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疯狂(精校)第1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3/470

  
  第362章
郑真病故
  
  内宅的事就这么告一段落了。之后吴世恭又安慰了李馨一番。而在封建礼教的毒害和重重压迫之下,李馨也只能够无奈地交出了内宅的管事权。
  而薛永利这些原薛府护卫也都纷纷带着家人来叩见阳武侯府中的小姐。随着汝宁军各地军官的到来,他们这些军官也大多数是出自薛永利的门下,所以很多军官在叩见吴世恭的同时,也同样叩见了自己的主母——薛雨霏。
  这声势就有些浩大,看得吴世恭都有些皱眉。吴世恭暗中判断着,一定是裘嬷嬷和薛永利在内外窜连,挑动鼓励这种行为的。但是吴世恭也不能够阻止,只能够顺其自然。
  裘嬷嬷到了汝宁以后,虽然事情做得都有些咄咄逼人,但是她做的任何事也都站在了理上,使得吴世恭也有种有苦说不出的感觉。为了发泄心中的怨气,吴世恭好好地欺负了竹韵几晚上。
  也不提吴世恭的郁闷了。吴世恭在接见各级军官的时候,把汝宁军改编的事宜向他们吹了吹风,对此,那些军官是一阵叫好,因为他们大多数都要升官了。
  而在此期间,吴世恭也抽空拜访了矿监叶忠。虽然吴世恭礼数周全,语言客气,但是他其实就是向叶忠通报自己的决定的。
  那个铁矿吴世恭肯定不可能交还,但吴世恭愿意每年拿出一大笔银子来作为这个铁矿的租用费。这笔银子甚至比叶忠自己开矿的收入都要高一些。因此,从表面上来看,吴世恭似乎吃了一些亏。
  不过帐也不是这么算的。叶县内的铁矿其实被吴世恭组成了一个矿区,而且还生产附加值高的铁料,因此,吴世恭在支付给叶忠租用费以后,还可以有些盈余。最关键的就是,这个铁矿是在吴世恭的手中,也就是说,吴世恭占有了铁料这个战争资源和矿工这个人力资源。
  此外,汝宁军还能够通过龙眼寨和罗家镇大营完整地组成一道防线,守住叶县,增加了汝宁军的防御厚度。
  当然,矿监叶忠对这个结果也是很不满意的。虽然他可以多收些银子,也没有了开矿等烦心事。但是要知道,那个私铁矿可是南阳铁矿矿监的小金库,不是叶忠的私人财产。如果以后更换矿监的话,继任矿监一旦得知这个私铁矿已经不归南阳铁矿管理的话,那可就要出大问题的。
  不过叶忠也没办法抗拒吴世恭的决定,他只能够盼望着吴世恭早日调任,叶忠才能够动用种种手段收回这个私矿区。
  自从吴世恭流露出野心以后,邓启帆立刻是干劲十足。在他的精打细算中,竟然又扣出了不少银子,减少了不少浪费。虽然汝宁军的财政紧张状态并没有产生根本性的好转,但这也让吴世恭感觉到,只要用心地挤一下,还是能够挤出一些东西的。
  但是这几天吴世恭也得到了一个不好的消息,最早跟随吴世恭到达归德的郑真病危了。郑真很早就把自己全家搬迁到了河南,全心全意地为吴世恭做着事。
  不过郑真以前毕竟只是一名小的走商,能力有限,又不是河南本地人,再加上他的岁数也大了,所以在汝宁军的发展上没起到很大的作用。不过郑真也一直任劳任怨,交办给他的事,他也都能够扎扎实实地完成,所以郑真也一直还是四海商行的大掌柜——袁行山的得力助手。
  而在吴世恭归来的前几个月,郑真的身体已经不行了,所以那天迎接吴世恭,他也不在场。只是因为吴世恭急着要见家人,才没有发现郑真的缺席。
  而现在得知郑真病危的消息以后,吴世恭就立刻带着一些贵重的药材,亲自到郑真的家中去探望他。
  郑真已经躺在床上爬不起来了,不过他的神智还算是清醒。一见到吴世恭,郑真就挣扎着要起床给吴世恭行礼,吴世恭连忙按住了他,让他安心休养。
  吴世恭说了一些常规的安慰病人的话,希望郑真早日恢复健康。而郑真这时候也显得挺精神,连连感谢吴世恭的关心。
  之后郑真就把在一旁服侍的长子郑凌赶出去了,他要向吴世恭交待最后的遗言。
  “大人,小人在王恭厂爆炸以后有幸获得大人的收留,这几年也是小人最快活的几年。看到汝宁营(郑真还不知道汝宁营改为了汝宁军)一步步发展,小人心中其实比蜜还要甜。可惜小人老了,不能够再追随大人了。真想看到汝宁营的将来啊!”
