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最狠暴君(校对)第1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0/338

  所以,像岑不多说的那样儿连掺了屎尿的饭菜都能吃得下去,基本上就属于屁话,听听就好,不能当真。
  “明白了吧。”
  老太监笑眯眯的道:“探子们怕露出破绽,所以哪怕这些饭菜就是像你说的那样儿掺了屎尿,他们也照样能吃得下去。可是那些普通的百姓,他们能咽得下去才有鬼了!”
  岑不多却迟疑道:“可是……可是万一里面有普通百姓?”
  老太监摇了摇头,说道:“你说的确实有这种可能。可是一家哭,何如一路哭?几个可能被冤枉的百姓和十万大军的安危,孰轻孰重?再说了,还有皇城司的人进行第二次的甄别,他们能让那些探子想起来小时候几岁尿床,也能分辨得出哪个是真正的百姓。”
  说完之后,老太监又一次拍了拍岑不多的肩膀,说道:“以后啊,好好的当个百姓,论心计,你还差的远!”
  岑不多心有戚戚焉的点了点头,说道:“确实!这种缺了大德的主意,也不知道是哪个缺德带冒……唔!”
  老太监一把捂住岑不多的嘴,又用一只手指了指天上,训斥道:“你不说话,没人把你当哑巴!咱家打小儿进宫,曾经服侍过哲宗皇帝、上皇、今上三位官家,死在战阵上倒也罢了,老夫可不想临老了被你牵连死!”
  待岑不多疯狂的点头示意之后,老太监才松开手,说道:“当然,如果那些亲民官不干人事儿,你也大可以把他捆绑进京,到时官家也会为你做主。”
  “真的?”
  岑不多一脸懵逼的问道:“老百姓能捆官?”
  老太监点了点头,说道:“以前不能,但是现在能了。你是不知道,官家曾经说过,这辈子最恨的便是两种人,一种是拿百姓不当人的贪官污吏,另一种则是什么黑叔叔。”
  “什么是黑叔叔?”
  岑不多疑道:“莫不是还有人姓黑?还是说官家跟姓黑的有仇?”
  听到岑不多这么一说,老太监的脸倒是先黑了下来:“什么是黑叔叔?咱家也不知道!咱家也不敢问!还有,官家他老人家没什么仇人,跟他老人家有仇的都埋土里去了。”
  ……
  “高!官家实在是高!”
  就在老太监疯狂给岑不多洗脑的时候,种师中也在疯狂的拍着赵桓的马……龙屁:“简简单单一碗饭菜,就让猴子们的探子无所遁形,官家圣明!”
  赵桓顿时谦虚的一笑,表示这些都是基操,勿六——好歹也是看过辣么多影视剧的人,是吧?
  再说了,就算是没看过电影,这种套路想一想也差不多了。反正在正常情况下,自己哪怕饿一些也是不可能吃得下那些掺了料的饭菜的。以己及人,能吃得下那种饭菜的,也肯定不是什么正常人。
  又是好一通吹捧和谦虚之后,种师中才把话题引回了正事上面:“根据探马回报的消息,如今李常杰已经直接带兵退回了富良江以南,看这意思,应该是打算跟我军在富良江决战?”
  赵桓嗯了一声,拿过地图瞧了一会儿之后却笑了起来:“这猴子倒是挺有意思,居然也有个太原?”
  种师中一脸懵逼的瞧着赵桓——猴子们有没有太原这个城池,跟这次灭亡猴子有什么关系吗?
  就在种师中想着太原和猴子的关系时,赵桓却又接着说道:“朕前次故意放走李常杰,便是要让他去整兵再战。否则的话,这漫山遍野的猴子得抓到哪年?朕又得出动多少人马来抓猴子?
