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疯狂(精校)第2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3/470

  
  第487章
围炉小酌(三)
  
  “长敬!我们尽到礼数即可,可送银之事则大可不必。虽说汝宁军有着平靖地方之责,可乱贼残害也非我们之过。就怕先例一开,往后变成常例,会增多许多不必要开支啊!”邓启帆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所以此次只是送礼,非为赔偿。”吴世恭解释道,“汝宁、归德两府士绅之所以会支持我们汝宁军,就是为了我们会保其家园。可此次陕匪残害,他们心中也必有怨言,那我们就放下身段交好一下,送些薄利补偿一二,虽说不能够完全补其损失,但也能够消其怨气。”
  见到吴世恭坚持,邓启帆也就不再相劝了。
  吴世恭接着说道:“让付文斋同去也另有作用。让他向那些士绅介绍一下我们汝宁军的努力和无奈,寻求那些士绅的理解。再让他去收集一些素材,等付文斋回来以后,就把我们汝宁军立功将士的事迹与地方士绅在抗击陕匪过程中的努力编写成册,再大肆发放宣传,也算是给了他们面子上的补偿吧。”
  邓启帆想了一会儿,点头说道:“长敬所虑也是。此次确实是人心惶惶,安抚一下也好。就是本地的百姓也是焦虑不安,不过大人带回来的那洋和尚倒是如鱼得水,他宣传教义,信其之善男信女如过江之鲫,就是他那小洋庙现在也是门庭若市呢。”
  “哦?”自从把卡雷拉神父带回来以后,吴世恭就没管他的什么行动,就是那位神父经常来内宅向吴世恭传教。吴世恭当然也就是敷衍了事,就把他当成了一位亲戚来对待。没想到现在卡雷拉神父倒是搞出了一个局面,这就引起了吴世恭的重视。
  他连忙问邓启帆道:“你知道信这洋教的有多少人呢?”
  “好几千总有的吧!”邓启帆答道,“山川司也开始盯着他了。不过这洋和尚倒也没做什么,都是做些送医问药和劝农之事,那洋和尚虽说是个蛮夷,但其所为倒还算是正直。”
  当时到东方传教的那些西方传教士,除了都有着很坚定的信仰以外,那些传教士也都十分博学,对于百科也多有涉猎,所以在帮助当地百姓治病、解决实际困难之余,也顺利地把天主教教义传播了出去。
  可吴世恭就开始发现了危险。因为这时候西方的天主教和中东的伊斯兰教都是讲究着政教合一,所以当他们发展壮大以后,必将对世俗的政权发起挑战。因此,现在的吴世恭就要开始规划好自己的宗教政策了。
  吴世恭并不愿意禁止什么宗教或者对某些宗教进行什么教义改革,因为他也是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的,本身也没有这个能力,也没必要和宗教团体形成对立。再说,不管信仰如何,只要这种宗教是劝人为善的,那对于教徒也是一种心理寄托。
  也就是说,吴世恭现在就要界定出宗教的红线。在红线内,宗教可以自由传播和信仰;而在红线外,汝宁军将会大力地打击。趁着现在自己的控制区内宗教团体的势力还很薄弱,就先做好规距,防止以后宗教真的势大以后,引起什么不可测的事,造成自己内部的动荡局面。
  于是吴世恭就用手指敲着桌子仔细地考虑了起来,而邓启帆和薛永利也知道吴世恭的这个习惯,也在静静地等着吴世恭考虑周详。
  过了好一会儿,吴世恭对邓启帆吩咐道:“远尽兄!在优游的外务司下面设个宗教局,负责宗教的一切事务。先掌握以下几个要点:在我们汝宁军的控制区传教自由、信教自由,但也尊重不信教或者见庙就拜。传教的过程中只能够使用口头宣扬和经义传播,不能够动用暴力和威胁的手段。就是动口可以,不能够动手。否则的话,立刻全力镇压。
  第二、所有要传教的宗教都要在我们宗教局报批。先把智能和卡蕾利神父的那两个教会批复吧。境内其他的庙观也让他们到宗教局报批,否则的话,禁止传播。新成立或新进入的宗教要严格审核,原则上不批,例外的:例如回回和喇嘛等教会要有一定的信徒以后,才可以设立庙宇。严格防止如白莲教和圣灵会等邪教传播,一经发现,为首立刻绞首,信众也立刻苦役。在这一点上,让付文斋也广为宣传,不要让那些愚民在不知情的状况下触犯。否则的话,虽其情可悯,但官法如炉,不会宽恕的。
  其三、除自己的庙观外,所有的宗教不可以添置房产。庙田中也只能够自耕,严禁雇用佃农。一经发现违反,那出租的田亩立刻没收并罚其银两,严重的追究庙主的罪责。真是好笑,我听智能所说,就一个少林寺就有几十万亩的庙田。出家人不注重修行,只是想着披着袈裟鱼肉百姓。告诉他们,我们汝宁军只需要高僧大德,不需要那些给佛祖抹黑的人。另外,庙宇中也严禁放债和博彩。”
  其实在古代的庙观中,因为信徒的大量奉献,他们都积聚起了大量的财富和土地。有些庙观为了增收竟然放起了高利贷和进行博彩。因此,如果有什么穿越者想要在古代进行这两个行业的话,他们面对的竞争对手往往就是那些光头大和尚和仙风道骨的道士。也就是说,将面临少林和武当的联合封杀。就不知道会不会遭到江湖追杀令?
