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大国工业)(校对)第3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3/488

  许多项目,他们甚至只在科幻电影中看过,根本没想过能变成现实。
  偏偏在这荒凉的徳汶,一个不大的特钢厂内,他们见到了。
  这超出了他们的认知。
  “对于办公自动化,我们在最初成立的时候就在进行这方面探索。经过几年的实践,不断完善、修改,才整理出了这套办公软件,目前看来还算达到了预期要求,我个人对此比较满意。”白云天乐呵呵解释道。
  他这纯粹是胡说八道。
  要研发这样一套办公系统,还这么专业,无缝对接一个单位的所有工作内容,以这个时代的软件研发能力来说,没有几十亿资金投入、数百名出色的软件工程师,根本就完不成。
  而且投入这么大,研发出来的系统也只适合开发标本企业,作为模板使用。当安装到其他类似企业中时,仍然要根据对方实际情况,做较大的改动。
  所以这完全就是付出收不回投入的愚蠢行为。
  没谁会干。
  白云天自然也没能力独立完成这样一套系统的设计。
  这只不过是他照搬未来的特钢厂,原本就有的配套软件系统,针对当前硬件条件,略加删改而成。
  袁处长等人没有能力分辨他是不是说谎,只能半信半疑接受了他的说法。
  从办公大楼出来,在厂区内,他们又一次大开眼界。
  厂区道路人车进行了严格分离,物料、零部件、半成品运输,都是通过地面重型电动运载车进行输送,通过地面箭头分车道运行,互不干扰,效率极高。
  在运输车道上方十米,铺设了一层钢网,设置了四通八达的通道,连接着各个车间、部门。
  不想步行,还可乘坐上方缆车,晃晃悠悠直达目的。
  “我感觉自己就像是在科幻电影里一样,这和我想象的冶炼厂完全不是一个样……”
  站在纵横交错的正中枢纽位置,袁处长一行人神情恍惚,感慨万千。
  缆车也好、厂房也好,各种东西都是国内代加工的。
  可经过中华制造重新组装以后,却让他们看不出了原来面貌,只觉来到了未来世界。
  他们只能感慨白云天,就是非人的存在。
第四百七十三章
强大的根源
  “看着这个读数,它的正确读数应该是在971~1020之间,正负偏差不应该超过5。如果超过了,你就立即看这几个表,读取上面的数据与速查表进行对比。如果数据对比结果是一,那就只是记录,观察后续是否有变化,换班后向接班人员交代,连续两天情况依然如此,再提交技术科,然后我们派人来检测,明白没有?”
  熔炼车间主控室内,钱四维口沫四溅,向围绕的十几名控制人员讲解着主控室的操作注意事项。
  在他后面,还有两名技术人员,等待他讲完以后,再由他们对操控人员讲解其他几组机柜的操作要领,和相应注意事项。
  亲临实地,看到了工厂实景,他才知道自己对特钢厂的现代化程度,还存在着巨大的偏差。
  文字总没有实物来得震撼。
  第一天他就被厂区内超现代化的格局给镇住了,半天没缓过神来。
  而分配给他负责的工作只有一个:维护好熔炼车间主控室1~5号机柜。
  主控室内,就是一个直面车间的操作台,和贴墙的一圈机柜。
  整个熔炼车间,就只有这里有人。
  其他地方全都是自动化运行。
  车间内,所有的加热、熔融、掺入添加物、去渣、搅拌、倾倒过程,都在特制的隔离环境下,保持着恒温状态中进行,人员几乎无需参与。
  偌大的车间,竟然没有飞溅的钢水、焦灼的地面,视线所见,都是干净整齐的金属面板、通风除尘管道、特制隔温板材制作的大型箱体。
  工人们根本就看不到整个冶炼过程,所有的工作就是动动手指。
  就连最后的产出物,也会自动进入下一生产环节,送入轧制车间的物料管道。
  车间内温度比室外略高,但并未到站不住人的程度。
  工人们再也不用一身臭汗,穿着厚重的防火隔热工作服,大汗淋漓地在熔炉上方走来走去,稍不注意掉下去就尸骨无存。
  要知道,国内各个冶炼厂,可都是有工伤死亡名额的,只要没超过这个指标,就不算重大工作失误。
  而在这里,工人只要不自己找死,就不可能出现死亡事故。
  工作也比以前轻松了不知多少倍。
  简直跟坐办公室差不多了。
  论工作量,他们多半还没有钱四维忙,戳戳按钮、看看仪表读数、随时做好记录,然后到点就下班。
  他们的工资还不少拿,基本工资一千二,保证设备维持在百分之六十效率正常工作,就能保证拿到绩效工资五百,还有特种工作补贴八百,每月到手至少两千五。
  若是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光绩效工资就能拿一千。
  钱四维都有些嫉妒了。
  当然,他需要做好几台机柜的维护工作,责任更重,所以拿得也更多,一个月四千只是百分之六十效率下的基本收入。若是他能做好维护工作,保证生产线满负荷运转,月收入能拿到六千以上!
