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疯狂(精校)第2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6/470

  果然在如此行事后,县城里的百姓基本上都参加了农民军。在休整了一天时间以后,农民军立刻象群蝗虫般杀向了下一个城池。
  在接到边境几个县城的求援后,其他的明军可以消极避战,可是河南巡抚李仙凤责任所在,他就避不过去。百般琢磨以后,他就让陈永福率领三千人马赶往边境支援。
  不过在陈永福出发之前,李仙凤就向陈永福千叮咛万嘱咐:只要做出一个救援的姿态就可以了。千万不要贪功与农民军交战,防止这支河南明军的主力受到损失。
  陈永福是明末武官中有名的老实人,他的老实就体现在特别遵守文贵武贱的规矩,特别是陈永福很听从文官的命令。所以历任河南巡抚都把其作为自己的心腹。
  可是在这时候,做个心腹就不妙了。当李仙凤准备派兵时,所有的河南明军武官全部推托,而李仙凤也只好把目光对准了最听话的陈永福了。
  可陈永福的老实也只体现在官场上,在打仗的时候他并非那么老实。见到了自己已经不可能推托这个危险的任务,陈永福就向李仙凤索要了大量的战马,所以他率领的三千人中有一半是骑兵。而陈永福就是准备形势一不对就滑脚。
  而且陈永福也不是直线去救援,他率领着军队沿着黄河的沿岸走,准备一有风吹草动就撤入黄河沿岸的城池。
  可是一进入河南府,陈永福就得到了一个情报:河南边境的两座县城相继失守,而农民军攻城的方法竟然是使用了挖城墙洞的方法。
  其实高迎祥在采取新的攻城方法的时候,也做好了保密工作,就想着趁着明军还不知道这种攻城方法的时候,多攻下几座县城,所以他在每次攻城前都要把城池团团围住,就是要防止有人逃跑报信。
  可是高迎祥最后还是出了纰漏。因为河南野外也只有流匪了,所以百姓们都集中到了城池和寨子中。而那些寨子很多都是当地大族士绅结寨自保的地方。
  当然,很多这样的寨子原先都是山匪窝,明军碰到也会去打打杀杀的。可是在这时候,农民军这个共同的敌人把他们联系在一起了。
  
  第534章
阻挡住了农民军
  
  得到这个重要情报以后,陈永福立刻就分析出农民军的动态,并且估计出他们下一个目标就是宜阳县。
  其实这也很好判断。既然农民军要用挖城墙洞的方法攻城,那就不能够找那些建造坚固城墙的城池,也就是说,象洛阳城这种大城池是没办法使用这种方法攻城的,所以农民军只能够找些新建造城墙的小县城。而农民军附近现在符合这一条件的就只有宜阳县了。
  判断完以后,陈永福就准备去救援了。当然,他没有头昏到用自己的三千人马去碰几十万农民军的程度。所以陈永福首先就去洛阳城,要与洛阳总兵王绍禹合兵,再一同出发去救援。
  可是王绍禹是一口回绝了陈永福的合兵。在明末,文武官员基本上都贪财,可是王绍禹的贪财却在那些官员中名气都是绝对响亮的。因为无论朝廷下发给他的部队多少粮饷,王绍禹都要扣克掉很大的一部分。而余下的粮饷也绝大部分养了王绍禹的亲兵。
  在原来的历史上,王绍禹的这个习惯一直保留到了最后。因为王绍禹一直把军饷的八成装进自己的腰包,所以有个外号叫做“王八成”。后来他的兵丁就把最后一个字去掉了,那王绍禹的绰号就变成了更响亮的“王八”。
  有着这样的武官,那兵丁肯定是离心离德。所以在李自成攻打洛阳的时候,只是派了一些人在城外劝降,王绍禹的兵丁就献城投降,造成了洛阳城的失陷。
  所以在王绍禹的部队中,一般兵丁能够吃饱饭就不错了,那军饷、抚恤是想都不要想。因此在王绍禹的花名册上是有着七千兵丁,可是实际上也就五千出头,而能拿到军饷,能够作战的只有王绍禹身边的五、六百亲兵。
  这样的部队,守守城倒还可以,但只要一出城,那些没有军饷的兵丁会卖命吗?可能遇上农民军之前就会全部逃散的吧。王绍禹当然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以“守卫洛阳紧要!”的理由拒绝了出兵的请求。
  “爹!我们该怎么办呢?”陈德问道。
  陈永福摇了摇头,说道:“总得去一次吧!”
