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草(校对)第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3/90


“郭管家,建房的人手安排好了吗?还有石方木料等东西?”董川皱着眉,询问道。
到了此地以后,董川、王七娃他们才发现,这里完全就是一片荒地,临近大海,荒凉无比。更苦恼的是连道路都没有,人员物资的进出全都相当不方便。因此其他的想法就只能先缓缓,首要就是把人员安顿好。而住房、食物等等,必须要尽快解决。
郭管家含笑点头道:“董老爷,我家老爷说了,这事包在咱们浮山所身上。军户里的苦哈哈多,他们巴不得有活干呢。石方木料咱们千户所也有。如果还不够,还有卫所和其他千户所呢。为了防备倭寇,沿海大兴武备,余下不少准备建海塘和围垒的材料。如果您想要,可以先用这些。肯付脚钱的话,送上门都可以。就是……那个?”
董川心领神会:“告诉你们家老爷,银子绝不会缺,该打点的我们也会打点。我们需要的是尽快有房可住,总不能让弟兄们一直吹海风吧?”
“呵呵,这您尽可放心。小的回去后就会给您安排。”
郭管家是满意而归。那些建筑材料完全就是废物利用,如果还需要的话,完全可以让军户再去采集,甚至可以动用地方官府征发徭役。根本就不需要花钱,无非是各级官吏的分润。而郭可道能够圆满做成这件事,好处人情都绝不会少。
董川同样是心情很急迫。因为在出发之前,秦白曾经反复叮嘱过,要尽快建设好这片地方。甚至单独承诺,如果钱不够的话,可以再加。如果缺少时间的话,能用钱去买,那就毫不吝啬的用钱去买!
……
其实不光是这里的董川,甚至连勇胜的其他人都没弄明白,秦白为什么会如此重视这块荒地?因为此时的井家庄已经进入到了大建设时期,到处都是赚钱机会,又何必在外面浪费时间金钱呢?
在扬州盐商替代了盐帮以后,井家庄就开始了一段平静期,人们突然发现,钱变得好赚了许多,因此争斗也变得很少,整个庄子也变得越来越繁荣。
至于勇胜这里,在上次退让以后,王家并没有再次相逼,连张九运和铁笙那里似乎也忍让下来。贺府和振威武馆也同样没了消息,因此勇胜就与其他团伙一样,都是在一心埋头发展。
首先就是火柴生意。在“招揽”了大量帮众后,火柴的产量就有了显著提高,并且不断的小批量向外贩卖。虽说是小批量,在数量上可能很不起眼,但架不住价格依然是居高不下,因此就流入了滚滚银子。而这些银子的流通,再加上不断前来的大豪商,这才导致了井家庄的异常繁盛。
当然,现在能理解现代经济学的几乎没有,因此有人就猜测起了原因,反正各有各的说法。像贺府就认为,果然统一的铁器市场后,才会有这样的发展。因此这样的道路是绝对正确的,要坚决以及坚定的加大一家垄断,并且还能给乡亲们带来不少好处。
而另外也有人认为,还是“以和为贵”好!老少爷们何必要打打杀杀呢?因此维持现在的格局,那才是最佳选择。
不过绝大多数吃瓜群众是不会关心这些的。管他银子是从哪里来的?难道不去赚钱,去胡思乱想吗?那就是脑子有病!
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勇胜的铁矿产量也有了稳步提高,工坊商铺同样变得生意兴隆。尤其是上林村的荒地已经开了好几百亩,并且还在不断的修建水利沟渠。因此到了开春以后,勇胜居然很神奇的实现了全部有活可干,那些新帮众差不多全都被内部消化了。
开创了这样的局面,起码在勇胜内部,秦白的威信就变得日益高涨。说实话,在一开始的时候,绝大多数新帮众其实都是来混一口饭吃的,根本谈不上有什么忠心。尤其是看到秦白等人都是相当年轻,无非就是些力强蛮野之人,就算没有什么看不起,但也没有多少会放在心上。
然而现在居然能做到安居乐业?这可大大出乎了他们的意料。
要知道,在明朝的时候,能够生活和安居乐业,这完全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并不像在现代社会,似乎并没什么不同。打个可能不恰当的比方,就如同有房有车的白领,与苦逼赚个生活费的打工仔的区别一样。
这些新帮众本来的目的就是有个草棚能够钻,有几个窝窝头饿不死,现在居然能吃饱喝足,偶尔还能见到荤腥?这简直是一下子来到天堂了。
但是在另一方面,勇胜的某些首领,他们就对秦白的“乱花钱”就有些不以为然。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林村的开荒,其实同样是乱花钱的一种。开荒的成本其实相当高,水利工程投入的人力物力都是相当巨大的。换句话说,比较容易开垦的那些田地,早就被人开垦成了熟地,轮得到等勇胜去开荒吗?