  吴世恭连忙说道:“别胡说了。大夫说你的病是个劳累病,并没有什么危险,就是要安心休养。好好地在家中将养一段时间,再多用些补品,有什么需要就从汝宁军的帐上支出,不要考虑花销的事。到时候,我们还要在一起喝酒呢。”
  郑真“呵呵”笑出声来:“大人您也别宽慰小人啦!小人的病自己明白。其实小人有着现在的一切已经是心满意足。就是有些担心小人的身后事啊!”
  “唉!别说这么不吉利的话!”吴世恭连忙阻止道。
  郑真又笑了笑,说道:“小人真有些担心啊。小人这个儿子人太老实啦,根本没有见过什么世面。小人就求求大人,千万不要让他出来做事,要不然可能会误了大人的事的。不过大人能够给他一个安稳的日子过吗?”
  吴世恭是很认真地听着郑真的遗言的。本来以为郑真要为自己的儿子讨个差事,吴世恭也准备满足他,可是没想到郑真竟然会这么说。这倒有些出乎吴世恭的意料之外。不过在这个时候,郑真再有什么要求,吴世恭也都会先答应了下来。
  当天晚上,就传来了郑真的死讯。得知这个噩耗以后,吴世恭是相当地悲伤,这跟着自己的老人又走了一位啊!
  而对于郑真的儿子郑凌就有些难安排了。赵括纸上谈兵的典故吴世恭可能不知道,但是吴世恭再没有知识,刘备白帝城托孤和诸葛亮的失空斩总是知道的。难道真的知子莫如父,郑凌是一滩烂泥扶不上墙吗?
  在考虑再三后,吴世恭在吊唁郑真完以后,把郑凌给叫了过来:“你父亲临终的时候把你托付给本官,现在你有什么想法吗?”
  郑凌连忙磕头道:“全凭大人安排。”
  吴世恭看着郑凌那带着强烈希翼的眼神,知道郑凌还是很想做官的。因此就说道:“等你父亲丧期过了以后,本官安排你一个差事。说实话,也就是一次机会。如果办砸了,以后做官是不用想了,本官也只能够保你做个富家翁吧。”
  吴世恭最终还是决定了违背郑真的遗愿,将给郑凌一个职位。不过吴世恭也会安排人严密考察,万一郑凌真的不行,吴世恭也只能够放弃,只给郑凌一大笔财富,让他过安稳日子去了。
  吴世恭把郑凌安排在了薛志农的山川司。吴世恭派人了解过郑凌的情况。他识字,不过也就是会读写,会算而已。
  郑凌是个比较内向的人,从小没有出过什么门,平日里表现得也是老实巴交的,不怎么善于与他人交流。因此,郑真的担忧也是有理由的。
  毕竟如果没有郑真的遗言,吴世恭肯定会把郑凌安排到四海商行中去。如果郑凌负责什么生意的话,那么搞砸的可能性就很大了。而把郑凌安排到汝宁军中,这上战场总有危险的,郑真也不会舍得自己的儿子有个好歹,所以郑真索性就希望吴世恭给他儿子一个富贵。
  而吴世恭安排郑凌进山川司的职位也不是有危险性的外勤。他让郑凌负责邸报和情报的统计和汇总,这活是绝对没有危险的,只是很枯燥,又要一名很得吴世恭信任的人,还要这个人社会关系较少,不容易造成什么泄密。所以看起来郑凌倒是很适合的。
  而薛志农拜见吴世恭的时候,他就有些忐忑不安了。山川司成立以后,除了刺杀了祈家家主以外,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成绩,甚至还倒赔了一个唐媚。
  而且当吴世恭出征登莱以后,随着邓启帆紧缩银根,山川司的经费缺口很大。使得经费是完全紧张,更不能让山川司得到发展。因此,见了吴世恭以后,薛志农总有些愧疚。
  不过吴世恭听了薛志农的汇报以后,倒是勉励了几句。至少现在山川司把河南全境,以及湖广相邻的两个府的地图都绘制完毕了。
  还有,山川司也在黄河沿岸设立了一些情报点。如果农民造反军队一渡过黄河,这些情报点的探子将会在第一时间内把消息传回汝宁。
