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大国工业)(校对)第1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3/488

  想来也是。
  兼容机研究小组,终究是私企与学校联合开展的课题,名不正言不顺。那些研究员,哪会放着国家的金饭碗不端,跑来这边的野鸡摊子混?
  所谓鼓噪,不过是以前压制过狠,产生的反弹而已。
  等冯老那边让出了大量利益,给了这些实验室足够的经费,允许他们开更多课题,这股躁动立马就停止了。
  当然,由此一来,冯老那边想来也会更恨白云天了。
  白云天才不在乎。
  他的根基又不在科中大,而且即便是科中大内部,也有支持他的声音。
  你再恨我,又能奈我何?
  周培的加入,带来的另一个影响,就是来听课的人渐渐增多。
  以前大家尊重冯老,都在约束自己手下。
  但这次大家撕破脸以后,大家才发现冯老并没有那么可怕,别说压制白云天了,就连自己所里有人造反都束手无策。
  既然这样,那我们又何必畏惧。
  于是渐渐就有人过来旁听。
  最开始,他们也是来表达一个姿态,或者是试探一下冯老那边的反应。
  但是听了一次课,回去的人都对白云天深厚的学识功底大加赞赏。特别是好多国内没有的新技术、新发现,从来没有别的人能讲,只有白云天这里,能够将前因后果说得清清楚楚,这对他们来说具有莫大的吸引力,简直是千金难买。
  只要工作过的人就知道,学校教的那些知识早已经陈旧落后,只能算是给他们打一个基础。要想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必须自己充电,找最新的专业技术书来看,努力学习。
  现在就有一个对前沿科技了如指掌的人,免费义务为他们讲课,让他们起码能从理论层面,追上世界顶尖技术潮流的机会,谁肯放过?
  这根本就是大师级的讲座啊!
  听过课的人,不敢说白云天的知识水平一定比冯老高。但他们敢拍着胸口发誓,白云天对前沿科技的追踪,绝对是冯老所无可比拟的。
  这样的课,错过了才是最大遗憾。
  第二次不用领导安排,他们就自觉前往。
  口耳相传,来听白云天讲课的人越来越多。听课人的级别,也从学生,迅速上升为研究生、博士生、讲师、助理研究员、副教授、教授、高级研究员。
  为了让这么多人坐下,白云天讲课的教室也一调再调,从三十人都坐不满的小教室,很快转到大教室,然后没两天就又移到了阶梯教室。
  如今就连能坐两三百人的阶梯教室,也是人满为患。
  每天为了占座,不少人早早就跑到门口排队。教室门刚一打开,人群就潮水般涌进去,飞奔向前,赶着将第一排两侧的座位、第二排中间的位置占下来——第一排中间最好的位置,始终是宋昙、项成、蓝安桦、周培等研究小组成员的座位,谁也抢不了!
  一些来晚了的人,端着小板凳,把中间及两侧的过道也全都给占了。
  不少实在找不到地方的人,就挤在后面。
  白云天上课时,就连窗外都站满了人。一些机灵的人,干脆央求里面的人将窗户打开,然后就趴在窗台上,站着将课听完了。
  三百多人差不多也是极限了。
  他的课,说实话非常深,一般的同学根本听不懂。
  来听课的人,起码也要是如蓝安桦一样的大四尖子生。即便是这样,课堂上也会听得晕晕乎乎,不知所以。他们只能将白云天所讲的内容全部记下来,在课后再进行反复阅读、思索、领会。
  而对于普通学生来说,他的课就太深奥了,就跟听天书一般,听了等于没听。
  白云天的课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强调互动。
  国内奉行的就是填鸭教育,老师上课只管狠命地拉进度,不管下面的学生能不能听懂,把大量的知识点喷泄而出,学生能听懂多少算多少。
  白云天不能这样。
  他又不是为了教学而教学,他搞这个讲座的目的,是要培养未来的研究人员。不真正弄懂其中原由,光是背了一肚皮技术名词有个屁用!
