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疯狂(精校)第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470

  吴世恭他们也就二百多人马,当然不可能中心开花,四散开去向着逃跑的乱民追杀过去。他们就排列成了三排,向着一个方向的乱民冲了过去。
  第一排的骑兵,首先驱马高速冲入逃跑的乱民人群中,手中的骑矛甚至可以一下子捅穿三、四个乱民。接着,他们扔下骑矛,抽出马刀,对着身边的乱民乱砍乱劈。
  等到马的速度降下来了以后,第一排的骑兵就向两侧散开,回到骑兵阵形的最后面排好。
  而这时候,第二排骑兵也驱马高速冲入了乱民人群。接着是第三排……
  吴世恭也抡着武士刀乱砍乱劈,感到有种虎入羊群的感觉。而这些乱民只知道逃跑,就没有一个有勇气拿起兵器,来抵抗那么一下。
  而这些乱民逃跑的路线前面,正好横着一条河流。会游泳的乱民当然跳下河流,游到对岸去。可是,不会游泳的人,都挤在河岸边。但是,他们身后的乱民又被吴世恭他们追杀了过来。后面的推前面的,前面的不断掉入河中。没有多大功夫,河流上密密麻麻地漂满了尸体。
  聚集在河岸边的乱民越来越密集,惨叫声和哭喊声是响彻云霄。也不知道乱民中的谁,首先喊出了:“官军爷爷啊!饶命啊!”
  随着他的求饶声,一声,两声……渐渐地,吴世恭他们面前是一片求饶声。薛永利看了看吴世恭,吴世恭就对薛永利点了点头。薛永利就和骑兵们一同高声喊道:“跪地投降不杀!”
  没有多大功夫,吴世恭他们面前跪满了密密麻麻的乱民。
  所有的骑兵都兴奋不已。他们高声叫着,呼喊着:“我们活过来啦!”,“我们都活着啊!”
  在这次战斗中,除了几名骑兵在砍杀乱民的过程中,用力过猛而造成扭伤以外,没有其它的任何伤亡。
  吴世恭也很兴奋,连他身下的战马也很兴奋。那战马突然一声长嘶,前蹄离地,直立了起来。还好,吴世恭也经受了这么长时间的骑术训练了,他勒紧马缰,配合着这匹爱现的战马,来了个很酷的造型。
  等到战马四脚落地,吴世恭跳下了战马。而那匹战马还是兴奋地绕着吴世恭撒着欢。吴世恭拍拍自己战马的脖子,笑道:“看你这么疯,以后就叫你人来疯吧。”
  这时候的吴世恭,浑身上下都湿透了。那些乱民的鲜血透过了吴世恭身上环臂铁甲的缝隙,把里面的棉甲都浸透了。吴世恭感到身上粘乎乎的,十分地难受。
  吴世恭看到旁边有一间茶棚,就在几位也跳下马的护卫陪同下,向茶棚走了过去。当碰到了跪在地上,有些挡路的乱民时,吴世恭挥起手中的武士刀,接连砍了几个。其他的那些乱民连忙向两旁爬开,给吴世恭他们让出一条道来。
  吴世恭这时候听到在跪着的乱民中,有小孩的啼哭声,就向着那个方向看了过去。一看到吴世恭的眼神看了过来,那小孩的母亲连忙惊恐地用手,捂住自己小孩的嘴巴。
  吴世恭看了看,也没有理睬他们,他走到了茶棚里,找了块干净的步,又脱去了上身的环臂铁甲和棉甲,光着膀子擦起上身的鲜血来。
  一边擦着鲜血,吴世恭一边高声叫道:“这世上本没有路,踏着人头过去了,那就是路。”
  就在吴世恭进入茶棚的时候,齐县令又把姚员外这些当地士绅召集起来一起商议。他们商量的议题肯定是:吴世恭走了以后,县城的防御该怎么办的问题。
  齐县令他们一致认为:吴世恭这次去救援归德府城,肯定是凶多吉少的。只要想一想就明白了。吴世恭只有二百来个骑兵,要面对圣灵会乱民几万人。吴世恭率领的又不是天兵天将。
  齐县令他们判断:吴世恭最好的结局也就是,看到圣灵会的乱民势大,萎缩不前,保存了自己的实力。但是也就没有完成救援归德府城的任务。
  现在,齐县令他们反而不怎么担心县城的防御问题了。因为,现在县城的第二道围墙已经建造好了,第三道围墙也开始进行了建造。
  另外,县城里的青壮,也开始接受基本的军事训练,补充到守县城的兵丁和壮丁中去了。齐县令他们心中已经有了底。就凭圣灵会乱民的那种攻城能力,肯定是攻不下县城来。
  商议着商议着,商议的议题就跑了题。他们就商议到:关于这次参加圣灵会乱民的本县乱民的土地没收问题上。
  虽然这些乱民的土地,肯定是会被官府没收的。但是,官府没收土地以后,也肯定会向民间发卖。当然也就是向姚员外这些当地士绅发卖了。而且,只要孝敬到位,这土地发卖的价格绝对不会高。
  这时候就有士绅提出了:是不是给吴世恭的公田少一些。那样的话,他们这些士绅所得的发卖土地也就可以多一些。
  但是也有士绅提出了反对意见:吴世恭毕竟在这次县城的防御作战中出过力,而且,吴世恭也已经很士绅们达成了协议。这推翻协议的做法,是不是有些不讲信誉?
