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大国工业)(校对)第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488

  这天傍晚经营结束,他把包文山拉到一旁。
  “你不是说,你爸认识几位八级工吗?能能把他们约出来,大家见个面?”
  “你不是说保证能请来八级工坐镇吗?”包文山眼神狐疑。
  白云天神色不变:“也不是要做什么,就是请他们吃个饭,玩一玩,大家见个面,混个脸熟。这样万一我们发展好了,有底气了,说不定能够请他们过来,总比素昧平生就跑去拉人好吧?”
  “这倒是。”包文山释然,对他的想法深以为然。
  他想了一阵,又摇摇头:“这些八级工年纪都大了,跟我们不是一个年代,话都说不到一块儿。他们对于饭局、卡拉ok什么的,多半也没有兴趣。要把他们约出来,怕是有些难。”
  “那就了解一下他们有什么兴趣,爬山啦、风景区观光啊、钓鱼啊什么的都行。就说我们赞助,请他们这些劳苦功高的老工人散散心,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玩个两三天,这个他们应该不会拒绝。”白云天出主意道。
  不是当天来回,老工人们才会在晚宴时放开心情,有可能喝醉,给他创造机会。
  “这得花多少钱啊……”包文山感觉投入太大了。
  白云天拍拍他肩膀:“这能用得了几个钱,了不起一两千块罢了,也就几天的利润。如果能让这些老师傅满意,对我们留下印象,多花点钱也值得!”
  这可不是田老师那个自学成才的厨艺,而是国内最顶尖的技师,用一辈子时间打磨出来的绝技。放到星际时代,这种国家顶级尖端技能,任一项售价都不会低于百万。
  一两千块,就得到一名乃至更多八级工毕生经验积累,这价格便宜到令人发指!
  也只有在记忆传输技术尚未发明出来的时代,他才能捡到这种大便宜。
  ……
  包文山连夜给家里打了电话,将邀请老师傅出来游玩,拉近双方关系的事,原原本本地汇报给了父亲。
  他父亲听后,对白云天大加赞赏,认为这个主意很好。
  这些老师傅不单在各自领域都是最顶尖的高手,同时徒子徒孙也是不计其数。许多企业的书记、厂长都是从他手里走出来的,可能连他们都不如这些老师傅有号召力。
  能够投其所好,跟他们搞好关系,哪怕不能将这些老师傅拉到他们的私人企业,但有他们帮着说几句好话,以后从国营大厂接活,也要方便许多。
  “你那个室友,是个有能力的人,做事有章法,稳重。你既然觉得机关憋闷,想要下海,那以后就多跟他搞好关系,说不定能走出另一条路。”老包在电话中,教导儿子道。
  “我知道,这些时间我都在向他请教餐饮方面的经营诀窍。”包文山老老实实说道。
  “餐饮就不要学了!就像小白说的一样,干这行太累,不光是人累,心更累。饭店生意不好要发愁,生意太好也愁。到时候各方面来打秋风的人络绎不绝,吃完饭不给钱,打个白条,你找谁要钱?再大的饭店也要被吃垮!小白就是看到了这点,才会提出转变经营方向,办企业,这是对的!”他老子在电话中谆谆教导道。
  “可是现在的三角债问题那么严重……”包文山心中也有顾虑。
  “这不是问题!其他地方我帮不了忙,但这一块你不要怕。我给你们联系的业务,对面企业肯定会如数给钱,要不然我有的是办法治他!”他老子斩钉截铁道。
  ……
  包文山父亲的办事效率很高,不到一周时间,就帮他们联系好了十一位老师傅,也不全是八级工,还有几个是七级工,车钳焊刨工种齐全。
  游玩的地点也安排好了,是在离城三十公里外的一个水库。
  改革开放才十年出头。
  前五年,考虑的是如何让人民吃饱,不再挨饿的问题。到八六年左右,连续数年粮食大丰收,农贸产品供应充足,绝大多数人都不用再饿肚子,这个问题算是初步解决。
  后五年,吃饱了以后,人民对于生活物质有了更高要求,自行车、手表、录音机、缝纫机这些家用品,成为人们追逐的目标。
  近一二年,人民生说水平持续提高,已经不再满足于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对家用电器的渴望,也从前些年的手表、自行车,提升为电视机、洗衣机这类更高档次的生活用品。
  在这个急剧变化的时代,人们的物质需求尚未得到全面满足,还来不及考虑文化娱乐等精神需求。
  旅游,在这个时代仍局限在国家景点范围之内,公园、名山大川,只要在入口处买一张少则几毛,多则两三块的门票,就可以进去观光,没有别的花销。
  条件简陋,接待环境差,是个旅游景点的通病。
  包文山父亲去联系的水库,严格说来不是旅游景点,就是一个水库。
  只不过前些年承包之风盛行,有附近农民就承包了水库部分水域,用来养鱼。于是,就有上级单位来这里钓鱼,钓完鱼,还能顺便吃顿鲜鱼宴。
  这里环境清幽,无人打扰,住宿条件也可以,还能玩能吃,临走还顺带提两条,可比在其他景点走马观花有意义。
  那些老师傅得到这个旅游的机会,也很高兴。
  别看他们技术好,功劳大,可在厂里毕竟只是一个工人,出头露面、旅游的机会并不多。现在有人赞助,请他们免费去玩,他们自是欣然接受。
