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草(校对)第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1/90


而且还有更恐怖的结果,万一这事落到有心人的耳中,把马匪光天化日之下打平度城,而那白二就是马匪,贺府和白二有关系,那就能联系到——是贺府指使白二攻打平度城?这不就是造反呢?
不管贺观章和贺府会不会有事,反正与在座的所有人肯定是不死不休。谁敢拿命去和一位兵部尚书赌?那反而是招惹了大祸!
荀果心中破口大骂:“总有刁民想害本官。”他轻咳了几声:“咳咳,怎能冤枉无辜?要做到明镜高悬!好了,都下去办事去吧!”
“大老爷英明!”陈书吏连忙道,“诸位记得,出此门都管住自己的嘴。我们没见过那个白二,也从不知有这样一个人!”
“对对!”
“明白!”
没多久,知州衙门就冲出了一队队人马,蜂拥着跑向林豪和他手下头目的家。到处是鸡飞狗跳,妇孺哭嚎。没多久,带队去林豪家的衙役就翻找出几封信件,脸上狂喜:“果然!林贼与反贼有勾结!他想造反啊!”
根本就不需要伪造,更不用屈打成招,林豪自己的不谨慎,就把自己全家送上了断头台!
第132章这手真漂亮
篝火点点,到处是欢声笑语。又是一场零伤亡的大胜,所有人全都是兴高采烈。
“啪!”,在秦白的帐篷里,王七娃被曹大材重重的打了个耳光。他捂着脸在秦白面前跪下:“二爷!二爷!是小的错。都怪小的没看紧,才让那几个王八蛋逃了。”
秦白眉头紧锁,却感觉相当荒唐。逃走的共有四人,那几个都是王七娃的手下,也就是原先的矿黑子。事实上,秦白一直比较担心那些江湖客,自由散漫惯了。根本没想过,相对比较老实的矿奴会逃亡。而且在挖矿的时候不逃?挑选入寨子的时候不逃?井家庄火并的时候不逃?杀林豪的时候也不逃?等今天胜利后,他们反而逃走了?
总要先问清楚原因。抬抬手,让王七娃先站起来:“七娃,知道他们为啥逃?”
“俺打听过,这几个回来的路上一直说悄悄话。说您这是在造反,而且银子也赚够了,害怕被杀头,所以约着一起逃。他们还约过其他几个,那几个就没走。”
秦白立刻下令:“把那几个找出来,先当众抽五鞭子,罚他们知情不报。再每人赏五两银子,奖他们的忠心。七娃,你也是五鞭子,这两个月,所有的钱扣一半。别埋怨,我知道你有点冤,可无规矩不成方圆,你人没带好,那就该罚!”
“俺不冤,俺不冤!”王七娃连忙道,“俺命都是二爷您给的,这事也是小的的错。”
“明白就好。平日里你没把规矩讲清楚。想走可以,直接跟我说,无论放不放都不会有事。可自己逃?那还要我这大柜干嘛?还有,你们抽完鞭子后,也要对所有的弟兄讲明白。想走直接跟我说,现在就可以提出。逃走的那几个,肯定会派人去抓!”
一旁的吴立松就问道:“白二,那你不和弟兄们说几句?就怕人心涣散啊?”
“先不说。等会儿把所有的头目都叫进来。咱们的想法先要统一,否则就不怪弟兄们会胡思乱想。”
……
听着外面的鞭子声,秦白心中苦笑。说实话,这并不是玩游戏点鼠标,忠心程度会有数据显示。只要是人,就会有自己的想法。而且秦白在穿越前曾经听过一句话,外国人基本都是傻逼,很容易洗脑,因为一直处在森严的社会环境中。而中国人脑子就很活,“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已经是深入人心。
因此说,中国人是最好的士兵,同样是最差的士兵。都有自己的想法,骗人送命相当难。但一旦说清楚道理,却能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可以视死如归。就像在解放战争中,那些解放战士,之前可以毫不犹豫的投降,可改换阵营后,往往就一天行军后的谈心,接着就勇猛无比,立功受奖牺牲的都有不少。
抽鞭子很快结束,十几个队长以上的人陆续进入帐篷。秦白问道:“其他人咋样?”
