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大国工业)(校对)第2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4/488

  “你说的都是不值钱的小东西,硬盘、显示器、集成电路才是大头!”窦处长反驳道。
  “万事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只能先做自己能做的部分。等到我们的实力提升了,再做以前不能做的。别看键盘、机箱、电源、鼠标这些东西小,可如果全靠进口,也要六七百块钱,并不便宜!”白云天看着仇副总,诚恳道,“仇总,中华制造的生产场地不足,没有精力来做这些外设。不知道兵器工业总公司方面,有没有兴趣加入进来,和我们一道来做这个项目?”
  仇副总一愣:“你是说……”
  “没错!”
  白云天坦然道:“我们希望和你们下属的其他兵工企业,达成更加密切的深度战略合作。我们以技术入股,由贵方负责实际生产键盘、鼠标、电源、机箱等各种附件,共同推出一款廉价的国产兼容机!”
第二百六十四章
洁净厂房
  总厂精密装备车间内,周英祥一手轻抚着进推车把手,专注地盯着正在加工的工件。
  厂子合并以后,成立了一个新的部门,叫做装备部。
  原来总厂的精工车间,被大动土木,进行了一番全新的改造,说是要将其改造为洁净车间。
  听改造工程负责人说,为了保证加工的精密度,需要恒温恒湿的洁净车间环境。并且,还要对机床的震动、噪音、照明进行一定的改造,以打造完美的精密加工环境。
  周英祥听不懂这些,只觉得是公司钱多烧手,瞎折腾。
  在他看来,自己在航空仪器仪表厂干了大半辈子,从没听说过为了提升制造精度,还需要造什么洁净厂房。
  以前的车间里,冬天冷得要命、夏天热得要死,透过阳光就能看到漂浮在空气中的灰尘,车间里各种设备震耳欲聋,还不是加工出了符合要求的精密部件。
  这还是军用飞机上用的精密部件!
  改造完的车间,完全颠覆了他对车间的定义,蓝色涂装的平整地面;密封的门窗,居然还安装有通风管道、空调机、除湿机;设备下垫了一层橡胶垫,据说下方还加装了防震弹簧,以降低机身震动,床身上也在部分震动部位,贴上了防震片,说是可以有效降低机床本身震动;单独的照明系统,可以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看清每一个角落细节;每个工位之间,竟然都砌了一道双层墙壁,中间说是填塞了隔音材料,密闭成了一个个独立的小房间……
  种种他看得明白、看不明白的改造,将原来熟悉的车间,变成了完全陌生的环境。
  虽然车间变得比宾馆还要整洁干净,也漂亮了许多,可是周英祥并不喜欢。
  车间嘛,没有乱七八糟的材料、半成品、油污,没有红隆隆作响的机器,感受不到设备运转时地面的震动,那还是车间吗?
  更麻烦的是,进出这个所谓的洁净车间,都需要进行吹风除尘,然后换上一身连头套洁净服,戴上口罩,看上去就像是医院的医生护士一样,怎么看都不得劲。
  而且工位隔离成一个个独立房间以后,行吊也不能用了,工件运送只能用小推车来回搬运。
  简直是没事找事!
  好处当然也有。
  车间安装了通风管道以后,空气的确清新多了,没有各种焦糊味。大功率空调,让他在机床边近距离长时间工作,也感觉不到灼热。
  而且神奇的是,这些在他看来纯熟吃饱了撑得的改造,居然对加工精度确实有帮助。
  机床的振动小了,刀具的稳定性大为提升。还有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他感觉机床运行似乎更平稳了,过去十次加工,有三四次会因为机床的内部形变导致运行不稳,从而使得加工件报废。
  可是在新的洁净车间,这种现象显著减少。
  加工的精度,比他原来的要提高不少。最初他还得意地以为是自己的技术又提高了,可是询问各位老伙计,却发现他们的加工精度、优品率都有不同程度提升。
  由此,他才算是压住了对洁净车间种种不满,勉强承认,这玩意儿还是有用的。
  周英祥完成了工件的加工,退刀,不停车用游标卡尺测量着加工部位,比工装图纸上最低加工误差,还要略低一点,完全达到了优品率的要求。
  他满意地一笑。
  说起来,恒温恒湿,还真的挺有用。
  因为恒温恒湿,所以每一个待加工件的热变形非常小,很少会有偏差。这就更有利于他靠着长期的经验积累,迅速把握正确的进刀尺度,提升加工精度。
  他关上电源,准备将完成的加工件从机床上取下来。
  “师傅,我来!”身旁响起一个年轻的声音,一个二十一二的青年人,抢在他前面,将工件小心翼翼取下来,然后放在带有软垫的工件车上。
  接着,他再将另一个待加工件装上工台,反复确认位置角度以后,拧紧了内角螺丝。
  整个过程中,周英祥都坦然地站在一旁,喝水休息。
