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草(校对)第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0/90


人生如戏
第152章挑选的往外卖
与秦白拱手道别,夏锦宏看了一眼火柴铺子门口排成的长龙,不禁摇头苦笑。这已经成为新年后井家庄一景,每日午时零卖十箱,只接待井家庄本地人,每户限购一封。
由于根本不对外销售,因此就有不少走商寻找到商机,派人走街串巷,以每封钱收购,再运到外地贩卖。这就让井家庄的住户发现了一笔外快。这里共一千多户人家,平均一下,每月一倒手。家里的收入就能多半两到二两。
对这样公开抢钱的行为,秦白却完全视而不见。只是公开两条规矩:一条就是轮着买,让每户乡亲都能够保证。绝对平均肯定做不到,但起码多多少少有能有;另一条就是不能欺行霸市,收购要凭自愿。毕竟这就是给乡亲们的福利。当然,也有不信邪的,不过不信邪的那几位应该都到海底喂鱼去了。
因此在这些天,秦白在井家庄的口碑倒是很不错。再加上在大开山门的那三天,前后共收下了一千多老老少少、女人孩子等“废人”,并且真的全部养着,一点儿都不含糊的做到了吃饱穿暖,虽然大部分人都在暗中笑话秦白傻,但同时也深深佩服。江湖上真正能做到“信义”这两字的,能有几人?
……
回到自己的夏记,吴掌柜快步迎上前,关心问道:“锦宏少爷,那个白二愿意给多少?”
“答应一船五万石硫磺换的那1000箱外,其他每月五两五钱给800箱。”说到这里,夏锦宏就气极而笑,“傻女馁!南京的那些人全都是猪!问他们要人的时候说没有,现在不需要了又急着送来?不知道我现在最需要的不是使刀的,而是能送礼的瘦马!”
夏家主业是跑海,因此设在各地的商号并不多,北方基本没有,南方的总号就设在南京。而南京总号除了贩卖些海货外,主要还是为了跑官场关系,尤其是探听兵部的消息。
明朝朝廷分为南北两套班子,设在南京的六部,虽然大部分都是养老的衙门,掌握不了什么大权,但兵部对南方诸省却可以直接下令,毕竟跑一趟北京实在太远了。因此在南京的文官中,南京兵部尚书反而是排名第一。
而在夏记的南京总号,同样有一位如同夏锦宏这样的夏家子弟主持,并且在家族中的排名还要比夏锦宏高。因此两人之间的关系就比较微妙。
因此当时夏锦宏在运河上,派人去南京总号送信,他并没有急着回井家庄,想要等到南京派出的好手一起汇合,再突然给秦白一个“惊喜”。
然而最后等到的居然是拒绝。并且还说了些“人手不足”、“大惊小怪”等垃圾话,无奈之下,夏锦宏只能无功而返,在过年前回到了井家庄。
不过回到井家庄后,夏锦宏就听说了秦白的不少消息。不仅在那晚杀的天昏地暗,后来还传说杀到平度?杀退响马?吓走沈家?……
如此一来,夏锦宏反而感觉有些侥幸,好像自己躲过了这一劫。可就在这时,南京总号却突然传来快信——已经派来了五十几人,一定要抢下这火柴!
夏锦宏并不知道,南京总号拿到送去的火柴后,根本就没送往漳州本家,安排海船出海,只是在南京本地很随意的半卖半送。毕竟火柴数量不多,金额并不怎么大,基本当个新鲜送礼用。
然而后来发生的情况和北京一模一样,立刻在那些顶尖的权贵人家中炒得火热。唯一比较好的就是,他们还以为这火柴来自海外,毕竟夏记一直贩卖的是海外商品。因此逼的就没那么急,等待着夏家的下一班船。而南京总号就立刻就出动人手赶往井家庄。
而在这时,夏锦宏已经知道动手就是痴心妄想。就是再多几倍人手,也奈何不了现在的秦白。除非真的派几艘船的海盗,否则根本没有丝毫的成功可能。
因此夏锦宏就准备当作寻常生意来谈,根本就没理睬南京总号的命令。然而尴尬的事又发生了,秦白根本就不往外卖。还是看在之前硫磺换火柴的协议上,最后勉强答应了每月800箱。
听了夏锦宏的牢骚,吴掌柜只能笑着安慰:“能有800箱已经挺好,外面的人还拿不到呢。”
夏锦宏长叹:“哎!吴叔,只能如此啦!”
