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疯狂(精校)第2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9/470

  同僚们问是怎么回事,他说:“他那篇八股末尾专讲不恭之臣如何,不敬之臣如何,岂不是骂人?只是本房批了‘伸眉抗手,想见其人’,哪里敢不取他?哪里敢不取他?”
  由此看来,这时候的温体仁已经知道自己已经变成了一头为崇祯皇帝身负罪名的替罪羔羊了,他也意识到了自己已经众叛亲离。
  之后京城里的士子根据时政编了一付对联,因为礼部尚书黄士俊是丁未科状元,左右侍郎孔贞运、陈子壮分别中过榜眼和探花,一部三位主官恰巧是三鼎甲,传为美谈,所以上联是“礼部重开天榜,状元、榜眼、探花,有些惶恐(黄、孔)”,虽略带谑虐,不失好意。
  可下联却很不堪入目,用的是几位阁臣乡籍的协音,温体仁乌程籍、归安人,王应熊巴县人,吴宗达为人圆滑无争,被称为篾片,因此说“内阁翻成妓馆,乌龟(归)、王八(巴)、篾片,总是遭瘟(温)”。
  因为解气,这副把内阁称作妓院的对子在京城内外广为流传,阁臣们听到了也只能苦笑置之。应该说:编出这种对联的士子,放在现在绝对是编写微博、短消息的高手。至于会不会转发五百次?那就要看他的运气了。
  如果只是动动口,温体仁倒也死猪不怕开水烫了,可就在这时,却有人动手了。
  被重处的原滋阳知县成德的母亲,在崇祯九年连日在长安街上等着温体仁的轿子过来,见到了就用砖头石块乱投,并且破口大骂,而且骂得很难听。
  要知道,原滋阳知县成德虽然失城有责,但其上任的时间太短,连崇祯帝都以为有些无辜,温体仁却绝口不提缓刑二字,成德终被处决。
  可当崇祯皇帝知道了这件事,他特意为温体仁加派了五十个卫兵,却也不愿意同一个撒泼的老太太大动干戈。这使得吴世恭简直是脸面扫地。
  温体仁当然也知道这种恶劣的局面,为了保住首辅的位置,他悍然决定立威了。而这一次他的目标就是东林党的党魁之一的钱益谦。温体仁决心真的杀一头大老虎给群臣们看看。
  可是温体仁却不知道,在不知不觉中,有一位大臣却悄然替代了温体仁在崇祯皇帝心目中的地位,那就是杨嗣昌。
  杨嗣昌,字文弱,出生于书香门第。杨嗣昌及其父亲杨鹤均以督兵著世。
  杨嗣昌是原陕西三边总督杨鹤的儿子,杨鹤为招抚农民起义失败被逮治,他正任山海关兵备道,接连上疏请求代父受罚,崇祯帝因此免除杨鹤的死罪,遣戍边卫充军。
  所以从这一点上说,崇祯皇帝对于杨嗣昌是有私恩的,杨嗣昌也为此颇为感激涕零,对崇祯皇帝忠心耿耿。杨嗣昌博学强记,又多年身历戎马,在军事战略方面很有一套自己的见解,而且文才口才俱佳,善于表达,因此在多次疏论平定之策和召对陈词的时候很为崇祯皇帝赏识。最关键的是,崇祯皇帝认为杨嗣昌就是位忠臣孝子。