  吴世恭知道山川司的事也急不得。毕竟汝宁军上层的关系太少,又没有足够的经费收买内线,所以打不到那些重要的官宦人家里去。这饭也要一步一步吃嘛。
  崇祯六年的四月十二日,周巡率领着汝宁军远征部队回到了汝宁大营。在休息了一天以后,在四月十四日,汝宁军的整编军议正式召开了。
  
  第363章
整编军议
  
  整编军议的一开始,就宣布了汝宁军各支军团的组成和主官的任命。汝宁军的武装力量分为了战兵、民团和护庄、护路、护矿队。吴世恭将成为武装力量的最高指挥。
  薛永利将为整支汝宁军战兵的正统领,周巡为副统领。但是他们在平时只能够指挥战兵军团,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只能够指挥野战部队。只有在战时,在吴世恭的授权或者紧急状态下,他们才可以指挥就近的汝宁军其他武装力量。
  而在这里,战兵将是全脱产、拿军饷的兵丁组成,武器装备也是最好,他们将是未来作战的主力。而这次汝宁军的战兵将增至一万五千人;民团也升格为二线部队,也是全脱产,不过武器装备差一些,军饷也低一些。民团的主要任务就是防御要塞和维持地方的作用,还有在作战时起到运输和辅助的作用。形象地形容一下,就象是现代的武警部队一样。这次最终商议,民团建立了十二个,每个民团五百人,共六千人。
  但其中有一个民团将比较特殊,就是余子琏为知县的那个民团。这个民团如何处置将由吴世恭和张学斌与姚员外这些归德当地士绅商议以后再做决定;而护庄、护路和护矿队,就是半脱产的民兵组成了。他们将由退役的老兵率领,使用着汝宁军淘汰的武器和简陋的武器,为汝宁军控制地方起到作用。当然,在作战的时候,也能够辅助作战的。
  由于吴世恭收容的难民增多,汝宁军将会让所有的适龄男丁共五万三千多人全部参加军训,并且规定每人在护庄、护路和护矿队每年服役一个月。因此在平时,这支民兵队伍将有四千五百人左右,但战时甚至可以总动员。
  此外,还有薛强率领的一千五百人的内务司部队,他们平时将起到维持地方治安和剿匪的工作。当然,在剿匪的过程中,当获得授权以后,内务司可以让汝宁军的其他武装力量配合。
  还有薛志农的山川司行动队和外围打行成员近五百人。这次吴世恭也将把这支武装力量正式归入汝宁军的管理。
  至于归德卫赵铭指挥的那些军户,吴世恭准备让俞继这些原归德卫的军户通过关系渗透进去,争取尽可能多的归德卫军户支持。
  还有就是盟军了,不过现在说得上归于汝宁军指挥的盟军,也只有南阳守备李禄率领的三百多名亲兵和南阳私铁矿矿主私募的一千一百多名家丁了。
  但是这种同盟是相当松散的,只有在共同利益下,这些盟军才会归汝宁军指挥。而且除了李禄的亲兵以外,其他的那些盟友的战斗力,也就是比欺压百姓好上一些,根本就是靠不住。
  汝宁军战兵的五大军团不变。吴世恭在军议上宣布了正副军团长和主要部队军官名单:教导军团正军团长:李三河;副军团长:俞继;南阳军团正军团长:赫飞;副军团长:楚格、吴书墨;这两个是全编军团。
  归德军团正军团长:薛强;副军团长:钱绮;汝宁军团正军团长:杨如松;副军团长:梁辉;这两个是半编军团。
  骑兵军团正军团长:张彪;副军团长:薛存壮(原薛府护卫,提拔任命);直属炮队团长:熊正恩;副团长:巩本实;
  熊正恩是原炮队副统领。而巩本实是原炮队技术最好的炮长,这次是破格提拔。
  直属工兵团团长:薛存义(原薛府护卫,提拔任命,是薛存壮的堂弟);副团长:郭明(原千户所堡垒军户,提拔任命);而陶辛被任命为亲兵大队大队长。
  以下军官的任命也不细表了。不过这次整编,基本上所有的军官都升了一级。不过升迁最快的就是周巡、钱绮等四人,还有梁辉炮队的这些人。
