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疯狂(精校)第1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4/470

  李禄这么做,也是有所倚仗的。他在圣灵会乱民造反以后,也认真地练了四百多亲兵,再加上他临时从难民中招募了一些人手,也凑足了一千二百人。
  再加上那些私矿老板又凑了上千名家丁,以及私矿老板雇用了七、八百名土匪和马匪,这样子,李禄也有了三千多人马了。
  于是,李禄率领着这支官匪一家的军队,开始去剿匪去了。按照李禄的想法,只要自己的军队开到,那些泥腿子矿工肯定会落荒而逃。到了那个时候,李禄只要把那些夺回的矿山,交还给那些私矿老板,就算是完成任务了。
  至于以后那些私矿老板保得住保不住矿山,那就不是李禄关心的问题了。最好那些私矿老板都保不住,那么李禄还可以再次出兵,再挣这么一笔外快。
  可是出乎李禄意外的是,那些矿工非但没有逃跑,他们还在那伙马匪的组织下,凑集了几乎全部四千多名矿工,拉开阵势要和李禄来打上一仗。
  这行为倒把当时的李禄给气乐了,因为在当时官军的眼里,只要官军出马,没有什么土匪敢不逃的。当然,这时候的明军的战斗力水平,也是大大高于那些土匪的。
  可是没想到一接仗,那些矿工打得却很有章
法,而相对来说,李禄的军队因为有几部分组成,反而成为了一群乌合之众。到了最后,李禄也被打了一个大败。
  要不是那些矿工对官军依然有些畏惧,所以在他们在打了胜仗以后,也没有对李禄的军队进行追击。要不然,李禄军队的损失将会更大。
  而这情况的发生,让万员外这些私矿老板和李禄都犯愁了。因为那些私矿毕竟是违法的,不可能到上级官府去要求援军来伸张正义。而李禄因为莫明其妙地吃了这个败仗,也不想让上峰知道,再莫明其妙地吃个处分。
  可那马匪占据私矿的事总得解决吧。到了最后,李禄就想到了吴世恭这个妹夫,想到了吴世恭手中的这支武力。当他把自己的想法和那些私矿老板提出来以后,那些私矿老板当然就象捞到一根救命稻草一般答应了下来。因为再怎么样,也比私矿被抢占,血本无归的好。
  而他们这时候又听说了吴世恭庆生,于是他们派出了代表万文东,与李禄一起带着礼物来到了汝宁府,来拜见吴世恭了。
  
  第232章
利益的诱惑
  
  吴世恭饶有兴致地听完了万文东所说的故事。在现代的时候,无论哪一本小说如果出现了这样的桥段,那些私矿老板肯定都是些反面角色,而那些矿工的反抗压迫的行为,也肯定会得到极力讴歌的。
  不过,吴世恭当然不会管这种道德评判的事。但是明白了李禄和万文东的来意以后,说实话,吴世恭对出兵帮助那些私矿老板,收回那些私矿的兴趣不大。
  吴世恭对自己军队的战斗力还是很有信心的。按照吴世恭的估计,只要派出一千五百人到二千人的军队,完全可以把那些矿工赶出私矿矿区。无非是那些私矿都地处山区,地形复杂,军队作战所需要的时间长短而已。
  当然,万一吴世恭出兵,自己兵丁的粮饷也肯定要由那些私矿老板供应的。可是帐不是这么算的。对于吴世恭来说,为了他人的利益,而让自己精心训练出来的兵丁来承担牺牲,这就是一件很不合算的事。
  另外,吴世恭无非就是需要一些便宜的铁料。他可以通过李禄向这些私矿老板购买,那当然也可以向那些马匪组织的矿工购买。说不定,那些马匪没有其他的卖铁料的渠道,卖给吴世恭的铁料还会便宜一些呢。说什么吴世恭自己也不会太吃亏。
  不过,既然李禄都带了万文东来找自己求援了,这一口回绝也不太好。再说吴世恭也要通过自己的耳目,详细地了解一下那些铁矿的情况。因此,吴世恭也就很客气地向万文东说道:“此事兹大,本官也不能够立即回答。万员外你就在汝宁府好好地玩上几天,等本官商议定了,再给你一个答复吧。”
  在送走了李禄和万文东以后,吴世恭就立刻把自己身边的主要幕僚和武官都叫了过来,来商议是否出兵的事。而在商议的过程中,所有人的意见出奇的统一,都觉得出兵的意义不大。
  而邓启帆的话也最有代表性:“大人,此次如若汝宁营出兵,那些矿主无非出些粮饷。可大人的汝宁营出征的规矩是兵丁拿双饷,再加上兵丁伤亡的抚恤,所以大人的所得必然不多。”
  “而大人如要获取利益,肯定就要趁着这次的机会,在铁矿中占有份子。不提那些矿主肯不肯,就算是那些矿主答应让给大人份子,拿大人又怎么保证那些矿工在以后不会再次作乱呢?”
