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与死的歧路(校对)第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102

  “哎呀,早啊,坐地上很凉的,起来起来,你又不是拖把。”
  “别装傻啊,你在这里做什么?”若若合起了手里那本写有《Finnegans
Wake》的书,将它随手一丢,它便消失不见了,“我?毕竟在这里还有事,就分身了一下。”
  分身?还有这种功能吗?她是孙猴子吗?
  “分身乏术这个词对我不适用,现在刚和绳绳下了飞机,见到了好多老面孔,哎呀,集会地点真是下了好大雨,你要不要上网查查气候验证下我的话?我的若若引擎可以借你哦。”
  她敲敲面具,炫耀一般地说。这句话有着具有强大说服力。
  “免了,你开心就好……”
  我不打算追究她的分身和绳绳去了哪里,她们在哪里开会也和我没关系,反正我只是个平凡的人类。我更在乎她打搅我独居生活的目的:“那,你要做什么?在这里有什么事?”
  “在此之前——”若若态度认真了不少,“以人的视角来看,如果有人能活上很久很久,久到可能会比人类把地球玩毁还要久——会如何呢?”
  若若忽然这么问我,并未直接回答我的问题。由于她依旧戴着面具,所以我看不见她此时的表情。但这个问题,还真是挺没趣的。
  “应该会很无聊吧。”我回答之后,想了想,又补充了一些,“不过……那么长时间,就可以探究明白未知的一切了,这个过程应该会有点意思——唔,但还是如今的短暂人生要好一些。物种的寿命是自然决定的,过长过短都不好……我是这么想的。”
  “你不惧怕死亡吗?这样可以免除死亡哦?”若若又问。
  “当然怕,但又稍微有点向往……”
  毕竟死亡的概念,是活着的人绝对无法弄明白的。即便科学理论如何描述,可那无论如何,都是与生对立的,遥远无比,同样触手可及的另一极端。因而即便惧怕也是徒劳的,该来仍会来,死后是何也仅有逝者才能知晓。
  我目睹过许多并未活着的家伙,或许是看透了我想到这一点,若若再问——
  “文安,不去问问那些游魂野鬼,死了是什么样的感觉吗?”
  “不问,人古往今来都有一份浪漫,那就是对死亡的美化,因而对死之后的世界有美好的幻想,这也是淡化对死亡恐惧的一种手段……如果我仍然活着,却从死者口中听到了死后的感受,那我活着就会变得乏味。”
  “……哈哈哈哈哈哈,真是古怪的逻辑。”
  若若捂着肚子大笑了起来,一点也不顾自己的形象。但是,这世界上谁都可以说我逻辑古怪,但唯独若若说,我只能嗤之一笑,也不知道是谁一直刻意搬出逻辑循环来戏弄人。
  之后,她没再和我聊那些乏味的生死论调,只是不明用意地坐着,什么也不干。
  我吃掉早饭,没了绳绳在身边,实在是有点无聊,连翻花绳也没有人能纠正了。也不知到了那所谓的神宴上,绳绳如果见到空空,她们又会聊些什么,另外我还挺想念酒神的。
  我收好碗筷出来之后——“那根绳子借我一下吧。”
  若若忽然摊开掌心向我索要,犹豫了会儿,我将绳子取下放到她手中。随着这一举动,我也见不到若若了。
  那根绳子,也仿佛融入了黑夜之中,消失不见了。家中的寂寥感立刻浮现出来,哪里都听不见有其他人的声音,只有窗外喧哗的车鸣声,让我深刻的知晓,自己的脚踏回了这平凡的社会里。
  若若会拿着那条绳子就此消失不见吗?但下一刻,这种不安的念头便烟消云散了。取而代之的,是被谁抓起了手,然后将绳子塞在我手中的触感。
  那戴着面具的神明,又出现了。
  “人类的思绪……什么都能实现呐。”若若的声音透着苍凉。
  我没有问她为何借走我的绳子,也没问她为何发出感慨,毕竟约好了她会告知我。等到她弄明白了,就会告诉我吧,我信任她,仿佛已和她处了很久。
  往日常伴身边的小家伙不在,使得我闷闷不乐。手头也没有其他事情可以打发时间,每到这种时候,我就会想起以前还能听音乐消磨时光。
  我翻了翻行囊,里面放着一本我前段时间旅程里,买来打发时间的话题书。
  其实是本相当无趣的书,以讴歌青春的论调,写了些可以用烂俗来形容的事,最后强赛了一个悲剧结局。出版社将许多溢美给了它,读者还真买账,评论风向也很好,估计还要改编电影。
  其实这和音乐没什么两样。
  只是些没听过真正音乐和没读过好书的幼稚读者,在跟风而已。对此我也见惯了,反正低级商业运作无非就是如此,运作也恰好由于审美的低俗化而成功了。
  我又把书放了回去,真不知道自己干嘛拿出来。
  “不读吗?”若若问。
  “读过了。”我还没自大到会对没了解过的东西嗤之以鼻。
  若若清了清嗓子,端正坐姿,我马上知道她要做什么——肯定是要高谈阔论一番了,我还是躲远点吧。
  “咳咳,注意注意,若若讲座,竖起耳朵竖起耳朵。”
  我捂住了耳朵,但似乎被谁瞪了一眼,手不听话地放了下来,我还被迫做出了期待的表情。
  “以往的年代,拿正统文学创作的范畴来讲,好作品和不是好作品的比例,大约是在1比800到1000这样子。糟糕的时代,会到1比1500到2000之间。在这些时代,极为拙劣的作品却并不多。”
  说真的,我完全不想听……
