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大国工业)(校对)第1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2/488

  下方坐着的,无论是年届退休的老同志,还是三四十岁的中青年,都不由自主微微欠身道。
  几名技术部的部长、分厂技术科的负责人,还站起了身,以示尊重。
  只有几个年长的老同志,还坐在位置上,但也面带暖意,向他点头示意。
  看着这一幕,白云天明白,他在中华制造技术层面的领导地位,已经不可动摇!
  这并非源于他的职务,而是他的实力,真正征服了所有人,让他们心甘情愿,屈居与他之下。
  这才叫以理服人。
  “大家不要客气,你们都是我的前辈,我们都是技术人员,只讲专业,不讲职务,大家请坐!”
  目的已经达到,白云天自然不会过为己甚,当即面带和善的笑容,请大家坐下。
  “前段时间,我们进行一、三分厂的改造工作,相应的设备制造、安装、调试都非常辛苦。恰好我又要参加考试,所以工作都拜托给了诸位,在这里,向各位表示感激和歉意。”白云天微笑着,环视一圈,欠了欠身。
  两个分厂改造成专门的电机、电池生产厂。规模扩大,所需的设备自然也会相应增加。
  不过白云天为电机、电池厂的布局,是以利用本时代相对人力成本低廉的半自动流水线为设计初衷。关键的核心设备出自于白云天,在加工初期,就考虑到了以后的产能扩张,故此自动化程度很高。
  哪怕生产规模扩大,也无非是将这几台核心设备,调至满负荷运转,就能支撑整个厂不间断的生产。
  而增加的那些专用设备,制造难度都低于他亲自加工的那几台核心设备。加上已经做过一次,有了一定经验,厂里的优秀技工师傅,在技术部、各分厂技术科的协助下,多费了一点时间,也顺利完成制造任务。
  在这个流水线中,技术含量最高的部分,被控制在白云天手中。
  凭借这一点,他就不担心技术扩散的问题。
  哪怕其他国企,从这里、或是兵器工业总公司那边拿到了技术,但缺乏相应的核心设备制造技术,做出来的设备,也必然会比中华制造低一到两个档次。
  这就让中华制造生产的电机、电池,可以稳稳地占据同行业的龙头位置。
  哪怕以后竞争日趋激烈,行业内爆发价格大战,他也可以屹然不惧,超然事外!
  对于这一点,在座的技术人员们,也是心知肚明。
  他们在制造新一批生产线设备时,也动过再复制几台核心设备的想法。
  然而实践告诉他们,哪怕他们将设计图纸都翻烂了、每个零部件的数据都烂熟于胸,但在实际制造中,仍是出现了无数困难。
  就算他们请来了航仪厂技术最好的几名八级工亲自上阵,做出来的关键核心部件,技术参数仍是达不到设计要求!
  作为业内专家,他们立即明白。
  这几台核心设备的制造,不光是需要工人具有极高的加工技术,还需要特殊的工艺配合。
  而这个工艺,才是白云天的不传之秘!
第一百五十七章
模糊的记忆
  技术部门试图仿制他的设备,白云天当然知道。
  可知道他也没去干涉。
  要是这么容易仿制,那国内也不必每年花几十上百亿宝贵的外汇,去购买国外先进机床设备了。
  也正是这次复制,才让技术部门一干技术人员,真心佩服白云天的技术实力。
  听到他的夸奖,技术部门一干负责人都露出了笑容。
  他们不知道,因他的表扬而高兴,本身就是承认对方实力强于自己的内心反应。
  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已经将自己放在了更低的位置,从下方仰视白云天。
  “白总客气了,这是我们应做的工作。”技术部部长李志凯,代表所有技术人员谦逊道。
  “没有什么是应该的!”
  白云天手一挥,否决了他的自谦:“我们从事的行业,是知识密集型行业,技术实力是决定我们企业生存还是毁灭的重要因素。你们不但完成了交代的工作,而且还做得很好,就应该得到奖励!我会向杜总反应,为你们技术部、技术科发放一笔专项奖金,以奖励你们在这次技术改造中做出的贡献……,当然,参与的技工师傅,以及普通工人也会得到相应的奖励,这就不提了。”
  与会的众人又惊又喜。
  他们想不到,只不过完成上级安排的技改任务,就能得到奖励!
  这在国企是基本不可能的!
  以前在航仪厂,哪怕他们做出了再大的贡献,无非也就是得一句表扬。了不起,在职工大会上夸一夸,实在觉得功高劳苦,也不过发张奖状。
  何曾有过物质奖励!
