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莽新造反的日子(校对)第8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20/949

  鱼禾瞪起双眼,喝道:“杀人不用偿命的吗?还是说在你们眼里,百姓的命就不是命?”
  孔放愕然的睁大眼。
  鱼禾指着太师公王匡,对孔放喝道:“你问问他,他在率军出征期间,为了敛财,为了放纵自己心里的兽欲,为了彰显自己的权柄,残害了多少百姓?”
  孔放咬着牙不说话。
  鱼禾帮他说,“直接死在他手里的百姓数以万计,间接死在他手里的百姓数之不尽!”
  鱼禾说到此处,目光落在了太师公王匡身上,冷冽如霜,“若是两军对阵,你纵使杀死千万人,我鱼禾亦不会多说什么。
  可你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纵兵烧杀抢掠,屠戮那些手无寸铁的百姓,我就必须追究到底。”
  太师公王匡猛然仰起头,瞪大了双眼,咬牙切齿的道:“只是一些庶民而已!”
  鱼禾目光变得更冷了,但却没有搭理太师公王匡,而是盯着孔放质问,“孔放,你也是如此认为的?”
  鱼禾对孔放很不客气。
  孔放也感受到了鱼禾的怒火,心中苦笑一声,哀声道:“庶民不可欺!”
  太师公王匡脸色一变,猛然看向孔放。
  孔放感受到了太师公王匡的目光,苦着脸对太师公王匡道:“身为你的先生,没有让你懂得这个道理,我亦有罪。”
  太师公王匡眼睛瞪的更大,喝道:“仅仅是一些庶民而已……”
  孔放苦着脸叹了一口气,不等太师公王匡把话说完,就痛苦的闭上眼,喝了一句,“够了……”
  太师公王匡咬着牙,不甘心的闭上了嘴。
  “仅仅是一些庶民而已?哈哈哈,太师公好大的口起。”
  冯英被太师公王匡的话激怒了,他不顾鱼禾当面,扑到了太师公王匡面前,破口大骂,“你可知道,你口中的庶民,才是江山社稷的根基?
  你可知道,你口中的庶民,就是你父皇穷极一生也要拯救的人?
  你可知道,你口中的庶民,就是掀翻你王氏大新的主力?
  你父皇为了拯救你口中的庶民,不惜毁坏自己大德大贤的名声,篡汉自立,不惜得罪天下所有达官贵人,推行种种新政。
  可你父皇的新政,到了你们手里,却成了敛财的工具。
  那冯茂,仗着你父皇特许的征税权柄,在益州刮地三尺,硬生生将一个富庶的巴郡,变成了千里无人烟的荒野。
  那廉丹,仗着你父皇特许的征税权柄,在益州吃人喝血,硬生生将益州的百姓逼成了流民,硬生生造就了数十万益州反贼。
  那王寻、王邑,仗着自己皇亲的身份,仗着你父皇特许的征税权柄,在广汉、汉中等地胡作非为,将当地的百姓当成牲畜,肆意贩卖。
  他们每贩卖一个人,大新就多一个反贼。
  还有你,在征讨冀州、扬州、兖州期间,仗着你父皇特许的便宜行事之权,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冀州、扬州、兖州的百姓,就是被你给逼反的。
  因为他们不反,你王匡就要吃他们的肉,喝他们的血!”
  冯英讥讽的骂道:“还‘只是一些庶民而已’,就是你口中的庶民,簇拥着刘歆、公孙述、刘伯升、樊崇、王凤、我家主公等人,在乱你大新江山。
  若是没有你口中的庶民,刘歆、公孙述、刘伯升等人,谁能凭借一己之力乱了大新江山?
  你、王寻、王邑、廉丹、冯茂等人,就是乱大新的根源之一。
  若不是你们胡作非为,逼反了你口中的庶民,大新说不定还能多传几载!”