  “因此为了防备那些矿工再次作乱,大人就一定要在南阳府驻扎一支军队。学生也就不提大人这个汝宁府的守备,凭什么到南阳府驻扎军队的问题了。就算是这个问题能够解决,那大人新增的这支军队,今后的粮饷从何而来呢?”
  “而大人现在担忧的无非就是一个问题:那些作乱的矿工不卖给大人铁料,断了大人您的铁料供应。其实这个问题也好解决,让四海商行派个掌柜到这些作乱的矿工那里接触一下就行了。”
  “当然,如果那些矿主让的利益够大的话,大人也同样可以出兵相助。不过,大人根本不需要现在就忙着回答,晾那些南阳府的矿主一段时间,那样的话,他们也许会做出比较大的让步的。”
  吴世恭听了邓启帆的话,是深以为然。这才是老成的做法啊。于是在会后,吴世恭一方面让袁行山派出四海商行的几位掌柜和伙计,到南阳府和那些作乱的矿工去接触,商议购买铁料的事。另一方面,他就把薛志农给叫了过来。
  毕竟吴世恭还是要做好出兵的准备的,因此那些准备工作也要做在前面。而那山川司也要立刻派出人手,把南阳府的地图和那些作乱矿工的情况给摸清楚。
  薛志农一来以后,吴世恭把这个任务交待了明白,他最后对薛志农说道:“志农,除了刚才交待你的事外,这次你派到南阳府的人,还要摸清楚两件事。”
  “一件就是,从李守备那里听说,这作乱的矿工的战斗力,已经超过了一般的官军的战斗力了。他们的人数又有四千人,这么大一股力量,放在我们身边,总让人感到有些不放心。虽然他们暂时还没有对我们有威胁,但是我们也要把他们的情况摸的越清楚越好。”
  “另一件就是,你也要找些当地的老矿工,确实知道那些铁矿的产量。万一那些矿主肯让给我们一些份子,那我们谈判起来也不会吃亏。”
  “嗯!”薛志农连忙点头答应。
  “如果没有什么事,你就下去吧。”
  薛志农转身就要离开。可这时候他仿佛突然想起什么事似的,又转身问吴世恭道:“姑爷安排给小的的那位姑娘,小的已经送到了李妈妈那里去调教了,小的想让她以后为我们山川司做事。”
  吴世恭听了一愣,一想才明白,薛志农说的就是自己送给薛志农的唐媚啊!那李妈妈就是蔓铃以前的那位老鸨,可薛志农把唐媚送到李妈妈那里去干什么呢?
