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莽新造反的日子(校对)第3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3/949

  五万青壮,依照益州郡各部的标准,算是兵马。
  但是依照鱼禾的标准,只有不到一万人勉强可以称之为兵。
  再挑挑拣拣,就剩下五千多人。
  鱼禾只将这五千多人纳入到了麾下,其他的暂时充作杂兵,一部分留在了各县县城,一部分带在身边以备不时之需。
  所以鱼禾手底下的精兵仅有六千人。
  庄顷和亡承家底丰厚,每家两万精兵。
  装备上比鱼禾差,但是单兵武力上,不输给鱼禾,甚至比鱼禾强。
  两家的杂兵也多,加起来有十数万。
  战斗力没多少,但人数确实庞大。
  “我们近二十多万人堵在滇池县四周,还议什么,一起进攻,一鼓而下。谁的人先冲进滇王宫,谁就有资格先搜刮。
  若是分个先后,到时候打下了滇王宫,大家都觉得自己的功劳大,各执一词,都想多拿滇王宫的财货,那岂不是又要吵起来了?”
  亡承毫不犹豫的开口。
第255章
以神攻神
  亡承不认为近二十万兵马兵临城下,安羌还有翻身的余地。
  安羌手底下的各部族头领,逃的逃,投的投,剩下一个谷兰,翻不起大浪。
  安羌和谷兰手下的精兵和杂兵加起来也不足八万之数,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
  鱼禾和庄顷对视了一眼,齐齐点了点头,赞同了亡承的话。
  亡承考虑的也全面。
  三家先后攻城,攻破了滇池以后,瓜分滇王宫里的战利品,确实容易闹矛盾。
  滇王宫里珍藏了安氏积累了近百年的金银财宝,数量十分庞大。
  三家的兵马真的为了瓜分战利品闹出矛盾,他们三人也不可能心平气和的坐下商量。
  因为他们谁也不愿意放弃安氏积累了近百年的财富。
  所以凭实力说话,是最好的办法。
  “那明日三家兵马齐发,一起攻城?”
  鱼禾笑问。
  亡承、庄顷齐齐点头。
  鱼禾举起了案几上的酒杯,高声道:“盛饮!”
  亡承、庄顷脸上带着笑意,一起举起了酒杯。
  鱼禾陪着亡承、庄顷一直开怀大饮到黄昏。
  亡承和庄顷在侍卫搀扶下,离开了谷昌城,返回了他们兵马驻扎的地方。
  翌日。
  清晨。
  风和日丽,青天一片。
  鱼禾着一身青衣,乘着一匹枣红马,在吕嵩护卫下,赶到了滇池上。
  滇池碧蓝,水波荡漾。
  亡承和庄顷一早就到了,正站在滇池上的楼船甲板上,指点着江山。
  鱼禾踏着木板上了楼船。
  亡承和庄顷迎上了前。
  池面上吹起的风,荡起了鱼禾的衣角,鱼禾面带着笑意,询问亡承和庄顷,“可以开始了吧?”
  “哈哈哈,我手底下的勇士早就迫不及待了。”
  “我庄氏的兵马也已经磨刀霍霍了。”
  亡承和庄顷笑着说。
  看得出他们的心情很不错。
  鱼禾笑问道:“那就擂鼓,传令?”
  亡承率先迈到甲板上的一处铜鼓前,抄起了一根沉重的鼓槌,豪迈的道:“趁着你们还没有跟我平起平坐之前,我再享受一下王该有的优待。”
  话音落地。
  亡承手里的鼓槌已经落在了铜鼓上。
  以铜作鼓,是西南各族的特色。
  他们不缺铜,也不缺能擂动铜鼓的壮汉,所以喜欢以铜作鼓,擂鼓助威。
  “咚咚……”
  鼓槌落在铜鼓上,发出了金铁独有的声响。
  声响传出了楼船。
  楼船外的壮汉,立马敲响了岸边的铜鼓。
  “咚咚咚……”
  “咚咚咚……”
  “……”
  一面又一面的铜鼓被敲响,瞬间连成了一片。
  听着十分雄壮。
  人胸膛里的豪气,伴随着鼓声,越聚越浓。
  亡承敲了一通鼓,豪迈的将鼓槌丢在了甲板上,一边擦汗,一边傲气的问鱼禾和庄顷,“壮观吧?这可是我句町独有的战鼓。”
  鱼禾笑而不语。
  庄顷则一脸鄙夷,走到另一面巨大的兽皮鼓前,抽出了两根鼓槌,奋力的敲响。
  兽皮鼓声比铜鼓声更大,更响。
  传出了楼船以后,岸边又出现了一片鼓声。
  庄顷敲完鼓,扔下了鼓槌,挑衅似的看了亡承一眼。
  亡承不屑的撇撇嘴,“兽皮鼓又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
  鱼禾哭笑不得的道:“你们两个怎么跟孩子似的?”
  亡承瞪眼道:“这可不是小儿把戏,这是气势。气势压倒了对方,战事就赢了一半。”
  庄顷不甘示弱的道:“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什么都能丢,就是脸不能丢。”
  两个人说完话,齐齐把目光落在了鱼禾身上。
  “你的呢?”
  鱼禾笑着摇摇头,吩咐吕嵩上前去敲响了那一面属于自己的兽皮鼓。
  庄顷、亡承皆愕然的看着鱼禾。
  吕嵩为了给鱼禾争口气,使出了不少技巧,愣是将一张平凡的兽皮鼓,敲的比庄顷和亡承的鼓还响。
  随着吕嵩敲响鼓,岸边又响起一片鼓声。
  三通鼓声落地以后。
  鱼禾、庄顷、亡承三人并没有再擂鼓,可其他各处的鼓却齐齐敲响。
  鼓声震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3/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