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最狠暴君(校对)第2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2/338

  种师道直接就朝那些将门大佬们瞪了过去——
  特么的,掉链子又不是老夫自己一个人的事儿!再说了,虽然是老夫在执掌枢密院,可是你们在军中的影响力也就不见得小了!现在大家都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你们就这么想看老夫的笑话?嗯?
  尤其是你姓曹的,你家就特么是大宋将门的坐地虎,最听话的是你家,最不听话的也特么是你家,你特么还有脸跟他们一起嘲笑老夫?老夫眼看着就特么快要告老还乡了,这特么根本就是受你们牵连啊混蛋!
  “咚。”
  赵桓放下杯子,又将火力对准了这些将门:“是不是以为朕说的是枢密院,所以就没你们这些将门什么事儿了?”
  “朕觉得讲武堂这个东西很不错,打从明年开始,你们这些将门里就挑几个兵法学得好的,给朕到讲武堂里面去当教书先生。”
  “还有,家里表现好点儿的子弟,都给朕滚到军队的基层去,其他的将士怎么练他们就怎么练,其他的将士怎么出征上战场,他们就怎么出征上战场。”
  “你们别觉得这是朕在挖你们的命根子。说句不好听的,就你们手里的那点儿东西,朕还真就看不上眼。”
  “别总想着把学问都攥在自己手里,外面的世界一天一个样,总抱着以前的那点儿东西固步自封,早晚都会跟不上大宋发展的步伐,到时候你们让朕怎么办?”
  “朕现在还能跟你们掏着心窝子说这些,要是你们再不思进取……。”
  后果会怎么样,赵桓没有明说,但是在场的这些人精,基本上都明白赵桓话里的意思。
  所以,只是稍微那么一琢磨,曹家的扛把子曹宏伯就抢先躬身应道:“启奏官家,以前是臣等不思进取,如今官家当头棒喝,却是唤醒了微臣。请官家放心,微臣回去之后,就按照官家的吩咐去安排。”
  曹宏伯的话音一落下,其他几个将门的扛把子也赶忙躬身应下,顺便还一起偷摸的瞪了满脸得色的曹宏伯一眼——
  大家都是腰间盘,你怎么就那么突出?表忠心的速度比大家考虑问题的速度都快,难怪你曹家能在大宋混成将门中的坐地虎!
  曹宏伯当即便毫不客气的反瞪了回去——现在不过是被官家喷上几句,喷完了也就完了,你们不服气,你们顶撞官家试试?当心试试就逝世!
  但是紧接着,曹宏伯又躬身问道:“敢问官家,刚才官家所说的那些问题,其他的倒还好理解一些,只是这极限状态下的动员组织问题指的是?”
  “指的是将要亡国之时,应该如何应对的问题。”
  赵桓的脸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黑了下来,冷哼一声道:“似上次完颜宗望兵围汴京一般,眼看着稍有不慎,就是个亡国灭种的下场,所以,朕的问题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办?”
  “大宋有百万禁军,百万厢军,可是这些禁军和厢军不可能全部驻扎在汴京吧?”
  “一旦遇到类似上次的危急情况,该如何应对?还有这些军队,包括民间的青壮在内,又该如何征调?”
  “常言道,士不教,不得征。如果跟上次一样,直接号召或者征调普通的青壮上城头上协防,那是不是对他们生命的不负责任?”
  “除此之外,无论是禁军还是厢军,每年都会裁汰一批老弱士卒,地方上补充进来的,又得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训练才能适应军伍的生活。”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提前对他们展开一定的训练?就像是现在学堂里的军训一样,他们接受过一定的训练,进入军伍之后也就能更快的适应,这样儿是不是就能解决军伍每年因为裁汰老弱而导致作战能力下降的问题?”
