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最狠暴君(校对)第3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5/338

  想到这里,秦会玩还是忍不住劝道:“启奏官家,臣以为虽然皇城龙气极重,可以不用在乎什么槐树不槐树,可是……”
  赵桓却摆了摆手,笑眯眯的说道:“没什么可是不可是的。以后哪个混账王八蛋胆敢不忠王事,陷害忠良,贪腐无度,残害百姓,朕就把他挂到这老歪脖子树上去。”
  ……
  “秦卿留在顺天府这里做好准备,回头等朕领兵出征,朕会让人传信汴京,各部先往顺天府皇城这里搬迁。”
  安排完了歪脖子老槐树的事情后,赵桓又对秦会玩吩咐道:“另外,废现有西京(河南府)、南京(宋时的应天府为商丘而不是后来的南京)以及大名府,依着紫禁城的规模缩小千倍之后在金陵、长安、沈州各自再修一座皇城,此后以汴京城为留都,以金陵为南京,以长安为西京,以沈州为东京。”
  秦会玩咂咂嘴,心中暗道官家果然就是官家,真特么会玩——沈州现在可还在人家金国手里呢,官家这就惦记着在那里修皇宫了?你是有多瞧不起人家金国?
  再说了,虽然咱大宋有西京、南京和大名府,可是这三个地方也仅仅只是名义上的陪都,连像样的皇城都没有,官家却要在金陵、长安和沈州修建皇城,这是要干啥?你想狡兔三窟还是咋的?
第502章
大宋的基本国策
  众所周知,云服务器和cdn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多节点分发,在某台服务器宕机可以立即切换到其他节点的备份服务器,除非是所有的节点同时全部完蛋,否则的话是不会影响服务器在线的。
  如果把一国之都看成是服务器主节点的话,那陪都自然就是备份服务器节点——赵桓在穿越成崇祯那个倒霉蛋之前是个程序猿,而迅飞先生曾经说过,不会玩云节点云备份的程序猿不是好皇帝。
  尽管历史上最早玩出来云备份的是大宋,拥有应天府和西京、大明府这三个陪都,然而很可惜的是大宋朝的皇帝们显然不明白什么叫做云节点,以致于这三个地方根本就不具有云备份的功能,大明府这个原本做为攻辽前出基地的存在更是连其应有的做用都没发挥出来。
  真正搞出了云备份功能的还得是大明的成祖皇帝朱老四,虽然崇祯那个蠢货在北平服务器节点宕机的时候没有及时切换到金陵服务器节点。
  现在赵桓要搞的可不仅仅只是金陵、长安、沈州这三个地方各自修建皇城,而是要像大明时期的南京一样让这三个陪都拥有从中书省再到六部、军府的完整职能机构,假设未来有一天真有需要,也可以立即启用。
  当然,这个想法确实是有点儿杞人忧天的意思,可是就算以后永远也用不上,这三个地方的皇城也能够让百姓吃到一波产业链的福利,从而拉动经济和税收。
  哪怕是收门票让百姓参观都能带来稳定且持久的收入。
  好的皇帝,就是这么高瞻远瞩并且时时刻刻不忘从百姓身上捞钱。
  当然,就像周树人说的那样儿,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换到一个国家身上也是一样。
  能从自家百姓身上捞到的,那都是属于小钱儿。
  真正的大头还得是打上几场灭国之战,直接把对方的国库搬回来才能算是横财。
  所以,赵桓的关注重点很快就从云备份转移到了金国那边,再加上此次亲征根本就没有藏着掖着的意思,赵桓也想知道顺天府这边百姓的真实反应。
  “金国那边倒是动静颇大,最近来往滦州边市的商人都少了些。”
  秦会玩躬身奏道:“至于顺天府这边,除去那些豪商巨贾们想要捐饷献粮之外,民间百姓也在闹腾着从要从征,不过都被臣给劝回去了。”
  赵桓嗯了一声,说道:“你做的对。”
  即便是在冷兵器时代,老流氓刘邦还知道立下士不教不得征的规矩,现在大宋对外的战争虽然还没有达到一战二战那种纯热兵器战争的水平,却也不再是以前凭着血气之勇就能上阵杀敌的冷兵器模式了。
  再加上金国那边的火器发展已经被方别引向了歪路——火药中硝石的比重加大,不仅意味着容易炸膛,同时也意味着炮声更响,硝烟味儿更重。
  正所谓新兵怕炮,老兵怕枪,禁军里面的老兵油子们能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睡着,也能在偶尔火铳响起的战场上保持万分警惕,而那些新兵就恰恰相反,更别说这些没有经过训练的青壮百姓,到时候不先炸营才怪。
  至于那些想要捐饷献粮的豪商巨贾,赵桓一时间却是有些迟疑。
  不接受这些人捐饷献粮吧,难免就会寒了人心——崇祯那倒霉孩子想要借钱都借不到,大宋民间是可着劲儿的给皇帝送,这人心多难得多宝贵呀。
  可要是接受吧,又有可能给人一种扶植商业的错觉。
  大宋虽然从来都不禁止商业的发展,但是也不会大鸣大放的支持商业,重农抑商才是大宋的基本国策,而大宋之所以会放宽对于商业的管制,说白了还是为了有钱给大辽、西夏等国岁币。
  要不然的话,为什么历史上就只有大宋会放开商业管制,其他辣么多的朝代有一个算一个几乎全是重农抑商,难道这些王朝的皇帝们全都是瞎子,看不到商税能够给国库带来多少好处?就算这些皇帝全都是蠢货,那站在朝堂上的那些大佬们也总该看的到吧?