  崇祯五年夏,杨嗣昌被提升为右佥都御史、永平山海巡抚,担当防御清军的重任;七年秋,又升任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宣大总督。但第二年他的父亲死于戍所,不久继母也在家去世,他按惯例离职回乡守制,照理应该三年期满之后才能再由朝廷酌情授职。但在国家急需人才的情况下,崇祯皇帝最后还是决定夺情,由杨嗣昌来接替兵部尚书。
  应该可以说,杨嗣昌是位很有能力的人,在军事上也有独特的见解,根本不象某些演义中描写的一样,是位志大才疏之人。
  但是杨嗣昌的性格中有着两大缺陷:一是妒贤嫉能,想要独掌大权;另一个是委过于人,不能够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所以在明末的乱局中,他的表现注定就是一场悲剧。
  因为清军接二连三地进入内地,如入无人之境,给了崇祯皇帝很大的刺激,也更激发了他对于干练的军事人才的渴求。在这以前,他曾经亲自破格提拔过王洽和梁廷栋任兵部尚书,但都不能满意,又为了清军兵临城下,一个被处死,一个自杀。
  而在这时候,兵部尚书和宣大总督这两个重要的职位出现空缺,他希望能任用真正有才略、有胆识,能够帮助他挽救颓局的人。
  经过仔细的斟酌,崇祯皇帝最后决定调正在围剿农民军前线上的总理五省军务卢象升任宣大总督,起用正在家中守丧的原任宣大总督杨嗣昌为兵部尚书。
  而在崇祯帝九年的统治中,这一次人事安排大概是最为精心也最为妥当的。卢象升年轻刚毅,治军有方,在多年同农民军的周旋中显示出超出寻常的才干,被公认为是最有军事才能的朝臣之一。
  更由于高迎祥被俘后农民起义的形势稍稍缓和,崇祯帝把卢象升调到北方重镇,一方面是为了加强京畿地区的防务力量,另一方面也是想要就近对他进行进一步考查,以备将来主持兵部的人选。
  至于起用杨嗣昌,则很超出普通朝臣的意外。因为明朝历来标榜以孝治天下,在一般情况下总要尽量避免出现夺情的事,偶一有之,大多会引起朝士的非议。但崇祯皇帝明知道在朝臣们齐唱理学高调的形势下,这个决定可能会遭到许多人的反对,却还是毅然下了决心。
  对卢象升和杨嗣昌的任命似乎表明,崇祯皇帝统治到了现在,他更痛切地感觉到使用有真才实学的实干之才的重要性。温体仁一流使用起来虽然得心应手,感情上也容易交流,但要靠他们来摆脱危机却是有些靠不住的。
  大概正是这样的想法使得他对温体仁的宠眷突然降温,尽管在感情上他还是很喜欢这位同自己灵犀相通的老臣,但已经没有过去那样的热情去为他维护首辅的位置了。
  不过现在说这一切还为时过早,杨嗣昌的表现怎么样也要在温体仁下台以后。
  而对于现在的汝宁军,他们的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到了农民军齐聚的襄阳了。
  
  第560章
准备渡过汉江
  
  崇祯九年十月八日,汉江庙滩。
  “难道这些就是总督大人派来的援军?”秦翼明身边的一名千总说道。
  “这些人都靠不住!”襄阳总兵秦翼明摇摇头道,“说是派来五千,跑到襄阳的就三千,来这里作战的就八百。看他们的样子,大概这辈子就摸过锄头吧!”