  被赵桓这么一说,曹宏伯又悄然跟种师道对视了一眼。
  士不教,不得征。这句话是从老流氓刘季那时候开始的,可是“非教士不得从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凡不习礼义之士,不得召之身边使用,他也不是官家所说的意思啊。
  再说了,就凭着现在大宋的条件,再想要被人打到汴京城下,除非官家先自废武功,否则的话,周边哪个小国不都是老老实实的年年朝贡,就连金国现在都在老老实实的替大宋抓劳工……
  当然,这些都不是现在该考虑的重点。现在该考虑的重点,是官家提出来的,这些乱七八糟足够让人头疼的问题——这些问题几乎是从先秦时期就已经存在的,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又哪里是那么容易的?
  斟酌了一番后,还是曹宏伯先躬身问道:“依官家之意,可是要拆分了枢密院,使其各司其职?”
  赵桓嗯了一声,先是点了点头,接着却又摇了摇头。
第374章
七零八落的枢密院
  一众将门的大佬们大眼对小眼,心里分外想骂娘。
  尽管在出现许振飞那个沙雕率兵冲击行在,意图刺杀天子的事情之后,这些将门的大佬们就已经做好了一定的心理准备,但是当赵桓的板子真正打下来的时候,这些大佬们还是感觉有点儿难受——
  你这又是点头又是摇头的,到底是啥意思?让我们猜?那你猜我们猜不猜?
  然后曹宏伯就试探着问道:“官家是想拆分枢密院,却又不愿意枢密院就这么拆分掉?”
  赵桓嗯了一声,说道:“朕是打算让枢密院改制,可是却有许多地方还不够完善。”
  说完之后,赵桓先是吩咐无心在大殿的屏风上挂起了一副地图,接着又踱步到地图前,指着地图说道:“北起燕然,南至交趾,东起瀛州,西至甘肃,即便不去计算耶律大石现在掌控的地些地盘,也不去计较原本的辽东汉家四郡,我大宋现在就有十几个布政使司、百十个州、近两千个县。”
  “朕倒不是嫌这些地方多,可是这地方多了,终究有地方多的麻烦”
  “别的不说,光是枢密院,就没办法直接掌控这么多地方的驻军吧?”
  种师道的脸色顿时黑了下来——你特么说事儿就说事儿,可是你一个劲的拿我枢密院说事儿干什么?老夫已经够丢人的了,官家你就不能给老夫留上几分面子?
  就在种师道暗自吐槽的时候,赵桓又接着说道:“所以,为什么枢密院不能跟朝廷一样?朝堂可以划分十几个布政使司来治理天下,枢密院同样也能划分十几个军事辖区出来,简称军区。”
  “当然,布政使司管民,其中丁口、田地、农桑、商业、基建、赋税等乱七八糟的问题太多,一省之地为一个布政使司,几乎已经是极限了。可是换到枢密院这边,像河北、山东、河南这几个交界的布政使司,是不是可以归为一个大军区?”
  “以此类推,整个大宋划分为几个大军区,一个布政使司算一个军区,一个州则是一个小军区,枢密院直接管辖大军区一级,或者直管到军区一级。”
  赵桓的话音落下,大殿里的这几个将门大佬们顿时就有些意动——
  众所周知,中原王朝自古以来的规矩就是四大天王有五个。
  大宋的将门自然也不例外,四大将门分别有曹、折、杨、种、姚,也是五个。虽然杨家已经逐渐呈现出没落的趋势,可是再怎么没落的杨家,那也是四大将门中的一员。
  除此之外,大宋还另有呼延、潘、高、石、庞等等大大小小的将门十几家。
  这么算起来,官家所规划的大军区最好有五个,这样儿就正好能公平的分配给四大将门,布政使司级的军区也刚好能分给剩下的那些将门。
  只是这么一来,枢密院这个位置就显得很蛋疼了。
  五大军区再牛逼,那也得老老实实的受枢密院的管辖,可是四大将门也只有五家,又上哪儿整一家出来执掌枢密院?
  要不然随便推举一家小的将门顶在前面执掌枢密院,四大将门则是暗中掌握着五大军区?
