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疯狂(精校)第1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7/470

  张献忠和罗汝才逃跑的速度是相当快,很快他们就带着自己的大营精锐离开了。而留下的那些农民造反军顿时大哗,什么留下阻挡啊!首领都逃跑了,难道自己留下送死啊!
  整个农民造反军人群顿时崩溃而四散逃跑。而断后的那些农民造反军的骑兵,一小部分先行一步从大队的两侧逃走了,留下的却被四散的人群阻挡住了道路,想跑都跑不起来。
  ……
  之后的战斗也就不要多加描述了,痛打落水狗也好,一面倒也好,反正是单方面的屠杀。而等到归德军团赶到以后,战斗已经到了尾声。不过这使得农民造反军是更混乱了。
  不过此时的薛永利也不敢再大意了。他把农民造反军分割了一大块包围了起来以后,就见好就收,结束了这场战斗。
  接着,三大军团会师以后,薛永利立刻命令全军带着俘虏和缴获迅速撤离,并且向着四处派出了大量的侦骑,防止着农民造反军再次逼近。
  薛永利可是知道农民造反军可有几十万人(这时候已经膨胀到了四、五十万人,汝宁军最多打垮和打散了十万,可是农民造反军振臂一呼,这些炮灰很快就会聚集起来的),如果再发生这样的一次战斗,汝宁军可也有一些承受不起了。
  要知道,汝宁军的这次出击,前后的伤亡已经有了七百二十人左右,这全是吴世恭这些汝宁军的高级官员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家当,他们可不愿意为大明帝国再做出什么牺牲了。
  而张献忠和罗汝才逃跑了以后,也向着汝宁军的方向派出了大量的探子,防止着汝宁军趁胜追击,更防止着其他的明军落井下石。所以,两军就迅速地脱离了接触。
  而让人感到有些可笑的是,没人看管的那二万名俘虏,却如同家养的兔子一样,乖乖地待在汝宁军所划定的区域内,一动也不敢动,就等着汝宁军再次把他们带上了。
  在迅速撤退了五十里左右,从侦骑那里获得了农民造反军并没有追击的消息以后,汝宁军恢复了常态,开始坚壁清野,运走财物,强行带走当地的百姓来。
  在十二月二十六日,汝宁军带着缴获和俘虏回到了出发点——叶县。由于此次战斗发生的区域基本上在汝州,因此官方称之为汝州大捷。
  在这次战斗中,汝宁军一共割取农民造反军的首级六千一百多,俘虏并强行抓获百姓四万七千多。缴获可统计财物价值三万多两,难以统计的盆盆罐罐不计其数。
  此外,还缴获了相当一大批的农具和一小批的兵器。因为被溃散的人群堵住了道路,农民造反军被包围的骑兵向汝宁军投降,因此,也缴获了九百多匹马匹和一百多匹骡驴。
  望着这样辉煌的战果,叶县最高文官——知县牛稳擎是目瞪口呆,可是在发呆以后,他立刻是心花怒放,接着用他那妙笔生花之笔写了一道文采飞扬的奏报。
  汝宁军也是花花轿子人抬人,也给了牛稳擎一个运筹帷幄之功,看到了矿监叶忠也凑了上来,索性也在奏报上给叶忠提了一笔。所以叶县诸人可谓是皆大欢喜。
  汝宁军的军功还不仅仅是送了这些人,归德军团名义上的指挥——赵铭,他的名字照样也列在了奏报上。
  而当这奏报送到了河南巡抚玄默那里,立刻使得玄默一扫颓势,他又得到了渡过黄河的左良玉部的支援,所以立刻清点起二万二千大军,向着农民造反军的方向杀了过去,要痛打落水狗去了。
