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疯狂(精校)第1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1/470

  吴世恭眼看着前方的明军步步推进,都已经快要推进到了坡顶上,可坡后又涌出一批叛军,死死地挡住了明军的脚步。战斗是越发僵持了。
  可就在这时,辽东军的阵中突然传来了一阵火炮的巨响。让人的耳中一聋。可还没有等人反应过来,接着又是一阵巨响。隐蔽在辽东军中的明军炮队终于开火了。
  为了做到一锤定音,朱大典和高起潜可是花了大手笔的。他们把明军的三十四门大口径的火炮,调动了二十门到了辽东军这里,就准备着这一次的突然射击。
  而明军炮队的统领,也聪明地把这二十门火炮分成了两组,依次向叛军的右翼发射出了两排炮弹。
  火炮的射击声也太猛烈了一点,而火炮离汝宁营这里又近,再加上没有任何准备,所以吴世恭他们都感觉到自己耳中是“嗡嗡”直响,有几位兵丁甚至暂时失去了平衡摔倒在了地上。
  而马匹就更不成样子了。有几匹马甚至挣脱了辅兵握着的缰绳,受惊地四处冲撞起来。还好,这里的人多势众,人群又站的十分拥挤,马匹跑不起速度来。因此在众人的合力之下,很快控制住了那些受惊的马匹,只造成了几位辅兵的受伤。
  但是明军火炮的抵近射击效果太好了。明军的火炮是斜打的。那些炮弹跳跃着,先后在叛军左翼的阵列中,斜拉出二十道血肉道路,最后甚至都打进了叛军的中路阵列。
  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使得这战场上仿佛是停顿了一下。但是接着辽东军一下子就动如脱兔,向着叛军的左翼飞扑过来。
  而这时候,汝宁营的训练有素就体现出来了。在短暂的混乱以后,汝宁营的兵丁在吴世恭的命令下,推着简易的撸车,挤开了前方还处于混乱中的明军,向前前行了。
  那些简易的撸车,共有一百辆左右,它们分成了两排,形成了一个宽一百步左右的横截面,一下子推进了一百五十步左右。而后方的联军,也紧跟着汝宁营的脚步,抱成一团向前突进了。
  谁都能看见炮火给予了叛军致命的打击,在这时候不上去占便宜,那是要天打雷劈啊。
  而辽东军前排的步兵,势如猛虎般冲到了离叛军左翼的阵形前八十步左右的地方,齐射出一排火铳,打得左翼的叛军是更加混乱了。
  毫不停歇,步兵后面的关宁铁骑就出动了。还是三排火铳射击以后,冲刺的战马一下子撞入了叛军的阵形。
  在后方望楼上观战的朱大典和高起潜,这时候就忍不住重重地拍了一下身前的木栏杆,大叫道:“好!”
  仿佛沙河会战的景象又出现了,叛军的左翼处在了崩溃的边缘。而士气大振的明军中路和左翼的部队,也奋力向前厮杀,猛的把叛军的阵形向后推了一大截。
  见战局不利,叛军的军中立刻响起了鸣金声。而听到了鸣金的声响,叛军作战的兵丁立刻转身就逃,而明军的三路人马一下子顺势冲过了坡顶,向着坡下冲下去。
  但是一冲过坡顶,明军左翼的部队立刻面对了一支叛军,两支部队又缠斗在了一起。而明军中路和右翼的部队却推进得相当顺利,他们追赶着叛军掩杀了过去。
  可是那些逃跑的叛军,跑动的路线却很诡异,他们都顺着两边跑,一下子把叛军后面的战车队给暴露了出来。
  其实叛军在这里早就设好了圈套。他们把战车队设置成了一个半圈,埋伏在这个缓坡的后面,明军的部队并不能够发现坡后的战车。而当明军冲过坡顶以后,准备好的叛军战车,这时候就露出了獠牙。