……
送走夏锦宏,秦白转身回到自己的院子。此时东二坊和南三坊里已经住满人,而且还有很大一部分分流到了上林村和小红岭。
其实那三天后,最后统计拜山门的总人数高达3100多,已经远超了外界的估计,也远超荆建原先的预料。他都没想到竟然会来那么多的人,尤其是那些以工代赈的流民还能在莱州城有口饭吃,但家中没壮劳力的根本无法生存,因此许多也趁此跑来了。
所以老人、女人和孩子的比例就特别的高,这些人居然差不多占了总人数的四分之三。剩下的那800多人,还有所有的孩子和能干活的女人都已经送到上林村。以后会从中进行挑选,补充到小红岭寨子中。
因此秦白的财政又紧张起来,又不敢把火柴敞开卖。现在他每月卖出去的定额,除了井家庄的300箱,莱州城和尚那里的250箱,开山门那天,前来道贺的平度李书吏的那150箱,剩下的就是信源号的那1500箱和崔新晓的那1000箱了。
当然,秦白手中还捏着3、500箱的余额,像井家庄这里有头有脸的总不会过来排队吧?外面肯定还有其他人情。因此这3、500箱就是用在这里的。
而对于其他的走商,秦白是一律拒绝。对外声称:“只能造那么多!”而且依然维持着每箱五两多的“低价”,就是想要不引人注目。
然而现在缺钱啊?又不想引人注目,那只能有挑选的往外卖。恰好夏锦宏求上门,秦白就觉得挺合适。既能解决硫磺的供应,还是卖往海外,绝不会引起别人的怀疑。
第153章俊爷有请
“二哥,回来了?瑶儿妹子在东厢房呢。”一进院子,李英就牵着苗丫主动上前,眨着眼,两人眼中闪烁着八卦。
“是不是你也想去?那要让你家敢子使点劲啊?”秦白反过来打趣李英。
“二哥!”李英气的直跺脚,脸上嫣红,“不理你了。”
这次收入门的人,大大小小的病号超过一百,而且目前已经病死了四人,卧床不起的也有六、七人。此外还有怀孕的女人足有十几个,这些孕妇和生病的女人孩子全都安排在了院子边上的东厢房。
为了给这些人治病,秦白又不得不拿出一大笔支出。不过最高兴的反而是丁瑶,天天是乐不思蜀的去治病。由于以前理论知识多,实践比较少,因此突然出现了那么多的病例,正好能让她有机会练手。
不过此时治病的规矩也很多。男女授受不亲先不说,未婚姑娘还绝不能接生,否则根本嫁不出去(前文曾经介绍过,丁瑶接生时,身边就要叫来稳婆)。幸好现在秦白是什么都不多,就是人多。因此就给丁瑶安排了两个有接生经验的妇人、四个壮妇,还有十几个打下手的丫鬟。倒有模有样的组成了一个医疗队,已经治疗好了不少人。
正说笑着,丁瑶蹦跳着进了院子,依然童真未泯。然而一见秦白,就立刻变得端庄,挪着莲步慢慢走进,屈膝一礼:“二哥!”
看了一眼丁瑶,见她脸上羞涩,秦白笑道:“瑶儿,人手够不够?别太劳累,要不要再给你安排二十人?”
一起生活了这么久,秦白肯定已经明白了丁瑶的心意。但秦白的态度依然的远远观赏,但不会主动接近。现在自己是步步惊心,说难听点,随时都会陨落,别一时动情,最后害了眼前这位姑娘。
“够了,谢二哥。瑶儿行的。”丁瑶却灿烂一笑。每一日两人在一起的时候,她心中总是万分甜蜜。
“还是多些人吧!三分靠治、七分靠养。多教她们些照顾病人的东西,就算成不了郎中,那也是一门手艺。”
那么多的女人、女孩需要安排,秦白就想顺便多培养些护士。当然,能出现几个医生更好。其实这年代之所以死亡率高,不重视护理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应该都知道开创现代护理学的南丁格尔,在克里米亚战争中,通过护理,一下子就把死亡率下降了近40%。其实那时候西方的医疗水平与这年代的中医没什么差距,护理学也根本没成为一门学科。唯一的差别就是不重视。而南丁格尔就是像家人那样的精心护理伤员病人。
丁瑶含笑点点头。她并不在意人多人少,就想此时与秦白多说说话。
这时,秦白突然想起一件事:“瑶儿,有你爹的消息。听说他借住在平里店一家姓黄的举人家?”
