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莽新造反的日子(校对)第8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44/949

  刘伯升哈哈一笑,对侍卫吩咐道:“叫那个小人进来!然后请文叔过来作陪。”
  文叔就是刘秀,文叔是刘秀的表字。
  侍卫应允了一声,没过多久以后就带着一脸倨傲的张昂到了正堂。
  刘秀在张昂刚刚抵达正堂的时候,也赶到了正堂。
  张昂无需多讲,刘秀是一个近三旬的汉子,留着山羊短须,面容俊朗,着一身长衫,一身书卷气,脸上挂着淡淡的笑意,看着很随和。
  张昂入了正堂,瞧见了孔放,略微愣了一下。
  他只当孔放是刘伯升从长安城某个犄角旮旯里掏出来的老古董,并没有放在心上。
  张昂冲着刘伯升草草的拱了拱手,就大大咧咧的坐在了正堂内的一个软榻上。
  刘伯升觉得张昂是一个小人,张昂则觉得刘伯升是一个叛逆。
  刘伯升最初起兵响应绿林的时候,是归张昂统管的。
  可惜张昂能耐有限,压不住刘伯升。
  再加上刘伯升和王匡发生了诸多不快,最后刘伯升叛出了绿林,反过来骑在了张昂头上。
  所以张昂对刘伯升感官不好。
  刘秀入了正堂,先向孔放一礼,“弟子见过博士……”
  西汉有太学,但太学里面的管事却并非祭酒,因为汉代的太学里没有这个官职。
  西汉太学里只有五经博士和博士弟子。
  刘秀曾经在太学求学,在孔放门下读过书,所以在孔放面前要自称弟子。
  说起来刘秀能入太学求学,也是王莽的功劳。
  在西汉时期,太学一般只收录一千多位弟子。
  几乎都是达官显贵之后。
  依照刘秀县令遗子的身份,根本达不到太学收录的标准。
  王莽篡汉以后,为了快速的培养有用的人才,扩大了太学的规模,先后开设了辟雍、明堂等学社,扩大了太学的招生规模,让太学的弟子一下子达到了一万多人。
  刘秀也因此被选入了太学就读。
  说是太学,其实也就是太学外院。
  因为王莽不可能剥夺了达官显贵的权益,让刘秀等一众身份背景不够的人跟达官显贵的子弟享受同等的教育。
  所以以太学名义开设了辟雍和明堂。
  孔放脸上强挤出了一个笑容,冲刘秀点点头,“大王如今贵为一方诸侯,无需向我这个草民施礼。”
  刘秀拱了拱手,没有多言。
  因为刘秀和刘伯升的想法差不多。
  他们都觉得,刘氏尊儒,兴盛了孔氏,孔氏却为篡刘氏江山的王莽卖命,孔氏有负刘氏,刘氏子弟也无需对孔放客气。
  这大概也是历史上刘氏的刘玄、刘盆子、以及刘秀三人先后坐朝以后,皆废除了孔放博世侯的原因。
  刘秀坐定以后,刘伯升示意张昂有话快说,有屁快放。
  张昂瞪着刘伯升,将鱼禾称帝等消息告诉了刘伯升。
  刘伯升十分配合的惊讶着。
  张昂讲完了鱼禾称帝等消息以后,盯着刘伯升道:“我家大王让我过来问问,你们在南阳郡的基业还要不要?”
  刘伯升立马叫道:“要啊,怎么不要。南阳郡可是我们兄弟发家之地,就算是丢了性命,也不能丢南阳。”
  张昂愣了一下。
  就听刘伯升继续道:“烦劳你回去告诉王匡,让他速速差人跟樊崇知会一声,让樊崇让开一条道路,让我们兄弟回去救南阳。”
  张昂瞪着刘伯升,“你真要回南阳?”
  刘伯升毫不犹豫的道:“那是自然。”
  张昂沉吟了一下,“我会如实将你的话转告给我家大王,至于我家大王如何定夺,我会差人告诉你。”
  说完这话,张昂准备离开。
  刘伯升却拦下了张昂,“张将军稍等。如今王莽已经将帝位和传国玉玺皆给了鱼禾,那你们留着王莽骸骨也无用。不如交给我如何?”
  张昂微微皱起眉头,“此事我说了不算。”
  刘伯升赶忙道:“那烦劳你回去告诉王匡,就说我有意拿王莽的骸骨泄愤,还请他看在我回去救援南阳的份上,将王莽的骸骨交给我。
  若是不舍,我可以用一千担粮食换。”
  张昂不知道刘伯升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所以并没有应允,只是点了一下头,匆匆离开了博世侯府邸。
  刘秀在张昂走后,沉吟着道:“王匡会信吗?”
  刘伯升笑着道:“王匡不傻,肯定不会信。”
  两个人这话说的云里雾里的,孔放却能听懂。
  刘伯升已经向他明确的表示,不会回南阳郡跟鱼禾硬碰硬,却跟张昂说他会回去,明显是在骗张昂。
  张昂、王匡等人万一信了刘伯升的鬼话,找樊崇让开一条道,放刘伯升等人离开长安城,那刘伯升也能免去一场血战。
  这属于有枣没枣打两杆子。
  万一有傻子真信的他的鬼话,那他就赚大了。
  刘秀点了一下头,又道:“讨要王莽骸骨,可是为了博士?”
  刘伯升点头笑道:“博士已经答应了,用太师公的脑袋,还有鱼禾的一些消息,换取王莽的骸骨。”
  刘秀意外的瞥了孔放一眼,点着头道:“那倒是值得我们谋划一番。”
  太师公王匡的脑袋,在刘秀眼里其实不值多少钱。
  真正珍贵的是鱼禾的消息。
  目前为止,鱼禾对他们兄弟、王氏兄弟、樊崇、刘歆、公孙述等人了如指掌,而他们对鱼禾却知之甚少。
  鱼禾已经成为了他们的大敌,他们必须尽快了解鱼禾才行。
第581章
残暴的刘歆
  有道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鱼禾对他们了解的颇多,应对起他们,必然是易如反掌。
  他们多鱼禾了解颇少,应对起鱼禾,如同盲人摸象。
  刘伯升也好,刘秀也罢,他们心里都清楚,他们以后最大的敌人就是鱼禾。
  所以他们必须将鱼禾了解的清清楚楚。
  “你让邓禹入一趟皇宫,让他将鱼禾已经登基称帝,并且挥师北上的事情告诉刘歆,然后问刘歆讨回王莽的骸骨。”
  刘伯升虽说鬼话连篇,但还算讲点道义。
  他答应了帮孔放问刘歆讨要王莽的骸骨,就立刻行动了起来。
  刘秀盯着刘伯升,好笑的道:“大兄不是看不上邓禹吗?”
  邓禹跟刘秀是同窗,也是至交。
  历史上是云台二十八将第一位。
  刘秀入长安的时候,邓禹赶到大营投奔,提出“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的方略,被刘秀“恃之以为萧何“。
  刘伯升觉得邓禹是个大才,有心任用邓禹为军师,但邓禹不搭理他,一心要跟着刘秀混。
  这可触怒了刘伯升,刘伯升随后再也没待见过邓禹。
  刘伯升听到刘秀的话,不屑的撇撇嘴,“庸庸之辈,勉强一用……”
  刘秀觉得刘伯升是死鸭子嘴硬,但并没有戳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44/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