  而这个奏报送到朝廷以后,崇祯皇帝和诸位大臣都是欣喜若狂。他们立刻决定对于此次汝州大捷的立功武官以厚赏。
  接着,令人啼笑皆非的一幕发生了。因为吴世恭的缺席,又因为汝宁军要隐藏实力,所以报上去指挥此次战斗的就是:南阳守备李禄、归德卫指挥赵铭、汝宁千总薛永利和汝宁千户乔松。
  于是明朝朝廷就按照一般惯例,把位置最高的李禄作为了首功,直接超升为游击(官衔中归德卫指挥赵铭最高,但是李禄是战兵武官,所以这里他的位置是最高)。于是明朝一颗名将的新星就这么冉冉升起了。
  而归德卫指挥赵铭,当他一听到汝宁军自说自话给他分了功劳以后,立刻对外声称“战中受伤颇重,难以行走”,装病闭门不出。
  接着赵铭备了一份厚礼送到了吴世恭那里,请求吴世恭千万不要戳穿他的西洋镜。因为赵铭是人老成精。他知道这功劳可是拿得很烫手的啊!只要接下来,那以后他就拖着自己的一把老骨头征战沙场吧。
  赵铭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他情愿不要这功劳,在家里安安心心地抱着小妾呢。所以汝宁军分给赵铭的功劳,倒成了好心办成了坏事。
  于是朝廷还在商议着怎么样给赵铭酬功呢,这时候,关于汝州大捷的其他奏报也纷纷地上呈了上来,让崇祯皇帝和朝廷诸公目瞪口呆的是,汝宁军是受到了一片弹劾声。
  
  第388章
转危为安
  
  吴世恭在十二月中旬回到汝宁以后,马不停蹄地带着杨如松带过来的汝宁军团的一个步兵团,开往了南阳叶县,去支援接应出征的汝宁军。而等到他到达叶县以后,已经是汝州大捷了。
  没啥说的,先处理善后事宜吧。功劳是一二三四五分配下去,接着就是处理缴获和俘虏了。其实也没有什么好处理的。缴获当然全部带回汝宁军大营,而俘虏则留了一部分扔到矿山做苦力,其余的也全部带回汝宁。
  汝宁军根本就没办法分辨农民造反军和抓来的本地百姓。很多农民造反军都是河南本地人,薛永利押送的时候又不可能分门别类,所以混杂着回到叶县以后,哪里分得清谁是谁啊?宁杀错,莫放过,索性全部押送回汝宁。
  而在南阳,吴世恭也只留下了南阳军团和骑兵军团的一个团。不可能把所有的军队长期驻扎在叶县。万一农民造反军通过开封府进犯汝宁或者归德的话,汝宁军这种头重脚轻的布置可要出大问题的。
  再说,叶县本地也根本供应不了这么多军队的粮草,而从汝宁后方调集和运送粮草,那也是一种劳民伤财的事,所以索性在确定了暂时没有威胁以后,先行撤回汝宁。当然归德军团还要行走一程要撤回归德去。
  而在遭受了汝州大败以后,张献忠和罗汝才的农民造反军立刻远离了汝宁军的活动区。不过他们在收拢了逃散的溃军和聚集了河南本地难民以后,人数再次恢复了战前的近十万人。不过这次战斗,他们一共损失了超过千人的老卒,虽然还说不上伤筋动骨,但也绝对是十分肉疼。所以在短时间内,他们已经不敢向着汝宁军退去的方向前进了。
  而得获汝州大捷消息的河南巡抚玄默,立刻率领着渡过黄河的左良玉、汤九州、李卑、邓玘、曹文诏等部活跃了起来。而崇祯皇帝还命玄默节制三大帅,有先斩后奏之权。
  明军分兵两路,河南巡抚玄默亲率汤九洲、左良玉两大帅在舞阳、保安、泌阳三次打败民军。而其中的一次是玄默率汤九州乘雪夜夜袭吴城贼营,并大破之。这还真有些李愬雪夜袭蔡州的风采啊!
