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疯狂(精校)第1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9/470

  吴世恭和刘泽清是一身轻松。对于他们俩来说,这次围剿登莱叛军的作战可以说已经是结束了。孔有德的叛军也根本没有翻盘的机会了。所以这俩人就象是现代足球场上,大比分领先的球队换下来的球星一样,满脸轻松地坐在场边指点欣赏着接下来的作战。
  而等到登州城内的明军把一切都安顿好了以后,已经近黄昏了。我们也知道了,在明朝,挑灯夜战的故事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所以明军就准备着明天的攻城。
  但是明军并没有闲着,因为叛军的大意,登州城内靠近水城城墙的房屋都没有拆除,可以给明军的行动以掩护。所以游击刘良佐亲自领兵,暗中率人潜入靠近水城城墙的永福寺(现在蓬莱阁景区的一个景点),从中挖地道至城下,准备明天在地道里装填火药,炸塌水城的城墙。
  而登州城内的叛军也没有闲着,他们加紧地把人员和物资装上船,并且把以前孙元化购买的,架设在水城里防御水面敌军战舰的二十门六磅和十二磅的西洋火炮和大量的小炮、鹰铳和火铳装上船。
  趁夜出海虽然危险,但是叛军也顾不得了。他们装满一艘扬帆一艘。还好,舰只的数量是足够了。登州港内原有明朝水师的主力舰队,加上被诈降蒙蔽被斩的孙应龙带来的战船,足以使这支庞大的队伍逃脱。
  黑夜就是叛军逃亡行动的最好掩护,当东方大海的海平面上升起了一轮朝阳的时候,登州港外已经开出去了六十几艘叛军的舰只。
  而这时候的吴世恭正在休息呢,当他听到观察水面的汝宁军探子向他禀告以后,吴世恭毫不犹豫地命令:“山头上的神舟炮架好了没有?叫他们立刻开炮。”
  在平时吴世恭是有着无利不起早的坏习惯,但是如果只是举手之劳,吴世恭也不介意给友军一些帮忙的。
  而这一次经过葡萄牙军官指点的烧红炮弹的发射,引起了叛军巨大的恐慌。汝宁军现在也只有四门二磅的神舟炮,打中舰只的炮弹那就更少。但只要炮弹一打到舰只,炮弹附近的木板都会燃烧起来。而在甲板上取水又很不容易,有两艘叛军的船只的火势就失去了控制,熊熊地燃烧了起来。
  燃烧船只上的人急于换船,港内的船只急于出港,整个叛军都是大乱。
  孔有德大声命令道:“叫少公子快些过来。所有的船都起锚。等到少公子他们一上船,立刻开船。”
  孔有德口中所称的“少公子”,就是毛文龙的儿子毛承禄。他现在也是叛军的一位武官。而因为他的身份,孔有德和耿精忠总是把毛承禄安排得比较妥当。
  可是昨天晚上确定驻守水城城墙和最后一批撤退的叛军的时候,叛军的武官们又进行了一次抽签。而这次抽签谁也不敢玩作弊了,毛承禄倒霉,抽到了这个断后的苦差事。
  可就在这时,一声巨响,水城倒塌了一段近十丈的城墙。孔有德也顾不得了,他立刻下令道:“开船!开船!给少公子留下五艘空船。其他的船全部出港。”
  一艘艘船只从狭小的港口入口处挤出了登州港。船只的碰撞也引起了一些船的损伤。好不容易孔有德的船出了登州港,远远地看着明军从水城城墙的缺口源源不断地涌入,孔有德仿佛有些自言自语地说道:“只有听天由命了。”
  孔有德的这句话不知道是说还没有上船的毛承禄,还是说他自己。虽然其他叛军的武官大多数想找个岛,做个逍遥的岛主,可是孔有德和耿精忠已经准备投靠后金了。但是他们这些东江镇的人和后金军撕杀了这么久的时间,双方都有着血海深仇,这时候的孔有德确实不知道自己投降后的命运将会如何。