因此这些投入,可能需要花十几年、几十年的田亩产出,才会勉强收回成本。所以农耕社会特别需要稳定,更需要这里的人有着持之以恒的毅力。
在这个方面,中国还算是好的,愚公移山的家乡嘛!稳定和毅力都不缺乏,一直持续着水利建设,虽然限于生产力的水平,效率不怎么高。
看看国外,像中世纪的欧洲中东,基本上都是刀耕火种、抛荒轮作。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水利的投入太大。要一直到工业革命以后,发展起了工业化农业,这才兴建了不少水利工程。包括中国,刚建国的时候,持续几十年的水利建设,到现在都能享受到红利。
不过这些工业化的水利工程,主要考虑的还是政治方面的原因。或者为了农民的投票、或者是为了国家粮食安全的考虑,真的说投资收益?也不过是那样了。
第184章乡野感觉
毋庸置疑,中国人对土地的热爱是无与伦比的。因此对于上林村的投入,根本就没听到有什么异议。可是浮山所那里就不同。许多人都很难理解,都是些不能种地的土地,那买来干什么呢?这样的投入毫无意义啊?
秦白的设想可能挺不错,利用盐碱地种植牧草,发展集中养殖业。可是要考虑到交通问题。附近又没有很强消费力的大城市,那些牲畜卖给谁去呢?更没有冰库冷藏车,难道赶着牛羊走个几百里地吗?所以价值再高,那也卖不掉啊?
前面曾经介绍过,赚来的银子,除了一部分是秦白的私产以外,还有一部分是勇胜的公产。虽说秦白基本能够一言而决,但在许多事上,其他弟兄多少也有些发言权。尤其是公帐的账目是公开的。如果其他弟兄一致反对的话,秦白也很难违背众意。
最后这事终于得到解决,关键是秦白做出了很大的让步。索性就把上林村全部划归公产,浮山所那里就全部成为他的私产。而浮山所的投资也全部由秦白私人解决。如此一来,就彻底分割开了。
……
“敢子,我准备和高子一起,去秀才那里跑一趟。来回可能需要二十几天,这里你和铁子就多费点心。”秦白吩咐李敢道。对于预备的这条后路,他依然是相当重视。
“啊?白二哥,你真要去吗?”李敢疑惑问道,“过几日来的那个江南客商,该谁接待呢?”
“就你吧。”秦白根本就不在意来的是什么客人。现在是卖方市场,火柴是能生产多少,就能卖出去多少。而且价格早已经定下了,谁来谈其实都一样。
“那……你准备带多少人呢?听说路上可不好走。”
“带个100吧,还要护送50户人过去。别忘了去衙门买张路引,官面私面上最好都不要有麻烦。”
真说起来,100个护卫,再加上50户人家的6、70壮丁,一般的江湖匪帮绝不敢惹。更不用说,还会借用振威武馆的名义呢。
而这一次,秦白随身携带了两万两银子,还有20几车的物资,又是送人、又是送钱,就是想让浮山所的建设速度再加快些。如果自己不亲自去看一眼,总是感觉到不怎么安心。
不过全部都是护卫的话,那就实在太惹眼了,清一色的武装青壮。不仅是江湖道,连官府都会怀疑,会不会是马匪假扮的呢?因此那50户中的老弱妇孺,同样也是一种掩护。而且迁移过去以后,也能减轻些井家庄这里的压力。
既然秦白都已经决定了,李敢也就不再多说。他笑道“那路上小心点。我还等着喝你和嫂子的喜酒呢。”
“呵呵。”
……
这应该是秦白第一次在明朝的乡野间行走。以往住的不是莱州城,就是井家庄,相对都是比较繁华的地方。
由于繁华,多少都有一些秩序,不管那秩序是来自官府,还是江湖中形成的,起码是有章可循,绝不会带来什么混乱的感觉。
然而刚来到乡野中,秦白第一感觉就是广阔。作为现代人,似乎感觉到处都是城市,似乎城市以外的乡村,就没什么印象。可真的出了城,这才发现,城市仅仅就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点,交通要道也只不过是一条线,广阔的农村地区实在是太庞大了,确实就没法有效控制,尤其是古代这种交通和通讯条件。因此皇权不下县,官府和乡绅共治,这其实就是一种很无奈的选择。
所以说,那个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是极有道理的。但万事绝不能教条主义,要讲究实事求是。如果放在这个年代,幻想着什么打土豪、分田地,或者什么打倒儒家,这是绝不可能的事。就是强行去做,那和自杀也差不了多少。
为什么呢?就是没那个条件。你有互联网手机吗?或者起码来个电台电话?火车铁路呢?公路汽车呢?什么都没有,所以一定要依靠本地乡绅和读书人。一般来说,本地乡绅和读书人基本就是一个群体。如果把他们的地分了?再把他们的儒家思想观给摧毁了?他们还不拼命反抗?
也许可以依靠武力,把这些乡绅和读书人全部消灭。但接下来又该怎么治理呢?就算自己建立新的教育体系,那也需要几十年吧?难道在这段空白期内,传递一道公文,就让那群文盲唱一段绕口令吗?
