个死刑犯?
  前20分钟,中国队一直跟日本队打对攻,双方你来我往,十分热闹。
  不过当比赛第28分钟日本队进球之后,情况全变了。
  在前场的一次反击机会中,日本队得到了一个任意球机会,他们的中场核心本田圭佑一脚精彩的任意球直接射门,轰开了曾诚把守的球门。
  0比1,中国队一球落后了……
  这个任意球只是意外而已,所以中国球员和球迷都这么认为。
  不过十分钟之后,当本田圭佑打入第二球的时候,电视机前的中国球迷简直不敢相信。
  一次普普通通的前场进攻,日本队全线压上,冈崎慎司的回传球到了禁区弧顶,本田圭佑一脚大力爆射,皮球轰入了球门右上角!
  0比2,中国队两球落后了……
  直到主裁判吹响上半场比赛哨声的时候,中国球员还没有从落后的痛苦中走出来。
  下半场依旧如此,开场不久,日本队就在前场打出了精彩的短传,他们师从桑巴足球,这次的传控配合也是顶级的。
  在禁区内,刚刚从多特蒙德转会曼联的新星香川真司灵巧的前插,在禁区内轻巧挑射入网。
  0比3,中国队继续丢球……
  此时场下的高波坐不住了,他连续换上了多名进攻球员,继续加强进攻!
  不过很快,他们就丢了第四个球。
  这次还是日本队的前场配合,最终香川真司精准直塞,J联赛前锋前田辽一门前推射入网。
  0比4,中国队输得一塌糊涂……
  这时候,不仅是中国将帅,就连看台上的中国球迷都看出来了,中国队的整体配合远远比不上日本队。
  日本队的传控十分出色,别说是海外留洋球员了,就连J联赛的球员也都能够完美的融入球队之中。
  反观中国队,他们的阵容和球员虽然名气更大,但是大部分时间各自为政,相互的配合程度不高。除了中场陈涛、王楚河两人,还有锋线上的于海和董方卓两人,这些人还稍微有些不错的配合,剩下的武磊、蒿俊闵等球员,经常出现传跑衔接失误的情况。
  四球领先之后的日本队节奏放缓了一些,球队也换上了三名年轻人,锻炼队伍而已,反正比赛也稳了。
  也正因为如此,日本队才没有再进球,中国队也没有再继续丢脸。
  比赛第89分钟,于大宝接到了王楚河的下底传中,攻入了挽回颜面的一球。
  打进唯一进球的于大宝站在禁区内,看着球门里还在旋转的皮球,面如死灰。
  主裁判甚至没有给伤停补时时间,90分钟满了,就直接吹哨了。
  这场比赛中国队1比4打败,十强赛两场结束,一平一负,小组垫底,出线希望一片渺茫……
  这场比赛之后,回国之后的中国队遭遇了巨大的口诛笔伐。
  不仅是中国球员,中国主帅高波也成为了批评的对象。
  无数的国内媒体几近挖苦、讽刺之能。
  “带领这么一支强大的中国队,居然还能踢成这样?高波就是中国足球的罪人!”
  “什么阿森纳队长,什么沙尔克04核心,什么科特布斯名宿,什么曼联双子星,这些欧洲足坛捧出来的虚名,都是白扯!不能帮助国家队进球、取胜,要他们有什么用?”
  6月8日结束了十强赛的第二轮,中国队就一直陷入在媒体的批评之中。
  本来批评声应该渐渐弱下,但是自从云盛7月1日带领意大利队赢得了欧洲杯冠军之后,无数中国媒体再次站了出来,接着夸赞云盛的机会,大骂中国队和高波!
  “同样是中国主帅,看看人家云盛!只是出道五年而已,就赢得了无数冠军!现在又取得了国家队层面的荣耀和奖杯!”
  “同样都是在欧洲效力,为什么意大利球员就能够一路走到决赛、战胜西班牙,而中国队就被日本队打成筛子?意大利队大部分球员在意甲效力,大牌球星也不算特别多;而中国主力阵容里,光是豪门核心就占据了一半的人数!”
  “我们的球队不行,就是主教练无能,就是球员不努力!如果换上十一个死刑犯,赢球就释放,我们肯定能赢下日本队!我们请愿,让云盛回来执教中国队!让更努力的球员进入国家队!”
  本来云盛不打算搅和进争吵之中,但是无数媒体把他拿出来当枪,攻击高波和中国球员,这让云盛顿时怒了!
  在夏天的时候,面对中国体育五台的专访,云盛说出了自己心里的想法。
  “中国队表现不佳,球迷和媒体可以骂,自然没有问题。但是作为媒体人,说出‘上十一个死刑犯’这种球迷才有的言论,真是荒唐至极!”
  “这种说法,根本就是否定了足球的技术型!难道谁有求生欲,谁就能赢球?你让是一个死刑犯去做光刻机,他能做出来吗?为什么你们不说这话,因为你们知道光刻机有技术含量!但是足球呢?你们就觉得是个人就能踢,是个人就能当教练吗?”
  “不论如何,现在的国家队里都是最好的中国球员,高波也是最有经验、最适合中国队的主帅,我不能说出‘你行你上’这种不专业的话,但是你们想想,还有谁能比现在这些人更出色?中国足球越低迷,就越需要媒体和球迷的支持!”