  攻入水城的明军动作很快,毛承禄被活捉。其余一千多守水城城墙的叛军大多数被擒被杀。但仍有一部分叛军退守登州城海边的丹崖山,准备做困兽之斗,(丹崖山上有宋代修建的蓬莱阁、苏公祠等名胜古迹)。
  朱大典对最后这支叛军队伍并没有斩尽杀绝,他派出了宋把总这些反正的叛军武官对他们进行劝降,叛军大部下山投降,一部分人投海自杀。登州城终于收复了。
  而这时候驻守在皮岛、旅顺的明军总兵黄龙率领的水师也赶到了。水师对叛军的舰船进行了截杀,叛军武官陈光福被俘。叛军舰船又损失了七艘。
  虽然损失还不算大,但是这次截杀彻底把叛军设想的:在辽东沿海占据一个岛屿或一块三不管的地方,武装割据一方的梦想给彻底打碎。走投无路之下,孔有德和耿精忠铁了心,他们带领剩下的舰船、人员,投降明朝的敌国——后金。
  于是孔有德立刻派人与后金联络接洽,接着他们在后金指定的地点登陆。皇太极派出了汉八旗将领打退了明军的追剿,接应孔有德叛军进入后金的领土。
  对于孔有德这些东江镇的叛军的投降,一开始皇太极也有些不敢相信,到底东江镇和后金之间的仇恨太深了。皇太极开始还以为是明朝做出的苦肉计呢。
  不过当皇太极了解到这次孔有德是把他们家属全部带在身边来投降的,也证实了这次是真实的投降行动后,皇太极是大喜过望,他亲自在盛京(即现在的沈阳)城外迎接孔有德、耿仲明。
  孔有德这次投降的人数有一万零三百多叛军及其家属(其中战斗部队三千一百人),孔有德投降后,他的部队被改编为汉八旗,但番号却不是“尼堪超哈”(汉兵)而是“乌珍超哈”(火器兵),这足以看出皇太极对这支部队的另眼相看。
  但最令后金高兴的是,孔有德带来了至少二十门葡萄牙澳门造炮局原装的西洋大炮和大量明朝自造的小炮、鹰铳和火铳,还有大量的由葡萄牙军事顾问所直接传授,弹药制造技术以及瞄准知识与仪器操作的军事技术人才。
  与一般现代人所了解的不同的是,在清朝建国之前,后金军对于火器是相当重视的。作为一个战争民族,他们怎么会对火器这种军国利器视而不见呢?之所以后金军中没有广泛的使用火器,无非是他们在火器的人才和技术上太缺乏了。
  不过在皇太极的督促和重视下,在大凌河城战役中,为了阻击救援的明军,由早期投降后金的汉人武官佟养性仿制的西洋大炮,第一次投入了战场,后金军队的一个崭新的战术——炮骑合击,开始初露端倪。
  但是仿制的火炮到底威力太小,后金军中会使用火炮的兵丁也太少。可这次得到了孔有德叛军的加强,后金军野战,尤其是攻城战的战斗力提高了不止一个等级。
  不仅如此,海战是后金最欠缺的地方,而孔有德带来了大量的战船,使后金也建立了自己的海军,他们可以凭船运炮使他们可以绕过山海关,在明朝沿海任何一个地方登陆。
  因此可以这么说,孔有德叛军的投降,使得后金军补上了自己身上的最后一块短板。
  而在投降三个月后,孔有德就迫不及待的要求在后金军进攻皮岛、旅顺的战役中,充当马前卒。在汉奸党的领路之下,旅顺失陷总兵黄龙自杀,孔有德算是报了被海上追杀的一箭之仇,也算是交上了自己的入伙投名状。
  同时在此役中,他还策反了山东三矿徒的第三个人尚可喜。这样山东三矿徒——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全部投降后金。至此,皇太极通过连续的招降纳叛,他的汉兵部队已经有了相当大的规模,可以这么说,此时与明朝对抗的已经不仅是满族(女真),而是整个东北地区以满族为首的各民族的武人集团。