  而一下子膨胀起来的农民造反军却立刻被打得消肿了下去。人数竟然减少到了十几万人。农民造反军开始向河南西部和湖广的山区转移。
  而山区是农民造反军的避风港,每当农民造反军受伤的时候,他们就会躲进深山老林里休养,等到恢复元气之后再出来活动。
  而官军在平原地区虽然能屡次战胜农民造反军,但是没有力量进山围剿,一旦农民造反军进入山中,官军也只能望山兴叹。
  而农民造反军大规模地向山区转移,却急坏了一个人,此人就是郧阳抚治蒋允仪。
  郧阳位于陕西、河南、四川、湖广四省交界处,属于四不管地区,辖区内崇山峻岭,是落草为寇的好去处,自古以来就容易产生匪患,号称是“盗贼薮渊”。
  而农民造反军在向山区转移的时候,郧阳是必经之地,也是理想的目的地,于是这里很快就成了农民造反军的总部基地。
  可蒋允仪看到大量农民造反军聚集到郧阳地区,料到农民造反军早晚会对郧阳城发起攻击。他自己既无力阻止农民造反军的进入,也很难保证郧阳城不失,他己经看到,自己的悲剧很快就要上演,于是他开始自救。
  蒋允仪向皇帝上疏诉苦:郧阳是个穷苦的地方,他到任两年来干了不少工作,又是修城,又是积米,又是制造武器,又是练兵,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由于郧阳底子太薄,这点成绩只能免强维持局面。就像是一个穷苦人家,弄了一斗米就能度过灾年一样,只能维持生计,干不了别的事情云云。
  言外之意就是农民造反军进入郧阳我无力阻拦,郧阳城失守我也负不了责任。
  虽然蒋允仪表示“臣不愧死,亦应愤死”,“所惜者皇上封疆耳”,但是从他说话的意思看,为自己解套,打预防针的意图在忧国忧君这个高尚的外衣下,呼之欲出。
  蒋允仪说得很委婉,但是他说得有道理,小小的郧阳也确实对付不了如潮水般涌来的农民造反军。不过他的道理并没有被接受,再怎么说,临战退缩也是大罪。
  更因为崇祯皇帝是一个只看结果,不看原因的人,他没有功夫研究原因,而是非常直接、毫不留情地追究责任,他最擅长的事情就是办人。
  因此,蒋允仪没看到悲剧先上演,就先演出了一场吻别了。
  蒋允仪的哭诉是适得其反,没过多久,崇祯皇帝下令把蒋允仪革职拿问,同时启用大名兵备道卢象升为右佥都御史兼郧阳抚治。
  事实上,蒋允仪并非庸碌之辈,他在郧阳任上颇有政绩,深得民心,因此,当锦衣卫抓捕蒋允仪的时候,当地老百姓哭声一片。
  由此可以看出,蒋允仪是个盛世治国的名臣,但一逢乱世,他就是一个没担待的文官。只能够说他生不逢时啊!
  也不提悲剧人物蒋允仪了。好在接替蒋允仪出任郧阳抚治的卢象升也不是等闲之辈,他虽然是一个文人,却勇武有胆略。并且随同卢象升一起进入郧阳的,还有他一手训练出来的天雄军。而在卢象升的努力下,郧阳城竟然奇迹般的守住了。
  由于河南巡抚玄默的出色表现,汝宁军的控制区完全是安全了,而在崇祯七年整个正月里,汝宁军也得到了一个较长的休整期。
  而在汝州大捷以后,河南巡抚玄默确实想要征调创造了汝州大捷的归德卫、汝宁营和叶县营(这是明朝朝廷的官方名称)这三支强军,可是吴世恭、李禄和赵铭却不约而同地向玄默报告说:虽然汝州大捷的战果很大,但是这三支军队的损失也相当大,所以暂时无法展开军事行动。为了加强说服力,赵铭的“伤”就更重了。
  再说,亲自到汝宁来征调的是李兵备道,而李兵备道在这么长的时间里都没有给汝宁军军饷了,汝宁军又怎么会给他好脸色看呢?