  齐县令这时就毅然地做出了决定:只要这次吴世恭是灰头土脸地回来,那吴世恭最多也就是功过相抵。吴世恭也就不敢提出什么过分的要求了。而且,既然要做,就做个彻底。索性一亩地也不给吴世恭了。所有没收的土地都发卖给这些士绅。
  那发卖土地,齐县令肯定是可以大捞一票。他也准备着在临走时发一笔横财呢。齐县令在心里冷笑着。他鄙视着吴世恭的天真。齐县令的心中想道:“就没看到过官府和什么人讲信誉的。”
  如果吴世恭知道现在的齐县令的想法和他在京城做兵马司指挥的时候,对董允所说的话是一模一样的话,不知道他会不会气得吐血。
  不过,齐县令这些人就根本没有想到,吴世恭不光获得大胜,把这次圣灵会乱民的造反给平息了。而且,吴世恭带去的这二百多名骑兵,也几乎是零损伤。
  
  第109章
环顾九州
  
  在这里,也不提吴世恭在茶棚内,光着膀子擦着身上的鲜血,很黄很暴力了。也不提齐县令和姚员外他们在吴世恭背后搞小动作,嘲笑吴世恭很傻很天真了。
  我们先把吴世恭这里的镜头停一下,来看看当时整个大明朝的情况。
  吴世恭这次遭遇的圣灵会乱民造反,虽然有圣灵会煽动的原因,但主要的原因就是:崇祯元年的这次旱灾。
  而这次旱灾,不仅仅只限于河南一地,而是席卷明朝整个北方地区的大旱灾。这次旱灾,是影响及其深远的。而在这次旱灾以后,一个个影响明朝灭亡的人物都开始行动了起来。
  首先让我们把目光对准陕西:
  先让我们看看这时候的高迎祥吧。就在崇祯元年四月青黄不接的时候,不光吴世恭这里发生了圣灵会乱民的造反,高迎祥也在陕北安寨举起了反旗。而在这个时候,整个陕北的造反也是此起彼伏。高迎祥也是最早举起造反旗帜的首领之一。
  高迎祥是马贩子出身,善于骑射,膂力过人。他后来被造反的三十六营共同推举为闯王,成为明末农民造反前期的主要领导人。也就是李自成这个闯王的前身。由此看来,高迎祥无论在军事才能上,还是为人处世和做人上,都有着非同一般的能力。
  不过,现在这个时候,还是高迎祥刚刚点起星星之火的阶段。
  再让我们看看这时候的李自成吧。这个时候,李自成做驿卒的驿站已经被裁减,李自成已经失业了好几个月了。而在这青黄不接的时候,李自成无奈向本县的举人艾诏借了印子钱。
  而利滚利的印子钱,李自成到了年底肯定还不出来。所以,在这年年底,李自成被艾举人告到米脂县衙。县令当然是帮艾举人的,就把李自成带栅游街示众,要置李自成于死地。幸好,李自成的亲属出钱把李自成给营救了出来。
  被营救出来以后,李自成又知道了自己老婆和他人通奸的消息(李自成的男人魅力可能有所欠缺,他的前后两个老婆好象都和别人通奸)。一不做,二不休,李自成索性把艾举人和自己的老婆都杀了。
  在崇祯二年,两件命案在身的李自成,带着侄子李过只能够投军,并且由于李自成个人的武勇,很快被提拔为把总(明朝低级武官,相当于现在的连长,带领一百多名兵丁)。
  但是没过多久,又因为欠饷问题,李自成发动兵变,把他军中的上司和当地的县令都给杀死了。就这样,李自成举起了造反的旗帜。并且投入到高迎祥造反的队伍中去。
  李自成作为第二任闯王,成为明末农民造反后期的主要领导人,并且他率领的造反大军最终成为了明朝的掘墓人。那他的军事才能,还是为人处世和做人上,肯定也是出类拔萃的。
  不过,从李自成造反的原因和他采取的手段就可以看出来,李自成是个恩怨极其分明的人,他报复的手段也是十分残暴的。
  李自成是明末农民造反领导人中,唯一没有接受明朝官府招安的领导人。他对明朝的仇恨是刻骨铭心的,完全是不共戴天。当然,李自成也是完全被明朝官府给逼上梁山造反的。
  而且,聚集在李自成身边的主要将领和以后他得到的一些文人幕僚,他们对明朝官府的仇恨也是刻骨铭心的。因此,他们制定出来的政策,是和整个士绅阶层是绝对对立的。这也是李自成打下了江山,但坐不了江山的主要原因。
  接着我们来看看张献忠。这时候的张献忠已经从延安府捕快岗位上,因事被革职。他这时候也投了军。
  后来,他在军中犯法当斩,可是他的上司看到张献忠状貌奇异,只是在重打一百军棍后,把张献忠除名了事。张献忠也从此便流落乡间。由此看来,长的比较怪的人也是有前途的。
  也是生活所迫,张献忠在崇祯三年拉起队伍造反了。自号八大王,一作西营八大王。很快便成为了三十六营的主要首领。
  从张献忠两次被老板炒了鱿鱼的经历,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张献忠是个漠视法规,胆大妄为的人。
