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疯狂(精校)第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470

  在这些青皮无赖悔过了以后,吴世恭把他们都押送到了千户所堡垒这里做苦役。吴世恭这里也正好缺少人手干活呢。
  吴世恭的这个行为,倒把这些商户给吓了一跳,也让这些商户对吴世恭有些刮目相看。他们都想道:这个吴千户虽然要钱狠了一些,但是也不是个不办事的人啊。
  
  第86章
建立商栈
  
  吴世恭这次去县城以后,还带回来一个人。那就是和吴世恭一起,结伴来到归德的行商袁行山。
  吴世恭当时为了讨要自己丢失的马,用那虎蹲炮吓唬了侯恂的庄子一下。在事后,吴世恭是拍拍屁股跑路了。可是,侯家却打听到,在吴世恭一行人中,还有个归德本地的行商袁行山。既然不能够奈何吴世恭,难道还不能够奈何袁行山吗?
  于是,侯家一张帖子送到了归德府府尊这里,那归德府的府尊肯定已经知道,那侯恂将会被起复重用,现在来了个这么好的机会,来拍侯恂的马屁,那又怎么会不抓住呢?
  袁行山回到了归德府以后,屁股还没有坐热,就接到了有人来报信。
  袁行山也是归德府的老商人了,自己的关系多少都有一些。所以,还没有等到归德府府尊动手,袁行山就得到了通风报信。
  得到消息以后,袁行山宛如晴空来了一个大霹雳。这真是祸从天降啊!也不用多说什么了。袁行山知道:如果自己被抓进官府,就算是自己花钱打点得再狠,那结果也是,自己不死也得脱层皮。
  没奈何之下,袁行山根本顾不得自己的商栈和货物了,只是收拾了些细软,带着家人逃出了归德府城。
  还好,袁行山在来归德的路上,在和吴世恭的交谈中,已经知道了吴世恭要去上任的千户所的位置。因此,袁行山带着家人就赶到了齐县令那个县城,想打听好去千户所的路程后,再去千户所找吴世恭。
  没想到,袁行山在县城里就恰巧遇上了从县衙里刚谈完协议的吴世恭。因此,袁行山立刻上前来拜见。
  按照袁行山的意思,他最好让吴世恭出面,把这件事情向归德府府尊说清楚。这样的话,就可以免去袁行山的责任了。万一吴世恭不肯,他也希望吴世恭看在一同结伴而行的缘分上,庇护住袁行山全家的安全。
  在县城里遇见袁行山以后,粗粗知道了发生了什么事以后,吴世恭就把袁行山全家带回了小镇。等到把袁行山全家安顿好,吴世恭就把袁行山找来,一开口就很坦白地和袁行山说明白:“要本官为你这件事出面,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接着,吴世恭就向袁行山说明了自己的苦衷:吴世恭也是刚到归德府,完全是一个外来人。连归德府底层的人都不认识几个,不要说归德府官面上的人了。
  再说,吴世恭所处的这个县城,离归德府城有一天的行程。就算是吴世恭想出面,那也是鞭长莫及的。
  不过,吴世恭也向袁行山保证:既然袁行山来找自己寻求庇护了,那只要袁行山住在小镇上,吴世恭就绝对会保护袁行山全家的安全。
  而且,吴世恭还给了袁行山一个选择:吴世恭让袁行山把他的商栈折价,吴世恭自己再拿出一些银子来,俩人合股开一家商栈。袁行山就作为这家商栈的大掌柜。
  这提议让袁行山有些喜出望外。袁行山扔在归德府城的商栈和货物,袁行山已经对保住它们已经不抱有什么希望了。没想到现在还可以折价给吴世恭,而且自己也将成为和吴世恭合股的商栈的大掌柜,有一份干股可以拿。所以,袁行山迫不及待地答应了下来。
