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疯狂(精校)第3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0/470

  “这支明军是哪里冒出来的?”多尔衮问道。
  “回王爷!看旗号是汝宁总兵——吴!,应该是河南内地的明军吧!”图贝里答道。
  “姓吴?没听说过啊!”周围的清军将领立刻“叽叽喳喳”地议论了起来。
  多尔衮也很奇怪,满清在关内的密探也从来没有介绍过这支明军。也就是吴世恭一直被朝廷打压,他又一直在韬光养晦,所以吴世恭和汝宁军的名声在外界一直不显。
  “王爷!这支明军会不会是花花架子啊?您瞧!他们排的队就像尺子量过一样,耗费那么多功夫练这个,刀马功夫说不定不怎么强。”图贝里说道。
  “你胡说什么啊?”多尔衮立刻呵斥道,“都快打仗了,你还这么轻敌,如果再说这话,小心本王抽你鞭子!”
  其实多尔衮已经判断出,汝宁军的战斗力肯定是不容小视。如果光看绞杀战的话,还可以勉强说汝宁军的探子都是精英,所以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汝宁军的探子作战勇猛的原因,但是整支军队不见得都是这么强。
  可是之后的变向运动,却让多尔衮是大吃一惊。这种变向运动,对部队的纪律和组织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夜行军和长时间的急行军,更是说明这支明军训练有素,而且更有着充沛的体力。
  当今天看到这支明军主动迎战,并在清军的挑逗下保持着稳定的心态,多尔衮就知道自己将面临着一场苦战了。战阵上没有侥幸,有着这样心理素质的军队,肯定是对自己部队的战斗力有着极强的信心。可这支明军的主帅,难道真的以为可以打败自己的国族健儿吗?
  多尔衮忍不住冷笑了一声,认为对面明军主帅肯定是在痴心妄想。多少明国的名将、雄师都折戟于清军的刀下,难道一支不是边军的内地明军,还妄想阻挡住自己通往胜利的道路吗?
  而在这时候,多尔衮的亲兵,也一骑骑地向着两翼飞驰。上万人部队的展开是相当宽阔,一军主帅根本看不到两侧最边缘的情况,所以就需要这样的探骑来观察敌军两侧的情况。
  很快的,就有作为探骑的亲兵回报,他们首先就把汝宁军的作战人数回报了回来。其实汝宁军的人数相当好点,今天的汝宁军就是把两个步兵协前后放置,每个协的三个步兵团正好安置在左、中、右三路,形成了二乘三,六个千人方阵,而骑兵协加一个骑兵营则分成两队,护卫着方阵的两侧。
  而炮兵协则安置在前后两个协和三路方阵之间的通道内,暂时还未摆放在阵前。堕后的中军则是吴世恭亲兵队的一千五百人和李禄的一千五百人。
  可是随着两侧传回来的消息越来越多,多尔衮却突然得知:在东侧的那个小山头上,竟然已经埋伏了一支明军。
  这让多尔衮的心“咯噔”了一下,没想到对面这支明军早有准备,已经先行一步,限制住自己从东侧的进攻了。可是多尔衮转念一想,自己的军队还是占着绝对优势,就是只从中路和西侧攻,也完全可以打败眼前这支明军。
  多尔衮慢慢地挺直了腰杆,看着远处已经排好的汝宁军阵列,也看着阵前自己的儿郎在不断地叫阵。
  多尔衮的心中是豪情万丈:“你想战!那就战!就让你看看本王的雷霆一击。”