  更由于皇太极对于孔有德他们优厚的待遇,起到了千金买马的作用,以致于在今后与后金军的作战中,明军多了一条投降后军的新出路。由此可以看出,从人物的本身来说,皇太极的眼光和个人气度,完全称得上是雄才大略。
  自此,历时十八个月孔有德叛乱结束。虽然明朝平息了叛乱,并在太庙举行了盛大的献俘仪式,将李应元、毛承禄两个匪酋凌迟处死,算是给连战连败的帝国打了一针强心剂。
  但明朝的登莱两州,这个辽东前线的后勤练兵基地,被叛军捣了个稀巴烂,也给近在京畿的山东地区带来杀人十余万、残破三百里的恶果。尤其是登州城,只留下了五百多名做军妓的年轻女子,完全就是变成了一座鬼城。而且数位朝廷封疆大吏和大批地方官员被杀。同时,叛乱的两个首犯都没有落网。
  但是,还算是幸运,吴世恭这个蝴蝶翅膀终于微微地扇动了一下。在原来的历史上,孔有德投靠后金可有一万二千多叛军及其家属,其中战斗部队三千六百人。虽然这些改变似乎有些微不足道,但起码后金的实力有了一些耗损了。
  
  第356章
善后和回家
  
  当孔有德的叛军离开登州城以后,接下来所有的战斗也和吴世恭没有了任何关系。不过所有的明军还要在登州城待上一段时间,防止叛军杀个回马枪。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要等待着朝廷的封赏和安排呢。
  而在等待的这段时间内,吴世恭和刘泽清进行了最后一次分赃。而这次分赃的财物就比较少了。吴世恭才分到价值八千多两的财物。不过收获的军械却太多了。尤其是火炮,简直就可以说是大丰收。
  而其他明军在攻打登州城的时候,从被关在登州城外的叛军手中,也缴获了大量的战马。虽然吴世恭和那些明军的武官关系都不怎么样,但是生意就是生意,谁会和银子过不去呢?吴世恭拿出了近六千两银子,购买了三百多匹战马。
  而山东全境的平息,也使得山东各地官员纷纷地带着犒劳品来劳军。所以在这段时间内,吴世恭是一场宴会接着一场宴会。虽然他在宴会中依然还是小角色,但是该他有的那份犒劳也总是少不掉的。
  令人没想到的是,天下文坛领袖,孔府的圣衍公也派了一名直系子弟做为使者来劳军了。虽然这位使者带得礼物也只是象征意义的,并不特别贵重,但却引起了朱大典和高起潜极大的热情,因为这绝对是巨大的荣耀。
  怎么样殷勤接待圣衍公的使者也就不细表了。其实这位使者来劳军只是顺便的,他主要的目的,当然就是向吴世恭感谢送了孔府盐场的干股的。
  在私下见面的时候,那位使者还向吴世恭流露出了,为了感谢吴世恭的孝敬,圣衍公愿意收吴世恭为记名弟子的意愿。吴世恭一听之后,当然是立刻答应,并且封了一份价值二千多两银子的厚礼,作为自己的拜师礼。当然,使者也另有厚礼相赠。
  不过从肚子里的墨水来看,圣衍公和吴世恭这对师生倒是挺般配的。完全就是一对草包!但谁会在意这点呢?吴世恭将来就可以在外面抬出圣衍公的旗号来狐假虎威,而圣衍公送了吴世恭一个记名弟子的虚号,却收获了大量的实利,可谓就是双赢。
  而连场的宴会,也使得各位明军武官之间的关系是大为缓和,起码他们都做到了表面上的一团和气。吴世恭也结识了许多武官,其中就有那位以后有着很大名气的游击刘良佐。
  除了吴三桂,他还是年轻沉不住气,对吴世恭是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他还记得吴世恭的撩阴腿呢。可是吴世恭会在乎这个小屁孩吗?当再一次看到吴三桂瞪眼的时候,吴世恭的心中就想道:“看你再瞪眼,再瞪眼以后老子就把你的陈圆圆先抢了过去!”
