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疯狂(精校)第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470

  吴世恭这时就详细地与姜工头和郑真,说明了自己建造千户所堡垒的最终方案:首先,吴世恭要求外城墙,要加高到四丈高,里面要全部用三合土,外面用石块砌起来。在城墙上,每隔二十丈,就要建造一座塔楼,这样就可以把城墙有效地分割开来。
  其次,里面的围墙,也将建造一道高三丈半的内城墙。其它的要求和外城墙一样。
  最后,在千户所堡垒最里面的角落里,那里的两面城墙外都是悬崖,而且下面都是河流,取水也很方便。吴世恭就把这里,作为了千户所堡垒最后的要塞。
  吴世恭想在这里,建造一组类似于抗日时候,日本鬼子建造的碉堡一样的碉堡群。
  除此之外,当然还要在千户所堡垒里建造一些营房等建筑。
  吴世恭的想法就是:当敌人攻打千户所堡垒时,就算是敌人千方百计地攻破了外城墙,还要面对内城墙。再历尽千辛万苦地攻破了内城墙,还要面对碉堡群。这时候的敌人,估计他们的神经也基本上是崩溃了。
  听了吴世恭的要求以后,姜工头和郑真仔细地核算了一下。姜工头就对吴世恭说道:“大人要求的这个工程,需要二千名劳工干一年的时间,才能够完成。而且,大人的工程,光材料费就要七千两银子左右。如果加上人工,就以我们雇用小工的价钱来计算,也要花去八千多两银子。”
  吴世恭断然决定:“就这么干。”
  于是,吴世恭、姜工头和郑真就商量着,首先用三合土把外城墙给垒到四丈高。因为,就这个工程,姜工头他们这些人,都要干一个多月的时间。到了那个时候,这些军户劳役都要回去参加春播了。
  而在这些劳役和小工垒外城墙的时候,姜工头这些工匠就同时建造营房等建筑。至于以后干什么活,那就到时候再说吧。这样一来,吴世恭在工程开头的时候,也能够少花一些银子。
  在过年以前,吴世恭托张克华先生回乡以后,给自己找一个幕僚,以作为自己在官场上的助手。可是这时候,那幕僚还没有到,吴世恭缺少官场助手的弊端就显露出来了。
  首先,归德卫指挥,那个赵铭老头,又派人给吴世恭送了一张请柬来,邀请吴世恭参加他新生女儿的满月酒。
  吴世恭是十分地奇怪,那赵铭老头才刚纳了小妾,都还没有过五个月呢,怎么就生出个女儿来了呢?而且那个女儿还都满月了。难道这个赵铭老头,不仅喜欢老牛啃嫩草,而且还喜欢玩未婚同居?
  听了送请柬的人解释以后,吴世恭才明白,赵铭老头的这个女儿,是他在前年纳的一个小妾生的。吴世恭是彻底无语了。
  他当然没功夫去吃这个满月酒。于是,他就包了五十两银子的红包。又给了送请柬的人几两碎银子,作为他的跑腿费。让那个送请柬的人把自己的红包给带给赵铭老头。
  没想到,给赵铭老头那里送红包,只是一道开胃菜。没过几天,有一个官吏,带着十几个兵丁,来到了吴世恭这里来找他。
  见到了吴世恭以后,那个官吏拿出了一张盖有兵备道官印的公文。那公文的内容就是:让吴世恭接到公文以后,就马上把千户所去年所欠的一千八百石粮食,上缴到兵备道衙门里去。
  没有这种道理的啊?前千户的欠债,凭什么要吴世恭这个现任的署理千户来还啊?于是,吴世恭就和那个官吏争执了起来。
  没想到,那个官吏的口气是十分的强硬。他让吴世恭先把欠的钱粮上缴清楚再说。吴世恭如果有什么委屈,完全可以到布政使衙门、巡抚衙门,甚至到京城里去上告啊。
  当然,那官吏在说话的过程中,也隐讳地说了许多双关语。可是,吴世恭根本没有听出来,就算是他听出来了也不会听懂。
  吴世恭考虑再三,最后还是决定,自己先还了这笔欠粮再说。他把粮食折算成了银子,再加上给这个官吏的辛苦费,一共算成了七百两银子,给了这个官吏。
  吴世恭这样的考虑,虽然也有李兵备道官大一级压死人的缘故。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吴世恭现在是很看重自己这个署理千户的官职,因为他现在的一切,都立足于他的这个官职的基础上的。他并不想让一些莫明其妙的事,把自己的这个官职给搞没有了。所以,还是花钱消灾吧。
  吴世恭是不知道,那赵铭老头和李兵备道派人来找自己的目的是相同的。那是因为,吴世恭在过年的时候,根本没有给赵铭老头和李兵备道这两名上司送年礼。
  这就充分证明了官场小说里的一句名言:上司对哪个下属是否来送礼?他可能不会记住。可是,对哪个下属不来送礼,他肯定会记得很清楚,而且印象深刻。
  那赵铭老头,倒还用了个过得去的理由,变相地从吴世恭这里,要到了自己的年礼。吴世恭也没有发觉这里面有什么不对。
  可是,李兵备道那里,根本就是用讨要千户所欠粮的理由,让吴世恭识相点。如果吴世恭识相,拿出个二、三百两银子,作为李兵备道的年礼。那前千户的欠粮,李兵备道也就准备这么装糊涂下去了。
  可是当那个官吏回去禀告了以后,李兵备道就立刻吧吴世恭给恨上了:这吴世恭情愿拿出七百两银子来还朝廷的欠粮,也不肯拿出二、三百两银子送给李兵备道私人。那他的眼里还有没有自己这个上司啊?
  如果吴世恭知道自己多花了银子,还要遭受上司的记恨,不知道会不会被气得吐血?
  在京城兵马司的时候,张克全师爷都帮吴世恭把这些人际交往的事情都做妥贴了。吴世恭也根本不需要操这份心。因此,吴世恭也根本不知道这里面的弯弯绕绕。
  不过这么一来,吴世恭身边的现银就不多了。吴世恭现在还不想动用岳父薛濂送来的一千两黄金。这些黄金是吴世恭准备的最后的贮备金。
  