众人都摇摇头。秦白基本猜测出了原因。这里基本都是江湖客,想离开的以前就已经走了,留下的要么身背凶案,也没地方可去。就如同曹大材那样,就算荆建造反,他们也不会计较。要么就是梦想着江湖浪漫生活的。或者说,就是肌肉发达、头脑简单的那种。根本就没想那么多。
等所有人团团坐下,秦白就首先开口:“我这里先说一件事,官府的话就不能信。就说最糟糕的事,如果发了海捕文书,所有的事都由我担着,我会带着高子、敢子他们走。这里的局面已经有了,有私矿、火柴能弄钱。还有几百能打的弟兄。你们都是我最相信的弟兄,到时候就推举个新大柜,别管铁子那个二柜。公帐、账本我会留下。虽然时间不长,但自问没啥对不起弟兄们的。以后如果有缘再见,希望能笑着喝一盅。”
秦白并不知道,平度那里已经准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根本没有追究的意思。不过在出发之前,他就已经有了这最坏打算。无非回归初心,隐名埋姓去京城寻亲。
另外,当时就能不找林豪吗?难道等幕后黑手慢慢找上门?一个最坏就是逃亡,一个最坏就是死,应该选择哪一个?根本就不需要考虑吧?
帐篷里鸦雀无声,几乎所有人都已经惊呆。一时之间,他们都无法接受,如果没有秦白这个大当家,不知道自己将会何去何从?
王七娃显得很激动:“二爷!小的要跟您。小的……”
见还有几人也动起嘴唇,秦白连忙笑着举手:“别那么着急,这不是考虑最糟糕的事吗?这次回去,我会派人去平度使钱。就算这事摆不平,衙门也像筛子那样,没啥是秘密。真发了海捕文书,咱们也有几天准备的时间。不过最好就像那个李经承说的那样,官府不管咱们这些江湖寻仇。”
明显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曹大材冷眼旁观,心想自己的大当家这手还真漂亮,不动声色就让人归心。
坐在角落的吴立松同样如此,他想的就更多:“白二,别说那些有的没的事。以前大豺说你练的那套,就是军中的把式,我还有点不信。可今天我可真信了。那个可真不是江湖争斗的做法,绝不会见那么多的血。就那么几下,十几条命就没了。今天你就给弟兄们说道说道,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吴立松就差直接问,是不是在准备造反?
秦白微微一笑:“我带着弟兄们是做活养家,不是坑蒙拐骗。你们应该知道,捞偏门,小打天天有,大打三六九。咱们有那闲功夫天天打吗?还不如一次就把别人打怕,让别人不敢惹我们。既然都要打,那啥法子好就用哪个。总不能让弟兄们用命换。就算你们想,我也舍不得啊?”
帐篷里响起一阵轻笑:“白二哥,确实打得痛快!”