  吴世恭也安排汝宁军派出了大量的信使到汝宁和莱州城,要安排把那些铁匠和矿工的家人送回汝宁府去。
  当然,吴世恭也向京城派出了信使,希望薛雨霏和薛呈麟安排好时间动身,和自己一同回汝宁全家团聚。
  其他的文武官员也没闲着。他们加固登州城的防御,迁移人口到登州城,并且登记登州城的无主田地各自分配。其实吴世恭在永平四城玩的把戏,这些文武官员也都会。不过这件好事就轮不到吴世恭了。分配这些土地的都是那些山东的文武官员。
  当然,吴世恭这些客军将领也收到了一笔封口费。说实话,明朝贪污贿赂其实也是很有规矩的,已经发达到完全成为了一项成熟的产业了。
  而多余的那些货物和军械,吴世恭也已经安排兵丁分批送回了汝宁府。汝宁军在吴世恭身边的兵丁数量也逐渐的减少。这使得吴世恭这里空置了不少的空大车。在开年以后,盐场已经开张,这次吴世恭准备用这些空大车运回一批盐货。
  其实盐货生意中,盐的生产是最简单的事。有着这么长的海岸线,盐的生产一点也不困难。明朝盐业获利的关键,就是盐货的运输和销售。尤其是盐货的销售,那可是获利的大头。
  而通过此次打仗,来自河南的陈中之和江澄与吴世恭的关系是更亲密了。这次围剿叛军,陈中之和江澄都是大发了一笔。不过他们也挺有自知之明,知道就算是他们的官衔升高了,但是等他们回到河南以后,还是一名边缘化的武官。
  独掌一军那是不用想了,如果有什么打仗,可能他们还会到最危险的地方去。于是他们俩就主动向吴世恭靠拢。吴世恭也接纳了他们,并且与他们在口头上达成了同盟。如果将来有什么战事的话,他们将会攻守想望,互相帮忙。
  而黄启发在待了一段时间之后,却死心塌地地跟着吴世恭了。没有其他的原因,只因为汝宁军的待遇太好了。
  不是说汝宁军的收入最高,明军中会弄银子的武官,例如辽东军的武官,他们的收入可能比汝宁军高很多,但是在汝宁军中,收入放心,阶层清晰。只要你坐到了什么位置,肯定是有什么收入。这对长年处在不安定状态下的东江镇兵将来说,是有着特别的吸引力。
  因此,也有一些拿遣散费的反正叛军后悔了。他们要再次加入汝宁军。可是汝宁军也已经把遣散费发放完毕,不可能再招收他们了。
  其实在汝宁军的军官眼里,除了骑兵和炮兵这些特殊兵种没有办法以外,原明军的兵丁虽然接受过一些军事训练,但是他们也带来的很多原明军的陋习,很容易把新兵丁给带坏。所以还不如招收新兵丁重新训练呢。
  所以这次开口子招收的那些反正的叛军,这是汝宁军在特殊情况下开的一个特例。至于放弃这个机会的人,那也就永远得不到这个机会了。
  而此时崇祯皇帝看着报功的奏章
,正为“吴世恭”这个名字发愁呢。
  这次报功,朱大典和高起潜倒也没把吴世恭给拉下。刘泽清也挺讲义气,把吴世恭也列入了首先攻进登州城的武官名单中。
  但是这么长时间过去了,朱大典和高起潜也肯定知道了自己有些误会了崇祯皇帝的心意,他们都明白崇祯皇帝对吴世恭的印象是负数。到底高起潜在宫中也是有人的。
  但是不管怎么说,正数负数也说明了崇祯皇帝对吴世恭心中有数,所以他们也不敢在报功的奏章