  吴世恭又喝了一口酒润润嗓子,接着说道:“其四、每年每座庙观的花销都列出陈目,再在每座庙观门口修造一座功德墙。把庙观的陈目和信徒奉献都一笔笔地记录在功德墙上。当奉献超过庙观所需,多余的部分全部救济百姓,做为开设救养堂、施粥送药、无主坟场等的花销,庙观不得私自留用,以做为庙观的功德。”
  “最后,任何庙观僧道人员都将核定,不得随意超出。并且除留有农具和棍棒以外,不得留有丝毫铁制的兵器。一经发现,以造反论处。关于这点将是毫不留情的。”
  邓启帆迅速地把吴世恭所说的默背了下来。邓启帆本人浸润于儒学,对宗教也是抱着种“子曰:敬鬼神而远之!”的态度,所以对吴世恭的宗教态度也没什么反对的。
  再说,本来这个宗教政策就是有利于汝宁军统治,有利于宗教的健康发展。只要是不想造反的宗教领袖,他们也没有什么好反对的地方。不过,邓启帆还是想到了好友智能的所托,于是对吴世恭说道:“长敬!你所说甚是!可这洋教刚来伊始,就把其放在与智能之庙宇同等地位,怕本地大德与民众不服啊!”
  “没什么服不服的!”这时候的吴世恭就显示出了强势了,“就是因为目前卡雷拉神父听话。我们汝宁军来了这么久,本地道观的庙祝来过没有啊?就他们的这副样子,以后想顺利地传教?还是先向我们放下身段吧!”
  不过吴世恭也知道智能的想法,因为智能也不是通过邓启帆这一条线向吴世恭打招呼的。而卡雷拉神父做得是风风火火,对于想要把汝宁军的控制区打造成为佛教圣地的智能,现在就有些心理压力了。
  于是吴世恭接着解释道:“那小秃驴的老祖——达摩法师也是来自天竺的,也是一位蛮夷,那智能又怎么解释呢?所以看人要看内德,不能够光看外表。让那小秃驴可以下山啦!佛前奉行很重要,入世传播佛光也很重要啊!”
  自从吴世恭下令剿灭豹子头,造成了大量无辜百姓死亡以后,智能一直在与吴世恭交恶着。之后吴世恭也几次拜访智能,想要弥补俩人的关系,可总是吃了一个闭门羹。这让吴世恭也挂不下面子了,所以提到智能的时候总有些火气。
  “本来依照智能和咱俩的关系,总能够在传教的时候获得一些方便,但你看看这小秃驴都干了些什么啊?这次出征,途中生病和冻伤的兵丁也不少,我就想着成立一个医药司,把治下救治之事都统管起来。远尽兄!你与智能关系颇佳,就辛苦一下规劝一二,让智能下山先把医药司管起来。他救助了他人,不就是普撒了佛光吗?”
  邓启帆立刻含笑道:“学生尽力去规劝!”有了吴世恭的安排,其实智能在传播佛教的时候已经占有了一个有利的位置,因为他也成为了汝宁军的高级官员了。所以邓启帆认为自己说服的难度不大,智能也基本上会答应下来。
  不过邓启帆又想起了一件事,他对吴世恭拱手道:“说到教化!学生就在这里先恭喜一下大人了。汝宁军开设学堂以后,这次总算是出了二十几位优秀的学童。这次县试以后,有七人成为了童生。学生也考校了他们七人的学问,认为其中有一人在府试中机会较大,二人有一定的机会,我们汝宁军终于将培养出自己的秀才啦!”
  
  第488章
围炉小酌(四)
  
  “哦?”吴世恭也是相当欣喜,这些培养出来的人才可都是汝宁军的嫡系人马啊,于是他立刻叮嘱道,“提高这些学童家中所有人的地位,如果能考上秀才,另有封赏。那些暂时落榜的也别放弃,安排良师重点辅导。就是他们在科举上再没前途,我们汝宁军也将把他们做为后续官员来培养。不过,他们也不能够光读经义,也要学些有用的实务啦!”
