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最狠暴君(校对)第2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2/338

  “你?”
  耶律后斜了萧齐一眼,问道:“如果让你出征一个国家,就以花剌子模为例,你需要带多少军队?需要什么样儿的兵力配置?需要征发多少民夫?需要多少武器军械?需要多少牲口?需要多少粮草?花剌子模的国力如何?地形如何?风土民情如何?山川河流走势如何?
  如果以占领花剌子模全境为目标,你需要用多长时间?如果以彻底征服花剌子模为目标,又需要多长时间?又该准备什么?又该怎么去做?还有,什么样儿的花剌子模人值得扶持,什么样儿的需要打压?”
  一连串的问题问完后,耶律后不屑的瞥了瞠目结舌的萧齐一眼,嘲讽道:“屁都不知道,你还开疆扩土?有没有听说过一句话,叫做一将无能,累死三军?我告诉你,就你这样儿的蠢货带兵出征,你能把整个军队都给葬送进去。”
  “那你就知道?”
  萧齐不服气的道:“你说的这些,是大帅才应该考虑的问题,我一个大头兵需要知道这些?”
  “官家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耶律后呵呵笑了一声,说道:“还是以花剌子模为例”
  “征讨花剌子模所需要的情报,我可以寻求皇城司和东辑事厂的帮助,他们绝对能弄到花剌子模的地图和国力数据,地图是详细到村庄、河流的那种,甚至比花剌子模所用的地图都更详尽。国力数据虽然不能精确到他们国库有多少枚铜板,但是能大概知道他们的岁入、岁出、驻军和军队的训练情况。”
  “基于这个前提,如果只是要快速平推,那我只需要五万骑兵,就能纵横于花剌子模的国土。如果以占领为目的,那我至少需要五万骑兵,十万步卒,其中盾兵至少一万,弓手弩手最少三万,其余的可以是普通的步卒。”
  “如果以之前辽国的实力来推算,我需要准备至少三十万民夫,哪怕换成了现在的大宋,我也需要至少十五万民夫。也就是说,我最少需要准备足够三十万人一年所需的粮草,因为花剌子模本生产粮的能力有限,很难做到就地取粮。”
  “至于牲口和军械之类的东西,我需要……”
  “如果只是为了快速占领,所所谋求的也只是短期利益,那么我会把花剌子的模的所有人分为三种。一种是花剌子模原有的宗室,一种是原本的贵族和士绅阶层,另一种则是普通的百姓和贱民。”
  “而需要拉拢的,正是原本的贵族和士绅阶层,需要清理的是原本的宗室,需要打压的是他们普通的百姓和贱民。这么做可以做到利益最大化。”
  “反之,如果是要彻底且永久性的占领,那需要拉拢的就是花剌子模的普通百姓和贱民,同时还要从本土迁移百姓过来戍边,用最快的速度将原本的宗室和贵族、士绅全部清理掉,消除他们的影响,并且建立社学,同时开启察举和科举两种选官制度,既是给那些百姓出人头地的机会,也是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同化兼并的目的。”
  耶律后越说,萧齐就越心惊。
  这也太特么吓人了!
  耶律后所说的这些东西,萧齐的心里不是一点儿都不懂,只是自己懂的那一点儿也是常年带兵打仗才慢慢摸索出来的,总是处于一种模模糊糊的状态,何曾像耶律后这样儿总结的如此全面又如此清楚?
  萧齐觉得,凡是懂得这些的,起码也应该是统率三军的元帅,或者是朝堂上的那些相公们才行。可是现在看来,似乎大宋的军中人人都懂这个?
  “大宋的军中人人都懂这些玩意,不懂的会被揍成傻子然后被勒令退伍。”
  就在萧齐一脸懵逼的时候,耶律后又接着说道:“这玩意根本就没什么稀奇的,就跟大宋的百姓人人都知道怎么造反一样。虽然没人造反。”
  “人人都知道怎么造反?”