  本来只是中国体育五台的一次对云盛的个人专访,但是云盛却“夹带私货”,说出了心中一直想说的话。
  这个注册球员人数只有6000人的国家,凭什么足球实力会比别的国家强?
  如果中国队真的成为了足球强国,这才是最不科学的、最不合理的、对足球人口众多的国家最不公平的!
  尽管云盛身带系统,尽管他全力推进球员留洋,但是仅仅凭借着他一个人的力量,依然是蚂蚁撼树,想要实现中国足球的复兴,还差得远。
  在中国足球的重压之下,云盛给高波打去了电话,想要向他提出一些个人的建议。
  可是云盛没想到,在听完云盛建议之后,高波掏心窝子的聊了聊球队不为人知的事情,这些事让云盛痛心不已……
第1235章
上十一个梅西?
  在去年夏天尤文到访中国的时候,云盛和高波见过一次面,而在此之前,两人也多次打电话,聊中国球员的状态和技术特点。
  作为中国出色的少帅,云盛和高波惺惺相惜。
  今天接到了云盛的电话,高波放下了在外人面前的坚强和果决,不住地叹息:“这两场比赛打完,我距离下课也不远了……”
  云盛安慰了高波几句,他不再客套,言归正传:“高指导,这两场比赛我看了,我有些看不懂。”
  高波虚心求教:“云盛教练,我虽然长你几岁,但你才是足坛的专家。你看出了什么问题,希望能直言不讳的指出来,我万分感谢。”
  云盛思考片刻,低声说道:“如果一支球队拥有十一个梅西,然后全部派上场,你觉得效果如何?”
  “恐怕连中国队都打不过吧……”高波说话很直,“如果那样的话,我就会祭出中国队80年代最擅长的下底传中,然后放一堆高中锋在禁区里,恢复‘中国头球队’的传统。”
  关于“中国头球队”的说法,源自于上个世纪8、90年代,因为中国队擅长让速度型中场两翼齐飞,然后起球到中路,配置强力中锋轰炸。虽然这种方式成功率不低,但是因为他们技术相对粗糙,因此被无数媒体讽刺是“只会头球的中国头球队”。
  没想到多年之后,中国足球曾经被人嘲讽的单一头球技能和速度优势,都没有了……
  听到高波的话,云盛点点头:“高指导,我觉得你也肯定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对阵伊拉克和日本的比赛,你的排兵布阵为什么如此草率呢?”
  听了云盛的话,高波叹了口气:“云盛教练,你刚才一说那句话,我就明白了你的意思。其实这两场比赛中国队不冤枉,我们根本没有拿出最佳战斗力!看看中前场,全场是堆砌了一堆大牌进攻球员而已,根本不是最强的啮合力!”
  云盛点点头:“这就是我想说的。这两场比赛的首发阵容,尤其是中场,陈涛、王楚河、蒿俊闵和郑智,这四名球员全都是攻击型球员。虽然郑智防守不错,但他毕竟不是纯粹的扫荡性后腰,在球队的中后场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还有锋线上,董方卓和武磊的组合,两个人都是快马型,对付伊拉克的铁桶阵,根本没法发挥特点!而对阵日本队的比赛,如果早些派上于大宝,也许比赛的情况会不一样。”
  高波轻轻叹了口气:“我也希望如此,但是又能如何呢?现在中国队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一个主教练居然决定不了入选名单和首发名单!真是TMD……”
  高波一句脏话出口,云盛顿时明白了:“上面那些人,又自以为是了吧?”
  高波叹气声更大了:“那些官老爷说了,都是欧洲顶级球星,可不能浪费,尽可能都派上场,这样才能赢球!如果执教球队像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那还要我干什么?尤其是这两场比赛,有些球员在欧洲俱乐部踢了一整年,甚至还带伤回国,强行出场根本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尽管如此,你也没法拒绝他们,对吧?”云盛连连摇头,“这种情况也大概也猜到了,我今天给你打电话,就是帮你出主意的。接下来的比赛,不论你有什么用的用人建议,你都可以提前跟我说一声,然后我在欧洲这边公开发表一些言论,再让国内熟悉的媒体造势,肯定会对你有帮助。”
  高波大喜:“那就太好了!多谢兄弟帮忙,我感激不尽!”
  两个月前,云盛和高波商量好了,现在派上用场了。
  9月1日,拉科2比1战胜了马竞之后,欧洲这一轮的联赛也全都结束了,球员们回国准备国家队的比赛。
  就在这个时候,云盛突然对中国队的下一场比赛公开发表了评论。
  “对于中国队来说,绝对不能使用‘谁名气大就用谁’的草率方式,这是懒政!球队必须要从上到下严格分析对手的战术打法,还要考虑到有些球员在俱乐部体能状况一般,或者状态不是最佳,需要做出最合理的调整,这样中国队才能够重新夺回十强赛出线的主动权。”
  云盛这一席话,立马迎来了中国国内媒体的一通吹捧!
  “说得太对了!这才是世界级教练的眼光!”
  “说得没错,前两场失利就是中国队用人不当,最终造成了一平一负!”
  “高波一个人估计说了不算,这里面也许会有些高层的安排,希望能够给高波教练放权,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这其中的言论,有些是媒体自发的,有些是云盛私下安排的。
  连《阿斯报》都能买下的云天公司,在中国国内也已经买下了几家有影响力的媒体,包括网络水军控评,云天公司也在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26/10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