第三十一章
酒精考验的老师傅们
  一辆涂着苏城旅游公司标记的大客车,弯弯曲曲行驶在开往水库的路上。
  江南多水乡,一路行来,越过了数十条河流。
  接近十月中旬,两边的稻田中,稻子快要成熟,上面结满了青色的稻穗。
  放眼窗外,一片绿色。
  并不都是稻田,还有郁郁葱葱的树木,有些树林还非常密。眼看着田地一片宽广,而听着水流潺潺,车上众人都有心旷神怡之感。
  久居城市,生活固然方便,却少有这般亲近大自然的机会。
  受到这种情绪感染,人们没有舟车劳顿的疲惫,笑语轩昂,气氛热烈。
  这次一同出来的,除了司机、十几名老师傅、白云天,包文山自然也是要来的。出于相信和考验他们,包文山父亲没有派来其他人协调,所有的接待工作都要他们自己亲力亲为。另外,车上还有几名打工的学生随同出游,作为他们前段时间认真工作的奖励。
  工资高,生意蒸蒸日上,白云天待人和气,现在还有机会出去玩,这些大学生们很是兴奋。他们一路上叽叽喳喳就没停过,时不时还首唱歌,欢快无比。
  “不要意思,他们难得出来玩,有些激动,希望没有吵到各位师傅。”白云天向那些老师傅道歉道。
  “没事!都是些年轻人,有朝气是好事。”
  “看着他们欢快的样子,我觉得自己都年轻了许多,挺好的,没必要责怪他们。”
  老师傅们很通情达理,看着这些年轻人,就跟看自己孙儿孙女一样,眼中满是笑意,一点也没有因为他们吵闹而感到不耐。
  他们一样在大声说话。
  这些老师傅,大都在本行业内具有极高的水准,互相之间就算没见过,也听说过对方。如今有机会同车出游,相熟的人调了座位,坐到一起,热烈地说着工作、厂里的事,各自的家庭、子女等等,兴致都很高涨。
  他们长期在车间,习惯了在轰隆的机器噪音下大声交谈,声音比那几个年轻人还要大。情绪激动起来,就像是在争吵一般。
  白云天大多数时间,都在跟他们套近乎,但主要的目标,却是一位姓全的老师傅。
  根据包文山父亲给的资料,这位全师傅是在苏城机床厂工作,这是一家拥有七千多人的大型国营机械厂,拥有自己的研发部门,主要产品是各种类型的机床研究、制造。
  他选择全师傅作为目标,当然是因为他是一名八级车工,是厂里无可争议的定海神针。
  八级车工,而且主要是机床制造加工的经验,对他来说吸引力远超别人!
  在上车那一刻,他就把目标定为了这位,将他列为第一目标。
  水库离苏城,直线距离只有三十公里,但道路蜿蜒,客车整整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到。
  迎接他们的,是老板彭越云。这是一个三十余岁的中年人,身形瘦削,穿着商标都没摘掉的宽大西服,一副愁眉苦脸,强作欢笑的表情。
  白云天知道他在愁什么。
  自从他承包这个水库以后,前来钓鱼的人就络绎不绝。这些大都是上级单位的工作人员,要不就是他们介绍的亲朋好友,钓鱼从不给钱,好吃好喝管着,临走还要连吃带拿,他实在是有些承受不起了。
  虽然事前有联系,表示会有所表示,但他还是有些担心,怕这些人又是来打秋风的。
  白云天一下车,就拉着他走到一旁,低语几句,然后将一个信封递了过去。对方一捏信封,脸上的愁容顿时一扫而空,笑容灿烂,热情地招呼着众人。
  水库的风光很美,尤其是在树叶尚未枯黄的季节,林间飞鸟起伏,湖面水波粼粼,可以看到大群的鱼儿在湖水中游动,追逐觅食。
  彭老板带着众人走了一圈,介绍着周围的景致。
  他长期接待各路神仙,锻炼出了一副好口才,便是普普通通的景致,在他口中说来也是充满情趣,让前来的一众老师傅们很是满意,流连忘返。
  白云天特意带了一台相机过来,跑前跑后,调动大家情绪,单人照、合照、集体照,足足拍了三卷胶卷,众人才兴致已尽,回到住宿之处。
  彭老板接待经验丰富,对于喜好钓鱼的,他这里准备有各式钓具;休闲聊天的,他在风景优美的库边摆上了座椅,为他们沏上一壶清茶;想要打麻将的,他这里也有上好的麻将牌,以供娱乐。
  一圈下来,老师傅们体力消耗较大,都乐意在此消闲打磨时间。年轻人们精力旺盛,还相约着四处乱跑,玩赏湖光山色,彭老板怕他们出意外,专门派了他手下一个工人跟着。
  他被打秋风的人吓怕了,通常都把鱼儿喂得饱饱的。
  白云天出了钱,他自然不能像以前敷衍别人那般,任他们空竿垂钓。他给几位喜好钓鱼的老师傅提供了海钓长杆、上好的鱼饵,又给他们指了几个最佳的钓鱼地点,又洒出诱饵,吸引鱼群过来。
  一会儿时间,几位老师傅就吊起来好几条肥硕的花鲢、鲤鱼,还有一条黑鱼,让他们开心之余,兴致大增。
  到晚间,以钓来的大鱼为食材,彭老板让厨师做了一顿全鱼宴。
  白云天也亲自下厨,做了一道糖醋鱼,以为助兴。
  彭老板特意拿出他珍藏的花雕,请大家品味。在白云天暗中示意下,他还准备了各种白酒、啤酒,摆上桌来,不断地调节着酒桌气氛,不使冷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48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