  萧齐一脸懵逼的问道:“那宋国的皇帝就不怕百姓造反?”
  耶律后却呵的笑了一声,说道:“事实上,我们军中也教过普通士卒该如何造反……”
  “除了军中,地方上则是从县学开始,就有先生讲授关于造反的课程,内容包括历朝历代造反的案例,包括他们为什么成功或者失败,包括造反的目的,形式,过程。”
  “这么说吧,只要你好好学,只要你能从县学毕业,那你就能随时拉起来一支造反的队伍。”
  “当然,禁军会用更快的速度镇压你。或许都用不着禁军,光是厢军就能把你给剁喽。”
  “因为百姓知道怎么造反,不代表百姓一定要造反。”
  “恰恰相反,百姓们很拥护官家,丝毫没有造反的念头。”
  “跟你说个笑话——汴京城的百姓听到传言说官家每顿饭菜是四菜一汤,结果他们居然跑到皇宫外喊着要给官家捐钱……”
  “在大宋,你会经常的听到有老农之类的非议官家,说官家败家,说官家好私访,说官家好折腾,反正说什么的都有。”
  “但是!如果你被看出不是宋人,还敢凑过去聊这类的话题的话,最好的结果是被这些刚刚还在非议官家的人扭送到官府。如果运气不好,可能会被他们打上一顿——直接打死的那种。”
  萧齐觉得自己的三观都彻底崩塌了。
  世间居然有如此皇帝?
第309章
弄巧成拙
  “世间居然有如此之皇帝?”
  就在萧齐发出了这样儿的疑问不久之后,可敦城的耶律大石也发出了同样的疑问。
  耶律大石不知道自己该如何面对宋国皇帝派来的这个节团。或者说,耶律大石不知道自己对于大宋该抱着什么样儿的心态,更不知道该用什么样儿的心态去揣摩宋国的小皇帝。
  跟只需要听命令办事的骑兵统领萧齐不一样,耶律大石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宋国的关注。也正是因为如此,耶律大石知道的东西远比萧齐知道的更多,也远比萧齐知道的要详细一些。
  比如赵桓忽然雄起,按着金国暴捶了一通之后又征西夏,灭交趾,朝堂上也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改制,这些事情都被耶律大石看在眼里。
  以前还不能理解那些皇帝们为什么要感叹“恨不能生中国”、“愿来世生中国”的耶律大石,现在忽然就理解了。甚至耶律大石也在想,为什么自己就没能生在大宋?
  可是想归想。
  辽国之所以灭亡,除了辽国朝廷本身的问题之外,最大的外部因素则是因为宋国的背盟。
  轻飘飘的一纸海上之盟,打破了辽、宋两国一百多年无战事的平静。辽国被灭,宋国也差点儿被灭。
  纵然知道宋国已经换了新的皇帝,纵然知道新皇帝对待辽国的亡国遗民跟对待宋国百姓一模一样,可是宋国联金灭辽的行为就像一根刺一样,深深的扎在耶律大石的心里。
  “如果……”
  微不可察的叹了一声,过了半晌之后,耶律大石才对帐篷中的群臣问道:“你们怎么看?”
  站在文官之首的萧贤呵呵冷笑一声,躬身道:“若非宋国赵佶那狗贼背弃盟约,又联合金贼,辽国又怎么会灭亡?虽说是换了新皇帝,可是宋人毕竟奸诈,毁书背约如同儿戏,臣以为不可信!”
  站在武将之首的耶律静也嗯了一声,站出来躬身道:“宋国小皇帝派使前来,又能有什么好事情?莫非是要与我大辽再约为兄弟之国,改日再引金兵来攻么?依臣之见,不若谢绝来使,让他回去便是了。”
  听到萧贤和耶律静都是一般无二的想法,耶律大石刚想点头,却见群臣里面又站出来一人,躬身拜道:“启奏陛下,宋国小皇帝残暴不仁,现在遣使来朝,必然不安好心,臣以为不如毁书斩使,方为上策!”