  “之所以糟糕的作品比佳作还稀有,这源于死板苛刻的教育制度,这制度的坏处你们这时代已经批判过很多了,你想必也明白,好处的话也有一些,比如培养出的文人,大多数质量都不低,可惜也有点木讷而不圆滑。”
  “……其实我对这个没兴趣,要不要您歇会儿?我给您泡茶。”
  “这个制度下,学而不杂,教材优异,学业艰苦,所以学生即便名落孙山,但也已足以用文人自居,因而创作的文学作品也不会差到哪。到了你们这个时代的话……虽说上世纪有非常多厉害的文学创作者,比例也非常优异……但从公元纪年2000年往后的这十几年里。比例骤降到了1比100000,而且这100000里,烂东西的比例极高。”
  “哪有这么糟……”我不禁怀疑这个数字是不是她随口乱说的。
  “别急,原因有很多,比如创作成本低廉——当下的教育制度,导致学的东西既杂而繁,竞争压力也不小——顺带一提,其实这种教育制度并不坏。回到正题——因而,很少有爱好者会有时间和耐心认真去钻研文学,就算钻研——也大多都是学者,而非创作者。既然如此,写作的人起跑线区别不大,水平普遍都乏善可陈。”
  一点也不留情面的长篇大论,我只能听着。
  “既然如此,就要靠才华来弥补了,才华范畴很广,有文笔好的才华,有能创作好故事的才华,有感性的才华,有发掘美的才华,具备一项很容易,可真正的好作品,是需要全部具备的才能写出来的,这就难了。再者说,当下对诗歌散文这样正统纯粹的文学载体,欣赏水平也极低,所以创作主要汇集在小说上,要写好小说则还需要一份耐心,这就难上加难了。”
  “……正统文学没落?”
  “算是吧,但这也是时代趋势,说不准,什么时候在这样的趋势下,就诞生出了崭新的文学形态,我很期待。因而我认为这个时代,只是黎明前的黑暗,只是不知黑暗将延续至何时……愈发昏暗的黑暗,愈发能突出光的明亮。”
  “可按你说的,不是还有十万分之一的好作品吗?”
  “……好作品并不代表会被千万人读到,说不定它正躺在谁的书柜和电脑硬盘里,跟不上时代的变化,而连出版都做不到。”
  “会晨光熹微的。”
  “哇,你居然会拽成语了,不过说得不错。”
  就这样,我听若若哭诉了一整上午,耳朵要起茧了,却被她的神通广大强制保持端正坐姿,真是腰酸背痛。
第七十七章
夜色渐浓
  到了午后,日晒进了房间,家里温度升的很快。这种天气如果还要让我钻进油烟呛人的厨房,那还不如杀了我。所以我出门,奢侈地吃了一顿很贵的过桥米线,回家的路上顺便又买了一把小扇子。
  回到家,我坐在沙发上,拿着小扇子扇个不停,因为实在是太热了。
  “小暑,马上就是三伏天了,热才是常理。”若若说。
  每到这种时候,我都会羡慕不必顾及生老病死、春去秋来、寒冬炎暑的神明。在我胡思乱想时,若若一幅老神在在的样子,对我说了一段有趣的名言。
  “心静自然凉。”
  “免了,人是很肤浅的,比起追求那种道家哲学的境界,还是空调要实际一点。”我不由地回嘴。
  “因此,当没有空调时,才会更耐不住热——‘盛暑不开窗、不纳凉者,皆因自幼习惯,亦由心静,故身不热’。但很少有人是如此成长的,因而人类学习了创造风,接着,有钱人请侍女扇风,没钱就自己摇扇,然后,人类因懒惰进化到了创造出吹风机和空调的地步。”
  也就是说,因为没办法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来抵挡夏暑,所以人类走了另一条路,最终到如今,创造出了空调这种家电。某种意义上,这是一段让人哭笑不得的进步历程,如果当时的先祖们尽力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恐怕如今后世的我们,先天便已有了不惧寒暑的坚强了。
  但历史没有这么发展。
  “我比较倾向于买一个空调,享受人类进步的苦果。”
  可惜要我出门买空调,想想就有点可怕,外面的温度实在是不想再领教了。
  若若又竖起一个V字形,放在了面具的猫嘴上,似乎是在露出调皮的笑,她就这样笑着说——
  “但万事,皆可从中取趣,暑热也一样。哼哼,寒冬暖炉人围聚,酷暑冰浆井中来。”
  “完全没听过……出自哪里啊?什么意思?”
  “出自现在,睿智伟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文豪,若若所作——即兴七言一行。”
  真不要脸……怪不得要拿面具遮着。
  “至于意思嘛……文安没经历过吗?暑来时,爸爸抱回一个大西瓜,拴上绳子,沉入古时传下的一口老井中,一夜浸过,翌日取出,家人围坐取刀分之,凉透的一瓣西瓜,其滋味正是冰浆仙液。”
  “……好,好想吃。”
  我咽下口水,用哀求的眼神朝若若面具上的猫眼睛看去,希望万能的若若能可怜我一下。
  “陪我的话就给你吃。”
  “……陪你?”
  “嗯,陪我去玩,陪我去约会一次。”
  约会……呵呵呵,肯定没好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1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