  “既然已经送给你了,那你就自己拿主意安排吧。”吴世恭也立刻明白了过来,薛志农说要唐媚为山川司做事,那一定就是要用唐媚的美色来使用美人计了。不过对于山川司的具体事务,吴世恭还是决定让薛志农这个山川司的统领放开手脚去干。
  这一明一暗的两波人马,在吴世恭的安排之下很快就出发了。接着,吴世恭也就兴致勃勃地参加了自己到明朝以来,第一次大肆庆贺的自己的生日。
  那生日宴会的热闹场景也就不多说了,不过这一次,吴世恭趁着来贺的宾客多,顺便就把琼娘、蔓铃和梅韵的娶妾仪式都给办了。
  等到这一切都忙完以后,那波明的从四海商行派出去的人手,不出所料地带回来了满意的消息。和那些作乱矿工的首领,也就是那些马匪接触以后,那些马匪就很爽快地答应了吴世恭购买铁料的要求。
  并且,那些马匪得知了吴世恭购买的铁料数量比较大以后,还愿意给予吴世恭一个较为优惠的价格,甚至比李禄给吴世恭的铁料价格还要低一些。
  可是再过了一些时候,那波从山川司派出去的人手也回来了,他们却给吴世恭带来了一个意外的消息。
  那薛志农对吴世恭汇报说:那些作乱的矿工总数确实有四千多,再加上他们的家人也有一万人出头,从人数上,那万文东并没有相欺。
  而那些矿工在平时并不是聚集在一起的。他们依照产铁矿石的山头分别居住,每一个山头都有一名山主来管理。只有到了有事的时候,才会聚在一处共同抵御外敌。
  不过,作为矿工的首领的那些马匪,明显有过从军的经历。那些马匪在矿工工余的时候,就把那些矿工组织起来,进行了一定的军事训练。因此,那些矿工并不是没有一点战斗力的。
  吴世恭听到了这里,也没有什么意外的想法。因为在明朝,落草的马匪和土匪中,确实有很多从军队中逃亡的兵丁加入。因此,那些马匪中,有懂得军事训练的人才也并不意外。
  可是吴世恭接下来听到的消息,却让他淡定不了了。薛志农接着汇报说:通过对一些老矿工的打听,了解到那些铁矿的产量倒差强人意。而伴随着这铁矿的,还有一些小煤矿。而这些矿产却足以满足吴世恭现在的需求。
  但是,除了那些铁矿和煤矿以外,那块地区还有一块硝石矿。不过那块硝石矿因为地处偏远,所以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开采,所以当地人也基本上把这块硝石矿闲置着。
  对于现在的吴世恭来说,这个消息的诱惑力肯定是极大的。因为现在的吴世恭的军队,火器的使用是相当普遍,那火药的消耗也相当的巨大。
  但是因为火药的购买不易,吴世恭的军队也只能够维持一个比较低的训练水平。而作为火药的组成部分,吴世恭本身就有个烧炭工坊。但是硝石和硫磺的获得却比较难。
  而相对采购比较容易的硫磺来说,硝石的采购就更困难一些,价格也比较高。如果现在有了这个硝石矿,吴世恭的火药获得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啦。
  可相当于经济帐来说,让吴世恭更不谈定的是政治军事帐。无论是铁料,还是硝石,对吴世恭来说不仅是一种商品,更是一种战略物资。
  如果只有一种战略物资——铁料,吴世恭可能还会忍一忍,可有了两种战略物资,那吴世恭肯定就坐不住了。
  为此,听了薛志农的汇报以后,吴世恭已经在心中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出兵,把那个铁矿和硝石矿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可是对于现在的汝宁营来说,机构设置已经比较完整了。对于出兵,吴世恭也不能够太独断专行。因此,他又把自己的主要幕僚和武官召集在一起商议了起来。
  
  第233章
力排众议
  
  当吴世恭把所有人都召集起来以后,就开始了长篇大论。这时候的吴世恭,还没有从要抢夺铁矿和硝石矿的兴奋中平静下来,所以精神很亢奋地竭力述说着一定要出兵南阳府的理由。直到吴世恭说了近半个时辰,口干舌燥以后,他才停止了自己的演讲,等着自己的属下发表些赞同自己的意见。
  可是吴世恭接着面对的却是一片寂静,所有人都长时间的保持着沉默。这种情况也让吴世恭看出了苗头,看起来自己所有的属下都不怎么同意自己的出兵啊。
  其实在这时候,吴世恭就陷入了一个误区。对于隐约知道明朝即将会灭亡的吴世恭来说,可能他的选择并没有错。可是在座的他的下属可都不知道这一点,在他们看来,吴世恭这次的出兵行动,简直是太冒险了一点。
  要知道现在的吴世恭,他作为这个团体的首领和核心,所以他的决定也基本上确实都是最终决定,而他的下属也基本上就要执行吴世恭的决定,就是有些反对意见,也都是以保留为主的。
  而且,吴世恭现在开创的汝宁营这么一个大局面,那也都是基本上由吴世恭一手创立的,应该说,在明朝当时人的眼里,这些也都是吴世恭的私产,所以该如何动用这笔私产时,也应该就是吴世恭一个人的决定就可以了。
  这个看法也应该说是没有错,可是汝宁营这个团体已经建立得有些规模了,吴世恭的那些幕僚也在这个团体中,有了一定的地位。所以这个团体的兴亡,也与吴世恭的这些下属的前途息息相关了。
  因此,当吴世恭提出这么一个冒险的举动,他的那些下属就打心眼里不愿意接受。要不是吴世恭在以前的一直成功,而形成了巨大的威信,可能这些下属早就打断了吴世恭的话反驳了,也不会只是用这么一种沉默,来表明自己的态度了。
  见到了场面有了长时间的冷场,作为吴世恭的首席幕僚的邓启帆也不得不开始发言了:“大人,您为何一定要出兵呢?学生的说法也不一定对。可既然那些铁料可以购买,那些硝石也应该可以购买吧。无非是让那些矿工再建立起一个硝石矿来。”
  “学生也知道大人您的‘三年天下大乱’的判断,也基本赞同大人您的想法。可前些天,学生让账房仔细地盘算了一下,就算是算上了扬州盐商的那笔进帐,每年汝宁营的花销都要贴进去近二万两银子。”
  “大人您就不考虑一下,万一这天下不大乱呢?或者这天下大乱,一时三刻乱不到我们汝宁府这里来呢?或者要四年、五年以后才天下大乱呢?如果大人再这么大手大脚,不要等天下大乱了,可能我们汝宁营在几年以后,就为没有了银子而自己乱了起来。大人,学生就再规劝您一句,要三思啊!”