所以说,里可以幻想一下。但真的亲眼目睹以后,就明白这仅仅是幻想。
第二感觉就是贫穷。那是真的穷困到极点,这并不是现代社会看到的什么贫困人口。真要说起来,现代社会的贫困人口,放在这年代已经是衣食无忧的富农了。
比如说,在道路上,除了乞丐,极少能看到妇女出现,也极少看到妇女在田间劳作。要知道,现在可是春耕的时分,那是农村最忙碌的时候。一般都是全家老少总动员,怎么就没有妇女干活呢?
关键就是衣不遮体,没法抛头露面啊?说全家人仅有一条裤子,这可能有些夸张,毕竟这里的山东,还是比较富裕的省份。但家中每个人都有一条完好的裤子,那就绝对是梦想了。家中连打补丁的碎布料都没有,也只能让妇女留在家中了。
当然,小脚也是个很大的问题。相当的愚昧,并且愚昧和贫穷往往就会相生相伴。简直让秦白都忍不住骂娘。你说,那应该是士大夫阶层的某种变态恶趣味,他们想要这么玩,就让他们自己玩去吧!可你们这些苦哈哈去凑什么热闹呢?弄的女人全都是弱不禁风,变相的让家中少了几个劳动力。
反正这些事无非就是吐槽一二,毕竟与现在的秦白完全无关,他只需要管好自己这些人。幸好这条道路还比较好走,只要沿着废弃的胶莱运河古道。在这一路上,有不少的市镇可以休息住宿,还能不断的补充给养。
第185章抢肉的小乞丐
“白二哥,弟兄们都在大通铺里安排好了。我让掌柜把这间屋子打扫了一遍,被褥都换成新的……”
管事的人是刺毛。由于上次闹的实在太大,落单很有可能被别人报复,所以现在的他就常伴在秦白身边。不过刺毛做事很细心,这一路上安排的井井有条。倒让秦白省了不少心,总不能期待那个饭桶三弟吧?
“晚上每桌安排一条鱼、一碗肉、一坛酒,豆腐管够。”秦白吩咐道,“有几个水土不服的去找郎中。再雇两辆大车,明天让那几个老人孩子去坐车。”
“诶。”
出门在外,那么多人不能要求过高。住宿只能找一家大车店。幸好这年代的旅舍都有不少通铺,完全可以几十人挤在一起睡。不过吃的方面可以讲究点,尽量安排一些好菜好酒。
然而晚饭的时候,就出了一桩意外。
那么多的人,聚在一起大吃大喝,于是就被混进了几个小乞丐。他们实在馋不过,抢了一碗红烧肉就逃。当被抓住的时候,大海碗早已经被舔干净,塞得他们满嘴都是油。
那几个小乞丐被送到秦白跟前,全都老老实实的跪在地上。让秦白奇怪的是,其他几个都是低着头神色慌张,领头那个小乞丐却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模样,还不时偷看秦白几眼。
本来秦白就没准备计较。他知道生活艰难,小时候和秦高俩人也曾经乞讨过。可看到那小乞丐这副模样,就心中好笑,顿时来了兴趣“呵呵,叫啥名字?你胆子很大啊?”
“少爷,俺叫小鱼。被抓到了算俺们倒霉,不就是挨一顿打吗?不过求你件事,少爷您发发善心,这主意是俺出的,要杀要剐就冲俺来吧!”这个名叫“小鱼”的小乞丐,他完全就是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态度。
“哈哈?”秦白乐了。暂时把那几个小乞丐放一边,先去处理被抢掉红烧肉的那桌人,“你们几个还有脸吗?连碗肉都看不住?平时是怎么练的?一点儿防备心都没有吗?”
那桌人相当委屈“白二爷,咱就是心善,看这几个小王八蛋可怜,所以没赶跑他们。可他们狼心狗肺,居然抢我们这桌子上的东西?”
笑声响起,秦白也不和他们几个废话“我也不扣你们的钱,等会儿也可以再安排上碗肉。但规矩应该知道吧?加练10天,10天内再新认100个新字。”
“诶有妈呀!”抱怨声纷纷响起,“白二爷,加练10天咱们就认了,这学字就免了吧?咱根本就不是那块料,情愿被人砍几刀啊!”
“呵呵,连被人砍都不怕?还怕读书写字?”秦白冷笑。
“真不行啊!加练20天怎么样?求求你了,白二爷!”
“滚出去!”
“……”
总算把那几个痞货都赶了出去,秦白回到那几个小乞丐跟前“听到没有?咱们这里有规矩。你们自己说说,按照江湖规矩,偷东西该怎么罚呢?”
这回连小鱼的脸色都变了。按照江湖规矩,偷窃轻则砍手指,重则砍一只手。可实际上,却没几个人会这么做,最多就是抓住胖揍一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3/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