  长年的谨慎使得陈永福比较寡言,他看了看陈德这个自己最得意的儿子,又加了一句:“你先回开封,向巡抚大人搬救兵。”陈永福也不愿意自己的儿子身涉险地。
  “爹!让其他人去吧。儿子能保全自己的。”陈德笑着回答道。说完以后,陈德卖弄般地挥舞了几下手臂,向自己的父亲显示出自己的孔武有力。
  陈永福被儿子那种孩子气般的举动逗乐了。陈德的年龄确实不大,他也只有十八岁。不过陈德确实练的一身好武艺,尤其是箭术,在陈永福军中也是数一数二的。
  “那就一起走吧!”也没什么犹豫,陈永福就下了决心。既然已经把自己的儿子带出来历练了,那也就不要再瞻前顾后的了。就靠自己的这些人马去解围宜阳县?那肯定是不可能的。但找准机会咬上农民军一口,给巡抚大人一个交待,那还是有些把握的。
  不过从这里就可以看出,陈永福确实是很老实的啊!他根本没想过要消极避战。
  崇祯八年十月二十二日,陈永福部趁着自己熟悉河南的地形,先向西北绕道,再向东南,在三天内共行军二百余里,在结寨自保的士绅派出的人带路下,从山区小道接近了围攻宜阳县的农民军。
  在二十五日凌晨,陈永福留下了全部的步兵在外围接应,自己带着全部一千五百多骑兵突袭农民军。这次突袭完全出乎农民军的意料,他们眼睁睁地看着陈永福部冲入自己的后营。
  农民军的后营一般都存放着辎重,后营中的人员也大多数都是老弱妇孺等农民军的家属,所以这些没有任何战斗力的人员根本抵挡不住陈永福骑兵的突袭。
  在砍杀了一阵以后,陈永福部就用最快的速度烧毁了大量的农民军辎重,接着就象来时一样,一阵风般的离开了。
  直到突袭结束,很多农民军的兵丁都没有反应过来,只有一小部分的农民军兵丁尾随追击,但又在陈永福部步兵的埋伏下吃了不小的亏。
  这次突袭,陈永福部实际对农民军的杀伤并不大。可是却烧毁了农民军大部分的粮草。尤其是这次突袭给于了农民军很大的恐慌,许多刚被裹挟入农民军的百姓纷纷逃走,让农民军炮灰的数量也大量减少,使得农民军围攻宜阳县城的行动也为之一顿。
  而受到突袭的农民军也紧张了起来。这次进入河南,高迎祥等首领也太顺风顺水了些,可是被陈永福部突袭以后,他们才想起宜阳县离洛阳才五十几里。所以那些首领都判定,突袭的明军是从洛阳城出发的。
  于是农民军先停止了进攻宜阳县,接着立刻分兵马守应部,看守住洛阳的方向,并且向四处大派侦骑,防止着明军再次突袭。而这次侦察也立刻起到了效果。
  当时总督卢象升是下令左良玉抵御住高迎祥等农民军的。虽然左良玉摄于农民军势大,一直在避战退让,但他也不敢一逃三千里,一直盘旋在农民军的周围。
  所以高迎祥攻陷了两个县城,左良玉是知道的;高迎祥用新方法攻城,左良玉也是知道的。而当农民军被陈永福部突袭后发生了混乱,左良玉立刻就发现了战机。
  虽然左良玉在原来的历史上名声很臭,但不可否认,他能够在短短的十几年中,成为了明军将领中的头号角色,那左良玉的指挥水平和作战勇气都是不会欠缺的。
  所以农民军一有破绽,左良玉就立刻带兵逼进,想要趁火打劫。但农民军的侦骑发现了左良玉部的举动,于是高迎祥立刻放弃了宜阳县,先收拢部队准备与左良玉部的作战。
  当左良玉开到宜阳县东南二十多里地的时候,他才发现高迎祥早有准备,这时候的左良玉也不可能带兵而退了,所以一场偷袭就变成了正面会战。