  第92章
军民矛盾
  
  在吴世恭和薛永利的强化训练下,马队和兵丁的训练成绩是大为进步。到了三月的时候,在拆除了木栏杆之后,这些兵丁也能够在号令中,勉强地沉着射击了。
  而兵丁现在射击的就不是空枪了。他们要完全按照火铳的装填程序,装填子弹。然后,在马队冲过来的时候,向着马队头顶上射击。而马队面对头顶上飞过的子弹的“嗖嗖”声,也能够做到自己的动作不变形了。
  吴世恭也知道:虽然到目前为止,这样的训练还没有造成兵丁的死亡。但是,在这种训练中,也早晚会出事的。对此,吴世恭只能够是十分地无奈: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吧!
  但是,却有一件事让吴世恭很高兴。他们这些人中,终于有人会开炮了。
  吴世恭招收的那几个工匠和学徒,出于技术人员的爱好,又在见过怎么开炮的几个薛府护卫的介绍下。他们摸索摸索着,竟然真的把炮给打响了。
  这让吴世恭是喜出望外。他立刻把这些工匠和学徒组成了炮队。并且把他们的军饷全部提升到和马队一样的,每人每月三两的水平。吴世恭还任命了工匠中,首先摸索出来开炮技术的,一个名叫梁辉的作为炮队队长。
  不过,让吴世恭有些遗憾的是,炮队就这么几个人,最多也就能打一门炮。而吴世恭现在这里有四门炮呢。会开炮的人手还是太少了。
  于是,吴世恭又在千户所,招收了五十名十五、六岁的少年。吴世恭已经不敢再招收千户所的壮劳力了。因为,再招收壮劳力的话,就要影响千户所的农耕了。
  这次吴世恭招收的少年,用的是招收家仆的名义。所以,这些少年除了在吴世恭这里包吃包住以外,每年也就给他们五两银子的年例。
  吴世恭从这些少年中,挑选出三十名,作为炮队的辅助人员,并且要求梁辉他们教会他们开炮。吴世恭把这些少年就是当成炮队的预备人员培养的。
  另外二十名少年,吴世恭就让他们照顾马匹。现在,马队的人员虽然拿着高军饷,其实都十分的辛苦。他们除了在白天训练骑术和照顾马匹以外,在晚上还要爬起来,给自己的马匹喂食几次草料。
  我们都听说过一句俗语,那就是——“马无夜草不肥”。这俗语说的道理就是:如果马匹在晚上不喂食草料的话,是会落膘的。
  而有了这二十名少年照顾马匹之后,马队的人员就可以集中精神,投入到训练里去了。当然,这些少年也会接受一些最基本的骑术训练。他们也将是马队的预备人员。
  可是这么一来,吴世恭身边的现银却更紧张了。而且,千户所和地方上的矛盾,却在不知不觉中显了出来。
  在开春以后,一场春雨都没有下。一些有经验的老农判断,今年遭受旱灾已经是肯定了。现在无非是看老天爷开不开眼下几场雨,使得灾情有所缓解而已。
  那齐县令已经在县城做了好几场法事。反正是和尚道士、神汉巫婆齐上阵,对着龙王爷不断地威逼利诱。
  而县城里的粮商也闻风而动,他们纷纷囤积粮食。那粮食的价格很快就涨到了每石四钱五,估计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会突破每石七钱。甚至灾情再严重的话,突破每石一两都有可能。
  而那姚员外在陆陆续续地交付给了吴世恭九千多石粮食以后,看到了粮食价格飞涨,一开始还拖延着交付。后来看到了情形不对,就彻底和吴世恭摊牌:不愿意再交付剩余的粮食,要结束这次交易了。
  这倒不完全是姚员外的人品不好。当时的士绅,在做生意的时候,尤其是交易的对象是本乡本土的,还基本上都是挺讲信誉的。
  可是,姚员外自己的余粮,都基本上卖给了吴世恭,剩余的粮食,都是他从其他士绅那里拿来的。而现在粮食是这么高的价格。姚员外也不能够做亏本的生意啊!
  可是吴世恭也知道了粮食价格飞涨,他怎么会同意姚员外中止这次粮食交易呢?于是,吴世恭亲自带着人找上门去,和姚员外大吵了几次。到了最后,姚员外索性对吴世恭来了个闭门不见。
  吴世恭是怒火中烧,立刻到县衙,把那个姚员外给告了。齐县令一见是这么一件麻烦事,又开始了做中人了。
  可是这次,吴世恭和姚员外的条件就谈不拢了。到了最后,齐县令也被吴世恭烦的有些火气了。他就强硬地做出了判决。当然,齐县令的判决也一定会偏向本地的士绅姚员外的。