  所以但凡周培、宋昙等人举手,他马上就会停下来,等待对方提问,然后立即给出解答,帮助他们尽快领会所教内容。
  为了加快进度,他不回答其他人的任何提问。
  只有在课后,他会抽出时间集体回答一下问题。而这个时段,也全部都被教授、研究员们所占据,提问者中甚至有白发苍苍的老教授、老研究员。
  其他学生,只能望而兴叹。
第二百一十章
可编程控制器研制成功
  电气实验室内,摆放着一台由角钢焊接而成的半人高柜子。
  柜子分三层,每一层都用钢条焊接成栅格作为托架。上两层安装着一排排继电器,最下层则是电路板和一台路由器。
  这,就是研发成功的可编程控制器。
  之所以采用大量的钢结构、钢制机壳、钢条栅格,目的是为了屏蔽电磁干扰,以适应在复杂工业环境下的稳定运行。
  所有的钢制品,全部是研究小组亲手制作。
  为了尽量节约经费,黄耀中教授都亲自挽着袖子上场,做着切割打磨的粗活。
  当然,绝大部分工作,还是由白云天来完成。
  毕竟,在他看来,黄教授等人的手艺还是太潮了,切割出来的钢皮歪歪斜斜,看着就跟狗啃过一样,他在旁边实在看不过眼。
  他一出马,就显示出了八级工的威力。
  车钳铣刨,就没有他不会的。哪怕是学校厂办校内那些老旧机床,在他手下也如同最高精度的激光切割。经他手制作出来的各个零部件,每一个看着都是银光闪闪,表明光滑无比,宛如艺术品一般。
  这一手,把研究小组的人都给镇住了。
  他们想不到,在学术上具有莫大成就的白云天,居然还有如此精湛绝伦的技工手艺。
  李教授还半开玩笑地说,早知道就应该请白云天,去帮他打一套大衣柜了。
  因为是半成品,所有的柜门都敞开,露出了里面的各种元器件。
  路由器下面,更是乱七八糟接满了各种数据线。
  这些线,有些接到柜子里面,有几根,则从柜子延伸出来,接到了几米远外的两台计算机上。
  这两台计算机,是充作工控平台的个人电脑。
  早期的可编程控制器,硬件水平低,功能不足,连储存单元都是采用磁核心存储器,能做的工作相当有限。相关的指令输入、程序编程,都是在另外的终端上完成,然后录入盒式磁带,再输入到控制器内部存储单元,非常繁琐。
  随着个人计算机的推广,现在越来越多的可编程控制器,都配备了工控主机。
  只是专用的工控主机,为了适应工业场所恶劣的使用环境,对于电磁干扰、粉尘、震动、高低温都会做特别防护。
  白云天手里哪有专用的工控机,于是就直接购买了两台386电脑,去掉其原本的机箱,重新制作了全钢机箱、加装了两套大功率风扇、添加了过滤网等防护措施,作为简易的工控主机使用。
  不小的实验室内,站满了人。
  辛苦了一个多月,可编程控制器终于制作完成,所有的成员都自发地汇聚起来,激动地等待接下来的测试。
  “开机吗?”黄教授看着白云天,请示道。
  对,就是请示!
  经过一系列事情,现在科中大的所有人都知道白云天的学术功底有多深厚。而与他更为接近的,经常一起从事研发的黄教授等人,更是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自觉自愿接受他的领导,承认他的主导地位。
  “开始吧!”
  白云天脑子里将所有的设计方案、制作流程、元器件布设过了一遍,确认一切都没有问题,便朝他点点头。
  黄教授今天没有穿他那套皱巴巴的西服,而是一身干净的中山装,外面披了一件崭新的白大褂,头发也梳得一丝不乱,好像还打了一点发蜡,面色凝重地坐到了操作台前,手指在主机电源键处停顿了约两三秒钟,然后才毅然按了下去。
  屏幕一闪,片刻后,亮了起来。
  黑白的显示看不出颜色,但“多功能中小规模可编程控制器”的大字,却格外醒目。
  这行大字下面,还有研发单位,排在第一行的,是中华制造,科中大则在其下方。
  所有人都知道,这套可编程控制器研发过程中,功劳最大的是谁!
  软驱嘎嘎地响,读取着操作引导系统。
  屏幕再次闪过,上方一个方框,显示出计算机的硬件信息。而左下角,是一个闪烁的小方块。
  计算机仍采用的是dos操作系统。
  黄教授坐直身,做了个深呼吸,然后快速在键盘上,敲下了那个熟悉的操作指令。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3/48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