  反过来也是一样。如果李常每次都能给朕送上十万左右的猴子,估计用不了几次,猴子们就该绝种了,就算有些猴子能跑入山林,后面也只需要派些衙役们就能解决,不至于像现在这般大动干戈。”
  种师中嗯了一声,仔细斟酌一番之后发现还是官家高瞻远瞩——
  身为交趾道行军大总管,种师中很清楚大军远征需要的花费。甚至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大军在交趾每停留一天,基本上就意味着花费了一个上等县的赋税,就这,都还没把两军对垒的花费给算进去!
  如果是像这次收拾李常杰的猴子兵一样的战争强度,哪怕是不计算伤亡抚恤和医药费,光是一场战争所需要的弹药和军械、箭矢花费差不多就是一个中等州的赋税!
  如果不像官家说的那样儿让李常杰整军来战,好达到对猴子们聚而歼之的目地,那朝廷还真就有可能陷入到猴子们的泥沼,整个交趾对于大宋来说也就成了鸡肋。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如果猴子里面再出现几个狠茬子振臂一呼,说不定这场战争就会迁延日久,最后再硬生生的拖垮大宋的国库——
  万一真到了那时候,哪怕以官家之强势,只怕也不得不放弃交趾。
  想到这里,种师中不禁越想越后怕,抬手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之后才道:“那依官家之意,可是要跟李常杰在富良江决战?”
  “李常杰?他也配跟朕决战?”
  赵桓哑然失笑,摇了摇头之后说道:“不过是区区一个猴子罢了,朕现在要借他之手荡平交趾,便让他多活几天,等到没用了,自然也就是他的死期了。”
  种师中丝毫不怀疑赵桓是在吹牛皮,甚至还觉得赵桓是在谦虚——
  自从完颜宗望兵围汴京,官家亲自带兵平贼之后,不仅官家从来没打过败仗,就连大宋的军队也是一天一个样儿,如今的禁军也不见得就比太祖爷开国时的强兵差到哪儿去!
  这等强军,用来打区区交趾的猴子,自然是绰绰有余!
  “传朕的旨意,让大理段正严率兵往安沛,鸡犬不留。调雷州水师先行往交趾庆和。待江鑫龙所部到达之后,一起封锁、炮击交趾所有港口。”
第223章
段王爷,接旨吧
  段正严的心中总有一种哔了狗的感觉。
  自己前脚请求内附,李乾德这狗娘养的后脚就特么兵进廉、钦二州,不光在廉州、钦州搞屠城,听说还把邕州给屠了个一干二净。
  你说他自己找死就找死吧?可是这孙子不光是自己找死,他特么还把自己请求内附的事儿给耽误了!
  大理相国高量成则是感觉比哔了狗还恶心——
  段正严那货放着好好儿的大理国皇帝不当非得跑去请求内附,等高量成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刀孟节都已经到了汴京,就算高量成心里不痛快也只能强行忍了下来。
  毕竟现在的大理不是前些年的大理,而是处于“四夷百蛮,叛逆大理,途路为猬毛,百姓离散”,高量成不得已之下,也只能“领义兵,率乡勇,扫除烽燧,开拓乾坤,安州府于离乱之后,收遗民于虎口之残”。
  说白了,就是大理国内现在都乱得一批,高量成现在头疼还头疼不过来,又哪里还有胆量去招惹刚刚灭掉了西夏的大宋。
  可是段正严那沙雕给自己的封号是什么?
  “中国公”!
  特么的,大理不是前些年的大理,那大宋就是前些年的大宋了?西夏当初辣么牛逼,现在都已经凉的不能再凉了,段正严这沙雕封自己为中国公,这特么是有多盼着自己去死?
  好不容易三番五请的推掉了中国公这个要命的封号之后,高量成也算是想开了。
  不就是彻底内附大宋?
  反正自己家的风水不太好,祖祖辈辈就没有当皇帝的那个命,既然当大理的国公是当,当大宋的国公也是当,那干什么不当更牛逼的大宋的国公爷?
  实权?别傻了,有机会去中原享受这花花世界,谁特么在乎大理这屁大点儿地方的实权国公?
