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莽新造反的日子(校对)第4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7/949

  朝中那位陛下,可是开创了不少首例。
  比如十一公、四国将、五威使。
  若是廉丹真能帮他美言几句,让他在那位陛下心里拥有一定地位,那么说不定那位陛下就会召他回朝,封他做第五国将,第十二公之类的。
  到时候他就能呼风唤雨、玩弄权术,大捞特捞。
  廉丹脸上挤出一丝笑意,道:“不必客气……”
  史熊拱手道:“那我就提前祝大将军旗开得胜。”
  廉丹脸上的笑意更浓了。
  “剿了大巴山里的蛮人,吾就顺势兵进平夷城,为史州牧讨一个公道。”
  “多谢大将军。”
  “哈哈哈……”
  廉丹彻底笑出了声。
  一狼一狈一边喝酒,一边谋划了起来。
  翌日。
  廉丹就将手下的几个偏将、裨将、君侯,召到了自己的中军大帐。
  廉丹准备从他们中间挑一个,去剿灭涪陵各县的蛮人,以及平夷城的贼人。
  只是还没等到他挑选好人手。
  句町人攻入犍为郡,滇人攻入越巂郡的消息一并送到了他面前。
  廉丹面无表情的看完了史熊命人送过来的两卷竹简,冷哼了一声,不屑的道:“句町人和滇人这是上赶着找死。
  吾率领二十万大军而来,他们不夹着尾巴做人,反倒挑衅起吾来了。”
  廉丹手下的一个偏将拱手道:“大将军,各郡的吏民已经尽数抵达巴郡,贼人又主动送上了门,那我们不如就顺势出兵,给敌人一个迎头痛击?”
  廉丹沉吟了一下,没有搭话。
  另一个偏将缓缓开口,“大军征战,粮草可是重重之重。如今就都郡和导江郡的粮草已经送达,可是集巂郡、巴郡、西顺郡的粮草还没有送达。
  我们缺衣少食的去出征,万一粮草不济,敌人很容易钻空子。”
  廉丹沉吟着不语,也是因为此事。
  最先开口的偏将道:“巴郡如今的情形,你也看到了,十室九空,只有江州县还有点人口。但是江州县那点人,早已被史熊搜刮一空,他们根本凑不出多少粮草。
  集巂郡的任贵,那是个蛮夷,跟我们不是一条心。
  他不向朝廷要粮就不错了,又岂会向朝廷交粮食。
  至于西顺郡,如今有句町人为祸,即便是凑出了粮食,也没办法安安全全的送到此处。”
  此话一出,大部分人点头表示赞同。
  廉丹冷哼一声,“任贵敢不向朝廷交粮?那就连他一块平了!”
  最先开口的偏将拱手道:“大将军,我们此次征讨西南,主要的敌人是句町人和滇人。任贵那边可以先放一放。
  等我们平了句町人和滇人,收拾任贵也只是顺手的事情。
  我们现在应该尽快出兵西顺郡,剿灭西顺郡的句町人。
  再将我们需要的粮草征集起来。
  然后南进平定句町和滇国。”
  “没有足够的粮草,就挥兵南下,我始终觉得不妥。”
  有人开口反对。
  有人提议道:“那不如先将这一部分粮草分摊到就都郡和导江郡?我们一次收取他们两年的粮草,明年就不问他们要粮了,让西顺郡和巴郡的百姓帮他们出?”
  廉丹听到这话,缓缓点起了头。
  其他人见此,纷纷闭口。
  廉丹点着头道:“就将我们现在缺的粮草,分派到就都郡和导江郡。一次征他们两年的粮草,我们带着南下,明年我们杀入滇国和句町国,也不用他们再奔波送粮。”
  “大将军言之有理。”
  “一切全凭大将军做主。”
  “……”
  廉丹抬手,打断了手底下的人继续拍马屁,他缓缓道:“小小句町和滇国,还不值得我们小心翼翼。就都郡和导江郡的粮草,让他们先征着。
  我们即刻出兵,南下西顺,将句町人赶出西顺。”
  “大将军……”
  “不必多言,吾即刻出兵,也是为了确保西顺郡的粮草不失。史熊传过来的奏报,一会儿你们也看看。句町人如今在西顺郡烧杀抢掠。我们要是去的迟了,西顺郡的粮草说不定就被句町人抢光了。
  到时候西顺郡大尹可就没粮食交给我们了。”
  廉丹此话一出,手底下的人彻底闭口不言。
  廉丹环视了一圈众人,缓缓道:“吾命令,征夷将军王破虏、屯骑校尉杨毅、射声校尉刘成,三人率屯骑营、射声营,以及就都、导江两郡吏民,共计六万人,即刻赶往涪陵等县,剿灭涪陵等县的作乱的蛮夷。
  事成之后,率军东进,剿灭平夷城的不臣。
  其余兵马,随吾南下,一举荡平句町人和滇人。”
  “喏!”
  中军大帐中的众将,齐齐应允。
  应允过后,征夷将军王破虏忍不住道:“大将军,任贵那边……”
  廉丹不屑的撇撇嘴道:“他要是被贼人弄死了最好,弄不死吾收拾完句町人和滇人,就亲自去弄死他。”
  王破虏听廉丹要让任贵自生自灭,便不再言语。
  也没有帮任贵说话。
  一个蛮夷而已,死了就死了。
  冯茂那厮会被任贵拿造反的由头吓到,他们可不会。
  任贵真要是敢冲他们嚷嚷要造反,他们会毫不犹豫的出兵灭了任贵。
  他们手握二十万兵马,其中还有三万能一以敌十的精锐骑兵,足以横扫西南。
  任贵根本不足为惧。
  廉丹下了军令,军中上下立马动了起来。
  关于廉丹如何对西南用兵的消息,也一并传了出去。
  军中上下都互相传递着消息,议论着此次征讨西南的胜负。
  大部分人对此次战事抱有极高的希望。
  仅有一个三旬的汉子,在听完了廉丹的分兵消息以后,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围绕在他身边的汉子,纷纷用不解的目光看着他。
  “文渊兄,你叹什么气啊?朝廷此次派遣二十万大军征讨西南,调遣了天水、陇西两地的精骑,对付西南那些蛮夷,肯定是手到擒来。
  咱们都出身西北,天水骑和陇西骑有多厉害,咱们都清楚。
  咱们要是能趁机杀一两个蛮夷,说不定就能摆脱马夫的身份,弄个官当当。”
  其他汉子兴奋的点头。
  三旬的汉子瞥了他们几眼,撩起了麻布衣服的前襟,塞到了腰间,抄起了一把青草,一边喂马一边唏嘘道:“早知道廉丹会这么打仗,我就该早早带你们藏起来。而不是被征召到军中,帮他们喂马。”
  汉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文渊兄不看好此次战事?”
  三旬汉子撇撇嘴,“你让我怎么看好?”
  汉子们瞬间就瞪起了眼。
  其中有一个汉子认真的道:“朝廷可是派遣了二十万大军,还有纵横西域的天水骑和陇西骑,怎么可能打不过西南的蛮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7/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