  叛军的战车一共有四百五十多辆,这些战车又分为了三种型号:一种就是预留射击孔的炮车。这种炮车几乎就是现代坦克和装甲车的雏形。士兵藏在车厢内躲避敌人的弓箭,而在车厢内有射击孔,可以发射火铳和中国独有的火器——火箭(火药助推的箭,一次能发射多支或连续发射箭矢,也就是所谓的“诸葛弩”。前文所出现的“一窝蜂”也是火箭武器的一种)。
  一种就是双轮车。还有一种就是称为多功能车辆的粮车。
  在作战的时候,以粮车阻碍住敌军的冲锋,以双轮车围成环形防御阵地,将火炮架在车上,同时士兵以双轮车的车厢为掩体,释放火铳和火炮,让敌人无法近前。而炮车就用火铳和火箭输出最大的火力,给予敌军以最大的伤害。
  每位战车兵还配备有一把锋利的武士刀。如果敌人突破了火力线,攻入车阵,士兵可以拔出刀与敌近战,而日本刀及刀法的锋利凶猛也是众所周知的。而平时拉车的马装上鞍具,就变成了战马,使步兵能变成骑兵。
  当时徐光启和孙元化准备设置这样的战车营。他们计划每营4000人,其中战斗部队2000人,后勤人员2000人(战斗激烈时也是战斗部队),配有双轮车120辆,炮车120辆,粮车60辆,共300辆。而武器装备有:西洋大炮16门、中炮80门、鹰铳100支、鸟铳1200支,炮手还配备手铳,这样火器几乎达到了人手一支。
  徐光启和孙元化认为:这样的部队不用多,若成就四、五营,则关内安危就不必担心;成就十营,则不必害怕关外后金军的势力;若成就十五营,则不必担心收复辽东失土的问题了。而这些丰厚的遗产,现在却都给孔有德的叛军全部继承了。
  虽然由于孔有德的叛变,徐光启和孙元化的火器化部队的改革并没有完全成功,战车部队的装备也并未完全。尤其是那些西洋火炮,也都被挪用到攻打莱州城的部队中,现在也并未在战车部队里装备。
  但是,这支战车部队依然火力强大,而明军将要面对这样一个,是由大明朝自己耗费巨资武装起来的怪兽了。
  
  第323章
大喜到大悲
  
  战车阵就布置在坡顶后一百二十步左右的距离。而在战车的后面,聚集着叛军全部的四千二百多名骑兵。
  而中路的明军是直线冲锋,辽东军是由右路向中路冲锋,这两支明军向着中间要汇合,可却一下子就直接面对着叛军战车阵的弧形正面。而等到蜂拥冲锋的明军,发现逃跑的叛军身后的战车阵时,他们已经离战车阵不到五十步的距离了。
  “有埋伏!”冲在最前面的明军叫喊道。明军是一阵大乱,纷纷的停止了脚步。
  可是有着身后的明军推挤,这时候就根本不可能转身逃跑,连停下了脚步的明军兵丁都身不由己地被推着向前。所以前排的明军只能够惊恐地发现,自己离战车阵是越来越近了。
  可是叛军的战车依然没有开火,有些亡命的明军,索性就发出了声嘶力竭的叫喊声,也不想再逃跑了。他们加快了脚步向前冲锋,就想着亡命冲入战车阵,搏杀出一条生路来。
  叛军的战车兵表现得都很沉着。他们冷静地保持着沉默,直到把明军放入到二十步内。
  “开火!”指挥的叛军武官一声令下,接着战车上所有的火炮发出一阵沉闷的射击声,这是叛军的火炮射击霰弹了。
  一大片铁砂向前飞射,把冲在最前面的明军兵丁立刻撕成了碎片,接着,火铳的射击开始了。沿着战车阵排列的弧度,前排的明军兵丁不断地倒下,而战车阵前清理出来的空地也越来越大。而空地上,躺满了倒下的明军兵丁。
  叛军的火铳手,都准备了四、五把装填好的火铳,而火铳手的身后,也有着助手在紧张地在火铳里装填着火药和子弹。因此火铳的射击是连绵不断。
  而在坡后的明军,并不知道前方的明军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他们还是拥挤着向前,争先恐后地翻过了坡顶,冲进了死亡地带。