  然后,看看着大宋国公快要到手却忽然飞走的高量成同样把李乾德给恨上了。
  但是吧,恨李乾德是一回事儿,可是要让高量成出兵去干李乾德,好歹还知道自己能吃几碗饭的高量成又没有那个胆子。
  “若非大理国小民寡,且又未得官家旨意,微臣这次说什么也得带兵去征讨李逆。”
  想开了之后,高量成跟段正严之间没有了政治上的直接冲突,反而出现了诡异的“君臣相得”的场面,甚至还能时不时的坐在一起饮酒。就像现在,高量成就跟段正严坐在了一起,然后商量着该怎么给李乾德找点儿不痛快。
  “相国也不必为李逆而动怒。”
  先是劝了高量成一杯酒,段正严又向着汴京的方向拱了拱手,说道:“当今官家圣明,颇有秦皇汉皇之风,李乾德跳梁之辈,偏居一隅又偏又自视甚高,向来不与中国往来,如今自寻死路,却是谁也怪不得了。”
  “王上英明。”
  高量成给自己和段正严的酒杯斟满酒,说道:“听探子传过来的消息说,廉州、钦州、邕州皆被李逆屠杀一空,官家已经亲带大军入交趾,如今广源、七源等地已经尽归大宋所有,便是连其地的交趾野人也都被屠戮一空。”
  自从派了刀孟节去汴京献上内附的表章之后,段正严就再也没用过“朕”这个称呼,哪怕是在大理国内,段正严也是自称寡人,包括高量成等大理臣子对于段正严的称呼,也早早的改成了王上,再没用过陛下这两个字。
  悄然向着段正严的方向拉了拉凳子,高量成又低声道:“是真正的屠戮一空!上至白寿耄耋,下至垂髫稚子,甚至包括婴儿在内,都被拿去筑了京观!”
  “京观!”
  段正严悚然一惊,手中的酒杯也不自觉的跌落在地,继而又低头道:“如此,不免有杀戮过重之嫌。”
  高量成却摇了摇头,说道:“倒也不见得。佛曰:怀菩萨心肠,行霹雳手段。古人云:慈不掌兵,义不养财。
  官家虽在交趾杀戮极重,却也能震慑宵小——
  西夏屠震威城,西夏国灭。交趾屠廉、钦、邕三州,交趾境内鸡犬不留。自此之后,又有谁敢小觑了大宋百姓?纵然有一二心怀不轨之辈,只怕也要好好掂量掂量。”
  端起酒杯向着段正严敬了一杯,高量成又接着说道:“当初王上要内附之时,臣下等还有些微怨言,如今看来,倒是王上高瞻远瞩,臣下等多有不及。”
  听高量成这么一说,段正严顿时也回过味来了——
  听刀孟节的回报说,官家已经应了大理内附之请,礼部和户部、吏部等衙门也已经奉诏开始准备接纳大理内附之事。
  这就意味着自己马上就要是大宋的亲王或者郡王,还是有丹书铁券能够世袭的那种。就算现在被李乾德那狗入的东西给耽误了,可这不还是早晚的事儿么!
  所以,自己替交趾野人们操什么心?就算要操心,自己也该想想怎么才能替大宋的百姓谋些福祉,这才是自己身为大宋的王爷该干的事儿。
  吩咐太监换了套杯盏,彻底想明白的段正严又一次举起酒杯敬了高量成一杯:“说起来,倒还寡人迂腐了,不如相国看得清楚。”
  段正严客套了一番,正想要再敬段正严一杯,宫门外却匆匆忙忙走进来一个小太监,来到段正严身边后低声道:“启奏王上,大宋官家遣天使前来,说是有旨意给王上。”
  段正严嗯了一声,吩咐身边的贴身太监去准备接旨的事宜之后,又接着对高量成道:“却不知相国如何看待官家的旨意?”
  “此诏,乃是官家不忘大理,凭空送王上一场富贵。只不过,微臣却是个劳苦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0/3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