  这也可以看出,汝宁军中,多参加战斗的军官升迁就快,骑兵和炮兵的军官升迁也快。当然最高兴的就是这时候旁听的杨狗蛋,他是儿子、女婿双丰收。
  南阳军团之所以设立俩位副军团长,主要是因为书墨还要主持龙眼寨和罗家镇大营的建造,还要为汝宁军组建起有效的前沿防线,所以暂时还是留任。
  而冈萨雷斯这些葡萄牙的军官,除了几位造炮和造弹药的工匠调任到了工坊司以外,还留下了近二十名。他们暂时先作为顾问帮助此次整编,不授实职。
  这次任命,还空余了副连长以上的军官五十几位左右,等此次整编结束以后,汝宁军中包括葡萄牙军官在内的优秀军官,才会提拔任命。
  接下来就是安排整编军队的训练了。这些天,汝宁军的高层军官,结合迟明这些人记录整理的此次出征的所得,再加上葡萄牙军官的教授,初订成了汝宁军新操典和新战术手册。
  在未来几个月的时间内,汝宁军将会按照这个新操典和新战术手册来训练兵丁。而这次将大量增加从十人队到整支军团联合作战的战术内容。当然,在训练中如果发现问题,也将修改增减新操典和新战术手册内容。
  关于军队的内容基本上就是如此了。在吴世恭的安排下,除了直属部队副团长以上,驻外部队副军团长以上的高级军官留下接着进行军议以外,吴世恭让其他参加军议的军官尽快赶回自己的部队,开始招募新兵,加紧训练了。
  吴世恭交待了,他将在一个月之后离开汝宁军大营,全面巡视各支部队,查验训练效果,所以务必让各位军官重视此次整编。
  接着吴世恭就开始了汝宁军文武官员的高级会议了。首先吴世恭向邓启帆提出,要加强地方上的控制。
  这些天吴世恭和邓启帆商议了几次,发现投靠汝宁军的地方士绅子弟不少,但是很难安排他们,可是放弃这些识字并且有些背景的人也可惜。再加上随着汝宁军地方的扩大,吴世恭招收的家奴的增多,很多民间事务需要人来处理,所以这次索性成立汝宁军的民政系统。
  为了加强地方上的控制,整个民政系统将分为:乡——县——府——汝宁军四级。相比较明朝最基层的官僚机构是县级,汝宁军的控制将会大大地增强。
  这次汝宁军可以说是完全独立出了明朝官员体系,建立了一个新的民政系统。一旦有什么问题,将会立刻成为大逆不道的大事。所以吴世恭特别强调了,除了在汝宁府北部山区这些特殊的地方以外,整个汝宁军的民政系统暂时都收缩在屯田农庄、矿区和汝宁军聚集地之内,不要扩张渗透。
  而民政系统的官员实行两长五官制。正长官全面抓总,副长官负责财政。还有三名官员分别负责屯田、学政宣传和一名地方内务司长官兼任的官员。地方上重大事宜将由这五名官员投票决定。
  虽然看起来官员数量是多了一些,但是这么一来,一方面可以安抚拉拢那些地方上的士绅,另一方面又可以培养大量的民政官员。毕竟吴世恭的野心并不仅仅限于自己的屯田农庄和矿区内的。
  不过吴世恭对于那些官员的任职地也有要求,在五位官员中,起码三名要异地任用,防止地方上独立王国的产生。
  而吴世恭对于民政官员业绩的要求就是,首先就是要稳定,在这乱世中,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吴世恭不想看到任何后方起火的事的发生。
  第二个就是财政收入。在明朝这个农业社会里,农业的收入肯定是大头,不过吴世恭也要求这些官员重视林业和畜牧业。尤其是工业和商业的税收。在这方面其实吴世恭和现代这些官员重视招商引资的情况差不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3/4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