  “长敬可是不耐科举之弊处?想要改良一二?其实多少前辈早已发现科举之才很多不通实务,想改其科目,无奈八股选材已深入人心,所以这事难矣!”邓启帆笑着说道。
  其实科举发展到明朝的八股文选材,虽然僵化了天下文人的思想,可也有着其无奈之处。
  要知道,明朝的科举选材的录取率是相当低的。三年一次会试,也就三百多人能够上榜成为进士和同进士。相对于天下几十万秀才来说,那录取率也就只能够用恐怖来形容了。所以也就可以理解范进中举以后的发疯了。
  可是在每一级考试中,要保证有个统一的录取标准,又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批阅完考卷,而且需要尽量地防止作弊,那么在明朝当时,八股文还就是最好的考试方式了。
  首先,八股文其实是标准试题的一种,很容易比较优劣。因此,阅卷考官的主观看法就很难左右考生的成绩。而且在这千军万马中杀出来的佼佼者,其实他们都是全国的精英。所以换句话来说,如果这些进士投胎到了现代,基本上他们也是高考状元的获得者。无论是什么时代,学霸总是学霸!
  其次,也因为八股文是标准试题,批阅起来的速度很快。要不然,象某些穿越小说中的科举改革一样,使用数理化的考卷,那么批阅考卷的考官可是要向你跪了啊!可能几个月都拿不出一个成绩来。这我们也可以比较一下,在现代的信息社会,还有这么多的高科技手段辅助下,从高考到考试成绩出来的时间有多么的长了。
  最后,由于八股文写作的特殊性,造成了很难作弊。我们不去说那些夹带、抄袭等作弊手法,这在哪一个年代都不可能杜绝的,我们所说的是那种高层次的作弊。
  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如果试题中有大量的是非题、选择题和标准答案的问答题,那买通考官的考生,他的试题准确率有多么的高。甚至万一他做错以后,考官修改起来有多么的方便。
  我们还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有俩位考生,一位考生的八股文水平明显比另一位高上一个档次。就算是差生买通了考官得到了试题,如果这位差生不寻找枪手,而优生也不犯常识性的错误,那优生写出的八股文照样比差生好上许多。
  这也就是八股文有着这么顽强的生命力的原因。不是没有大儒发现这个问题,他们也都认为八股文是做官的敲门砖,在实际理政上的作用不大。可是发现问题是一回事,解决问题那就是另外一回事,在没有找到更好的考试方法以前,只能够维持着八股文选士的方法了。
  而邓启帆显然以为吴世恭说到了这个问题。做为文人,他当然很喜欢学术讨论,所以开始与吴世恭讨论起科举来了。
  可吴世恭这种人怎么知道这么高深的学术问题呢?再给他十八个脑子,他也想不出什么改变科举的方法。可是看到邓启帆兴致勃勃,他也只能够随口说道:“我只认为这么多秀才闲置在乡中有些浪费。如果在他们成为了秀才以后,让他们再学习些实务,不再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那在他们中不了举人以后,还可以做为我们汝宁军的基层官员来培养。”
  “什么实务呢?”邓启帆有些不理解了。因为现在很多官员政务都是由师爷来辅助的,而且这种结合形式也有其可取之处,毕竟象诸葛亮这样的全能人才是很罕见的。
  “也就是这样!等到中了秀才以后,开始让他们学习一些算、农、工等科目,在下次科举时就把这些科目也列入考题。中举以后也是如此,不过就是加深难度而已。这样的话,也能够为我们汝宁军培养出专科人才。”吴世恭也讲不出什么新思路,他也只能够把现代中学、大学的概念变换一下形式,穿插到科举中来。
  可邓启帆一听以后就惊呆了,他没想到吴世恭的野心是这么的大,过了好一会儿,邓启帆小心翼翼地问吴世恭道:“难道长敬想私开科举啊?”
  吴世恭根本没理解邓启帆的意思。因为科举可是朝廷选材,换句话来说,不是朝廷是不能够这么做的。否则的话,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造反。
  但吴世恭只认为邓启帆是问自己该如何选拔汝宁军的官员了。于是他点点头说道:“先在我们汝宁府试试吧!什么事都是做了以后才明白优劣啊!”
  听了吴世恭的话,邓启帆是一咬牙。反正跟着吴世恭已经走到了这一步了。再说,现在邓启帆的家人也都在汝宁府,就跟着吴世恭一条道走到黑吧。如果吴世恭成事的话,那邓启帆可是……,顿时,“开国功臣”、“宰相”等字眼就在邓启帆的眼前飘荡着呢。
  可今天好象是吴世恭要考验邓启帆的心脏强度,吴世恭又笑着说道:“其实我认为儒学也应该与时俱进,有些地方也要改良,不能够圣人云我们就怎么云,要吃透圣人的精义,开创出适合我们汝宁军的新儒学。”
  其实象吴世恭这种实用主义的人,根本无所谓什么儒学不儒学的。之所以有这样的说法,就是因为这个时代儒学的影响太大了,所以吴世恭就想把儒学选择性地使用。
  可邓启帆不是这么认为的。邓启帆也并不是一位迂腐的圣人门人,他也熟知儒学的发展史,也知道在儒学发展过程中的种种变迁,而现在的儒学早就被历代大儒修改得面目全非了。
  而吴世恭提出新儒学的想法,正是要进行一场儒家变革。于是邓启帆又是小心地问道:“长敬可是要做那董仲舒之事?”