  最后,吴世恭和袁行山商议定,吴世恭拿出两千两银子折股八成五,那袁行山在归德府城的客栈和货物折股一成五,共同组建一家商栈。袁行山就是这家商栈的大掌柜。
  从表面上来看,吴世恭好象吃了一些亏。而且,吴世恭也明白,袁行山在归德府城的商栈和货物,一时三刻之间,自己绝对拿不回来。可是,吴世恭也是有自己的考虑的。
  一方面,吴世恭也不想在归德这个千户所里坐吃山空。吴世恭所在的千户所这个地方,并不是和京城一样商家林立,多少都榨的出一些油水来。这些天,吴世恭已经大动干戈了,才让这些商户从嘴里吐出每年七百五十两银子来。
  如果吴世恭再相逼下去,那就是和当地整个士绅群体要直接对抗了。这种做法并不符合吴世恭的利益。
  而吴世恭这个千户所的农田,也只能够勉强维持千户所人员的温饱。连明年,要上缴给李兵备道这里的钱粮,也不一定拿的出。根本没有什么余粮。
  因此,成立一家商栈,做生意赚取一些银子,多少都是对自己的军费是种补贴。
  但这还不是吴世恭成立商栈的主要原因。更主要的原因就是:吴世恭想通过这个商栈,为千户所堡垒购买大量的储备物资。尤其是需要购买大量的粮食。
  吴世恭对崇祯年间的事情是记得不多,但是,他却知道李自成造反的主要原因,就是天下灾荒连连,农民都要饿死了,所以才会造反。所以,吴世恭就想购买大量的粮食,储备在千户所堡垒中,起码可以让自己人在这个千户所堡垒里挺过这个灾荒的时期。
  在吴世恭的想法里,他起码要在千户所的堡垒中,储备一万石的粮食。这样的话,万一发生战乱,吴世恭只要把千户所所有的军户和自己招收的兵丁和他们的家属,收缩到千户所堡垒中,就算是那时候有三千个人住在千户所堡垒里,只要严格进行粮食分配,完全可以在这个千户所堡垒中挺过三年。
  而吴世恭在过年之前,粗粗建造了一下千户所堡垒以后,在明年,也将大动土木,将完全把这个千户所堡垒打造成为一个要塞。再加上吴世恭让杨狗蛋打造的火铳,吴世恭还要购买储存一批火药。
  按照吴世恭的估计,没有三万人马攻打,不死个五千人,那就绝对攻不下这个千户所堡垒。说到底,吴世恭现在的所有战略思想就是——乌龟流。而且是完完全全的缩头乌龟流。
  而吴世恭想要达到这样一个目的,就需要一家商栈来购买自己所需要的物资。更需要一个熟悉当地情况的商人来协助自己来采购。
  在这之前,吴世恭其实已经发现这个问题了。郑真采购的那些建筑材料,价格都有些偏贵。这里面虽然也有吴世恭采购的数量太大的缘故,但主要的原因,还是本地人欺负外乡人,欺负他们不懂当地行情的缘故。
  这时候,这个袁行山送到了吴世恭面前,那吴世恭就当然不会放过他了。所以,吴世恭也就在表面上好象吃了一些亏,几乎是送了袁行山一些商栈的股份来笼络他。要不然,吴世恭又不是好好先生,他最多也就是庇护住袁行山全家的安全就行了。
  得到了袁行山果然就是不一样。他立刻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
  当吴世恭把自己想采购粮食的想法和袁行山说了以后,那袁行山马上付诸行动,而且他采购的粮食的价格远远低于吴世恭的心里价位。
  吴世恭在京城里的时候,知道一石粮食的价格大约在五钱银子左右。可是,袁行山却纠正了吴世恭这种错误的观点。
  袁行山告诉吴世恭:京城因为地处北方,又加上了漕运的运费,所以,粮食的价格比较昂贵。而在河南本地,现在正好在秋收以后,过年之前。所以,粮食的价格也正好是一年中最低的时候。
  现在,从农民手中收购粮食的话,价格也就是在每石二钱八左右,在粮商那里采购,最多也就是每石三钱银子。不过,这里有个问题,粮商在这个时候并不愿意大量的发卖粮食。
  袁行山的话引起了吴世恭的好奇,他连忙询问原因?