  不是看不到,而是在工业技术和农业技术不够发达的前提下只能选择性的重农抑商——商业这个玩意固然能提高朝廷的收入,可是没有了农民种地,再多的钱也没办法换成粮食,种花家有高产杂交水稻有化肥,古代的那些皇帝们有个球?所以,为了国家的稳定,皇帝和朝堂上的那些大佬们也只能优先选择重农。
  就像黄世仁说的那样儿,正所谓穷生奸计,富长良心,无聊生祸患,文雅点儿的说法就是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种理论的背后其实是千千万万农民的血泪——吃不上饭的时候是农民伯伯,有饭吃了就是农民兄弟,吃的好了就是农民工,基本上用不着了就是恶意讨薪。
  现在的大宋虽然不用给谁岁币了,可是在小冰河期的威胁下,赵桓也没胆子去挑战重农抑商这个基本国策。
  万一都特么跑去搞工业搞商业了,谁来种地?没有人种地,各地的粮仓又该上哪儿囤粮食去?没有粮食,等着小冰河期来了之后粮食减产,粮价疯涨,老百姓照样吃不起粮食,该造反的还是会造反,基本上还是个凉凉的结局。
  除非先搞出来化肥,再搞出来杂交水稻高产玉米红薯土豆之类的玩意,可是除了红薯土豆还比较靠谱之外,剩下的又有哪个靠谱的了?天然肥料的产量低,化工肥料没那个技术,就连玉米这玩意都不太靠谱——据江湖传言,大宋时期的玉米跟后世那些甜玉米、粘玉米之类的可是一点儿都不像,产量也未必真就那么高。
  还有一点更要命的是,赵桓之前还有过一个多生孩子多种树的国策……
  多生孩子就意味着人口会大量增加,对于粮食的需求也会大大增加。
  所以,赵桓现在要执行的就是重农抑商,趁着小冰河时期来临之前就先大量的囤积粮食,尽可能的减少未来可能产生的动荡。
  也正是因为如此,那些豪商巨贾们想要捐饷献粮的举动,就成了让人头疼的事情。
第503章
最后的忠犬
  赵桓有一个很好的习惯,那就是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论到揣摩上意,玩弄人心,整个大宋可能也找不出来几个比秦会玩更会玩的高手,所以,钱粮的事情交给秦会玩去处理,赵桓自己则是准备带着手底下的十万马仔去砸老完家的场子。
  但是刚到滦州城,赵桓就不得不再一次停下了脚步。
  塔塔儿部的扛把子蔑古真·阿勒图带着草原上百十个部族的头人跪在滦州城外请求内附。
  实在是活不下去了。
  虽说塔塔儿部以前总是跟蒙兀部纵马相攻,蒙兀部也确实算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是阿勒图也不得不承认,比较强势的蒙兀部和合不勒这个蒙兀大汗的存在就相当于草原上有一根定海神针的存在,除了塔塔儿部之外,各部纵然有些纠纷也都能依靠蒙兀部居中调和一二,不至于动不动就打死打死。
  就算是遇到了天灾,草原各部也能在蒙兀部的带领下向外转移矛盾,尤其是趁着金灭辽的这段时间,草原各部多多少少也算是吃了个饱。
  可是随着大宋的忽然雄起,杨再兴那个杀神带着五百骑兵干掉了合不勒汗,顺便还把蒙兀部的十万骑兵当鸡崽子一样给剁了,之后蒙兀部这个草原的定海神针就算是彻底完蛋了,而草原各部在失去了蒙兀部的约束之后,往日被蒙兀部强压下来的矛盾终于爆发了。
  塔塔儿部约束不了草原各部,甚至连自己的日子也不太好过。
  因为当时接受了金国的册封,转头又给大宋带路干掉了蒙兀部的黑历史,塔塔儿部在草原上的形象差不多就是背叛了苍狼白鹿的杂种,除了那些死心塌地跟着塔塔儿部混的小部族之外根本就没人把塔塔儿部当回事儿,更不愿意承认阿勒图是整个草原的大汗。
  在这种情况下,整个草原各自为政,动不动就互相开片纵马相攻,塔塔儿部也少不得被卷入其中。