  而在这时候,战车上的火箭发射了。一排排火箭在空中乱舞着。应该说,明军所特有的火箭,在精准度上是相当差的,当火箭射出去以后,谁也不能保证,这支火箭会射到哪个方向。
  不过火箭的特点就是在短时间内可以射出大量的箭枝,再加上有了火药的推力,箭枝射击的力度是特别的强劲。所以,明军的火箭特别适用于在敌方拥挤的人群中。而现在的这个局面,正好就把火箭的威力完全发挥出来了。
  而明军的表现就象是前赴后继地来送死,惨叫声、惊恐声是此起彼伏。中路丘磊的明军,因为是直面战车阵,所以遭受的伤亡最大。而辽东军因为跑了一个斜线,距离也比较远,所以他们的伤亡相对小一些。不过就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明军在战车阵前,躺下了一千八百多名兵丁。
  渐渐的,明军的冲势停止了。知道了前面有战车阵埋伏的明军,就想着退回到坡顶后面去了。
  可是,叛军会放过他们吗?在一声尖锐的哨声以后,战车阵后,叛军集合的全部四千二百名骑兵,分成了三队,冲了出来。
  一队五百人的骑兵,冲向右翼,从侧翼攻击总兵杨御蕃率领的左翼明军。一队一千多人的骑兵,排好阵列直行,顺势掩杀转身而逃的中路明军。而人数最多的二千七百多名骑兵,杀向了自己的左翼,要去把辽东军彻底打垮。
  而随着那些骑兵,孔有德放在后面休息了一天的六千多名老辽军,也追随着自己的骑兵一同出击。而那些老辽军就没有理睬总兵杨御蕃的左翼明军,因为孔有德认为,有着五百名骑兵的侧翼进攻,就足以打垮这路明军了。
  老辽军们分成了两队,二千人一队的,攻击中路丘磊的明军,而四千人一队的,杀向了辽东军。从这里也就可以看出来,孔有德已经重视得辽东军都有些过分了。他就认为:消灭了辽东军,也就代表着完全取得了这场黄县会战的胜利。
  冲出战车阵的叛军骑兵并没有急着追击,他们迅速地排好了阵形,驾驭着马匹快步走着,象一堵墙一样,向着逃跑的明军压了过去。而随着马蹄的踩踏,躺在地上受伤明军的撕心裂肺的喊叫声也小了许多。
  而叛军的战车兵看到了自己的骑兵出击,也顾不得装填空的火炮和火铳了,都扬起了双臂,发出了胜利的欢呼声。
  孔有德的帅旗,设立在这个缓坡后面的山坡上,他看到了自己追击的骑兵将要越过前面的坡顶,就紧握着马鞭,得意地扬起了下巴说道:“我们胜了!”
  而站在望楼上的朱大典和高起潜,经历了从大喜到大悲的心路历程。当他们看到了明军打败了交锋的叛军,气势如虹地冲过了坡顶时,都以为明军已经和胜利女神在握手了。
  可是接着就远远地听到了火炮和火铳的射击声,因此,都忍不住为坡后那不明情况的战斗而感到担忧。
  但是没过一会儿,明军就纷纷撤退,最后撤退演变成了逃跑,明军的阵形也在逃跑中荡然无存。当看到坡顶出现整齐的叛军骑兵队列时,朱大典和高起潜的心,都一下子沉到了谷底。
  而明军争先恐后的逃跑,引得阵脚是大乱,这就是大败前的节奏啊!高起潜已经站不住了,他对朱大典说道:“巡抚大人,前方战局不明,我们还是下楼指挥战斗吧。”
  高起潜现在当然不肯站在望楼上了。他要跑到自己的护卫中去,骑上自己的马。万一明军大败,他就能够及时地逃跑。不过,高起潜也没有抛下朱大典,因此招呼着朱大典一起下望楼。
  可朱大典虽然是文人出身,但是对于眼前战局的不利也是心知肚明的。不过他可不愿意在这个时候放弃。顿时,朱大典的狠劲上来了:“监军大人请自便。不过本抚自有分寸,本抚还是站在这里再看看吧。”