  二十七日,左良玉的一万二千人与高迎祥的四万多农民军发生了一天的激战。因为左良玉所率的都是战兵,而高迎祥在匆忙间收拢不了全部部队,他的四万多人也以乌合之众为多,所以在战局上左良玉占优。只是左良玉担心有其他的农民军来援,打得有些缩手缩脚,所以最终的战果就是高迎祥小负。
  当天晚上,高迎祥迎来了一万多农民军的来援,恢复了自己的实力,他就准备在第二天再与左良玉部交战。可就在这时,高迎祥得到了张献忠在嵩县惨败的消息。
  高迎祥并不知道围攻张献忠的三支明军还要痛打落水狗,所以他就认为那些明军将会从自己的侧翼进攻,使自己陷入被动的局面。
  于是在第二天,高迎祥集合起自己的部队返身向西,而左良玉也不敢追击,停止在宜阳县休整起了部队,等待着获胜的卢象升等部汇合,再一同与农民军交战。
  高迎祥这一走,可把看守洛阳的马守应坑害了。马守应只得到了高迎祥的通报,根本来不及带着部队及时离开。要知道,如果现在左良玉向马守应逼进,再加上陈永福和洛阳城内的王绍禹,那就可以把马守应的农民军团团围住剿灭,至少可以把这支农民军打残。
  可是这三支明军互相间并没有联系,又不明农民军的状况,还不敢主动地上前作战,所以就留给了马守应一个机会。
  马守应一见形势不妙,先全军向洛阳城佯动,吓唬住王绍禹不敢出城。再向南直逼开封,调动得陈永福只能够回援。
  见到已经拉开了口子,马守应立刻返身从洛阳与宜阳县之间冲出了明军的包围圈。于十一月上旬再次与高迎祥等部的农民军在河南边境汇合。
  这次作战,高迎祥因为被陈永福和左良玉的两次打击,所以损失最大,其余各营的农民军也多少有些损失。只有马守应的农民军在突围的时候收拢了大量掉队的农民军兵丁,实力反而壮大了起来。
  战斗到这时候,汝宁军还没有动用一兵一卒,各路明军竟然已经阻挡住了农民军。更为可喜的是,张献忠部被打得伤筋动骨,而其他各营的农民军也走散了相当多的流民。
  而在叶县的周巡则紧张地注视着战局,随时准备着出击。可是因为象李禄、团练镇等部队要留守叶县,所以周巡出动的人马也不会太多。而陈中之、江澄的部队也开到了叶县附近,周巡还要费心护卫住他们的安全。
  得到各处捷报以后,留守汝宁的吴世恭也是一身轻松。好不容易逮到一次在一旁看大戏的机会啦!吴世恭准备好好享受这番乐趣。
  可是天总是不随人愿的。完全出乎吴世恭的意料,又突然冒出来一支明军愿意去参加战斗。
  
  第535章
商业镀金团
  
  那么那支明军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呢?正是赵铭率领的归德卫部队。而且这支部队的构成更是惊人,除了赵铭所带的三百多归德卫军户外,其余的七百多兵丁都是归德士绅子弟和他们的家丁。
  赵铭当然不是傻瓜,他是不会身涉险地的,他率领这支部队的目的,就是为了给那些士绅子弟镀金。所以赵铭就率领着部队直奔汝宁军吴世恭处。
  “老将主!你怎么想到带着这群少爷兵来我们汝宁玩呢?这么大年纪了,还不待在归德享福。我给你今年的喜礼都准备好了啊!”因为与赵铭已经很熟,所以吴世恭说话就随便了一些,开起了赵铭的玩笑。
  赵铭也没有动气,他“哈哈”笑了几声,说道:“长敬老弟!我们还是兄弟相称吧!你再叫我‘老将主’,我的老脸都搁不下了啊!本来我就准备自己来的,可那些乡间才俊硬要跟来,就想着分润些功劳。你说,我有什么办法呢?”