  汝宁军的理由确实有道理,而随着河南巡抚玄默的几次大胜,围剿农民造反军的行动也很顺利,所以玄默征调汝宁军的心思也不怎么迫切了。
  于是外患消停了一些,马上就开始内斗了。李兵备道被汝宁军落了面子以后,立刻联合汝州的地方官员,向朝廷发出了一封封对汝宁军的弹劾,弹劾的内容就是汝宁军祸害地方,残害百姓。
  
  第389章
私信
  
  当时汝宁军在回撤途中的坚壁清野,那些汝州本地的百姓,除了进入城池的和躲到山里结寨自保的,其余的都被汝宁军搜刮得寸草不生。
  从军事的角度来看,汝宁军的行动很有必要,无论从人力上还是从物资补给上,坚壁清野都切断了农民造反军的补充,形成了一片真空地带,防止了农民造反军向着汝宁军的控制区进犯。
  从私利的角度上来看,汝宁军这么做也为自己增加了大批的苦力和物资。
  可从政治的角度上来看,这就是件两可的事了。因为汝宁军这么做,在程序上缺少了一个步骤,那就是没有得到当地文官的首肯。
  当然,如果在事后到本地文官那里弥补一下,这种错误也是可以眼开眼闭的。可是这么短的时间,汝宁军根本不可能派人带着重礼去弥补关系,再加上李兵备道的牵头,一轮非议汝宁军坚壁清野的弹劾开始了。
  在当时的坚壁清野中,汝宁军的行动肯定不可能温柔体贴的,那些百姓对于离乡背井也是有着激烈地抵抗,所以汝宁军也是肯定用刀子去说服了他们。说汝宁军残害百姓也不算是冤枉了他们。
  而且李兵备道是焉坏,他在弹劾奏章
中,激烈抨击了汝宁军抓获的俘虏中混杂了大量的本地百姓,并且暗示着汝宁军割取的首级中,也有大量的杀良冒功的。因此,整篇奏章
中,充斥了对于汝宁军汝州大捷的怀疑。
  你也不要说,李兵备道的弹劾具有相当的杀伤力,他即没有捏造事实,猜测又是合情合理,充分体现了一名老官场玩弄文字的深厚功力。
  而这么多年过去了,山川司虽然在河南高级官员那里打不开局面,但是多少在各大衙门收买了一些底层小吏。李兵备道为了表示自己的弹劾不是私仇,而是大公无私,他的弹劾奏章
又是明发,所以这奏章
刚在河南巡抚衙门和布政使衙门一转手,山川司的快马就把消息传递回了汝宁府。
  一见山川司的这一情报,邓启帆是大急,他找到吴世恭说道:“大人,我们是否也派人到京城疏通一下,万一李兵备道的弹劾惹得皇上大火,我们汝宁军可没有好果子吃啊!”
  吴世恭仔细地考虑了一下,摇头否定了邓启帆的建议:“邓先生,京城就是个无底洞,我们要扔多少银子进去啊?再说,与文官打嘴皮子官司,我们天生就处于劣势。”
  “不过也不用急,李兵备道再怎么妙笔生花,也不能够否认汝州大捷,无非是战果大小的争议罢了。在这多事之秋,皇上和朝廷总不会过分怪罪打了胜仗的我们吧。”
  “一些鸡毛蒜皮的处罚无所谓。最多该给我们的功劳缺斤少两罢了。官衔我们本来就不稀罕,唯一比较大的损失就是本来该增加的兵额减少了。可这对于我们又有什么损失呢?我们一千二百兵额的军饷拿不到,就算是给我们一万二千兵额的军饷照样是拿不到。我们反而无欲则刚了起来了。”
  “不过邓先生也说得对,我们也要防一手,如果李兵备道太过分了,我们也要自保一下,总不能够让我的汝宁军太吃亏。”
  于是吴世恭开始进行自保行动。直接上奏章
反驳并不是一个良策。即暴露了那些好不容易在衙门里打下钉子的山川司暗探,玩笔墨官司又不一定玩得过李兵备道这些文官。所以吴世恭索性做起了装傻的行动。
  吴世恭故作不知有李兵备道和汝州官员的弹劾,他先写了一封私信,派人快马送给了在京城里的秦公公。
  而在此封私信中,吴世恭是亲自执笔,用的是很白话的语言。
  首先吴世恭直言不讳地说:这封信既是给秦公公这位好友了解河南本地和农民造反军的情况的,也是希望秦公公把这封信的内容传达到崇祯皇帝和朝廷诸公的耳里。因为这是一位了解河南本地情况的,与农民造反军进行了正面战斗,掌握了第一手资料的武官的看法。
  而且吴世恭还在信中用大篇的篇幅回忆起自己在京城和秦公公交往的点点滴滴,表达了对京城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母丧的哀悼和不能尽孝的愧疚。这语言是十分浅白,可这感情是深入肺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7/4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