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莽新造反的日子(校对)第5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4/949

  鱼禾笑着道:“听琅琊郡四海镖行的镖头提起过,你们二人在琅琊郡颇具名望,是琅琊郡少有的贤才。”
  杨音和谢禄愣了一下,流露出一丝不好意思的神色。
  他们在琅琊郡确实有点名声,但都是一些诨名声。
  他们自认,他们算不上什么贤才。
  鱼禾如此夸赞他们,他们实在是难以承受。
  杨音谦逊道:“鱼公谬赞了,音虽读过几年书,却没什么成就。教一教顽童尚可,算不上什么贤才。”
  谢禄很干脆的苦笑道:“我还不如杨音呢。”
  鱼禾爽朗的笑道:“你们能得琅琊郡四海镖行镖头夸赞,又能得吕母重托,必然有过人之处,不必自谦。”
  杨音和谢禄心里莫名的感动。
  能得到鱼禾这种人物称赞和认可,他们既感动又满足。
  杨音毫不犹豫的拜倒在地,“承蒙主公看重,杨音愿供主公驱使。”
  谢禄也跟着拜倒在地,“谢禄也愿意供主公驱使。”
  杨音还不是那个赤眉政权的大司农,谢禄亦不是那个赤眉政权的右大司马。
  他们还只是两个初出茅庐的小人物。
  鱼禾这么一个坐拥数郡,从者数百万的霸主能看重他们,能欣赏他们,对他们而言就是机会和机遇,他们甘心供鱼禾驱使。
  鱼禾见杨音和谢禄诚心拜倒在地上,心里也多了一些欣喜,“甚好,得你二人相助,我手里的力量又壮大了一分。”
  鱼禾招呼着杨音和谢禄起身,又吩咐漕少游和鱼蒙坐下,亲自为他们互相介绍过一番后,带着他们吃吃喝喝闹了许久。
  一直到酒喝干,菜吃完了以后,鱼禾才对杨音和谢禄问道:“我有心重用你们,你们觉得你们能出任何职?”
  鱼禾不知道杨音和谢禄各自擅长什么,也不知道他们的才能有多大,所以不好直接任命他们,干脆将问题抛给他们,先试一试他们。
  杨音和谢禄一愣,对视一眼,齐齐作揖道:“一切全凭主公作主。”
  鱼禾将难题抛给了他们,问题是他们不敢接啊。
  哪有刚投靠了别人,就问别人要某某官做的?
  鱼禾笑着道:“我让你们说你们就说,不必顾忌。”
  杨音和谢禄一脸迟疑,见鱼禾不像是在戏弄他们。
  杨音缓缓道:“属下不才,愿为主公牧守一县。”
  谢禄赶忙道:“属下能帮主公掌一县兵马。”
  鱼禾听到这话,笑着点点头。
  通过杨音和谢禄的话,他已经分析出,杨音更侧重于文,谢禄更侧重于武。
  想想赤眉政权建立以后,杨音担任大司农,谢禄担任右大司马,刚好印证了他们的侧重点。
  鱼禾伸手,一下子拍到了杨音肩膀上,杨音身躯一僵。
  鱼禾笑着道:“你们是觉得我鱼禾许不起官,还是觉得我手底下除了县令和县尉,就没有其他官职了?”
  杨音和谢禄不解的看着鱼禾。
  鱼禾认真的道:“我既然说要重用你们,那就一定是重用。县令、县尉,还当不起重用两个字。
  此次我兵出益州,先后拿下了交州和半个荆州。
  荆州尚在征战,交州已经快要平定。
  但平定了不代表就没事了。
  交州短时间内经历了两次兵灾,可以说是百废待兴。
  我们必须尽快让交州兴盛起来。”
  杨音听到鱼禾要任用他做县令以上的官职,心里很感动,感动之余他忍不住道:“主公想属下去交州?”
  鱼禾点点头,道:“在世人眼里,交州是不毛之地、蛮夷之地。可在我眼里,交州乃是一块宝地。治理的好了,交州能成为我手中的一处粮仓,一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金银山。”
  杨音、谢禄听到这话,一脸惊愕。
  漕少游和鱼蒙也是一脸愕然。
  就如同鱼禾说的那样,交州在世人眼里就是不毛之地、蛮夷之地。
  先秦在征服交州以后,往交州扔了一些百姓,就不管不顾。
  前汉在征服交州以后,压根就不重视。
  就连王莽,在篡位以后,交州独立于外,也不管不顾。
  三个朝代的掌权者对交州的态度,足以说明交州不是什么好地方。
  鱼禾居然说交州是宝地?
  他们有点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鱼禾看到四人的反应,笑眯眯的道:“世人当交州是不毛之地、蛮夷之地。那是世人愚昧。据我所知,交州日南郡的稻米,可以做到一年三熟。
  只是占人不懂得精耕细作,也不喜欢在农桑上下工夫,所以才浪费了宝地。
  若是我们将辛勤的汉人迁到日南郡,精心照顾稻米,每四个月,就能收获一大批粮食。
  日南郡的平地、河谷、丘陵、坡地,皆可种上粮食。
  一载的产粮,足以供养一州,还有不少盈余。
  除此之外,日南郡、九真郡、合浦郡、南海郡等临海的郡县,皆可晒盐。
  盐的价值也不低。
  临海的郡县可以着重设立几处码头,壮大海运,将各郡的盐运往扬州、青州、幽州等各地。
  还有各郡的木材、珍兽皮毛、药材、宝石等等,亦可运送到扬州、青州、幽州等各地。
  光是贩卖这些,每一岁的岁入,就超乎你们的想象。”
  说到此处,鱼禾看向杨音和谢禄,“你们是琅琊郡人,琅琊郡有豪强以牢盆煎炼海盐,你们应该不陌生吧?”
第399章
鱼禾手底下最大的官诞生了
  杨音和谢禄对视了一眼,一起点头。
  以牢盆煎炼海盐,学名叫煎炼海卤,二人皆见过。
  只是那东西掌控在豪强手里,他们也仅仅是见过。
  鱼禾笑问,“那你们说,交州是不是宝地?”
  杨音和谢禄一脸迟疑。
  他们不愿意泼鱼禾冷水,但鱼禾强逼他们将交州变成宝地的话,他们又做不到。
  杨音咬咬牙道:“主公,以牢盆制盐,乃是豪强不传的秘术,属下虽然见过,却并不懂。”
  先秦、前汉、以及如今的大新,皆有一条漫长的海岸线,可炼盐的人却很少。
  不是沿海的百姓不愿意去炼盐。
  而是炼盐的技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不外传,亦不允许外人窥视。
  胆敢窥视炼盐技术的,全部被几家炼盐的豪强给无情的镇压了。
  谢禄苦笑着附和道:“主公,谁都知道盐值钱,谁都知道盐炼制出来根本就不愁卖。可是豪强们牢牢的把控着炼盐的秘术,属下等人纵然像炼盐,也没有炼盐的秘术。”
  漕少游帮着杨音和谢禄道:“在日南郡种植稻米倒是好说,可设立码头,组建海运,根本行不通。
  海中多风浪,亦有暗礁,稍有不慎就会船毁人亡。
  各郡造船的速度,恐怕还赶不上船毁坏的速度。”
  鱼蒙迟疑了一会儿,微不可查的点点头,表示赞同漕少游的话。
  鱼禾目光在他们四个身上盘桓了一圈,有些好笑的道:“豪强不传的秘术?那你们知道豪强为何不外传,甚至不敢让人窥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4/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