  “为何如此?”吴世恭奇怪地问道。
  吴世恭知道赵铭年前要来汝宁。因为看到汝宁的产业开展的红红火火,我们的赵大指挥也坐不住了,他就想依靠着吴世恭的关系,到汝宁来赚些银子。当然,作为归德卫的指挥,赵铭也不可以擅离职守,所以他就以剿匪的名义,带着自己的亲兵准备过来。
  对此,吴世恭也是举双手欢迎,毕竟这也是投资嘛!再说,如果能够把汝宁的商品倾销到归德,并且在归德增设汝宁军的产业,这怎么看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
  “还不是长敬老弟威名远播啊!”赵铭回答得是相当无奈。
  我们都知道,赵铭这人很会做人,所以在出发前,他就通知了归德的官绅,想要让大家一起发财。可是赵铭根本没想到,他这一通知,却引起了归德官绅们的似火热情。
  首先就是归德府排的上名号的几十家官绅几乎都派出了族中子弟,带着银两就要到汝宁去寻找商机。对此赵铭也是乐见其成,这有财大家一起发嘛!可渐渐的,这事就有些变味了。
  为了保护银两和自己族中的子弟,那些官绅家族就派出了族中家丁来护卫,所以这个投资商业团的人数一下子膨胀到了上千人。看到这种情况,那些官绅的心思就活络了。
  既然已经是打着剿匪的名号,既然已经有了上千人,那为什么不求吴世恭给这个商业团分润些战功呢?
  要知道,这些年吴世恭的汝宁军战果辉煌,每次大捷都是剿灭了上万名乱匪。只要吴世恭手指缝里漏下一点,就完全可以让那些官绅的子弟都分润到了战功。
  要知道,那些官绅子弟不是个个能够科举入仕的,也只有通过战功获得官衔,就是得到个虚衔,那以后在自己家族的保障、经商和外出的走动中也有着莫大的好处。
  而且归德府的那些士绅家族都知道汝宁军强悍的战斗力,所以他们都认为这次镀金之旅绝对是毫无风险的,这样无本万利的事谁不想要啊?
  不过,那些官绅也知道:就这样在汝宁军头上抢功劳的事,做的总有些不地道,所以就把说服吴世恭的工作都推到了赵铭身上。
  听到赵铭苦笑着把来龙去脉说完,吴世恭立刻瞪大了眼睛,埋怨道:“刻之兄!那些贤良家不懂事,你还不知道打仗吗?这战阵上哪儿有万无一失的事,你叫小弟我怎么样护卫他们周详呢?”
  如果那些归德府的官绅来投资,吴世恭并不介意分润些战功给他们,就是为了维系好与归德府士绅的关系,吴世恭也会去这么做的。可是战场上毕竟刀枪无眼,万一那些官绅家那些金贵的子弟受到损伤,吴世恭倒变成了好心办坏事了。
  而且本来汝宁军的兵力就很紧张,为了保护这些少爷兵,吴世恭就要另外抽调部队护卫着他们的安全。而现在又是明军和农民军全面大战的时候,那就会造成汝宁军的兵力捉襟见肘。所以吴世恭在内心里就很抗拒这群少爷兵上战场。
  “就是!就是!”赵铭也是连声附和。如果那些官绅子弟受到损伤,赵铭这个带队的武官责任将会更大。再说,如果这些官绅子弟上战场的话,赵铭也将不得不亲率出征,这么危险的事,简直要超过这么大年纪娶小妾了。所以赵铭也是很抗拒此事。
  于是赵铭就探询道:“是不是带着他们到安全的地方转一圈,胡乱砍几个首级应付一下,接着就把他们平平安安地送回家啊?”
  吴世恭想了一会儿,觉得也只能够如此了。于是他就说道:“这样吧!你们先在汝宁待上个把月,先看看有什么生意好做,怎么样也要把正事先办完。接着在腊月前,我派人护卫着你们到叶县去转一圈。无论如何都给你们送上一些军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6/4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