  战场上的阴云仿佛立刻浓郁了起来,两军就像是两只蓄势的猛兽一般一击待发。那是雄狮与雄狮之间的对抗,战场上即将迸发出最绚烂的战斗火花。
  
  第663章
派兵试探
  
  既然已经准备大战,那么那些叫阵的人在前面就没有什么意义了。不过多尔衮看到他们玩得挺欢畅,就准备给这些人多一些的表演时间,起码也可以让清军的士气更高昂一些。
  而那些叫阵的清军骑兵也越来越人来疯了,他们的动作越来越花哨,也越来越靠近汝宁军的本阵,宛如一群发情的野兽一般进行着求偶的表演。
  于是汝宁军射了,毫不客气地射了。一位汝宁军的火铳统领见清军骑兵已进了百步,他毫不犹豫地下令一队火铳手齐射。也就是在射程的极限,齐射的火铳也不多,所以这次齐射,也只是把清军的三骑打下了马。
  清军的一名骑手没受伤,他迅速地从地上爬起,跳上了后面过来接应的骑兵的马,立刻就是逃之夭夭。另一位骑手明显已经断了气,他趴在了地上就一动不动了。还有一位骑手则是受了伤,他惨呼着要自己的同伴快些来救援。
  确实是有几位清军的骑兵上前,可是这时候,第二排的齐射又打响了,又把一骑打倒在地,幸好,这次也只是打在马的身上,那名倒地的清军骑兵也立刻被同伴救到马上,并且急速向后远远地避让开汝宁军的火铳。
  可这么一来,那名倒地惨叫的清军就被抛弃了,随着惨叫声,那名清军还在不断地怒骂,这声音是如此大,都让那些本来在本阵喝彩的清军,都像是拔了电线的音响一样,突然哑音了。反而是受到鼓舞的汝宁军,看到那名清兵的倒霉样,都不顾军纪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这士气一涨一消,让在后面观战的清军军将们是相当愤怒,图贝里口中吐出了一连串的污言秽语,大吼着要前面的清军不惜一切代价把那名受伤的骑兵救回。
  多尔衮倒没去管那名骑兵的死活,这小事也轮不到他这位主帅操心。多尔衮只是紧皱着眉,暗自判断着:“原来这支明军火铳的射程有百步啊!”
  在绞杀战中,清军也缴获了一些汝宁军的火铳,可是这些火铳都是骑兵专用的中型火铳,并不是汝宁军步兵的制式武器——重型火铳。
  可是原来清军并不知道这一点,他们也试验过那些缴获的火铳,虽然也为这些火铳的威力而感到惊讶,可是他们原来却认为,汝宁军火铳的射程也就是在五十步左右。可刚才汝宁军火铳的表现却让多尔衮是大吃一惊。
  既然如此,那战前的某些安排就需改变了,首要的是,要试探出汝宁军的火力,否则的话,多尔衮的心一定不会安定的。
  见到前方的清军已经把受伤的骑兵救回,多尔衮就下令道:“让他们先撤回来吧!”
  “可是王爷!那明狗太嚣张……”图贝里还是感到有些不忿,他就想让清军做些什么动作挽回自己的面子。
  “可是什么啊?”多尔衮突然发怒了,他大吼道,“今天时间还早,你们都急些什么?都撤回来。”
  见到多尔衮突然发起了无名火,清军军将们也立刻噤若寒蝉。他们不知道:多尔衮现在的感觉很不好,有种脱离了自己掌握的感觉。
  那些游斗的清兵纷纷回归本队,多尔衮用马鞭一指汝宁军,却突然笑出了声:“哈哈哈——!诸位!眼前的这支兵马就是明国最后的精锐,本王本以为这次咱们碰不上,没想到他们自己倒送上了门。那就好!只要打垮了这支兵马,明国估计就没有什么兵马可用了!建功立业、光耀门楣,就在今日了。”
  多尔衮的话立刻引来了一片欢呼声。
  等到欢呼声稍歇,多尔衮立刻下令道:“朝鲜火铳手抽一半至右翼。蒙古正红旗新营,冲明军最右边的那个方队,冲了!半个前程,冲垮了!一个前程!”
