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大国工业)(校对)第1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7/488

  “不太好!”时光一副愁眉苦脸道,“国内的自动化做得很不好,我们以前也没接触过可编程控制器。现在贸然让我们动笔,感觉困难很大啊!”
  白云天对此并不惊讶。
  别说时光他们曾经一度脱离仪器仪表行业,就算仍在继续本行工作,以国内自动化推广的进度之慢,怕也是没多少机会接触可编程控制器。
  国内工业现状,就是以人为本!
  这个以人为本,可不是以人为工作重心,注重如何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而是指国内工业生产,只要是能用人工来做的工序,都尽可能让工人来完成,以最大化地安排尽可能多的岗位,对于自动化很是排斥。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人为影响因素大为增加,劳动生产率不高、产品质量及稳定性,不及大规模采用了自动化生产的进口产品。
  就像航仪厂,明明是生产航空仪器仪表的精密加工企业,但内部也极少使用工业自动化控制设备,还在大量使用老式车床,手工加工精密部件。
  这样的加工方式,在五六十年代,还可算得上是行业通行做法。
  但在微电子工业快速进步,国外越来越多地采用自动化设备来提高产量、产品精度的时候,这种做法就显然落后于时代,必然会被淘汰。
  “这个控制器呢,它其实就是一台简化的计算机……”
  对于这些已经逐渐跟时代脱节的老专家,白云天只能用较为浅显平实的语言,来给他们进行补课,让他们明白要做的东西究竟是怎样的。
  “它的硬件,无非是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还有就是通信接口、电源几个主要部分。这里面,中央处理器、存储器部分你们都不用管,我们直接外购,你们要设计的,其实就是输入输出、通信、电源三大块。难度肯定有,但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大。如果觉得不好做,可以先去找相关的技术手册来看,同时也可以去买几台控制器回来拆卸,实际了解它的内部构造,等弄明白了以后,再开始设计。”
  他只能这样宽慰了。
  时光他们这批老专家,在国内都算不得第一流,要不然航仪厂也不会变成现在这样。再加上中间为了生存,又去搞了一段时间录音机,专业技能丢了不少。
  现在要等他们慢慢重拾专业,必须要有足够耐心。
  “那就好,那就好,我还以为中央处理单元、存储单元也要我们来设计。如果只是输入输出、通信、电源,还算好做!”时光如释重负道。
  以他们的经验,只是做这几个部分,对他们来说并没有难度。
  实在不行,还可以抄么!
  白云天也拿他们无法,手里就这几个人,总不能期待他们摇身一变,就能拳打英特尔、脚踢西门子。
  他选择这么简单的东西,就是拿来给他们练手的。
  最终目的,实际是希望通过他们,将年纪还不算大的中青年,特别是新招的这批大学生技术员,给带成才。
  论成长性,这些老专家还真不如他们!
  “白总!”
  楼上,方佩玲趴在走廊扶手上,冲着下方高喊他的名字。
  “我在这,有什么事?”白云天探出半个身子,扭身向问道。
  “科中大的莫校长他们来了,正在办公室里等你!”方佩玲听到他声音,脸冲下,对着他高声道。
  莫校长,他们又来了?
第一百六十四章
联合研发
  白云天匆匆将王工推给时光,让他们商量后续工作,自己蹬蹬蹬跑步上楼。
  在他想来,上次莫校长他们走了,就代表着这事到此为止了。
  可没想到,他们居然又来了。
  刚上楼,在楼道口就见到了等待在此的莫校长一行人,依然是莫校长、陈院长、黄主任三人,全体在场。
  “莫校长、陈院长、黄主任!”白云天记性好得很,上次介绍过一次,他就牢牢记住了,最后一步还未跨上阶梯,就伸出手去,依次向他们问好。
  “好好好!”莫校长笑眯眯地伸手,给予回应,“看来白总忙得很啊!”
  陈院长、黄主任也对他笑。
  “不好意思,我们正在准备一个新项目,有很多技术上的难点,大家都在讨论,让你们久等了!”白云天道了声歉,大大方方地说道。
  莫校长眼睛一亮:“哦?你们又在搞什么新项目?”