  而中原堂口有句老话,叫做屋漏偏逢连阴雨,船迟又遇打头风——草原上陷入了混乱,搞劳务派遣搞得风生水起的金国也把目光投向了草原,时不时的就派兵过来搞一波劳工招聘活动。
  如果塔塔儿部像当初的蒙兀部一样,那么就算打不过金国好歹也能勉强自保或者再不行还可以往更远的地方迁移,可是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塔塔儿部约束不了草原各部,而草原各部在这些年里因为总是互相开片的原因也都各自结下了死仇。
  搞不过金国,旁边还有个大宋动不动就在那里虎视眈眈的磨砺爪牙,再加上赵桓又一次大张旗鼓的亲征金国,早就已经精疲力尽的草原各部也终于回过味儿来了。
  要么就趁着现在这个机会赶紧请求内附,要么就赶紧趁着宋金两国开片的机会跑路,否则的话就只能等着大宋干掉金国以后再像大汉或者大唐一样干掉草原各部。
  结果就是草原上继续内讧——
  一部分部族觉得金国不是什么好东西,宋国也同样不是什么好东西,既然这两家没一个是好东西,那就不如趁着两家开片的机会赶紧溜,就像当年的匈奴一样西进也行,北上也罢,反正只要离这两家远点儿就行。
  天下除大宋与大金外尽皆弱鸡,以草原勇士的本事,又有何处不可去的?
  另一部分则是以塔塔儿部为首的部族,这些部族觉得与其给金国人当狗,倒还不如效仿当年金日磾。
  看看人家金日磾在大汉的待遇?
  正所谓彼可为,我亦可为。
  姓金的可以号称为大汉流尽最后一滴血,是刘氏最后的忠犬,我阿勒图也一样可以为大宋流尽最后一滴血,一样可以成为赵氏最后的忠犬!
  然后这百十个部族的头人就跟着塔塔儿部扛把子阿勒图一起跑来了滦州边市,打算正式请求内附。
  说好听点儿叫内附,说不好听点儿就是大家伙儿各自卖掉各自的部族,给自己换取后半辈子的荣华富贵——只要你大宋皇帝还要一点儿脸,那你就不能这么赤手空拳的接收整个草原吧?多多少少不都得给点儿封赏?
  事实证明,阿勒图这一次终于做出了一个正确的决定。
  赵桓倒是不在意什么脸面不脸面的问题,但是赵桓看上了草原诸部的骑兵。
  众所周知,铁木真原本也就是个草原小部落的大汗,后来干掉了扎木合跟王昆之后才算是发了家,后来又一统草原,弄出来个蒙古帝国,其后蒙古帝国东征西讨,先灭金,后灭宋,兵锋甚至直抵多瑙河。
  而蒙古帝国的牛逼之处就在于骑兵,蒙古骑兵最强大的时候可以一人多马,可以在马背上休息,可以不眠不休万里奔袭,多变的战术尤其是曼古歹等战术的应用,让蒙古帝国的骑兵所向披糜。
  至于受人吹捧的那颜军事贵族体系则是中原堂口玩剩下的——无视身份?纯粹依靠战功封赏?那大秦的军功爵制了解一下?
  赵桓看上的就是草原骑兵那无与伦比的机动能力与持久做战能力。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带着草原上的骑兵去砸老完家的场子,似乎比单纯的带着火炮去砸建奴便宜祖宗的场子会更带感一些。
  ……
  “诸卿既然内附大宋,那么朕也不会亏待了诸卿,只等此次灭金之后,诸卿皆有封赏。”
  接见了以阿勒图为首的一众头人之后,赵桓先是画下了一个大饼,接着话风一转,说道:“诸卿选择此时内附,想来诸卿也是想着为大宋出一分力,既如此,朕就给卿等一个机会。”
  “卿等可以集结部中敢战之士,以万人为一队,设万夫长,其下千人一队,设千夫长,再下百人一队,设百夫长,最下十人一队,设十夫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5/3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