  这次马守应的两次冲刺跑,立刻把明军拉出了一个大空档。再加上现在是秋高足食,马守应就联合罗汝才、张献忠等营共二十万人马合攻襄阳。而马守应也被推举为盟主、总掌盘子。
  一掌大军,马守应立刻就抓紧部署,组合兵力,兵分三路,合围襄阳。
  一路由张献忠率领从西北的均州出发,一路由老回回马守应率领自襄阳以北的新野出发,一路由蝎子块率领由襄阳以东的唐县出发,同时向襄阳逼近。
  见此危局,湖广总督王家祯派兵五千增援襄阳,在牌楼阁进行狙击,而襄阳总兵秦翼明也率两千骑兵配合。秦翼明就将设防重点放在汉江水浅处的庙滩,企图阻止曹操罗汝才、闯塌天刘国能在这里偷渡与在北岸的张献忠部会师。
  可是湖广总督王家祯因为无战兵可用,派遣的都是本地军户。那些军户本来逃亡就多,许多兵员也只是存在的花名册上,再加上行军时的逃亡,赶到襄阳就只变成三千人了。而为了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襄阳城内的文武又把其中最精壮的留在城中,使得支援秦翼明的变成最赢弱的八百人了。
  “要不!我们也撤到襄阳城中去吧!”旁边的一名将领建议道。
  “进了城就变成死地了。我们的骑兵就根本发挥不了作用。怎么防住贼军几十万人的攻打啊?如果城中都是我们白杆兵,那倒也能够守住,可是那些歪瓜裂枣的,说实话我真不放心。还不如在这里据江而战呢。”秦翼明拒绝道。
  “可我们要防的河段太长了,根本不知道贼军从哪里过河。万一我们判断错了,那襄阳城内没有了我们,那陷落就是铁板钉钉的。连我们都可能被贼军前后夹击。”另一位将领说道。
  “辣块妈妈的!老子早就告诫过张贼包具祸心,巡抚大人还是要养虎为患。就是把张贼从襄阳赶跑也比现在好啊!搞得现在贼军就盯着我们襄阳城了。”秦翼明愤愤地骂道,“你们都机灵点,沿着汉江上下多派些探子。一见贼军大队人马过河,我们就立刻跑。记住!跑向汝宁府的方向,好坏我表弟在那里呢。”
  秦翼明是秦良玉的亲侄儿,所以与吴世恭也是有着亲戚关系的。所以在万一战局不利的时候,秦翼明就决定利用骑兵的高速机动性逃往汝宁,接受汝宁军的保护。
  “那二少将军的援军什么时候来啊?”一位将领又问道。
  “派去的人连表弟的面都没见着,说他身染重病呢。不过接待的人倒挺客气,说是在二十日前,一定会派遣一万大军支援襄阳。所以打铁还需自身硬,想让别人帮忙,怎么样我们都要支撑住这十天吧!”秦翼明答道。
  其实秦翼明的心中很明白,汝宁军那种坐山观虎斗的想法又不难猜。在几个月前,汝宁军就在襄阳、武昌之间的湖广地区进行了一次平靖军事行动,现在的汝宁军又没有其他方向的作战,所以怎么样也不会无兵可派的。
  但这些秦翼明又不能够向部下坦白,这不是打自家的脸吗?所以他只能够期盼着现在挡住农民军近十天,并且汝宁军信守承诺,按计划出兵了。
  “老大!你就搞到这么些船啊?”罗汝才问道。
  “没办法,干爹!”杨承祖回答道:“附近的船都给官狗烧了,这些船还是附近的渔民藏起来的呢。”
  “那我们这么多人要多长时间过河呢?”罗汝才明显地烦躁起来,“这一晚上能够渡过多少人呢?”
  “满打满算一万!”杨承祖是实话实说。
  “一万顶个屁用啊?”罗汝才立刻骂出声来。
  罗汝才和刘国能的大部队一直在秦翼明的对岸晃悠着,就是要吸引住秦翼明部的注意。在十月十三日晚,这两营农民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运动到汉江水深处的罗汉滩,准备在这里渡江。
  可是在这里搜罗船只的杨承祖却没有找到几条船,所以让罗汝才是大发雷霆。
  “承祖做的不错了!”在一旁的闯塌天刘国能劝说道,“官狗确实狡猾,也怪不得他。反正对岸的八大王他们已经靠近了,让他们吸引住官狗的主力,我们意思意思派些人过去得了。”
  “这怎么行?好不容易能够打下一个大城,我们去的人少了,还能够分得什么好处呢?”罗汝才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我看曹操你是舍不得城里襄王家的女儿吧!”朱国能开起了罗汝才的玩笑。
  “谁说不是呢!”罗汝才顿时乐出声来,“那八大王在凤阳玩爽快了,都不知道给兄弟我留几个,这次老子怎么样也要玩几个公主!”
  一说荤段子,罗汝才就与刘国能的话题多了。俩人说笑了一番,罗汝才就说出了自己真正的想法:“那汝宁、归德的吴屠夫没有动,我总觉得有些不放心。如果我们渡河的动作慢了,怕吴屠夫杀过来啊!襄阳离那里太近了。所以我要全军尽快渡河,都聚在一起,是打是逃都方便啊!”