  张献忠在农民造反首领之中,并不是以军事才能闻名的,而是以多谋善断闻名的。张献忠也是这些首领中,最狡猾,最残暴和最凉薄的一个。
  最后我们来看看罗汝才。这时候的罗汝才的情况不详。但是因为他也马上要造反了,所以,他的生活过得肯定也不怎么样。
  罗汝才在明末的农民造反首领之中,是特点最鲜明的人。他是军事才能最杰出的;也是对造反事业最摇摆不定的;还是流寇气息最为浓厚的。
  不过,罗汝才这个人,性格豪爽,江湖义气很浓厚,一副演义中英雄豪杰的模样。可是,他这种性格,在现实社会中,尤其在明末时,那疯狂的年代中,就注定是个悲剧性人物。这也证明了现在的一句流行话——性格决定了命运。
  接下来把我们的目光对准关外。
  皇太极即位已经两年了。在他高超的政治手腕的使用下,以及皇太极的几位兄弟,尤其是二贝勒代善的配合支持下,皇太极已经坐稳了汗位。可是,皇太极还是面临着内忧外患。
  女真族,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满族,并不是一个游牧民族。女真分为熟女真和生女真。而当时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族后,建立的后金政权,就是以熟女真为主的。
  那生女真还保留着渔猎的传统。可熟女真却是以耕田种粮为主的。因此,这一次席卷整个北方地区的大旱灾,对皇太极管辖的后金地区的损害也是极其巨大的。基本上造成了整个地区,粮食几乎绝收。
  除此之外,皇太极还面临着三面环敌的窘迫状态。在南面的大明朝军队就不用说了。在皇太极的东面,有明朝的铁杆藩国——朝鲜。
  虽然在皇太极一即位以后,后金就向朝鲜发动了第一次的征伐,但是,朝鲜虽然和后金签订了条约,却还是明里暗里和明朝暗送秋波。并且向驻扎在东江的毛文龙军队运送了大量的物资。
  尤其是在东江的毛文龙,只要后金军队一不注意,就趁机对后金进行骚扰性地进攻,牵制了后金大量的兵力。可是,因为毛文龙驻扎在皮岛上,没有水师的后金军队对毛文龙的军队也无可奈何。只有派遣两个旗,也就是后金军队四分之一的兵力(后金军队是有八个旗的兵力)牢牢地看住毛文龙的军队。
  而在皇太极的西面,有着具有成为另一个成吉思汗美梦的林丹汗。
  虽然在努尔哈赤的时期,后金军队就不断地打击和拉拢蒙古部落。但是,作为整个蒙古部落名义上的最高领袖,林丹汗的影响力也是极其巨大的。
  一山容不下二虎,一个草原也是如此。林丹汗和他的察哈尔部落屡次三番地和后金发生了战斗。虽然后金军队屡屡获胜,但是也被林丹汗的蒙古军队搞得不厌其烦。
  就在崇祯元年的二月,皇太极派出了后金军队向支持林丹汗的蒙古部落发动了猛烈地进攻。虽然获得大胜,但是,林丹汗的元气并没有得到很大的伤害。因此,皇太极就准备在秋季,向林丹汗再一次发动进攻。
  因此,我们在这里就可以看出来,在左右两侧都有敌军的情况下,现在的后金军队根本就没有能力,也不敢向明朝内地发动进攻。
  从上面所说的,我们还可以看出来:在崇祯刚即位的时候,明朝的局势根本就没有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应该说,明朝整个朝廷,手中还握有着满把好牌。只要明朝的朝廷按部就班地把问题一个个解决掉,其实明朝的局势还是很稳定的。
  所以,在这里也要纠正一个错误的看法:崇祯皇帝是接下了前面几位皇帝留下的烂摊子,虽然他十分勤政,但是最后还是无奈地亡了国。
  当然,明朝的亡国也不能够怪到崇祯皇帝一个人身上。但是,作为当时的明朝皇帝,他是肯定要负最主要的责任的。
  因此在最后,把我们的目光聚焦到京城。
  就在这个时候,崇祯皇帝重新启用了一位众望所归的大臣。
  在之后没几个月,崇祯皇帝就和这位大臣进行了一番交谈。而就是这次普普通通的交谈,却对明朝以后的局势,尤其是辽东关外的局势,起到了难以想象的作用。
  这次交谈就是崇祯皇帝和袁崇焕进行的——平台召见。
  
  第110章
平台召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4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