  齐县令就判决了:让姚员外把没有交易粮食的银子还给吴世恭。并且赔偿给吴世恭五十两银子,作为姚员外撕毁合同的惩罚。
  获得了这么一个判决,姚员外当然马上把多余的银子和赔偿的银子给了吴世恭。可吴世恭是当场暴跳如雷。他拍着县衙大堂的大案,大骂齐县令为:“昏官。”齐县令是被吴世恭的唾沫星子喷的晕头转向的。
  齐县令心中想到:“就先忍住这一口气吧。反正我今年就要调任了。也不用再和这个二百五千户打交道了。”
  吴世恭吃了这么一个哑巴亏以后,屁股还没有坐热。没想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千户所的军户和当地的农民已经发生了冲突,现在,双方已经开始聚集人手,就要发生大规模的械斗了。
  吴世恭得到消息以后,连忙带着一大队兵丁,赶到了现场,先让兵丁们把已经要一触即发的对峙双方给隔开。
  吴世恭毕竟是有官身的人,看到了有官员出面,那些军户和农民就你一句,我一语地和吴世恭说着自己的道理。吴世恭从他们的话中,总算是明白了他们对峙的原因。
  原来,他们争夺的就是水源问题。我们已经知道,现在的千户所的农田附近,有着丘陵,那地势一定是比较高的。本来因为小镇旁边的河流中,也修建了几道沟渠引水到千户所的农田那里,所以,取水的问题还不大。
  可是现在旱灾了。河流附近农田里的农民,害怕河流中的水不够用,所以就要截断通往千户所农田沟渠中的水。那千户所的军户怎么会让他们截断呢?双方的矛盾就在这里。
  没有多大功夫,得到消息的齐县令,带着衙役也赶到了这里。而姚员外这些当地的士绅也赶到了。于是,在齐县令的主持下,双方就开始了调解工作。
  到了最后,还是吴世恭拿出了主意:“各位员外,本官也知道这灾情一来,许多人就乱了方寸。可是,本官方才看了河流的情况,觉得那水流还是可以满足附近农田的供水的。”
  “本官是这么想的:现在就把我们千户所的军户和各位员外手中的佃农全部组织起来,一同疏通河道,开挖沟渠。尽量保住附近所有的农田。那总比颗粒无收的好。”
  “万一这个旱灾更严重了,河流里的水流也小了。那么,地势高的农田就先放弃。就算是先放弃我们千户所的农田,本官也认了。”
  姚员外他们交头接耳了一会儿,觉得吴世恭这个主意还是很公平的。于是,也就都答应了下来。
  最后,还是在吴世恭的提议之下,吴世恭和这些士绅,多的出三、五百石粮食,少的出一、二百石粮食。凑了二千石粮食,组建了一个义仓,准备救济那些农民。保证让他们在这个灾年不会被饿死。
  那义仓的地点就设在千户所堡垒里。除了这里防守严密,比较安全以外。齐县令和姚员外这些士绅也看出来了:吴世恭这个人虽然平时表现好象有些二百五。但是,他其实还是很讲道理的。
  在解决了这里的麻烦以后,那齐县令就匆匆地离开了。现在这县里,为了水源而发生械斗的事,可不是一处两处的。齐县令还忙着到其它地方去灭火呢。
  千户所的军户和地方上的农民,知道了这个协议以后,人心都安定了下来。毕竟在这个灾年中,他们不会饿死了。于是,他们都在吴世恭和姚员外这些士绅的组织之下,开始了抗旱自救的工作。
  
  第93章
取银子
  
  旱情越来越严重了。吴世恭现在反而和姚员外他们这些士绅抱成了团。姚员外他们几次和相邻的地界发生了水源争执,每当那个时候,吴世恭总是出动了兵丁来威慑对方。
  但是,吴世恭威慑的效果似乎越来越差了。看到兵丁们每次只是阻拦着械斗,也不动手,仿佛就象是群稻草人一样。相邻地界中有些人就胆大了起来,也不断地鼓动着本地界的百姓来闹。
  见到了情况似乎有些失控的样子。某一天,吴世恭带着马队和兵丁,在姚员外他们派出的,熟悉当地情况的人的带领下,统一行动,把那些教唆和闹的最凶的十几个人抓了起来,一起砍头示众。
  这下子,立刻风平浪静。吴世恭也在以后这些日子里,天天派出马队在附近巡逻威慑。这样一来,这里反而在吴世恭的高压之下,恢复了秩序。而这一片地界,也成为了整个县城里,抗旱自救工作搞得最好的地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4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