  刘国能点点头道:“曹操你的想法也对。这样吧,我军中再抽出三千老营给承祖,让他尽快过河,再多搜罗些官狗拖到对岸的船,加快我们过河的速度。”
  罗汝才想了一会儿,说道:“还是这样吧。先渡过去五千人,再拉过去一些马和火炮,怎么样也先把襄阳给打下。之后没了襄阳官狗的威胁,我们怎么样也不会怕吴屠夫的。老子就不信了,我们这么多营的义军,还打不过一支官狗啊?”
  
  第561章
休假之旅
  
  崇祯九年十月十二日,信阳县旁汝宁军团大营中。
  “几个月内就来了这么两次夜行军,可把那帮小子折腾苦了。”薛永利笑道。
  “这群小子会折磨苦?他们精神着呢!每次骑兵训练都要到织布工坊那儿去转一圈,马家的掌柜都到我这里告状好几回了。”吴世恭的话顿时引起了薛永利一阵大笑。
  “不过兵还是要养的。等这次完了,应该没有什么大战了,各军团轮流作战,让他们都有时间休息一阵。这马匹、火器都要保养啊!”吴世恭接着说道。
  “也是。又一批孩子要退役了啊!没成家的也要杨家的关心一下。”薛永利也点点头。
  “怎么样?这次有难度吗?”吴世恭问道。
  “有点难度,但应该没问题。打败贼军应该是十拿九稳,可做到姑爷的要求就有些难度了。要把贼军分割开,再把小股的贼军赶向大别山,就怕贼军不听咱们的话啊!”
  “不听话就让我们的刀子去说。不过永利叔也不用勉强,尽力做就好。上次楚格放走的那些陕匪现在就在大别山呢。听说那里也是红红火火的,所以没有襄阳的贼军加入也没问题的。”吴世恭笑道。
  “姑爷这么一说,倒让小的想起楚格那小子了。这些天他总有些篶,总以为他上次的仗没打好,放走了那么多的贼军,所以现在他做什么事都是无精打采的。”
  “其实那一仗他还是打得不错!就是姚亮在新野县胡搅了一下改变了计划嘛!这种事谁也事先预料不到。不过也不用去安慰楚格,如果他自己走不出来,那我就真的要去阉了他了。”
  吴世恭的话又让薛永利是一阵大笑。笑过以后,薛永利又说道:“李总兵现在去了南阳城,巡子那儿就有些空了。小的认为,再组建两个军团,才能够让我们周转过来。”薛永利是无时无刻想着要扩充军队。
  因为这次南阳参将孙伟的被抓,使得李禄升任了南阳总兵,所以在前些天他带着自己的一群乌合之众去了南阳。可是李禄的团练镇的人员组成虽然杂,但其的战斗力却不差,装备又好,人数也有四千,因此这一调动,就让叶县这里的兵力薄弱了许多。
  吴世恭也明白这一点,可他还是要综合考虑。虽然现在汝宁军的财政已宽松,但是吴世恭还是不准备大手大脚。这战兵一增加了,就很难减下来,所以吴世恭扩军的第一选择还是类似于垦荒商行护卫那样的义务兵。
  于是吴世恭就说道:“这事我也考虑过。我想先把时中的锱重军团和姚亮的那个团编一个主战军团,再恢复工兵团。再把归德军团抽调出来。这样就有了两个机动军团。”
  “归德府那边现在没什么事,再在那里放上一个军团就有些浪费了。不过现在余酸丁挡住了汝州,也为我们减少了一些麻烦,再加上以后我们在开封府安排的机动兵力,归德府应该应付得过来。”
  “我是这么想的:启发带走了大半的陆战团,要让如豹再建一个水师陆战团。再建一个直属火炮团。不过这个团主要装备新造的重型九磅和十二磅的重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9/4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