  “毁书斩使?”
  听到这四个字,不光是耶律大石皱起了眉头,就连刚刚口口声声数落着宋国不是的萧贤和耶律静也皱起了眉头,萧贤更是站出来指着说话之人道:“汝安的甚么心!”
  “还请左相息怒。”
  说话之人先是向着萧贤拱手致歉,接着又向耶律大石躬身拜道:“我大夏又何曾招惹他宋国了?那狗皇帝只是随便找了个借口,便尽起十万大军征我大夏。”
  “那狗皇帝说什么四海天下之主,可是他杀我大夏百姓如宰鸡犬,彼时可曾有半分留情?”
  “臣以为,陛下不仅该毁其书,斩其使,更该择吉日南下,早早灭了宋国才是!”
  “任得敬!”
  萧贤暴喝一声,指着任得敬骂道:“你本为宋臣,后降西夏,西夏被灭,你来投我大辽,如今安敢在朝堂上挑拨是非!”
  任得敬道:“宋国那狗皇帝现在遣使来大辽,便说明那狗皇帝已经打起了大辽的主意,若是不早早的起兵南下,只怕宋国使臣一到,大辽朝堂上又要出现什么反复!”
  萧贤皱眉道:“什么反复?”
  任得敬向着萧贤拱了拱手,答道:“南人自来能说会道,三寸不烂之舌最是擅长颠倒黑白搬弄是非!待其使节一到,宋国上皇背盟之事必然被他们轻轻掠过,再许以许多好处,到时朝堂诸公岂不是又该跟他宋国缔结盟约?到那时候,大辽便会再一次成为砧板上的鱼肉,任由宋国那狗皇帝宰割!”
  “一派胡言!”
  萧贤怒道:“汝安敢小觑我大辽众臣?”
  任得敬呵的笑了一声,说道:“今日陛下不听我言,来日须有陛下后悔的时候!”
  听到任得敬这么一说,耶律大石心里也腾的生起来一股火,指着任得敬道:“来人,把他给我叉出去!”
  “陛下!陛下!”
  尽管被侍卫拖着向帐外走去,任得敬还是挣扎着叫道:“如今宋国改制,正是南下的最好时机!若陛下不听我言,将来悔之晚矣……”
  耶律大石摆了摆手,示意侍卫赶紧把任得敬拖出去,然后又将目光投向了李良辅:“李将军,你又怎么看?”
  李良辅一愣,躬身道:“启奏陛下,臣乃是亡国丧家之犬,不敢对大辽国事多加置喙。不过,臣以为任得敬说的话有一句是对的,那就是宋国小皇帝肯定没安什么好心。”
  耶律大石嗯了一声,琢磨了半晌之后忽然摆了摆手,说道:“让宋国的使节来可敦城吧。我倒是想看看,宋国那小皇帝到底打的什么主意。”
  李良辅闻言,心里也是暗自摇头——就知道会是这么个结果!天知道这些契丹蠢货到底是吃错了什么药,怎么就那么愿意相信那些宋国人……
  算了算了,辽国跟宋国之间怎么闹腾毕竟是他们的事儿,自己这个亡国丧家之犬,何必像任得敬一样在辽国的朝堂上胡说八道?而且,跟身为文官的任得敬比起来,自己这个将领出身的大夏人,只怕更被辽国君臣所猜忌吧?
  想到这里,李良辅也只能无奈的摇了摇头。
  ……
  “那些辽国人靠不住,绝不能让宋国的使节来到可敦城。”
  任得敬皱着眉头道:“谁知道那些辽国人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怎么就那么吃亏上当没够?宋人到底给他们灌了什么迷魂汤?”
  李良辅道:“没办法阻止了。你我现在手中无兵,托庇于辽国,又靠什么去阻止?”
  说完之后,李良辅又摇了摇头,说道:“刚才你在大帐时表现的太急迫了,反倒让耶律大石同意了宋人使节前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2/3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