第133章准备分田
容易得到的通常不会在意,失去才会珍惜,人性向来如此。说实话,现在这个团体来源比较杂乱,形成时间又比较短,谈不上有什么向心力。所以从某方面来说,说他们“根基浅”确实是准确的。
之所以能一直维系,无非就是因为秦白的存在。而且还不是什么领袖气质、人格魅力等等,主要是秦白一直采用着些小手段和金钱刺激。利用这些人心中的不甘心,想要改变自己生活环境,暗中激发起他们的斗志,把他们团结在一起。
大部分人其实对秦白并不以为然,承认他是大当家,无非就是某种惯性,毕竟带着自己一次次的走向胜利。但真要说什么忠心?那就不见得了。无非这就是一个打工的地方,秦白是自己的老板。满意的话,可以继续做;如果不满意,那就分道扬镳。尤其是年纪实在太年轻,总免不了让人轻视。
然而当这次秦白提出有离开的可能后,这些人却一下子感觉到了茫然无措。他们惊讶发现,在不知不觉之中,秦白早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主心骨,也成为维系团体存在的灵魂人物。
秦白同样迅速发现了这些人的改变,还真是错有错着,收到了一波忠心。
突然,秦白就想到自己学员新兵训练的时候,当时要求“三操两讲五个一百”,可后来自己组织军训的时候,无论是穿越前,还是穿越后,都把那个“两讲”给忽略了。虽然当年自己对那个“两讲”的感觉,就是讲些大道理,年轻人很不耐烦听。也没什么用。但存在即合理,既然能一直保存,成为传统,那肯定有着合理之处。
也不用考虑太多,还是先试行,看看效果吧!依样画葫芦总是会的。如果没有猜错,“两讲”的作用应该是统一思想,能加强团结,提高忠心程度。
而在这样的气氛下,所有人也感觉亲近许多。石柱大着胆子询问道:“白二哥,俺知道有些话不该问,但憋在心里难受。俺们这些寨子里的弟兄打的多、练的苦,平时还要干活,可拿到的却比外面的弟兄多不了多少。俺们也知道,您做大柜的也有自己的难处。可总得给个说法,要不然,弟兄们总会有抱怨。”
秦白笑着对石柱点点头:“柱子问的挺好。其实都是自家弟兄,有事完全可以敞开说。我是这么想的,寨子里的弟兄只要干满三年,每人就能分到一块地。当然,领一笔差不多的钱也可以。以后可以回家种田,也可以安排到商号干活。平时就不再需要上阵,除非全体出动的时候,才会召集全部人马。这里我要说清楚,卖命不是一辈子的事,做兄弟才是一辈子。就三年,轮着来,以后会招募新人。弟兄们也要娶媳妇生娃,没人不想要过安稳日子。而这福利,肯定是功劳大的弟兄们拿。所以别看眼前,都要想着长远。其实你们就是心太急,过几个月就能看明白。过身和残了废了的那三十几个弟兄,等开春上林村的地开好了,就会分给他们的家人。不过丑话在先,这些都是公田,不得私自买卖。只需要交一成的租,其余的收成都是自己的。”
所有人都是大喜,这年代的人,对自己拥有田地有种极端狂热。虽然之前秦白曾经说过几句同样的话,但绝大多数人都没放在心上。可这次将会有分田的举动,一下子就会落实。事实摆在面前,由不得这些人不动心。
一旁的刺毛连忙问道:“白二哥,上林村只开了几百亩,根本就不够分啊?”
秦白笑着解释:“这次每户十亩,应该差不多够了。其实上林村的地抛荒太久,如果全部开出,不会少于一千二、三百亩。我知道你们问的是啥意思。是不是在问,你们这些人就有一百多,寨子里的新人还有近三百?等三年以后,那么多的田要从哪里来?是吧?”
哄笑声中,秦白说道:“真是群蠢猪!买啊?花钱买地,天经地义啊?”
哄堂大笑!
其实山东的地相当贫瘠,旱地多,像上林村这样的矿区,抛荒的地同样多。这些地根本就不难买,价格也不怎么高,大户人家根本就看不上。而且往往只需要修建灌溉工程,这些旱地就会变成水浇地这样的良田。
之所以以前没人会去做,一来山东的特殊政策,为了保证运河的水量,不允许挖沟渠和挖井,否则官府会折磨的你死去活来。二来成为良田后,基本都会被权贵巧取豪夺。
然而对勇胜来说,这就不成为什么问题。你巧取豪夺也要有那个本事,一言不合就亮出几百把刀。而且人手充足,足够去修建灌溉工程。而且这年代的水系发达,河流中根本就不缺什么水。
不过还是有人有另外的想法,曹大材笑道:“可额不会种田,额也不想额娃种田?”