  并且还有时限考核。
  如果能保证机柜半年、一年、十八个月、二十四个月无故障(及时更换故障部件也算),他还能再拿到技术责任奖,金额相当于一个月的总收入。
  仅凭这一点,他也瞪大了眼睛,将操控人员盯得紧紧的,生怕他们违规操作,损坏了设备。
  为了保证能最快知道故障所在,他抱着公司下发的技术手册翻来覆去看了无数遍,整本手册都被他翻得快烂了,所有内容背得滚瓜烂熟。
  公司提供的实习箱柜,也被他来来回回拆卸了不知道多少遍。
  现在他都能做到,只凭几个读数,就能迅速判断故障部位,然后在同事协助下,一小时内找到具体故障器件、完成更换的全套程序。
  科里的几名技术员表现和他没有区别。
  有个今年已经四十来岁的老技术员,为了熟悉机柜,听说好几个晚上都没睡,通宵背诵,困了就拧大腿、扇耳光、洗冷水澡等方式不打瞌睡。白天全靠浓茶提神,口中依旧念念有词,就像魔怔了一样。
  靠着这样的毅力,技术科的所有同事,都在一个月的实操培训中,将自己负责的技术全部吃透。并且对其他同事的负责范围也相当熟悉,必要时完全可以随时顶上去。
  今天是生产线正式启用的大日子。
  连白总这个大老板都亲临监督,钢铁城主管、冶金技术中心、工业园主任等上上下下,所有领导随同参观,他可不想在自己负责的地方掉链子。
  “老钱,快点,给我们也留点时间!”
  他希望做到尽善尽美,别的人想法也是一样,看他说个没完,工人们还没反应,两名同事却急了,点着手表指针,提醒他注意时间。
  钱四维匆匆又说了几句,不得不将接下来的时间交给同事。
  他自己仍待不住,由抽空快速将设备检测了一遍,确认所有的功能部件都工作在最佳状态,所有读数都没有任何异常,方才松弛下来。
  “各车间都注意了,请所有人立即各就各位,技术人员也保持在岗!
  班组长清点人员,检查设备运行状况。有任何异常,立即上报!重复一遍,有异常立即上报!”
  主控室房顶角落挂着的播放箱,突然传来人声,是指令室在下达命令。
  还有一点点没讲完的技术员,恋恋不舍让开位置,焦急地看着班组长迅速清点人头,然后指派各组检查所负责的机柜、读取数据,与下发的标准读数对比。
  每个流程,都有两人相互监督,以免有人误读、隐瞒不报,导致重大责任事故的发生。
  “一组检查完毕,所有设备工作正常,读数均符合标准要求!”
  “二组检查完毕……”
  “三组检查完毕……”
  各组的反馈,迅速返回到值班长处,他最后快速走了一遍,检查了几个关键数据,核实了所报真实性,然后飞快来到操控台,在开着的系统登录界面,输入自己的工作编号、密码,登录系统。
  他熟练地进入工作页面,将检查结果输入,经由内部网络传送到指令室。
  屏幕上,显示熔炼车间的文字,一跳变成绿色。
  或快或慢,代表着物料、轧制、拉丝、保温、热处理等各个生产环节的一行行文字,也先后变成了绿色。
  “生产线启动前准备完成,所有检测均符合技术要求,现在,请钢铁城总设计师、技术总监白总,下达设备启动指令!”
  喇叭里,响起一阵掌声。
  指令室,白云天在众人环绕包围下,瞪了特钢厂总经理方良一眼,无奈地摇摇头,来到通话器前,表情不由得也变得严肃起来,平静了一下心情,沉声命令道:“我宣布,特钢厂正式启用!”
  语毕,他在确认键上,用力按了下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3/48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