中遗漏吴世恭的名字。当然,那功劳用笔削掉几分那也是肯定的。
  可崇祯皇帝看到奏章
上所记载的吴世恭的功劳,以及内阁初拟的封赏章
程以后,他打心眼里不愿意给吴世恭升官。
  这也可以看出崇祯皇帝没有接受过皇帝职位的学前教育的缺陷来,其实一名上位者,是不能够眼睛里容不下沙子的,很多时候也只能够难得糊涂。会装糊涂,也是一名政治家的成熟表现。
  那天又是王承恩随侍在崇祯皇帝身边,于是崇祯皇帝就对王承恩抱怨道:“朕这皇帝有时候也当得有些憋气。你看看!”崇祯皇帝用手指了指奏章
上的吴世恭的名字说道,“王伴伴也知道薛侯的女婿吧。上次他犯了残害同僚的大罪,为了朝廷的颜面,给他逃过一劫。可是这次他又立了些许功劳,不封赏又显得朝廷的寡恩。真让人头疼啊!”
  王承恩是事不关己,当然是唯唯诺诺地顺着崇祯皇帝的意思说。可是他突然脑中一亮,想到了一个很妙的方法。于是王承恩就笑着说道:“皇上,老奴不懂什么朝政,也不能够为皇上分忧。可是老奴刚才却有了一个主意解决薛侯女婿的封赏问题,就是不知道合不合朝廷的规矩。”
  崇祯皇帝和王承恩朝夕相处的时间也很长了,他也就很随便地笑着说道:“你这老货也别卖乖了。快说吧,朕自有分寸,你说的不对,朕也不会责怪你的。”
  王承恩笑着点点头,接着说道:“薛侯不是急着让他的孙子当世子吗?这次皇上就把他封了,父功封子也是荣耀。这可比封赏什么官职、赏银的强得多了啊!”
  崇祯皇帝一听是大喜。本来早就应该把这个世子册封下去了,只是因为崇祯皇帝的气不顺,就这么拖延着。而现在,把本来就该给的东西给了阳武侯府,又解决了吴世恭的封赏问题,这怎么想是怎么爽啊!
  崇祯皇帝是哈哈大笑,指着王承恩说道:“没看出来你这老货脑子转的不慢啊!善!下诏礼部吧。”
  王承恩也陪笑说道:“还不是老奴在皇上身边待久了,有时候脑子也能够开些窍了吗?”
  君臣俩嘻嘻哈哈了一会儿。这些天,崇祯皇帝的心情不错。孔有德和耿精忠虽然没被抓获,但他们毕竟被赶出了山东,不能够再祸害中原大地了。
  再加上温体仁成为首辅以后,立刻向以复社为首的东林党人宣战,把包括复社首领张溥在内的大批原东林党官员赶出京城。而这些措施也是立杆见影,这些天让崇祯皇帝感觉到,自己施政的时候受到文官的阻挠是大为减少。看起来,真的是换帅如换刀啊!崇祯皇帝也对自己换首辅的行为有些得意了。
  笑了一阵,崇祯皇帝对王承恩说道:“罢了,再给这个吴世恭萌一子吧。给个锦衣卫千户吧。”说完好象很舍不得地长叹了一口气。
  其实这种萌子根本就是相当寻常的,无非是一身官袍和每年几十两的俸禄,对吴世恭这些勋贵人家就根本没什么了不起。可崇祯皇帝还是象吃了大亏一样神色不愉。说到底,崇祯皇帝就是个小气的人。
  而王承恩看了看崇祯皇帝的脸色,有些吞吞吐吐地说道:“皇上,天启爷爷那时候,给过薛侯的女婿萌了一个羽林卫的千户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9/4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