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莽新造反的日子(校对)第9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07/949

  鱼禾要封马余的话,位置不能给的太低。
  太低的话会让人觉得鱼禾不重视教化。
  太高的话,马氏已经一公一侯了,而且还是文武重臣。
  再给马余一个教化方面的显赫位置的话,那马氏在大周的影响力就高的没边了。
  所以鱼禾没办法封马余,还好马余不是他的臣子。
  他也不需要在这个问题上纠结。
  马余不是他的臣子,他不封马余,也没人会说什么。
  三山只跟随了鱼禾半程,如今正帮鱼禾管理着蛮人部。
  三山的功劳对鱼禾的功劳不算高,也不算低。
  鱼禾给三山封爵的话,应该在伯、子之间。
  但给三山封爵的话,后加入的那些不认识三山的人,恐怕会非议。
  更重要的是三山对爵位没啥兴趣。
  鱼禾派人跟三山谈过,说让三山入长安城,给三山封爵。
  但是三山拒绝了,说要帮鱼禾守着蛮人部。
  还说鱼禾万一那天被人赶出了长安城,还有一个蛮人部给他落脚。
  三山的话有些大逆不道,但是三山的心意,鱼禾却能感受到。
  鱼禾想硬塞一个爵位给三山,又觉得将三山的爵位给他的儿孙可能更合适。
  所以有些纠结。
  至于农寨主。
  很早很早以前就掉队了。
  此次一千多位封爵者中,有一子三男出自于夜郎族,当初随着鱼禾出平夷的夜郎汉子,也就剩下这四个宝贝疙瘩了。
  鱼禾犹豫要不要给农寨主一个爵位,算是给农寨主一个交代。
  毕竟,夜郎族人除了在他最初起家的时候给他耍了一点心眼,后面都忠心耿耿的跟着他。
  上千的汉子跟着他征战多年,最后就剩下了四个。
  可见夜郎汉子在跟随他征战期间,并没有偷奸耍滑,而是一直奋战在第一线。
  夜郎汉子没有负他,他觉得他该给夜郎人一个显爵。
  但农寨主没立过什么大功,给他一个显爵,难以服众啊。
  鱼禾在此次封赏的过程中,暂时将这些难封的或者没办法封的压下了。
  他给了自己一些时间,希望能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
  言归正传。
  封赏大典的旨意宣完了以后。
  随后就是大宴。
  在大宴的同时,内侍宦官会将早已准备好的王服、王冕、公服、公冕等等送到一众新晋王公贵族的随从手中。
  钱财、器物等,内侍宦官会跟着新晋王公贵族的随从装车。
  地契、房契等物随后会由京兆尹派人送到每个人手里,并且会差人领他们家里的人去看府邸、丈量田产。
  新晋的王公贵族吃完饭,便带着自己的赏赐离开了宫城。
  但整个封赏大典并没有在此结束。
  次日,一大早。
  鱼禾派遣礼部官员赶往新晋的王公贵族的府邸再次宣旨,追封其祖先,封赏其妻妾。
  然后又昭告天下,举国同庆、大赦天下。
  又下旨令长安城暂时取消宵禁,大庆三日。
  当天晚上。
  新晋的王公贵族们带着夫人,再次入宫。
  随后就吃吃喝喝、玩玩闹闹,美美的折腾了三日。
  在此期间,太后鱼娘、皇后阴丽华,给那些新晋王公贵族的夫人们,也赏赐了不少稀罕的皮料、首饰等等。
  三日过后。
  正式上朝。
  一众新晋的王公贵族,穿上他们的新官服,齐齐赶到了未央宫上朝。
  未央宫深处。
  鱼禾着华服,从殿后进入殿内。
  以冯英、马援为首的文武,齐齐躬身。
  “恭迎陛下!”
  鱼禾迈步到了御榻前坐下。
  一众文武再次躬身。
  “参见陛下!”
  鱼禾抚手,“不必多礼!落座吧!”
  “谢陛下!”
  文武们纷纷走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坐下。
  鱼禾环视了一圈自己的文臣武将们,缓缓开口,“诸位近几日刚刚封爵,想必过的很滋润吧?”
  文武们齐齐拱手。
  “不敢!”
  鱼禾沉声道:“朕不怕你们过的滋润,就怕你们沉迷其中,失去斗志。我大周虽立,但尚有强敌在侧。
  青州、幽州、并州、凉州,尚在旁人之手。
  所以你们要是沉迷其中,失去斗志。
  那朕这个江山也就坐不稳了。”
第621章
民为贵
  “臣等愿为陛下赴死!”
  群臣齐齐拱手。
  鱼禾摆了摆手,直入正题,“赴死就不必了。今日是诸位第一次在未央宫上朝,朕原本应该说一些客套话。不过长安初定,诸事待定,所以多余的话,朕就不说了。
  今日上朝,第一件事便是议一议章台、虎台,以及十二部衙门该在何处设衙。”
  大周的官制跟前汉、前新不同,所以鱼禾觉得有必要重新设立一下各级衙门所在的位置。
  其中章台、虎台、十二部衙门这十几个顶级衙门所在的位置尤为重要。
  群臣听到鱼禾的话,略作思量。
  冯英拱着手斟酌道:“陛下,臣以为,可以将原丞相府和大将军府改为章台和虎台,可以将原廷尉衙门该为刑部所在。”
  时间紧迫,冯英就想到了三个地方。
  一个是前朝的丞相府,一个是前朝的大将军府。
  这里的丞相府和大将军府,跟前朝丞相、大将军居住的府邸不是一处地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07/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