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最狠暴君(校对)第1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8/338

  赵桓淡淡的嗯了一声,尽管知道金富轼所说的这些理由都是些屁话,却也没有继续追究。
  金富轼悄然抬头打量了赵桓一眼,眼看十二毓冕冠后面赵桓的脸色不见喜怒,便壮着胆子道:“臣此次来朝,乃是奉我主王构之命,请求官家册封!”
  “王构?呵!”
  赵桓忽然轻笑一声,说道:“朕闻,高丽有词臣奉王构之命应制诗文,其中指金朝为胡狄,王构看了后颇为讶异,竟有‘安有臣事大国,而慢称如是耶’之说?”
  听到赵桓的这般说法,金富轼心中大骇,不仅额头上一个劲儿的狂冒冷汗,就连后背上也是如同爬了一万只蚂蚁一般难受!
  “官家开恩!”
  来不及细想,金富轼只顾得疯狂磕头,叫道:“高丽国小民寡,唯有事大方可保全宗庙,我主王构亦是迫于金夷兵锋,不得不为,望官家恕罪!”
  赵桓呵呵笑了一声,说道:“罢了,王构迫于金夷兵锋不得不为,倒也勉强说得过去,朕再追究,倒显得朕不近人情了。
  不过,其情可悯,可行难恕,金卿回去之后,可代朕申饬于王卿,告诉他,既要事大,便不可眼瞎事错了人,更不要三心两意,以免两边不讨好。”
  金富轼心中一凛,恭恭敬敬的应道:“是,臣记下了。”
  没错!这才是皇帝!通过从明州到汴京的一路所见所闻,自己早就猜到了大宋当今官家非同一般,如今能在朝堂上公然说出这般话来,果真是真性情的雄主!
  就在金富轼琢磨着该怎么表达自己对官家的忠心以及对大宋的赞美时,龙椅上的赵桓却又接着道:“册封王构的事情,朕已经知晓了,金卿可还有其他的事情么?”
  听到赵桓要下逐客令了,金富轼心中顿时大急,赶忙伏地拜道:“启奏官家,臣此次出使大宋,除了请示官家对我主的册封之外,还想请示官家为高丽数百万臣民做主!”
  赵桓嗯了一声,道:“说来听听。”
  待到紧张不已的心情平复了一些,金富轼斟酌着道:“启奏官家,高丽久慕天朝,却饱受金夷兵锋之苦,金夷动辄劫掠,掳我百姓如掳猪羊,望官家救高丽百姓于水火!”
  赵桓点了点头,刚想开口说话,李纲却从朝臣之中闪身而出,拜道:“启奏官家!臣李纲,有奏!”
  赵桓嗯了一声道:“讲来。”
  李纲向着赵桓拜了一拜,说道:“启奏官家,高丽为大宋之臣,金国为大宋兄弟之国,高丽久不来朝,来朝却意欲离间宋、金之间,其心当诛!”
第202章
偏离剧本了!
  金富轼的心很快就沉到了谷底。
  虽然金富轼并不认识李纲,但是身为出使大宋的高丽使节,金富轼很清楚李纲这两个字在大宋朝堂上代表了什么——
  那是真真正正的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当朝太宰!
  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如果龙椅上坐着的不是当今官家而是其他暗弱一些的皇帝,那么身为百官之首的太宰,甚至能以相权来对抗皇权!
  “李太宰之言大谬!”
  就在金富轼已经快要绝望的时候,朝堂上却站出来了另外一个官员,向着赵桓躬身拜道:“启奏官家,臣以为李太宰之言大谬。”
  天籁之音!
  金富轼大喜过望,扭头向着那个愿意替高丽说话的官员看去,却见说话之人同样身着紫袍,外形俊朗非凡。
  “高丽之主王构于宣和四年即位,至官家御极之时已近四年,其间可曾遣使来朝?更何况,官家御极之初,我大宋曾遣使昭告高丽臣民,而王构却未曾遣使来朝,反而指责其诗臣事大轻慢。”
  那官员朗声道:“久不来朝,是为不臣。官家御极而不贺,是为不敬。事宋事金,是为不义。如今遣使来朝,却为挑拨宋、金兄弟关系,是为不恭。我大宋自以仁德孝义教化天下,何来如此不臣不敬不义不恭之臣?”