秦白道:“你们想去种田,我还舍不得呢。”
笑声中,秦白继续道:“满三年的。想继续留当然可以留。田也同样会分。不过也有条件,总要给新人出头的机会。这里先不说,反正以后会与弟兄们商量。不过底下的弟兄是十亩地,你们就只有十亩吗?肯定会更多。你们一家人根本就忙不过来。虽说不能买卖,但可以世代相传。大豺,你娃不会去种田,难道还不会租给别人种吗?反正以后这些田都是公田,用的就是公帐和你们扣下的赏银。真不想要田的也可以,会按市价全部付清。不过还是要田好,子子孙孙都是份家业。”
众人都点点头,也没有了其他想法。而秦白考虑的是居住集中,不让这些好不容易培养出的人,三年后会全部流散。
而这时,石柱就笑道:“白二哥,不用那么麻烦,这些田就全部挂名在您的身上。俺们都信你,您不可能害咱们弟兄。根本不用公帐私账,那也贼麻烦。”
“对对。”
“就是,就是。”
第134章平度公议
相对于契约精神,这年代的人还是比较相信权威。什么以晋商为代表的千金一诺,还有什么中举后乡邻投身献田。都是相信个人的信誉,不怎么注重白纸黑字。不过,这也源自于这年代的社会环境。权贵大户利用官府撕毁契约的实在太多太多,而且根本就不需要承担什么后果。还不如用道德来约束呢。
可是秦白是现代人思维,特别讲究公私分明,否则很容易公私混淆,会引来许多矛盾。他连忙摇头:“趁着今天的机会,我要和弟兄们定下规矩。小红岭、上林村还有井家庄的那两座坊,都是弟兄们一起打下的,以后就是公产,包括私矿和那些田。火柴作坊是我个人的私产,以后还会新设一家商号,专门卖火柴,也可以做些其他的买卖。而商号的三成股是我私人的,七成还是勇胜的公产。火柴作坊给商号的价格,暂定为四两一箱,留给商号每箱一两的利润。至于我大柜的位置,该我的一份我会拿,包括以后也有我和高子的一块地。但我也不会多要,该上缴勇胜的一份也会交。同样是一成盈利,绝不会少一文。哪天我不坐这个位置,那一份就归新大柜。说清楚,一开始可能公帐的钱不够,我可以用私账去补,以后也不用还。但等到以后,这两本账本还是需要算清楚的。”
“不用那么麻烦吧?”刺毛摸了摸头,而其他人也是一脸古怪。江湖中的团伙,虽然也有公私帐之分,但大当家基本上都是混在一起,根本就是打统帐。会多多少少从公帐中挪用,那也是大当家的一种福利。
再说,火柴是秦白一个人搞出来的,毫无疑问就是他的私产。可现在却先分离出了商号,还拿出了商号的七成股?更不用说,上林村先不去提,小红岭就是秦白兄弟俩单枪匹马打下来的。
秦白微笑解释说:“你们是不是苦哈哈当习惯啦?以后自己开家铺子、有家作坊啥的,不照样是你们的私产?难道还混在一起吗?到时候同样上缴一份,勇胜就会给你们保护。”
众人一听,都乐了起来:“白二哥,您仗义!您好样的!”既然是秦白自己愿意,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而秦白也有着自己的打算。利益的捆绑,那才是最完美的团结。虽然自己表面上似乎分出去不少,但火柴的利益够大,足以让自己豪富。然而没有了这个团体,在这黑暗年代,这份家产能否保住呢?
应该说,今天定下的规矩还很“粗犷”,还有相当多的细节没有得到解决,甚至还有不少会反复。但起码有了土地政策、财务制度、兵役制度、税务制度等等的雏形,事实上就已经脱离了江湖团伙的层面,形成了一个军商一体化的武力集团。
而在座的所有人,包括秦白自己,此时都还没意识到,未来这些政策的影响会如此巨大。而且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今天这场闲聊般的谈话,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甚至还被冠以“平度公议”的名字。
后世关于平度公议的研究,有着种种不同的说法。但不管怎么样,在秦白他们内部,平度公议甚至成为了某种资历的象征。甚至现在参加讨论的人和驻守在外的头目、帐篷外的那一百多人、寨子里的新人和矿山里的人、莱州城和南三坊外围的那些人,就形成了四个资历等级,成为升迁和重用的重要标准之一。
当然,前路坎坷,能一路相伴到终点,能有几人乎?
……
言归正传,等众人散去,秦白留下了曹大材等几个,询问起了林豪的情况:“你是说,背后指使的是沈家?我们哪里得罪过他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1/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