丁瑶立刻抬起头,欣喜道:“对!黄叔父是爹爹的同年。”
“那就好,你写封信,我派人去一趟。”
“嗯嗯。”丁瑶已经欢喜的就想要跳舞。如果爹回来,那就该……?趁着秦白不注意,她偷偷瞟了一眼,欢喜无限……
……
“白二!”
院门口有人在喊。秦白一回头,露出笑容:“豪哥?”
赵豪在门口停下脚步:“干爹叫你,有事找你谈。”
“哦?”
跟随着赵豪,秦白就来到了对面东三坊。进门的时候,秦白心中琢磨:“难道又是问自己拿几箱火柴的吗?”这些日子,这样的情况并不罕见。秦白基本都会满足要求,反正也不会少付钱。
不过秦白又一想,这倒是个好机会。不知道盐帮对火柴有没有兴趣?他们有渠道往外地大量卖,并且在登莱两府有自己的销售网络。本来就是贩私盐的杀头买卖,也肯定会做好保密。最主要不缺钱,倒是一个很合适的销售对象。
秦白被领进黄俊所在的院子。而在院子的中央,有着一张石桌,上面摆放着酒菜,周围围着一圈火盆。见到石桌旁单独坐着的黄俊,秦白行礼:“俊爷!”
黄俊抬头,露出笑容。他一指对面的石凳:“来啦?坐啊?”
“谢俊爷!”
两人相对而坐,黄俊从暖锅里捞起一根血肠:“想吃就吃,别像个娘们。今年都凑一块儿送来年猪,吃都吃不完。等会儿回去的时候,别忘了带两条后腿。”
秦白点头表示感谢,心里却有些糊涂。
黄俊狼吞虎咽的把血肠吃完,放下筷子:“咱们门对门,也容易见到你做的事。现在你人有了,名也有了,有没有兴趣过来帮我?在我身边学三、五年,我就把位置让给你,以后盐帮就是你当家。”
“呃?”秦白大吃一惊。之前他曾经猜测过黄俊叫自己的用意,却怎么也想不到会是这样的事,“豪爷?咋会是我?”
黄俊微笑着看了看赵豪和院子里的那群心腹:“为啥不是你?你合适啊?阿豪和我的这些弟兄个个能打,但当家他们不行。如果让他们坐这位置,五年内能够守成,五年后这盐帮就被别人灭了。你不会以为扬州、长芦两地的盐商是吃素的吧?”
秦白脑中有些乱。就算黄俊说的有道理,可是当着赵豪和他那些心腹的面,对自己这个外人说这些自曝其丑的话,这真的好吗?然而当他看向周围,却发现赵豪和其他人全都脸色平静,似乎早已经有心理准备,根本不反对自己这个外人入盐帮,未来会坐上黄俊的位置。
其实秦白并不知道,私盐市场的争夺相当残酷,已经远超他的想象。因此赵豪和盐帮的那些头目已经有自知之明,他们的能力与黄俊相差甚远,根本没信心带领好盐帮,所以不反对黄俊来寻找秦白。
“俊爷……”
黄俊笑着打断秦白的话:“白二,我知道你想说些啥。可你想过没有,我给你的不仅是个机会,还是一条活路。你真以为能一直这样偷偷卖火柴吗?”
第154章阎王帖
听到黄俊的话似乎意有所指,秦白就没把自己的话说出口,笑着询问:“俊爷,您有何见教?”
“吃,吃。”黄俊又拿起筷子,秦白同样在暖锅里捞了根白菜。黄俊挥挥手,让其他人都退下,只留下赵豪,他笑眯眯的看着秦白,“你就不想想,你瞒得过别人,瞒得过我吗?我们吃盐货的,外人看起来就是几两半斤换几个钱,不知道的都以为是鸡毛蒜皮的小生意。可是人人都知道我们盐帮赚大钱。为啥?就是因为一日三餐都不能缺少。而你的火柴,一根就是一枚铜子,习惯后哪家会不用?而且是独门生意,根本就没有第二家。”
“我们海边煮盐晒盐都有个定数。你做火柴同样靠堆人手。只要有方子,有多少人就能做出多少。短短几个月就能有这些量,只要不是蠢货,就应该能想到,做起来应该不怎么难。这大明天下,光扬州盐商每年就能赚五、六百万两,长芦也不会少于三、四百两,加上四川、陕西的井盐和我们这些边角料,每年赚的总量估摸着在一千二、三百万两。白二,如果你敞开卖,就算你一盒赚一文,那个量也不会少于整个盐货市场,那也是每年千万两的数目。呵呵呵,恭喜你哦,咱们井家庄会出个大明首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