  “我高丽曾遣使来贺!只是阻于明州!”
  绝望之下,金富轼疯狂叫道:“宣和七年,官家御极之时,微臣曾奉我主之命前来朝贺,不意阻于明州,望官家明察!”
  赵桓脸色顿时一变,将目光投向了礼部尚书狄贤:“可有此事?”
  狄贤出班拜道:“启奏官家,宣和七年之时,高丽确实遣使来贺官家御极之喜。只是彼时金兵南下,故而未能成行,高丽使者亦于明州折回。”
  赵桓这才嗯了一声,转嗔回喜,说道:“险些冤枉了金卿!高丽之事……”
  金富轼心中一喜,正打算仔细听听赵桓怎么说,却听李纲又接着说道:“启奏官家。即便高丽曾经遣使来贺官家御极,臣以为我大宋依旧不该介入金国与高丽之争。”
  “高丽虽自称我大宋之臣,可是高丽同样向金国称臣。自古道好女不侍二夫,好马不配双鞍,高丽一国侍二主,有悖纲常。
  高丽既事金国,便为金国之臣,以臣伐主,不义。高丽今日可以伐金,焉知明日不会伐我大宋?我大宋与金国虽有摩擦,然则两方已经议和,滦州边市初开,正是两国万民思安之时,又何必为高丽不义之举而与金国结怨?”
  “高丽国小民寡,不得已而事高丽,实非高丽本心,望官家明察!”
  李纲话音刚刚落下,金富轼便疯狂叫道:“若官家不救高丽,高丽亡矣!臣死不足惜,惟高丽百姓望官家如婴儿之望父母,祈望官家垂怜!若官家肯救高丽,高丽愿从此永为大宋东海屏藩,绝无二意!”
  “呵!”
  朝堂上忽然传来一声轻笑,接着又传来一句“好不要脸!”
  金富轼正在寻找声音的主人,却见前两天才来到汴京的大理使节从朝班里站了出来,指着金富轼道:“尔等高丽鼠辈,可还要半分的脸面?”
  刚刚还准备说话的赵桓干脆笑眯眯的开始看戏——
  按照预演,大概的流程应该是朝臣们狂怼高丽,等到金富轼疯狂的表达忠心之后再由赵桓出现,表示高丽这个儿子虽然不太乖又喜欢乱认爹,但是毕竟也养过那么一段时间,直接放手也不太好,还是该替高丽想想才是。
  可是谁曾想,现在流程还没走完,大理的使节却跳了出来,直接把矛头对准了高丽使节。
  向着赵桓拱了拱手,大理使节朗声道:“我大理之主段讳正严者,自去帝号,请求官家册封,愿从此永居汴京,大理全境归顺,永为大宋西南屏藩,如此,方是为人臣子之道。
  尔高丽悖逆无德,虽屡受大宋册封,却不念大宋天恩,久不来朝,来朝却欲挑拨大宋与兄弟之邦的关系,此是为人臣之道耶?”
  卧槽!!!
  大理使节的话音刚刚落下,整个朝堂上就彻底炸开了锅,就连赵桓也是一脸懵逼的瞧着大理使节——
  跑偏了!大理使节忽然唱出来的这出好戏,完全不在剧本的框架里面!
  还没等赵桓和朝堂上的众臣反应过来,大理使节便正式振衣,扶冠,三呼九叩,向着赵桓拜倒:“臣,刀孟节,奉我主段讳正严之命来朝。”
  “臣,刀孟节,代我主段讳正严者,祈求官家册封,并献大理山川图册,户籍黄册,黄土一抔,清水一筒,以示大理愿全境归宋之意,从此后永为大宋疆土。”
  见赵桓依旧没什么反应,刀孟节干脆向着身边的副使示意,从副使手中接过一直端着的托盘,双手举过头顶之后拜道:“若官家以为我主无德,我主亦不敢妄求册封,唯愿官家念在大理数百万百姓的份上,许大理内附!”