  这个年轻人,是公司分配来的助手,他本身就是厂里职工子弟,刚刚从技校毕业。
  名义上是助手,但在周英祥看来,就是学徒。
  徒弟他带得多了,几十年来,教出来的徒弟没有一百也有七八十。这么多徒弟里,有些人有灵性,学出来了,现在也有了六七级工的水平,也有些怎么学也就四五级工的能力,还有些中途转行,去干行政工作了。
  这个新徒弟,周英祥并不打算太过用心地教他,但也不会藏私,能不能学出来,全看他自己。
  等到徒弟完成了准备工作,周英祥没有马上过去接着干,而是打算休息一会儿,和对方聊聊天。
  “小寻,刚才上面叫你们过去,有什么事啊?”周英祥抱着他那个硕大的搪瓷水杯,慢悠悠地问道。
  刚才公司把所有老技工的助手都叫出去了,众人好奇,讨论了一会儿不得要领。周英祥老归老,也有好奇心,现在人回来了,当然要问问。
  “哦,师傅,是这样的。公司把我们叫过去,通知说公司自行研发了一款性能更好的计算机,原来各部门所用的286就淘汰下来,准备安装到每个工位。计算机里会预装一套叫什么制造辅助系统的程序,说是可以帮助我们完成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制造管理。公司通知我们,每天下班后,要接受两个小时的使用培训,让我们到时参加。”小寻老老实实地将公司找他们过去的缘由,说了一遍。
  “给我们装计算机!”周英祥一口水差点没喷出来,满脸不可思议,“开什么玩笑!我们这是车间,又不是坐办公室,要什么计算机!这是脑子不正常了吧!”
  他还是知道什么是计算机的。
  无非就是用来办公的工具,和计算器差不多。
  公司的办公楼里,那些行政人员每人都有一台计算机,方便他们打印表格、编制报表、统计数据什么的。技术部的那些工程师、研究人员,配的计算机还要高档一些,据说还可以用它来设计、画图,比以前趴在绘图板上一笔一划快多了。
  前些天,他就看到厂里又在破开水泥地面,挖沟埋管子,感情就是在给他们准备牵线,装计算机的。
  可是他们一群开车床的大老粗,要什么计算机!
第二百六十五章
制造辅助系统
  年轻人学东西都很快,特别是分配给这些老师傅的助手,都是头脑比较好的学生。每天下班后的培训工作,只进行了四天,所有人就全部学会了。
  小寻说,这个什么制造辅助系统,就是一个个表格,什么材料管理表、半成品管理表、成品管理表、生产调度表等等,听起来很是枯燥。
  听了他的复述,周英祥算是明白这个劳什子辅助系统是干什么的了:不就是把各种出库单、进库单、交接单,放到计算机里了么!
  切!
  吹得那么了不起,结果不过是以后进出库什么的,不用再填表了而已。
  一本进出库表多少钱?一毛!
  一台计算机多少钱,他也不知道,但少说也要好几百吧!
  年轻人就是不知道节俭,稍微赚了点钱,就大手大脚乱花,头脑一热,就学外国搞什么计算机辅助制造!
  还是年轻气盛。
  他们不懂得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的道理。航仪厂过去辉不辉煌,那可是兵器工业总公司系统内有名的部优企业,歼五歼六歼七,用的全都是他们厂生产的航空仪表。
  搞录音机那会儿,厂子效益好不好?
  来进货的国营商场车队,就像这会儿一样,一排几百米,产品刚下线就被人家领走了,库房都不用进。
  结果呢?
  国家一个政策,军品任务说没就没了,全厂老少爷们儿哭得稀里哗啦也没人理;日本的进口录音机一进来,他们的录音机就卖不出去了,几千号人饿着肚子满大街哀求人家买录音机,就算是给人下跪都没用,当时他连上吊的心思都有了。
  现在好容易出来个新产品,靠着电动自行车吃了一年饱饭,就又不知道天高地厚了,不把钱当钱,可劲折腾,看样子不把这个家败完是不会死心……
  他年纪都这么大了,最多再干两年差不多也该退休了,到时候眼不见心不烦。可是厂里还有这几千职工、近万家属,可都靠着中华制造吃饭,要是厂子再垮了,又没点积蓄,可该怎么熬!
  他是真不想再看到几千号人,嚎啕大哭的场面了啊!
  唉……
  周英祥沉重地叹了口气,挺直的身躯,也不由自主地佝偻了下来。
  ……
  为了不耽误大家工作,公司技术人员是等到周末的时候,才过来安装计算机的。
  周英祥专门溜达过来,看看技术部吹得上天的制造辅助系统是个什么玩意儿。
  技术人员在安装时,他就抱着大肚搪瓷杯,也不说话,在一边冷眼旁观。
  所有的交流,全部都是小寻在跟对方进行。闹得那名技术人员还以为老爷子对他有多大意见,一个劲拉着小寻,询问自己哪里得罪他了。
  传了半天的计算机,在周英祥眼中,就是一台小小的电视机,那尺寸,还没有他家买的十七英寸彩电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4/48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