  大儒董仲舒可是儒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可是确立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重要人物。而且他也对儒家学说也做了重大的改良。
  要知道,孔子可是生活在春秋时期的,那时候诸侯纷立,推崇的是“尊王攘夷”的思想。也就是说,在保持各大诸侯独立的基础上,尊重周王的地位,共同讨伐以楚王为首的蛮夷。当然后来楚国也投入了中原的怀抱,成为了战国七雄之一。这具体的历史可以看史书,这里也不多说了。但关健的一点,孔子可是赞同诸侯纷立的。
  可是董仲舒所在的汉武帝时期,正是汉武帝要收取诸侯国权力,达到天下一统的时期,这时候如果董仲舒还抱着孔子的老思想的话,不要说“独尊儒术”了,会不会被汉武帝再一次焚书坑儒都不知道了。
  所以董仲舒就与时俱进了。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串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从而他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论。
  而做为回报,汉武帝当然把这种能够维持自己君权、达到中央集权的新儒术独尊起来啦!
  而现在吴世恭想要建立新的儒家学说了。做为这种新学说的实际操作者,如果汝宁军有这么一天,如果新学说成为汝宁军的主流,那邓启帆的地位可不仅仅是当代啦!那可是和董仲舒有着同样的地位啦!
  沉浸在美好幻想中的邓启帆顿时走神了。不是我爱幻想,而是诱惑实在大啊!
  而吴世恭和薛永利就奇怪邓启帆突然出现的失神了。他们也不管那心不在焉的邓启帆,接着开始商议起汝宁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
  薛永利问道:“姑爷!这么多的兵,一直养着也有些浪费,下一步我们该如何去做呢?”
  吴世恭笑着向薛永利点点头:“永利叔也发觉这个问题啦!我是这么想的:南面湖广这一带,陕匪和官军在绞杀,我们不要冒然地杀过去,否则会把我们汝宁军也搅进去的。”
  “东面大运河、凤阳和山东地区,我们过去也不可能。西面南阳府,那是陕匪南北流窜的要道,万一我们进入太深,挡了陕匪的道路,那狗急跳墙以后的陕匪必定与我们硬拼。那战祸也就天长日久了,也不符合我们休养生息的原则。”
  “那就只有北面了。这次陕匪祸害河南,把河南腹地都打空了。现在虽说又建立了官府,可是他们也只能够在城中发号司令,城外的天地就是一片空白。”
  “而我们就要通过垦荒商行去占有那些空白。我们的武力比那些流匪强,我们又躲在垦荒商行身后,与官府也发生不了什么冲突。”
  “让常猛自由发展,可以多占有土地、可以多设立分行、甚至可以收编乱匪和结寨自保的乡绅,怎么有利怎么来,而我们汝宁军就做为他们身后的后盾。这样的话,即能够不显山露水,又能够自由发展,还不花费银两养兵。到时候,那垦荒商行的武力也完全可以编入我们汝宁军的。”
  
  第489章
围炉小酌(五)
  
  不管怎么说,薛永利总有些担心:“姑爷!如果常猛一直这么做的话,早晚官府要来找麻烦。毕竟我们汝宁军不能够亲自出面。”
  吴世恭当然也知道这一点。不要说南阳府和汝州了,就是在汝宁和归德两府占了这么多的土地,也都是因为有着汝宁军的威慑,否则的话,那些地方官员早就象群恶狼一样扑过来了。
  一劳永逸的方法当然是与当地官府勾结,可是汝宁军的短板正是在大明朝文官系统内没有势力,所以吴世恭只能够回答道:“走一步看一步吧。实在不行,就让垦荒商行的乡绅想办法。反正他们也得了好处,又是地头蛇,总有些办法可寻的吧!”
  拣了一口菜放到嘴里,吴世恭又问薛永利道:“永利叔,这些天军令司没什么事吧?”
  薛永利笑着回答道:“都是事!不过都是些小事,没什么大事要麻烦姑爷的。就是人手少了一些。”
  吴世恭考虑了一下,说道:“那就再招收一百亲兵吧。把亲兵队中的亲兵轮番到你的军令司去做事,让他们也明白一些军令司的章
程。还有,那几个副手怎么样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3/4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