  多尔衮的这个命令,已经堂堂正正到了极致。一般的将领在安排部队的时候,总是在自己的右侧安排较强的部队,这也是一种右撇子的习惯吧!那么相对于对阵的双方,右侧的进攻就是攻打敌人较弱的左侧。
  而多尔衮现在也不再想什么奇招,用什么出其不意了,他就是以蒙古正红旗新营为先锋冲阵,再用朝鲜火铳手的火力加强,妄图撕开汝宁军的右翼,力争一次把汝宁军的阵形给打垮。
  蒙古八旗是皇太极直辖的,但这个新营却是草原上那些来自蒙古部落的牧民整编的,说白了也就是炮灰,可这赏格也确实是值得让他们去拼命了,除却升官的希望之外,这个军功还可以在之后的战利品分配上占得大便宜。其实多尔衮就是要这个新营去试一试汝宁军的火力和战术。
  多尔衮的命令一下,连身边那些清军军将都是脸露羡慕。不过他们也都知道多尔衮的用意,所以也就没人反对给那些炮灰这么高的赏格。传令兵立刻打马前往,不多时,那边就传来一阵欢呼地嚎叫,显然是那些蒙古炮灰都被这赏格给刺激得兴奋了,很快的,六、七百名蒙古轻骑已经是聚成了队伍。
  在一名参领的大声号令下,这六、七百名蒙古轻骑立刻蜂拥而出,他们弯到了清军的最右侧,粗粗排成了几行线性阵列,接着叫喊着就向汝宁军的左侧冲锋了过去。
  其实这些蒙古轻骑,说是骑兵,其实也就是个牧民,有的身上连个甲胄都没有,不过是多套了几层皮袍,好一些的才穿有从明军身上扒下来的鸳鸯战袍。咋一看,还以为是蒙汉联军呢,不过他们手中的兵器还不错,入关时的弯刀和木枪都换成了明军的制式兵器,对于清军来说,明军真是合格的后勤部队啊!
  可是没冲几步,那些蒙古轻骑的阵列就乱得不成模样。他们的马速有快有慢,没一会儿,所有人都乱糟糟地挤在了一起,变成了一窝蜂般的冲锋了。
  这样的冲锋,根本不能够给防守严密的步兵阵列造成连续的冲击,而且给了这些轻骑逃跑的空间,让他们没有了死战的决心。
  所以看着这情形,多尔衮身边的一名清军军将低声不屑道:“一群马匪!”
  
  第664章
轻松获首胜
  
  眼见着那群蒙古轻骑像是一群乌合之众般冲向了自己前方左翼方阵,指挥战斗的赫飞轻蔑地“哼!”了一声,他根本不屑发布什么命令,因为指挥那个方阵的团长自己就可以把这群蒙古轻骑给解决了。
  安排在汝宁军前排的那三个步兵团,都是教导协的,其中职位最小的兵卒都是有着小队副的职衔,所以完全可以把其称之为军官协。
  而且教导协的训练也是加过料的,训练的强度和难度比汝宁军的一般部队高的多。比如步兵和骑兵的对抗训练,汝宁军的一般部队因为要减少不必要的训练伤亡,已经取消了实弹对抗,可是教导协依然维持着这种危险的训练,所以那些兵丁根本就无惧于骑兵的直接冲阵,更不用说面对着像是一盘散沙般的蒙古轻骑了。
  “火炮准备,入射程内自由射击!”那步兵团的团长果然很沉稳地发布了命令。
  第一线的三个步兵团,除了他们自己团属的三门三磅的火炮以外,吴世恭还给他们各加强了两门三磅跑。而这五门火炮也早就装填好弹药了。
  指挥这五门火炮的统领竖着大拇指正对着那些蒙古轻骑,用土方法估算着他们的距离,直到觉得差不多,他就立刻下令道:“发射!”
  随着他的命令,各炮的点炮手立刻把火把放在了各门火炮的火绳上。
  “轰轰轰——!”五只金属球呼啸着从炮膛中飞出,在空中划出五道漂亮的弧线,一个不落地全部打入了蒙古轻骑之中,这种牧民出身地骑兵,原来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骑兵训练,他们都不自觉地凑得很紧密,以为这样一来心中也可以踏实些。
  可是这么一来,却让炮击的效果相当完美。五发炮弹直接是趟出了五条血路,每颗炮弹差不多打倒了十几名骑兵,被打到的人和马,血肉模糊地倒在了地上,跟在后面的蒙古轻骑也是一片人仰马翻,场面是一片混乱。
  可这一乱,却让蒙古轻骑的冲锋停止了下来。这不是送上门的活靶子吗?在各位炮长的号令下,汝宁军的炮手迅速地装填弹药,很快的,又一轮五发炮弹飞出了炮膛。再次的人马惨嚎、血肉飞溅,蒙古轻骑那是更乱了。连后面观战的多尔衮和清军军将都眼皮直跳,他们都没想到,眼前这支明军的火炮,居然能够打得这般快。
  于是活下来的蒙古轻骑也顾不得同伴的死伤了,他们拼命地抽打着马匹向前冲,即没有崩溃,也没有逃跑。
  “咦?”指挥的那名团长不禁惊讶地出声。要知道,现在蒙古轻骑的伤亡比已经超过了一成了。在以往的战斗中,敌军在这种伤亡下,早就崩溃或者逃跑了,更不用说还是在忍受着炮火的轰击下,没想到这些蒙古轻骑依然还是在冲锋。
  那团长的心中忍不住是赞叹道:“怪不得把鞑子吹嘘得这么厉害,看起来他们还是有两把刷子的。不过看起来他们还是人,照样会被炮弹给打碎。那就行个好,把他们统统都留在这里吧!”