  几个将门大佬在私底下用眼神交流的小动作自然瞒不过赵桓,然而赵桓却没有出声喝止,反而呵呵轻笑一声后又接着说道:“除了军区之事,枢密院自身肯定也要改。”
  “现在枢密院之下,有北面房、河西房、支差房、在京房、教阅房、广西房、兵籍房、民兵房、吏房、知杂房、支马房、小吏房,共计一十二房,吏有百二十人。”
  “以百二十人之数,执掌大宋百万禁军、百万厢军。”
  说到这里,赵桓忍不住呵的笑了一声,说道:“出了乱子才是正常的,不出乱子,反倒不正常了。”
  种师道的脸色更黑,其他几个将门大佬也一起低头瞧着种师道——如果不是在赵桓这个皇帝面前,或者说如果不是现在的场合不对,只怕这几个大佬该出言嘲讽种师道了。
  赵桓却叹了一声,说道:“改吧。知杂房、在京房原本负责支移兵器的那部分、支马房三者合并为总后勤部,负责天下兵马的粮草、饷银、兵器的调拨与发放,包括战争状态下的民夫征调、分派,都归总后勤来负责。”
  “支差房与教阅房合并,改为总参谋部,主要履行作战筹划、指挥控制和作战指挥保障,研究拟制军事战略和军事需求,组织作战能力评估,组织指导联合训练、战备建设和日常战备等职能。主要负责完善大宋整体的军事战略规划,加强对于军队战略规划集中统管,提高大宋国防和军队建设。
  “废北面房与河西房、广西房。除不再掌行吏卒外,其余部分与吏房、小吏房直接并归军机处,各大军区、军区及小军区、驻地方部队的人员磨勘功过叙用调动等事。另外,内行厂派人,跟军机处联合组建政治司,要让天下的将士们知道该为谁而战,为何而战!”
  “另设总装备部,主要负责大宋所有军队的装备发展规划、研发需求管理、试验鉴定、采购管理与列装计划等事宜。”
  “兵籍房与民兵房,改归兵部,负责招募兵员、地方青壮的训练等事宜。”
  “还有,组建军事审判司,专司军人触犯律法等事。”
  “组建军事情报局,负责侦辑天下,监控外国的军事动向,必要的情况下,可以找皇城司帮忙。”
  “总后勤部、总装备部归枢密院直辖,总参谋部、军机处、军情局比枢密院低半级,军事审判司独立于枢密院之外。”
  “……”
  等到赵桓说完之后,种师道跟那几个将门大佬们都陷入了懵逼状态——合着官家您老人家把我们叫进宫里来根本就不是要跟我们商量怎么改制枢密院,而是单纯的通知我们一声啊!
  您老人家这是早有预谋吧?
  只是低头琢磨了一番后,种师道跟几个将门大佬发现这么搞确实挺靠谱,如果真能施行下去,倒比原本枢密院那套乱七八糟的管理方式要强多了。
  只是还没等一种大佬们往深了琢磨,赵桓又接着说道:“另外,朕有意让讲武堂增设。讲武堂以后依级而设,专门针对现役的军官进行培训,广授孙武子等兵书。”
  一听赵桓要广授孙武子等兵法,种师道当即也顾不得再思考别的了,连忙劝道:“官家不可!”
第375章
屠龙术
  见赵桓将目光投向自己,种师道便躬身拱手,答道:“启奏官家,兵家之术自古便是不传之密,选择传人亦须考察再三,非心性、人品皆上佳者不传,便是防着有心怀不轨之徒学去之后祸乱天下。”
  “官家乃是不世出的英主,天下禁军、厢军之中无人不服,然则以后……臣斗胆,敢问官家,倘若官家后人不如官家,这兵家之术又所传非人,岂不是要天下为之而乱?”
  然而让种师道失望的是,赵桓不仅没有因为自己的劝说而收回成命,反而满脸的轻松之色。
  种师道一开始出言阻止的时候,赵桓还以为是多么严重的问题呢——
  如果说是担心有人把这些东西学会之后搞事情,那后世的毛选还有民兵手册之类的就干脆就别印刷也别卖了。
  毛选前四卷是屠龙术,第五卷则是倚天剑;民兵手册里包含了练兵之法、枪械的制造与维护;民兵爆破地雷教材里面甚至包含了地雷的制造保养和炸药的提炼技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2/3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