  袁行山接着说:那些粮商要把粮食储存到明年四月左右,那时候正好是青黄不接的时候,许多人家,包括是一些农民家里都会缺粮,这时候,粮食的价格也许真会涨到每石五钱银子。
  而且,这些粮商也会把粮食借给那些缺粮的农民,他们当然不是在做善事,因为这些借出去的粮食都是高利贷,等到秋收以后,那些农民要连本带利地还回去。如果还不回去的话,那就要卖地,或者卖儿卖女的去还债。这也是这些粮商牟取暴利的两种手段。
  吴世恭这是听明白了,他心中想道:“原来这白毛女的故事是这么来的啊!”
  于是,吴世恭立刻决定,在现在粮食价格低的时候,立刻购粮。他对外开出了每石三钱银子的收购价格。当然,为了照顾千户所的军户,吴世恭给那些军户的价格就是每石三钱二。很快,吴世恭就从附近的农民和军户手中,陆陆续续地收购了一千多石的粮食。
  得到了吴世恭在收购粮食的消息以后,那个姚员外也找上门来。那姚员外既是一个大商人,也在当地是个大地主,他家中的存粮肯定很多。因此,他也希望在吴世恭这里,把自己的粮食卖个好价钱。对于这样的好事,吴世恭当然不会拒之门外。
  最终,吴世恭和姚员外商定:吴世恭从姚员外这里采购一万二千石的粮食,价格就是每石三钱一的银子。而这些粮食将在明年二月之前全部交付到吴世恭手中。
  姚员外对这笔交易相当满意。他当然拿不出这么多的粮食,可是,只要他到附近的士绅地主这里去凑一凑,拿出这些粮食就完全没有问题。而姚员外还可以从中赚取一些差价。
  除了赚取银子以外,那姚员外更满意的是,把自己家中的粮食换成了现银。姚员外家中,有这么多的粮食,自己吃肯定是吃不完。只能够放在家中的粮仓中发霉损耗。而把粮食运到外面去卖,还要自己贴上运费。
  现在,能够在自己本地找到个买家来买粮,这样的好事谁不喜欢?
  而吴世恭也对这笔交易很满意。虽然他买粮的价格是高了一些,但是,却省去了吴世恭零散买粮和买粮后运输的麻烦。能够尽快地做成功这笔交易,吴世恭也算是在心里放下了一个大包袱。
  另外,现在的吴世恭手中的现银已经不多了。而那个姚员外因为也经商。所以,他肯接受吴世恭手中的,那些只能够在济宁提取现银的银票。这也让吴世恭感到少了很多麻烦。
  
  第87章
加紧训练
  
  经过了近一个月的训练,那些新招收的兵丁的队列,虽然还是排列地歪歪扭扭的,但是,总算是能够进行一些例如:齐步走、立定、向后转等简单的队列动作了。
  周巡和钱绮对这些新兵丁的表现都有些羞愧。他们在训练中都发急得用小棍抽打那些做错动作的新兵丁了。可是,这些新兵丁的进步依然不大。
  吴世恭看到了这种情况以后,就要周巡和钱绮不要着急。吴世恭其实已经对新兵丁现在的表现很满意了。在现代,吴世恭知道那些参加军训的学生的表现。也和这些新兵丁的表现差不多。
  而那些学生其实已经在体育课上接受过基本的队列训练了。如果这样看的话,其实周巡和钱绮的努力,已经是很有效果了。
  反而,这些新兵丁经过了每人二十发子弹的火铳训练,对于火铳的射击技术,倒基本上都掌握得差不多了。就是射击的动作还不是很熟练,射击速度有些慢。
  现在,一个新兵丁射击一发子弹的速度,大约要二十个呼气时间。吴世恭让周巡和钱绮要加紧训练,把他们的射击时间给缩短下来。
  吴世恭还要求周巡和钱绮要开始对这些新兵丁进行兵器使用的训练了。在和薛永利商量了以后,吴世恭和薛永利都觉得:现在立刻让这些新兵丁完全掌握兵器的使用也不现实,在短时间内也做不到。
