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莽新造反的日子(校对)第8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67/949

  冯异声音有些深沉的说道。
  马援也跟着道:“臣亦有罪!”
  马援的声音也很深沉。
  鱼禾沉吟着道:“发生了何事?”
  冯异沉声道:“臣麾下有人私募兵马……”
  马援干巴巴的道:“臣麾下也有人私募兵马……”
  私募兵马,这种事情在这个时代是很常见的一种事情。
  大军在外征战,耗损过大,且没办法及时得到补充的话,行军大将就可以就地募兵。
  大军在行军的过程中,有义士来投,行军大将觉得还不错,也可以拿入营中。
  甚至,军中的将校可以邀请他们在路途上看到的任何一个人加入到军中。
  总而言之,在募兵这方面,这个时代还是很开放的。
  所以这种事情,在这个时代不算是罪。
  但是在鱼禾麾下,确是罪。
  因为鱼禾有明令,各军将士皆是有数的,缺一个补一个,不得随意增减。
  在这方面有需求的,也得上书请示。
  此外,鱼禾治下是文武分离的,所以有明令,将校们不得在地方上随意招募兵马,影响地方上的吏治。
  军中需要兵马补充的话,可以从各地郡卫、县卒中抽调精锐之士。
  而各地郡卫、县卒,则由兵部负责招募。
  军中在补充兵马方面,只有一项权柄,那就是地方上举荐的郡卫、县卒有滥竽充数的话,他们有权退回,并且请准兵部,斩当地兵曹。
  情节严重的,可以奏请鱼禾,斩当地县尉、郡尉。
  冯异和马援手底下的人自行募兵,那就是破坏了鱼禾定下的明令。
  鱼禾微微皱起了眉头。
  马援赶忙解释道:“臣等征讨了一路,一些乡间的义士见臣等所到之处,对百姓秋毫不犯,甚至还屡屡帮百姓修桥补路,发放口粮,就主动来投。
  臣等已经明确告诉了他们,我们军中不募兵,他们若是要投军,可以去地方衙门问问。
  可地方衙门如今还在恢复吏治当中,他们根本等不到地方衙门募兵的那一刻。
  所以就结伙跟在我大军身后。
  臣等派人驱赶了几次,可他们依旧不肯离开。
  臣等又没办法痛下杀手,但又怕有心怀叵测之人混迹在其中,所以只能暂时将他们纳入营中。”
  鱼禾听到这话,有些无奈。
  他可以约束自己麾下的兵马,却没有办法去约束治下百姓的满腔热血。
  也不能去约束。
  因为百姓们在经历的兵灾以后,所表现出的一切,都是一种民心的体现。
  民心向周,鱼禾焉能约束?!
  难道要逼着民心去向汉?
  那不是自掘坟墓吗?!
  了解清楚了其中的始末,鱼禾也清楚,此事怪不到冯异和马援身上。
  义士们主动来投,还赖着不走。
  他又明令禁止,不许冯异等人对百姓刀兵相向。
  冯异和马援为了避免有探子混迹在其中,探听大军的动静,也只能将他们纳入营中。
  毕竟,大军行程外泄,所带来的后果,远比私募兵马带来的后果要严重。
  这种事情恐怕不止发生在冯异和马援军中,阴识、吴汉、岑彭等人率领的军中恐怕也有,只是还没来得及奏上来。
  ……
  ……
第596章
冻伤
  “各地义士一腔热血来投,我们确实难以阻挡。朕会差人将他们集中起来,操练一番,最后依照他们所能,择优纳入军中。
  剩下的朕会将他们发回原籍,充任地方上的郡卫和县卒。”
  鱼禾思量了一番后,缓缓说道。
  他已经定下了军中补充兵马的规矩,那就得按照规矩来。
  这种事情不能倡导,但也不能不管。
  那就索性开一个训练营,择优录取,剩下的发还原籍,让他们明白军中不是随随便便能进的。
  马援和冯异听到这话,也是齐齐松了一口气,躬身道:“喏!”
  各地义士主动来投,其一腔热血,马援和冯异能感受到,也觉得欣慰。
  但是他们为了加入军中,吊在大军尾巴后面这么蛮干,对马援和冯异而言却是一个麻烦。
  如今鱼禾将他们抽离,也算是为马援和冯异解决了一桩麻烦,他们自然觉得舒心了不少。
  鱼禾目光落在马援和冯异身上,又道:“你们别急着开口,如何惩罚你们,朕还没说呢。”
  虽说在此事上,马援和冯异也是身不由己。
  但规矩就是规矩,错了就得受罚。
  此外,马援和冯异没有在那些义士出现的时候就主动上报,反而将人纳入到军中才报,那就有隐瞒之罪。
  他们也许有诸多难处,没能及时上奏。
  但错了就是错了,即便是理由再充分,那也是错了。
  赏罚分明是一个深入人心的规矩,也是鱼禾重要的御下首手段之一,他不会因为这点小事就坏了这个规矩。
  冯异和马援也做好了迎接惩罚的准备,所以齐齐躬下身,等待鱼禾的惩处。
  鱼禾思量了一下,道:“削你们每人十户食邑,小惩大戒。希望你们以后不要再犯,不然朕决不轻饶。”
  十户食邑,不算多,也不算少。
  能起到惩处的作用,却也没让马援和冯异伤筋动骨。
  当然了,以马援和冯异如今的俸禄,鱼禾即便是将他们的食邑全削了,也不会对他们有半点影响。
  毕竟,鱼禾封的是食邑,而不是实邑。
  食邑和实邑,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食邑就是吃百姓供养的税赋,不能干涉地方政务,也不能干涉百姓生活。
  实邑那就像是封国,除了向朝廷缴纳少量的税赋外,封地内的一切都是自己说了算。
  食邑,那就是面子上的东西。
  没几个勋贵真的会指望食邑上的那点钱财过货。
  勋贵们争夺食邑上的多寡,大多也是为了分个高低。
  在九品中正制出现之前,官员们的阶位高低,看的就是俸禄。
  勋贵们的地位高低,看的就是实邑和食邑的多寡。
  比如,大家同为关内侯,处在同一级爵位上,那么谁高谁低如何分别?
  看官职的俸禄多寡?
  问题是在新汉时期,爵位要比官位更值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67/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