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最狠暴君(校对)第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2/338

  什么滋生人丁,看不见!反正奴才们就认准了四个字:永不加赋!必须得吹爆!
  但是李纲和李若冰不晓得后世有个种花家能彻底免除农业税这事,也更不晓得后来还有种叫做包衣奴才的生物,他们只能知道前面已经发生过的事情。
  当李纲和李若冰把史书翻出来一看,发现整个中原堂口的历史里面也只有一个汉孝文皇帝曾经这么玩过免除民赋民税的事情,而且不是永久彻底全免,像赵桓这么玩的,已经算得上是开天辟地头一个了!
  所以,当赵桓说自己搞这个“真·永不加赋”还说自己算不上真正的嘉大惠于天下时,李纲和李若冰顿时都有些懵逼了。
  官家这是在变着法子的求夸奖?
  赵桓却没有发现李纲和李若冰神色古怪,当下只是又接着问道:“那朕再换个问题吧。依两位爱卿看来,何谓天下大同?”
  一听赵桓提到这个,正儿八经科举出身的李纲可就来精神了。
  “所谓大同,语出《礼记·礼运》大同章。”
  李纲捋着胡须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赵桓笑眯眯的点了点头,却又接着问道:“如何才能天下大同?”
  李纲捋着胡须的手差点儿把胡须给薅下来——
  如何才能天下大同?这个天下大同可不是官家你把人家西京改名叫大同就行的啊!你也不看看天下大同的标准——哪怕就是能让全天下的百姓都能丰衣足食,也算不上是真正的天下大同!
  “欲使天下大同,必先使百姓知礼。”
  赵桓却笑眯眯的道:“欲使百姓知礼,当先使百姓读书开智,两位爱卿以为然否?”
  李纲刚想点头表示认同,忽然间却又反应了过来,斟酌一番后才躬身拜道:“官家可是想要兴建学校?”
  “不错。”
  赵桓点了点头,答道:“朕欲兴建学校,使所有适龄儿童无论出身贫富贵贱,都能入学读书。其学校,不收束脩,不收学费。恰恰相反,朕还打算供给餐食,择其优者给予奖励。这也算是天下大同的一部分了吧。”
  嘶的一声,却是李纲的手终于把胡须给薅下来好几根,直把李纲疼得倒吸了一口凉气。
  “户部已经找过微臣数次。”
  先是向赵桓告了罪,然后李纲就开始摆事实,讲道理(诉苦):“现在不过是靖康元年五月,国库之中却马上就要见底了。可是河道要修,长城要修,许许多多花钱的地方都是停不得的大工程,官家现在说要大兴学校,却不知钱财从何而来?
  民间有句俗语,说是有钱男子汉,没钱汉子难。官家如果手里还有钱,自然是想建多少学校就建多少学校,臣绝不阻拦。可是现在国库尚不足以支应河道、长城之所需,又哪儿来的钱财去修建学校?”
  李若冰同样躬身拜道:“除了钱财,却不知这先生又该从何而来?既无束脩,又无学费,那这先生的俸禄又该从何而来?若是由官府拨给,那这些先生是不是要给官身?若给官身,是不是要给俸禄?”
  赵桓瞧了瞧李纲,问道:“就这?”
  朝堂加上地方的官员,就算没有一万也有八千,挨个抄家肯定会有一批冤枉的,但是隔一个抄一个,就不知道得有多少漏网之鱼。
  直接把皇城司给派出去,好好的抄上一波不就有钱了?就算皇城司废物了些,还比不得大明的锦衣卫,可是赵桓现在手里还有一张王炸呢——
  让秦桧去抄家,肯定是一抄一个准!
  再说了,就算不能靠着抄家致富,那就没有其他来钱的法子了?为了实现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彻底断掉那些沙雕们的话语权,钱?钱不是问题!
