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大国工业)(校对)第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488

  ……
  回到会议室,白云天不管已是十二月,毫不客气打开屋顶吊扇,将屋里的烟雾吹走。
  屋内没有空调,风扇一转,所有人都哇哇直叫。
  便是袁处长,都打了个哆嗦。
  “麻烦大家稍微克制一点,少抽点烟好吗?我不是不让大家抽,只是略微少抽一点,这样对我们都好。”白云天笑眯眯地说道,但是他兔子一样红通通的眼睛,让其他人都感到好笑。
  “都少抽一点!”袁处长笑着说道,正准备伸手去抓烟,又咳嗽了一声,缩了回来。
  众人都笑。
  “下面我们继续,”白云天也不坐下,站着就宣布继续谈判,“这次我们并非要并吞航仪厂,而是来寻求合作,所以我们之间并无直接矛盾,诸位无需对我们表现出强烈的敌意……”
  “哪有!我们只是就事论事罢了!”一位副书记大声反驳道。
  “好!陈书记既然这么说,那我就信了!
  既然就事论事,我们就来就事论事。
  假设,我是说,假设我们根本不与航仪厂合资,只是寻求代工,你们愿意吗?”
  白云天开门见山,直接问道。
  他这话一说,会议室内沉闷的气氛顿时变得活跃起来,一众厂领导都振作了精神。
  “当然愿意了!你打算请我们代工?”
  “好!这第一步,就算我们谈成了,你们没有意见吧?”白云天紧扣话题。
  一群人相互看看,齐声道:“没有意见!”
  袁处长见到谈判开始走上正轨,也是松了口气,笑眯眯取出一支烟,点燃,全然忘了刚才的承诺。
  “那么接下来,我们租用贵厂用于录音机生产的二分厂,从厂房到设备,全部都租用,贵厂同意吗?”白云天不给他们思索的时间,一环扣一环,又问道。
  难道还要我求着你们不成!
  “这……”马书记哑然。
  犹豫了一会儿,他才不确定地说道:“你给多少钱?”
  “钱的事,我们再谈,先确定能不能租!”白云天才不跟着他们的节奏走,单刀直入道。
  “只要价格合适,可以!”马书记也不纠缠,爽快道。
  “ok!那么第二步,我们也达成共识了!”白云天满意地点点头。
  杜炜逸就在旁边,仰头看着他,眼神复杂。
  “光有厂房、设备,是没法开工的。我想从厂里招一批工人,你们同意吗?”白云天再接再厉,又问道。
  “这个……”
  房间里渐渐安静下来,航仪厂一干领导,眼睛里闪烁着怪异的眼神,感觉自己被这小子带进了沟里。
  代工,这是好事,他们自然乐意。
  租用分厂,也可以。
  那么,接下来就是招聘工人,前面两点都同意了,那么第三点,他们又有什么理由拒绝?
  可是这么一来,他们就被动了。
  有厂房,有设备,又有工人,那么白云天他们就完全可以甩开航仪厂,自己生产。
  那还有他们什么事!
  这小子太阴了!
  这是一个圈套接着一个圈套,把他们逼到了墙角上。如果连这也反对,那袁处长就有理由出来干涉了。
  这比合资带来的结果,还要糟糕。
  合资起码航仪厂还能从中受益,但是照白云天所说,他们除了每年可以收到一定的厂房设备租赁费,其他一分钱都拿不到!
  如果之前,也就算了,多少有点收入。
  可他们现在却是知道,对方手中有着稳赚不赔的项目,再让他们接受承包,就有些接受不了了。
  马书记手指夹着香烟,却久久没有抽一口,坐在位置上,呆呆地看着对面站着的白云天,半天说不出话来。
  他忽然,很想像以前一样,拍桌子骂人。
  这家伙,太混蛋了!
第九十八章
吃亏还是赚便宜
  “结果出来了!”
  “哦?”
  周英祥围着车床来回观察,经过几个小时的擦拭,这台老机床没有留下一点锈迹,就连名牌都被擦得油光铮亮,表面镀铬的部位,更是熠熠生辉。
  “厂里最终决定,将二分厂拿出来跟港商合资。其中港商出资两千万港币,二厂则以厂房、设备,折旧后账本上实际价值入资,计算各自所占比例。合资后,二分厂改称中华制造苏城总厂!”
  周英祥停下脚步:“二分厂?”
  “对!”
  “那二厂的工人呢?”他首次流露出关切的神色,盯着徒弟问道。
  对于合资,反对的声音为什么会那么大?
  担心国有资产被外资侵吞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害怕自己会因此失去工作。
  这时代的工人,是终身雇佣制,自进厂之日起,生老病死,都在这家企业,可说是一辈子不再用吃饭发愁,故而是之谓铁饭碗。
  工人的铁饭碗,与企业紧密相关。
  企业都不在了,哪还有什么铁饭碗?
  工厂在,不管境况再差,它名义上还是国家的,就有国家来托底。一旦企业被外人接管——外资也好、港资也罢、亦或是私人老板,企业就改名姓资了,既然性质都变了,国家肯定就彻底撒手。
  企业经营得好,得利的是老板;企业经营不下去,垮了也就垮了,工人全部都要跟着倒霉。
  这才是那些抵制合资的企业,从干部到工人,真正反对的原因。
  但是这次谈判,代表总公司来的袁处长,还没进厂,就旗帜鲜明地表示,不管合不合资,总公司都下定决心,不会再为航仪厂托底。
  这个表态,击穿了全厂最后的心理防线。
  要想活下去,合资成为必然。
  航仪厂的厂领导,能够坚守底线,保住总厂及一、三两个分厂,在周英祥看来,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更何况,他的编制在总厂,合资并未影响到他,因此只觉得松了一口气。
  接下来,才是为二厂的那些干部职工,表现出一丝担忧。
  那可是六百多名职工!
  “港商同意,所有在职工人全部留用,但同时表示,要择优上岗……”
  “他们这是什么意思?”
  周英祥刚为二厂的同事高兴了没一秒钟,又听到需要择优上岗,感觉会不会是港商耍的花招,不由马上关切道。
  “对方解释:人员留用,是继续保留他们在厂里的编制,但必须经过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未通过考核的工人,只发基本工资,其他奖金、补贴一概取消……”
  周英祥怒气勃发,当场就气得咳嗽起来:“咳咳,怎么,咳,怎么能这样!简直不像话!同工同酬,这是国家的规定,怎么能允许他们乱来!”
  “师傅!您先别生气!”中年人赶紧上前,搀着他胳膊,拍着他背,帮他顺气,“对方还说了,这钱算是厂里给的基本生活保障,让他们可以生活无忧。虽然没通过考核,但允许他们自主择业,出去做小买卖也好,外面接零工也好,道其他厂上班也好,厂里都不管,会继续按照基本工资每月发到他们的工资存折上。”
  “这是他们说的?”周英祥紧紧拽这徒弟手,疑惑地问道。
  照这么说,那对方给的条件也太好了吧。
  基本工资算每人两百,六百人那就是十二万!
  每月啥都不干,二话不说先给十二万。
  这也太豪气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48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