  太师公王匡听完冯英一席话,惊愕的瞪着眼,他不信冯英的话,也不愿意信,更不想信。
  鱼禾任由冯英在哪儿教太师公王匡做人,他盯着孔放,认真的道:“现在,你应该清楚,我为何容不下他了吧?”
  ……
  ……
第565章
传国玉玺
  “哎……”
  孔放长叹一口气,对鱼禾道:“可陛下的条件,跟他息息相关。”
  鱼禾眉头微微一扬,“陛下自知避不过此劫,所以准备将他交给我,由我庇佑,好为王氏延续香火?”
  王匡虽说嚣张跋扈,视人命如草芥。
  但是在王莽的一众儿子、一众心腹里,还算得上是一个能征善战的存在。
  如今常安城岌岌可危,王莽不将王匡留在常安城守城,反而派他出使金陵,摆明了是想让他离开常安城那个必死之地。
  孔放如今又说,王莽的条件跟王匡息息相关。
  那么王莽的条件,必然是让鱼禾庇佑王匡,让王氏的香火得以延续。
  孔放点了点头,“陛下确有此意……”
  鱼禾瞥着孔放,不咸不淡的道:“若来人是王兴,我倒是可以出手庇佑一二,可来人是王匡,我不会出手庇佑。”
  孔放忙道:“太师昔日是暴戾了一些,但只要殿下肯收留,太师一定会痛改前非。”
  “呵?”
  鱼禾好笑的看着孔放,“我需要他痛改前非?他就算不痛改前非,又奈我何?”
  王匡手握十数万雄兵的时候,鱼禾就不惧他,如今成了丧家之犬,鱼禾就更不可能惧他。
  所以王匡会不会痛改前非,对鱼禾而言,根本不重要。
  鱼禾又指了指王匡,“我能给他活命的机会,可谁给冀州、兖州、豫州、扬州那些被残害的百姓机会?
  他日下了九泉,见到了冀州、兖州、豫州、扬州那些被残害的百姓,我有何颜面见他们?
  这世道没天理,但有公道。
  这公道就在人心里。”
  鱼禾缓缓背负起双手,朗声道:“若是这世上无人站出来主持公道,那便由我来!”
  孔放听完鱼禾这些话,就知道鱼禾是铁了心容不下王匡,但他还是不死心。
  他盯着鱼禾,声音低沉的道:“为了主持公道,传国玉玺你也可以放弃吗?”
  鱼禾瞬间瞪直了眼,目光快速落在了王匡手里捧着的盒子上。
  孔放凑到鱼禾近前,低声道:“殿下猜的不错,那传国玉玺如今就在太师怀里的盒子里。陛下以传国玉玺相托,殿下能不能给太师一个活命的机会?”
  鱼禾陷入了沉默。
  传国玉玺,始皇帝传下的传国玉玺,意义非凡。
  它不仅是国之重宝,也是社稷重器。
  它在唐宋交替的时候,失踪了。
  往后虽然经常传出,有人发现了传国玉玺,献给了某某皇帝,但传国玉玺的真伪,难以验证。
  到了后世,这东西就彻底失传了。
  鱼禾也没有见过。
  如今这件意义非凡,且具有诸多传奇色彩的重器就在鱼禾眼前,鱼禾说不动心,那是假的。
  可拿了它,就要保王匡周全,鱼禾又不甘心。
  鱼禾倒是能下令生抢。
  但抢了这东西,就必须杀人灭口。
  不仅要杀王匡,还得杀孔放。
  孔放乃是圣人后裔,杀了他,麻烦可不小。
  鱼禾自己对圣人后裔倒是不太感冒,但天下读书人却十分尊敬圣人后裔。
  他们学的是圣人传下的学问,呈了圣人的情分,他们无法直接向圣人表达敬意,所以只能将这份敬意放在了圣人后裔身上。
  鱼禾要是杀了孔放,就等于得罪了所有读书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20/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