  因此,鉴于吴世恭的目的只是在千户所堡垒内防御,所以,他们就在空地上建起了一堵,人胸口这么高的墙,在墙后放置着一排草人,兵丁就十人一组,手持长枪,在离墙十步开外,齐步跑到墙边,一起刺杀草人。就这么反复训练这样一个动作。
  在吴世恭的想法中,只要练熟了这么一个动作,以后再配合一到两名火铳手在刺杀队列后面放冷枪,就是武林高手都冲不过这个阵形。
  而薛永利的骑兵训练,也开始了兵器的训练。在训练的一开始,薛永利就向吴世恭提出:要准备一部分木棍,这些木棍不需要很硬,而且越脆越好。这些木棍都是打造骑兵的骑矛用的。
  之后,听了薛永利的解释,吴世恭才知道。骑兵使用兵器时,根本没有在电影电视剧上,挥舞着马刀,耍着长枪的动作。
  骑兵的威力就是马的速度和冲能,因此,当遇到敌人时,骑兵总是在这时候,把马的速度提到最高速。所以,这时候的骑兵,绝对不可以用自己的兵器和敌人硬碰硬。否则的话,会被反震得摔下马来,甚至会被反震得骨折。
  薛永利生怕吴世恭听不明白,反反复复解释了很多话。可是,吴世恭一听薛永利的话,就知道了这个道理。
  在现代,吴世恭虽然初中也没有毕业,但是,“牛顿三大定律”他还是知道的。这个道理就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嘛。
  薛永利接着和吴世恭解释道:骑兵在马上使用马刀,就只要顺着马刀的快口,依靠着马匹的速度,对着敌人的要害,轻轻地一带就可以了。完全用的是巧劲。而骑在马上劈砍的动作,那就只有当骑兵冲进了敌人的阵列,马的速度降下来以后,再做出这样的动作了。
  而骑矛对于骑兵来说,完全是一次性的武器。骑矛只有在骑兵冲击敌阵的时候,才派作用。当战马高速运动时,骑兵就是手拿着一根木棍,都可以把敌人身上穿一个窟窿。可见这股力量有多么的巨大。
  当骑兵使用骑矛冲刺的时候,他一定不能够用手抓紧骑矛,而是要虚握着。当骑矛的矛尖一接触敌人的身体时,骑兵的手就要松开骑矛。
  而骑矛的矛杆用的木料也是越脆越好。这样的话,骑矛才会断裂,对骑兵的反冲击力才会比较小。这样才能够保障骑兵不被这股力量给撞下马来。
  听明白以后,吴世恭立刻派人去找这种木料。还好,千户所堡垒后面的丘陵上,都密密麻麻的长着很多树木。吴世恭让那些已经参军的工匠去分辨,很快找出了几种适用的树木来。
  很快,吴世恭就打造了一批这样的木棍。一部分装上矛头,做成了骑矛。绝大部分都储藏了起来。
  而薛永利的骑兵训练,依然是那么的枯燥。扎了些草人,训练单人高速用骑矛刺、高速用马刀劈,反复训练,让所有的人掌握在马上使用兵器的技巧。
  等所有人都掌握得差不多以后,薛永利还是让所有的人骑着马,排成阵列。跑过来,劈;跑过去,刺。
  这样高强度的训练,把吴世恭大腿内侧都磨破了几次皮。吴世恭虽然还是咬着牙坚持着,可他却发现,自己现在走路都有些罗圈腿了。
  这些骑兵,在吴世恭的坚持下,还是进行了火铳的训练。在这么频繁的火铳训练下来,这些战马现在对于火铳的射击,都已经习以为常了。不过,附近的农户倒是来找了吴世恭几次,他们家里的母鸡,现在都吓得不下蛋了。
  并且由于火铳的过度使用,吴世恭带到千户所的火铳的枪管基本上都报废了。还好,在这一个月来,杨狗蛋那个铁匠作坊,又陆陆续续地做出了二十几把新火铳,还把这些报废的火铳的枪管更换了。这样一来,吴世恭他们还可以勉强维持着射击训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4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