  见到朱大典不同意,高起潜也就不再相劝,独自下了望楼。
  朱大典虽然不怎么会打仗,可是他也明白:如果作为主帅的他,现在下了望楼逃跑的话,那么整支明军将会立刻崩溃。而战局也将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了。可现在的明军还有吴世恭他们的联军没有动,朱大典和高起潜身边也有一支七千人左右的护卫部队。而把这两支部队都压上去的话,未必没有翻身的机会。
  于是朱大典站在望楼上,向着自己的亲兵队长叫道:“去通知刘副将之旅上前支援,尔等也集合起来,一同上前与叛贼决战。”
  高起潜听到了朱大典的命令,心中是很不以为然。他以为朱大典完全是得了失心疯。这时候的高起潜,就骑上了马远远地拖在了最后。
  因为高起潜以为自己的举动是相当理智的。毕竟他在内廷中以知军闻名,对于判断战斗的胜利和失败,有着极大的权威性。
  而这时候,叛军的骑兵也已经冲过了坡顶,他们立刻放开了马速,并排冲刺着,向着逃跑的明军杀了过来。
  明军逃跑的队伍是更混乱了,兵丁们聚在一起,都尽量争夺向前,让自己跑得越远越好。危机关头,人性丑陋的一面就出现了,有些明军兵丁就用刀砍杀着身前的明军,要为自己杀出一条活命的路。
  可是人又怎么跑得过马呢?冲刺起来的叛军骑兵,一下子冲入了明军逃跑的人群中,拿起手中的兵刃,收割起背对着他们逃跑的明军兵丁的生命来。
  而吴世恭他们也经历了复杂的心理波动。身处后面的联军武官倒还好,他们也不太了解前方明军战斗的情况。但是身处最前沿的吴世恭,却明白地了解了真实的战况。
  与朱大典一样,吴世恭也在一开始是以为明军将要胜利了。他还又带着汝宁营往前挤了几十步,想着多少在胜利以后,抢到一些战利品呢。
  可是吴世恭很快就约束住汝宁营的兵丁,停止了脚步,因为他也听到了坡后火炮和火铳的射击声。而比朱大典更有利的,因为吴世恭更靠近战场,所以他还隐隐约约地听到了明军兵丁发出的惨叫声。
  前方的战局肯定不利,可是还没等吴世恭发出下一步的命令,就看到冲过山顶的明军慌张地退了回来。没一会儿,山顶上出现了排列整齐的叛军骑兵。
  而随着叛军骑兵的冲刺,中路的整支明军也集体向后转,用了吃奶的劲向着后方逃跑。
  “注意!不要被那些明军冲散了队伍!”吴世恭是立刻大叫道,“如果他们靠近,不要手软,立刻火铳射击。撸车也排的再紧密一些。”
  对于逃跑的明军来说,有经验的兵丁肯定不会向着吴世恭的汝宁营方向来逃。因为按照军中的规矩,确实是对冲阵的兵丁是毫不手软的。
  但是总有几个昏了头的兵丁,是直接向着汝宁营方向逃跑。但是他们也很快地倒在了汝宁营的火铳和长枪下面。
  而这一狠辣的举动,终于让逃跑的明军清醒了一些。他们分成了两路,分别从联军的两侧向着后方逃跑。
  而吴世恭这时候就发现,追击的叛军骑兵是越来越近了。而且还有大量的叛军步兵上了坡顶,紧跟着叛军骑兵,向着自己汝宁营的方向压过来啦!
  
  第324章
又闻喀秋莎
  
  吴世恭在这时候肯定是不能够分散注意力,去观察左右两翼明军的状况了。
  吴世恭不知道的是,总兵杨御蕃率领的明军左翼,在遭受了五百名骑兵的侧翼攻击以后,却并没有立刻崩溃。在遭受了大量的伤亡之后,杨御蕃竟然把冲过坡顶的明军左翼兵丁给撤了回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1/4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