第90章
终结皇权不下乡的第一步
  赵桓合计着自己是皇帝,没必要为了钱犯愁啊,实在不行,不是还有赵吉翔?他老人家在龙德宫里吃得好住得好,没事儿多创作几幅字画什么的,那不就是钱?
  只要有了钱,搞学校还不是小意思?到时候直接跳过大明的社学模样,直接复制后世的义务教育模式,直接从源头上就把话语权抓在自己的手里——
  老百姓有时候确实挺傻的,可是老百姓也精明着呢,他们知道谁对自己好!
  心中打定了主意之后,赵桓干脆笑眯眯的道:“今年兴建学校的钱,朕出了。待到年底之时,再看看户部能结余出多少钱财,取其中一成,用于兴建学校和教育方面。”
  一说到这个,赵桓又来了精神:“对了,两位爱卿不妨好好合计合计,看看我大宋未来五年之内要做的事情都有哪些,分个轻重缓急,由户部做出预算之后再按预算拨款。”
  李纲和李若冰一起躬身应下,然后却都有些不以为然——
  官家的想法当然是好的,可是这种五年规划的最大阻碍本身正是当今官家,做与不做又有什么区别?还是说,让户部早早的就预留出来一部分钱财,随时准备供应官家去攻打金国或者西夏?
  一想到这里,李纲和李若冰的心里就有些不舒服,又见赵桓似乎没什么其他的事儿了,两人当下便准备告辞。
  但是赵桓却忽然间又想起来一事,喊住李纲和李若冰之后说道:“今年的春闱和秋闱也就罢了,待到下次春闱之时,朕打算增加骑射一项,十中三矢者可额外加分。
  待到明年学校建成之后,骑射一项直接在学校里面铺开,等靖康二年的学子们应试之时,从乡试就开始增加骑射,十中三者为合格,不合格者不许参加春闱,更不得授官。”
  “……”
  赵桓觉得这事儿应该有搞头,后世还有广播体操呢,大宋没有广播体操,干脆就换成骑射得了。
  最关键的是,等到这一批学生长大成人之后,完全可以像大汉时自带兵甲干粮从征的那些良家子一样去砸别人家场子。
  而且这些人还可以去抓劳工——就算花钱从他们手里买劳工,也远比雇佣大宋百姓去做工的成本要低得多!
  但是李纲和李若冰却是感觉自己明明有一肚子的话想说,甚至有一种冲到官家面前喷他一脸唾沫腥子的冲动!
  想了想,李纲还是躬身拜道:“若依官家之前大兴学校的想法,却不知道需要多少人去学校之中教导骑射?又不知道需要多少战马?
  仅至元丰八年之时,我大宋便有十四府并二百四十州,至于县,只怕不下千余。县中又下辖了许多的村镇,若一个县一所学校倒还好些,若是按照官家此前所说,几个村子甚至一个村子便要有一所学校,只怕光是骑射教员便不下十万,所需弓马前矢更是难以计数。”
  “教员好办。”
  赵桓嗯了一声道:“军中有许多老卒已经不能再上战阵,又有许多负伤的将士也难以从征,正好让他们去各所学校之中担任骑射教员,顺便告诉孩子们忠君爱国的道理,这完全就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儿。”
  可是李纲和李若冰却更担心了。
  如果是以前的禁军倒也罢了,毕竟几十万禁军基本上全都是废物,再加上担任骑射教员既有钱又有面子,估计也闹不出什么大乱子。
  但是瞧着官家这话里的意思,这种事情明显轮不到禁军的那些人,反而是把名额都给了现在军中的那些老卒和伤兵。
  然而问题就出在这里了——
  现在跟着官家一起出征的那些老卒和伤兵,哪个不是在战场上杀人如麻的杀才?旦凡有那么一点点儿犹豫和心软,估计都早被人砍死了!
  如果真按照官家所说的那样儿,慢慢的把十万老兵和伤兵全都铺开到乡里,估计都不用多,只有一个乡里有那么三五个老卒和伤兵要闹事儿,地方上就得乱成一锅粥!
