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莽新造反的日子(校对)第6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4/949

  马援身披铁甲,有两百多斤重,手里的铜锤又重达三百多近,近六百斤的重量压在马背上,时间长了,马也吃不消。
  还好马援的马足够忠心,并没有半途将马援仍在路上,逃进山林,而是耗尽了生命力,硬生生将马援驮伏到南平亭。
  马援在第一日庆功会过半的时候,还特地为自己的马儿举行了一个短暂的葬礼。
  就是没有唐太宗李世民胯下宝马的葬礼浓重。
  只有一个简单的坟丘,且并没有立碑。
  唐太宗李世民胯下的宝马,那不仅有坟丘,亦有雕塑,就放在李世民陵墓之中,陪着李世民一起名垂青史。
  在为马儿举行过了短暂的葬礼过后,马援再次加入到了庆功会当中,一庆祝就是三日。
  鱼禾对这些有功的将士也很大方,酒肉管够,敞开了吃,吃不完还允许往家里带。
  就是鱼禾并没有陪着他们待三日。
  因为在第一日晚上,铫期就迫不及待的凑到鱼禾面前,说起了筹建新军的事情。
  对于筹建新军,分担长沙郡、武陵郡两个安置流民的县的压力,以及张休和刘俊御边的压力,鱼禾很感兴趣。
  他在很早以前就有这个想法。
  只是一直没有合适的领兵人选,所以一直放在哪儿。
  对于兵马的要求,鱼禾一向苛刻。
  鱼禾秉持着宁缺毋滥的想法,宁愿不立新军,也坚决不用百姓去充数。
  铫期和冯异那是经过历史考证的大将之才,纵然投了他,失去了许多历史上记载的机遇,一身的本领却依然在。
  他们主动请缨,要筹建新军,鱼禾自然选择了顺水推舟。
  当晚。
  鱼禾吩咐巴山将铫期请到了南平亭别院。
  二人坐在正堂内,秉烛夜谈。
  鱼禾亲自为铫期斟了一杯酒,铫期受宠若惊的接过。
  鱼禾又为自己斟了一杯,笑问,“你和冯异是怎么想的,跟我说说……”
  铫期端着酒杯,想抿一口,听到鱼禾问话,赶忙放下酒杯,拱手道:“臣和长沙尉的意思是,从两县的青壮中,精挑细选出一万人。
  经操练、筛选过后,留两卫兵马。”
  鱼禾愣了一下,“那就是不到五千人?”
  一卫的编制是两千四百三十人,两卫的编制就是四千八百六十人。
  跟左右虎贲卫的规模差不多。
  铫期点着头,忙道:“臣和长沙尉盘算过,两卫的兵马,刚刚好能帮张将军和刘将军防住南郡到江夏郡一线的江水。
  主公若是需要的话,亦能帮主公外出征战。
  而且两卫的兵马,所需的兵甲、粮草也不多。
  仅两个流民安置县的百姓,就更供应上。”
  鱼禾有些好笑的道:“你是怕筹建新军花钱太多,我会否决此事,所以才这么说的?”
  铫期迟疑了一下,苦笑着点点头。
  筹备新军可不是小事。
  他和冯异主动提出在长沙郡和武陵郡筹备新军,且数量有近五千人。
  需要耗费不少钱财。
  这并不是鱼禾的想法,鱼禾愿不愿意花这么大一笔钱筹备新军,是一个未知数。
  为了让鱼禾同意他们筹备新军,他们做了不少准备。
  其中一条就是尽可能的压缩了筹备新军所需的钱粮,以及新军兵马的人数,减少花费。
  鱼禾笑着道:“你倒是坦率,不藏着掖着,我很欣慰。”
  铫期坦诚的道:“在主公面前,臣不敢有半分隐瞒。”
  鱼禾点了点头,道:“你和冯异的想法不错。但你二人有点小逊我了。我正在征讨四方的时候,手下的兵马不仅要精,而且还要多。
  我之所以将作战的兵马控制在七八万以内,不是因为再多的话我养不起。
  而是因为手底下没有多少将帅之才。
  所以我即便将兵马扩充到了十万、二十万,又能如何?
  你也是懂兵之人,你应该明白一将无能,累死三军的道理。
  无良将,就无良军。
  将士们上了战场,也只能当作披甲持刃的乱民用,根本算不上什么强军。
  这样的兵马碰上了强敌,不是死就是降。
  我待将士们和百姓们都不错,他们中间六七成人可能会跟强敌以死相拼。
  所以我盲目的将兵马的数量扩张上去,跟让他们去送死没区别。
  都是娘生的,他们能活,我为什么要送他们去死?
  我是那种为了自己的大业不择手段的人吗?
  还是说我是那种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就不在乎别人性命的人?”
  铫期听到鱼禾这一席话,双眼贼亮,就像是遇到了知己一般,他急忙道:“主公自然不是那种为达目的就不在乎别人性命的人。
  相反,主公很在乎百姓们的性命,也很在乎将士们的性命。
  主公虽然不领兵,却将兵将看了个通透啊。
  臣佩服。”
  鱼禾摇头一笑,道:“什么叫将兵将看了个通透?要是真的将兵将看一个通透,我早就率军去杀敌了,又何必在这南平亭一窝就是两载。
  我啊,虽有谋略,却没有领兵作战的那个才能。
  所以嘛,我就在后面给你们搞一搞钱粮,搞一搞军备,让你们没有后顾之忧,可以踏踏实实的在外征战。”
  铫期一脸敬佩的道:“正是因为有主公帮将士们解决了所有后顾之忧,主公麾下的将士们才会奋勇杀敌,且无望而不利。”
  这是一句实话,而且还是大实话。
  古往今来,将士在外撕杀,缺军备、缺钱粮,那是常有的事情。
  即便是那些千古一帝麾下的兵马在外撕杀,依然会碰到这种情况。
  所以,鱼禾能帮将士们解决所有的后顾之忧,算是很了不起了。
  鱼禾瞥了铫期一眼,“吹捧的话就无需多说了,我不喜欢听人吹捧。你和冯异所请之事,我同意了。”
  铫期先是一愣,随后一脸狂喜,“多谢主公……多谢主公……”
  鱼禾抬手,制止了铫期道谢,道:“不过嘛,你们别那么小家子气。既然你们二人觉得你们能领兵,又敢问我要兵。
  那就应该胆子大一点。
  不到五千人够做什么?
  要筹备新军,就依照两万人的规模来。
  待到你们招募好新军,一应钱粮,一文也不会短缺。
  军名嘛,就以寿山为号,你以为如何?”
  寿山取自于衡山,衡山又叫南岳、寿岳、南山。
  叫南岳的话,有点不合适。
  另外两支已经建成的五岳山军很有可能会吵着嚷着改名为西岳、中岳。
  叫南山的话,也不合适。
  因为鱼禾麾下已经有一支南山军了。
  所以鱼禾就取了一个寿字,称之为寿山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4/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