  “是仪器仪表方面的……”白云天也不隐瞒,将中华制造正准备开发数字仪表的事情讲了一遍。
  “数字仪表啊,你们打算用什么芯片?”黄主任听到这里,在旁问道。
  在他们看来,要搞数字仪器,肯定是要用进口的转换芯片。
  “我们不准备用进口的芯片,打算自己做!”白云天平静回答道。
  “自己做?”
  莫校长三人却大吃一惊,同声反问道。
  “先回办公室再说吧……”白云天不好让大家就站在楼道口说话,招呼道。
  “好!”
  莫校长三人,相互看看,像是在对眼神,然后若有所思地跟着他与方佩玲,回到办公室。
  白云天请他们坐在长藤椅上,自己拖过一个单人藤椅,拉到他们对面,又让方佩玲给泡上茶。
  “你们设计的转换电路,是打算请国外代工,还是交给国内厂家做?”莫校长等人显然心里憋了很多话想问,方佩玲刚转身,陈院长就迫不及待问道。
  “请国内厂家做!国内的华晶、华越、贝岭听说已经建成,正准备试生产,我们想找他们流片。”白云天端端正正坐好,平实答道。
  “他们?”
  莫校长三人微微撇嘴,似乎是对他们的技术实力不以为然。
  作为国内与工科结合最紧密的高等院校,科中大可是参与过不少国家的大型重点项目。像华晶等企业内部,也有不少技术人员毕业自科中大,因此对这几家企业的情况知之甚详。
  “他们啊,现在也就能做做彩电集成电路了,再过几年怕是电视机集成电路都没得做……”莫校长不想再说下去了。
  陈院长、黄主任也是一脸黯然。
  这五家重点企业,当初可是花了国家二十个亿!
  在当时资金那么紧张的情况下,还挤出二十亿投入微电子行业,国家的支持力度不可谓不大。
  如此大的投入,对它抱有的期待,自然也是特别的高。
  但是现实却是……
  “这个项目当初立项就有问题!花了二十亿,引进的却是美国人的二手设备,用屁股想,也知道哪怕建成了,也根本不可能达到我们的期望值!”陈院长脾气火爆,直接就开骂了。
  “所以啊,现在上面又拿了个908工程出来,准备再花三十亿,从国外引进八英寸生产线,争取把线程技术提升到两英寸!”莫校长靠在藤椅上,面无表情,不知他是对此赞成,还是反对。
  “我……”陈院长想骂怪话,忍了忍,脸憋得通红,“英特尔的制程技术都发展到一微米以下了,我们还去引进两微米的设备,这都什么狗屁倒灶的事!”
  “我们倒想引进最先进的,问题美国不卖给我们啊!”莫校长眼皮也不台,平静道。
  白云天在旁陪坐,也不说话。
  微电子、尤其是半导体行业,不但是资金密集型行业,更是技术密集型行业,是考验一个国家制造能力的最佳标杆。
  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
  来不得半点虚假!
  他倒是想过自己做,问题是别说投资之巨大,就算国家拨款,以中华制造现在的制造能力,也只能望而兴叹。
  哪怕是不考虑批量生产,由他亲自动手,顶天了也就能做出相当于八十年代初技术水平的半导体制造设备,充其量可以用来制造286。
  缺乏高性能传感器、精密测量仪表、高精度步进电机等设备,386等级的光刻机他都做不出来。
  所以在中华制造真正掌握超高精密制造能力之前,他不会不自量力,去挑战如此高难度的项目。
  “关于模数转换芯片,我们觉得国产集成电路基本够用了。因为我们主要是通过设计,提升运算性能,已达到接近或是到达国外同等产品的性能。”他不想大家再讨论这个让人不愉快的话题,主动将话,引回到转换电路上来。
  “什么设计这么厉害?”
  “不可能吧,如果光靠设计就能达到跟国外产品同样的性能,那外国人早就研发出来了!”
  陈院长等人闻听,都是震惊道,就连莫校长也睁开了眼皮,惊讶地看着他。
  “我能看看你们的设计么?”黄主任激动地问道。
  “这个……,我们还没定稿。等定稿以后,会先送去国外注册专利……”白云天吞吞吐吐道。
  莫校长等人恍然。
  他们协助国内厂矿多了,面对中华制造不由自主就将之当为了国营厂。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7/48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