  但是赵桓觉得无所谓。
  别看这些战场上活下来的老兵和伤兵一个个都是杀人如麻的杀才,可是这些人一旦放下刀枪回到乡里,捡起锄头来就是上好的农夫,根本就不会生乱。
  就算是退一步讲,这些人其中确实出了几个败类,地方官府也确实制不住他们,赵桓也同样不担心,毕竟有新培养起来的禁军,还有皇城司和殿前司,随便派哪个出去清理门户都足够了。
  可是如果要是哪个地方官府真能把他们这些人都逼得要造反了,那赵桓这个皇帝都得好好反思反思,看看是不是自己哪里做的不到位,是不是该杀几个地方官祭天?要不然的话,这些跟着自己打江山的老兵会造自己的反?
  最最重要的一点是,赵桓打算慢慢加强这些人在地方上的话语权,毕竟这些人的忠诚度是毋庸置疑的,通过加强这些人在地方上的影响力,就等于变相的加强了赵桓对于地方的掌控力度,到那个时候,所谓的皇权不下乡,自然而然的就会随着阶梯税率所导致的分家等问题而变成过往云烟。
  ……
  “炊饼~~~又香又大的炊饼~~~”
  “桃子~~~又香又甜的桃子~~~”
  待李纲和李若冰告辞出宫了之后,好不容易在宫里散步的赵桓居然听到了远远传来的叫卖声——
  大宋的百姓就这么堂而皇之的在宫城的墙根底下叫卖,守卫皇城的禁军也早就一副见怪不怪的样子,任由百姓在宫城外叫卖逗留,也没有人去驱逐。
  赵桓也是笑着摇了摇头,随即就把这事儿抛在了脑后。
  百姓愿意在宫城墙根下卖东西就随他们去,这是大宋一直以来的亲民政策所留下来的传统,自己继续保持下去似乎也没什么坏处。
  然而赵桓的好心情也仅仅只是维持了半个时辰不到——
  赵桓出征的时候也就算了,只要在京城,基本上每天都会去给孟太后请安,结果今天刚刚到了孟太后那里,就得到了一个不知道该喜还是忧的消息。
第91章
赵桓:又要选妃,就挺愁的
  赵桓其实也挺犯愁的。
  朝堂上乱七八糟的破事儿挺烦,三天两头的就带兵去砸人家场子其实也挺烦,偏偏孟太后她老人家不觉得赵桓烦,现在还张罗着要给赵桓纳妃。
  没错,就是纳妃,而且孟太后她老人家的理由很充足:毕竟是新皇登基,本来就应该大赦天下,同时再广选秀女充实后宫。
  之前这大赦天下确实是赦过了,只是赵桓登基不久就被完颜宗望带兵围了汴京,其后赵桓又一直带兵征战,所以广选秀女的事儿就给拉下了,不如趁着现在赵桓正在京中的机会,赶紧把这事儿给办了。
  而且孟太后还不允许赵桓拒绝,只要赵桓一有拒绝的意思,孟太后她老人家就抹眼泪,还一边抹眼泪一边说自己对不起赵家的列祖列宗,自己没能生个儿子也就算了,现在当成亲儿子一样的赵桓还是个不孝顺的,连让他纳妃都不听,自己真是活着不如死了算了等等诸如此类的话。
  然后朱皇后就一边劝着孟太后一边抹眼泪,表示赵桓再不纳妃,自己这个皇后也就没办法当了,一旦有皇后善妒的谣言传出去,那还不如赶紧的把自己废掉算了。
  两个女人一台戏,直唱得赵桓耳朵嗡嗡响个不停,然后一挥袖子就表示你们愿意咋折腾就咋折腾,别耽误我带兵去打姓完的和姓李的就行。
  然后孟太后和朱皇后就一起停下了眼泪攻势,拿着锦帕擦了擦并不存在的泪水之后就开始兴致勃勃的讨论起了哪家的姑娘更漂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2/3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