  邓启帆是用财政的角度来反对吴世恭的这次出兵的,应该说他也是言之有理的。而吴世恭却因为不知道这天下大乱的具体时间,也被邓启帆的规劝打动了一下。吴世恭皱着眉头考虑了一会儿,还是决定再听听其他人的意见:“你们有什么话就敞开说,本官也不是听不进反对意见的人。”
  于是,薛永利接着就从军事角度提出了反对意见:“姑爷,如果要出兵,那人少了肯定不行。最起码也得要一千五百名兵丁,而且辅兵的数量也不能够少于这个数目。”
  “因为那些作乱的矿工毕竟有四千多人,他们也都进行了军事训练,和当时圣灵会的那些乱民,不可同日而语。”
  “而且那作战的地方都是山区,附近也都是矿工的家属和本地同乡,那些矿工的消息也绝对比我们灵通得多。因此,小的感到这次出兵的难度,可能还在剿灭李鹞子那伙土匪的难度之上。”
  “还有,按照姑爷您的判断,那些矿工肯定会组织出来和我们决战。可是万一他们不决战呢?他们象李鹞子那样在山区和我们躲迷藏呢?那个仗就肯定会旷日持久了。而且在以后,大人还要在当地驻扎一支军队,消灭那些躲藏的矿工余孽,这种做法绝对会牵制住姑爷您的一部分兵力的。”
  接着郑真又赞同道:“大人现在虽然养兵甚多,可却难以调动。大人您可能不知道,今年河南又大旱,除了大人的那些屯田以外,其它的很多地方依然是颗粒无收。”
  “而现在又临近秋收,在大人您的农田周围,每天都有一些饥民偷偷地跑进农田,偷那些快要成熟的粮食。而那些饥民的数量又多,护庄队的那些人就根本顾不过来,往往都是汝宁营的兵丁帮忙维持的。”
  “如果大人这次出兵,那维持保护秋收的人手肯定不足,大人农田里的粮食也会受到很大的损失。大人您可千万不要因小失大啊!”
  袁行山接着发言:“大人,这次商行里的掌柜和那些马匪见面以后,那些马匪也相当客气,并没有什么拒人千里的举动。依照小人的估计,从那些马匪里买铁料和买硝石,应该都是没有问题的。大人也不一定非得出兵啊!”
  张学斌也出了一个主意:“东家,学生有个不成熟的想法。既然东家这么想要这两个矿,那为什么非得出兵打仗呢?完全可以把那些马匪和矿工都招安过来。依学生的看法,那些马匪和矿工也想要个好的出路吧。如果东家您首肯的话,学生就派人先探一探他们的想法,等有了消息以后,东家再做决定吧。”
  吴世恭看到,只有坐在一旁的周巡没有发言,于是就点名道:“周巡,你的看法怎么样啊?”
  那周巡就立刻站起来抱拳道:“大人,各位先生的话,小人也不太懂,可听着也觉得有些道理。不过只要大人下了决心一声令下,小人肯定带着兵丁,赴汤蹈火地为大人开道,把那些作乱的矿工赶出那两个矿去。”
  吴世恭立刻笑着做了个手势让周巡坐下,接着开玩笑道:“你们看看,这小周自从结婚以后,那油嘴滑舌的功力见涨啊!好!如果最后出兵的话,那带队的将官肯定就是你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4/4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