  其实,虽然不再属于军工行列,离开了熟悉的岗位,但在中华制造也挺不错的……
  一时间,许多人心中都这样想到。
  白云天来到这个时代这么久,对国企的经营状况也算是有了切身体会,看他们表情,便对他们心理活动了如指掌,不觉微然一笑。
  要是你们知道奖金的数额,恐怕就不只是简简单单惊喜一下,而是欣喜若狂了吧。
  “好了,关于技改,我们就说到这里。下面,我来说说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安排。”白云天一句话,将众人的心思,从猜测会有什么奖励,转回到今天的主题。
  “我知道,在座的各位,都是仪器仪表行业,工作多年的老前辈、老专家。大多数同志,从工作起,就基本上都奉献给了国家的航空仪器仪表行业。虽然因为企业逐渐陷入经营困境,不得不被迫从从事了一辈子的专业中跳出来,转而投入到录音机的制造,现在又转向电机、电池研究。虽说是经营所迫,但我想大家,心中多半还是有很多不甘吧……”
  白云天语气沉重地说道。
  随着他低沉的诉说,会场内众人笑容慢慢收敛,眼球,不由自主开始充盈了血丝。
  许多人,忽然就泛出了泪花。
  是啊。
  走到今天,他们又何尝甘心过。
  每一个投身军工的军工人,哪个不曾怀揣着为祖国国防事业奋斗一生的理想,斗志昂扬地踏上工作岗位。
  记得航仪厂刚建厂的时候,条件是多么艰苦。
  那时候从厂里到苏城,只有一条黄泥路,一到下雨天,行路的人就会满身溅满泥点。
  可是为了建设厂房,所有的干部职工,都推车大车、载着沉重的设备,一趟一趟往返于这条路上。有的人鞋被黄泥巴粘掉了,他们在泥水里摸一摸,摸不到就这样赤着脚,冒着雨,喊着号子将大车推到几公里以外的荒山野岭。
  那时候物资紧张,厂房的砖,都是他们自己建窑烧的。没有钢梁,他们就从十几公里外,砍来大树,一路扛到厂里,书记亲自站在最危险的房梁上,挥着红旗,指挥大家一起动手,将木梁吊上去。
  那时候除了几台苏联产的车床,只有一批缴获的伪满时期老旧机床。当车床运来,安装到位的时候,大家是多么开心,看着他们,比看着自己的孩子眼神还要温柔,眼中满满的都是幸福。
  当第一台自产的高度仪,被空军的军代表宣布验收合格,签字接收的时候,全厂人都哭了。
  太不容易了!
  那时候条件是那么的艰苦,但大家都很开心。他们相信,凭着全厂人的艰苦奋斗,总有一天,能让我们的战鹰,全部用上不比外国差的国产航空仪表,翱翔在祖国的篮天之上,保卫我们伟大的祖国!
  这个理想,从未动摇过!
  可是理想有多美,现实就有多残酷。
  由于军费的紧缩,不但是大量的武器装备没有了换装的经费,就连升级换代都变为了不可能。大家只能小修小补,将一分钱掰成两瓣花。
  空军不需要新机型了,外贸出口也因为机型日益老旧而销量大幅下滑。
  航仪厂,日子也是一天难似一天。
  终于有一天,军代表撤走了,厂里接到指示,以后都不需要厂里生产的航空仪器仪表了。未来,厂里只能自己想办法,养活自己。
  饱满的热情,抵不过挨饿的肚子。
  厂里不得不转变经营方向,不再做航空仪器仪表了,转而买来小日本的录音机,拆开来绘制电路图,自己仿制出去卖。
  最困难的时候,厂里技术部门的每个技术员,都领到了销售任务,不完成任务,就领不到当月工资。
  他们习惯于捏着绘图笔的手,捧着一台台样品,奔走在街头。他们总是讨论如何改进设计的嘴,现在要用来说服商店,愿意进他们的货。他们不断盘旋着各种计算公式的大脑,现在要用来心算每卖出一台录音机,他们能够得到多少利润……
  可就是这样,哪怕已经放下了一切知识分子的自尊,他们还是没有熬过去。
  厂子停工了。
  那段时间,对于航仪厂的干部职工来说,天,都是灰暗的,看不到一点阳光。
  谢天谢地,中华制造来了。
  随着新型电机、新型电池的问世,随着电动自行车的下线,经营越来越红火。
  如今,连一分厂、三分厂也被合并,未来,多半总厂也会合进来。
  他们再也不用担心每个月的生活费,部分实力强的技术员,甚至领到了比过去多很多的工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2/48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