  无心赶忙向下疾走几步,从刀孟节手中接过托盘,转呈到赵桓面前。
  赵桓却只是掀开托盘上的红布看了看,却见托盘上果然是两份册子外加一堆黄土以及一个装着清水的竹筒。
  自觉得大宋还没牛逼到能吸引人家大理不远万里跑来内附,赵桓只是淡淡的嗯了一声之后对刀孟节道:“刀卿,贵国可是遇到什么难处了么?”
  刀孟节却摇了摇头,答道:“启奏官家,大理并未遇到什么难处。大理虽国小民寡,地处偏远,但是大理上下久慕中原教化,早有归附之意,只是往年间大理内部不定,又有高氏贼子为乱,故而才耽搁了下来。
  如今高氏逆贼伏诛,大理全境已定,官家天威赫赫,故而我主愿以全境来归。
  只是,微臣原本是打算待散朝之前向官家献上,如今却见这高丽贰臣如此悖逆无行,微臣实在忍不住了,望官家恕罪。”
  “臣为官家贺!”
  尽管被大理使节给弄得一脸懵逼,反应过来的李纲还是赶忙出班奏道:“自古圣王出,四海归,今大理之主愿以全境内附,足见陛下圣德,明照万里!”
  “臣等为官家贺!陛下圣德,明照万里!”
  没人再去关注瘫软在地的金富轼。
第203章
还有机会!
  朝堂上陷入了一场莫名的狂欢,而身为“早朝怼高丽”这出大戏的总导演,赵桓脸上依旧笑眯眯,心里却在疯狂的麻卖批——
  这已经不仅仅是演员的表演超出了剧本范畴那种小问题,而是不在拍摄计划中的演员,也就是大理使节刀孟节忽然跳出来给自己强行加戏,完全打乱了原本预定的拍摄节奏!
  段正严,又名段和誉,段正淳之子,赵吉翔曾经册封他为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上柱国、云南节度使、大理王,《天龙八部》中段誉的原型。
  当然,根据渣某庸一向的习惯,《天龙八部》里面对段氏忠心耿耿,而且是段正明段正淳的好兄弟的高升泰,实际上并不是什么好鸟——
  高氏家族里面曾经出过两个狠角色,一个叫高智升,另一个就是高智升他儿子高升泰。
  好兄弟高升泰曾经在元丰四年的时候逼迫上明帝段寿辉退位出家,拥立段正明,随即又在绍圣元年的时候废掉了段正明。
  绍圣三年,高升泰迫于传统势力及佛教意识影响,临终前嘱托其子高泰明还位于段正淳。同年段正淳即位,然而大理的政权却依旧握持于高氏之手,段氏更多的类似于吉祥物。
  在大理,段氏属于有国无权,高氏就属于有权无国,大理的政局实际上是掌握在高氏家族的手中。
  但是《天龙八部》有一点跟史实差不多,那就是段正严这位大理王实在有些优柔寡断,说好听点儿叫仁爱百姓,说不好听点儿就是没主见,高氏内讧引发大理的政局动荡不安,而段正严却没想着借机整顿朝纲,几个儿子内争外叛,而段正严却没办法处置。
  或许是被几个儿子在高氏的支持下内争外叛伤透了心,或许是跟神仙姐姐王姑娘(段正严的妻子是天景端文孝德懿皇后王氏)的感情已经淡了,又或许被大理不断的天灾以及动荡搞得头疼,总之就是段正严一拍脑袋,决定不玩了——
  你高氏不是牛逼么?反正继续当个有名无实的大理皇帝也没什么意思,老子干脆鸟悄的派个心腹去汴京朝贡,等宋国皇帝同意大理内附了,老子再不济也能混个名义上的大理王,到时候看你姓高的怎么跟姓赵的掰腕子!
  以上内容是赵桓根据自己上辈子看过的历史资料再加上皇城司的情报脑补而来,估计就算不全中,也差不了多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8/3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