  于是那团长接着高声下令:“火铳手准备!五轮队形!”站在方阵前的火铳手,立刻在火器统领的指挥下,排成了五排。
  其实那些蒙古轻骑都来自于草原上以懦弱著称的东蒙古,而且还是些草草汇聚而来地牧民。之所以有这样的意志,无非是入关以来,所有溃逃和不听军令地蒙古牧民们都被清军的督战队砍掉了脑袋,而在这样严酷的军法下面,又是孤军深入明国,所以才让他们对满清军将的命令,只能是坚决地执行到底。
  “轰轰轰——!”第三轮的火炮发射了。可是这次射击的效果就不怎么样了,只扫到这些蒙古轻骑的尾巴。而那些蒙古轻骑更顾不上队尾倒地的同伴了,他们发狂般地抽打着马,向着汝宁军的左翼方阵狂奔而来。
  “这炮打得也太快了,怎么以前没遇上过?也没听说三顺王那边有这样的炮,如果能搞到几门,那么以后火炮不仅仅能攻城,还能够在野战中发威了。”
  “也不能这么说,这些牧民也太次了,如果遇上咱们的骑兵,先分散一下再压,靠近火炮以后再合拢,也不能打到我们几个人。”
  “那可不一定。不一定压得住那些奴才。眼见着这铁弹向自己飞来,谁不胆战心惊?这死也死得不够明白啊!”
  “那军法又是干什么吃的?”
  ……
  那些清军军将在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汝宁军的炮击,各自发表着自己的看法。
  可多尔衮却是脸色阴沉,听到周围实在是太嘈杂,他大吼道:“都别吵了!”接着就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些蒙古轻骑的冲锋。
  见到那些蒙古轻骑已经跑进了死角,汝宁军的炮兵就停止了射击。而汝宁军第一排的火铳手早就架好了托架,他们把火铳放置在托架上,沉稳地瞄准着,不断地吹着火绳,就等待着射击的命令。
  “稳住!稳住!后排的看着前面,不要乱。听号令!准备——!开火!”见到了那些蒙古轻骑冲入了百步,火器统领立刻挥下了指挥刀。
  一阵巨响,阵前齐齐地冒起一阵白烟,冲在最前面的十几骑蒙古轻骑立刻干脆地摔倒在了地上。而射击完毕的汝宁军火铳手立刻拿起托架上的火铳,向着右后方让了过去。而排在身后的火铳手,立刻把火铳放上托架,在火器统领的号令下,接着来了个齐射。接着就是第三排、第四排……
  仿佛眼前有一道看不见的墙,那些蒙古轻骑只要一进入火铳的射程,就像是撞在墙上一样不断地摔倒。而汝宁军每一排地火铳手,都是机械地拿着通条清理枪膛、装药、装弹、夯实,然后扣动扳机。因为是五排轮射,所以射击时的间隔时间相当少,因此那些蒙古轻骑根本没时间趁着空隙冲锋,反而是被汝宁军打得是节节后退。
  这样的场面也太令人绝望了。当只剩下两百多骑时,剩下的那些蒙古轻骑就再也忍受不了这样的伤亡,一下子溃散,向着本阵逃了回去。
  多尔衮恨恨地重锤了一下自己的大腿。他倒也不是因为这些蒙古轻骑的冲阵失败。本来这些人就是炮灰,既然损失了那也就损失了,多尔衮并不会特别心疼。可是他通过了那些蒙古轻骑的试探,却发现了对面明军的火器是相当凶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0/4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