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最狠暴君(校对)第1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4/338

  “嘶~~~!”
  听完秦桧的解释,丁宏也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冷气,提前上千年为延缓地球变暖做出了贡献:“官家之谋,竟然恐怖如斯!”
  秦桧道:“不错,官家为了河北,为了河北的百姓,也真是煞费苦心了。”
  丁宏也忍不住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如此,那我回头便上一份表章,先请建新城,再请改顺天府为北京。”
第195章
三种惹不起的人
  “千里无人……沟洫畎浍之迹往往犹在。而荆棘成林,无尺寸之耕。”
  这是苏辙在《御试制策》描写的三易回河所带来的灾难的最为官面的记录,也是赵桓从析津府返回汴京时亲眼见证的惨象——
  即便离最后一次黄河决堤也有几十年的时间,然而慷慨悲歌的燕赵之地依旧千里无人烟,炎黄故里的河南荆棘布野,荆襄沦为蛮荒之地,号称鱼米之乡的江浙不复往日繁华。
  生命的脆弱,在冰冷的数字面前展露无遗,又被无情的文字如实记在了史书里。即便以赵桓动辄便要拿人筑京观的狠辣心性,也无法坦然面对天下如此惨状。
  但是从宋仁宗到宋神宗再到宋哲宗,还有始作俑者的李垂,这些混蛋们能坦然面对。
  这些混蛋们一个敢写,另外三个敢信,而且一个比一个能折腾,不光花老百姓的血汗钱不迷眼,根本就不拿百姓的命不当回事儿,留给子孙后代的是河南河北千里无人烟的烂摊子还有层出不穷的杀官造反受招安。
  因为不杀官造反,就活不下去——哪怕明知道杀官造反受招安的后果是被当成炮灰,要被朝廷派到边关去送死,那也比饿死强吧?
  将目光从御辇外白雪皑皑的土地上收回,心里恨不得把赵祯和李垂那些混蛋们从地里挖出来鞭尸的赵桓也只能暗自叹息一声,随即又勉强打起精神,对赶来汇报消息的何蓟问道:“什么事儿?”
  何蓟没有卖关子,当即便躬身道:“启奏官家,高丽遣使朝贡,使者已经动身出发,不日即到明州。”
  ……
  唐开元二十六年,分越州郧县地为郧、奉化、慈溪、翁山四县,置州,因境内四明山得名明州。宋淳化三年移杭州市舶司于州属定海县,次年复旧。咸平二年于州治置市舶司,“南则闽广,东则倭人,北则高句丽,商舶往来,物货丰衍”。
  身为一个曾经出使过大宋,并且在明州逗留过一段时间的高丽使节,金富轼对于明州的了解并不少,甚至比许多土生土长的明州人还要了解明州的历史。
  然而距离上次来明州不过短短一年的时间,明州却变得陌生起来——
  城还是那座城,人还是那些人,就连陪在自己身边的宋国市舶司官员也还是去年相识的斐不同,一切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变化,然而金富轼却感觉到一股别样的陌生感。
  直到在裴不同的陪同下在明州里转了一遍,金富轼才察觉到这股陌生感到底是从何而来。
  上一次来明州,金富轼觉得明州和高丽的港口城市并没有什么不同,都是一样的死气沉沉,百姓满是菜色的脸上也一样都写满了木然,身边这位斐不同的眼中更是隐藏着一丝绝望和不甘。
  而这一次来,明州还是明州,明州的百姓却已经变了——脸上的菜色依旧还是菜色,然而木然的神色已经消失不见,隐藏在斐不同眼中的那一丝绝望和不甘也都消失不见,似乎整座明州城的所有人都变得神采飞扬起来!
  想着想着,金富轼的脑中忽然冒出来两个字。
  盛唐!
  越想越心惊,金富轼说起话来便比去年的时候要客气了许多:“一别经年,金某依旧碌碌,斐相公风采却更胜往昔,实在令人羡慕得紧。”
  斐不同却笑道:“金司空过奖了,本官才是经年碌碌,整日埋首案牍,又如何比得金相公风采。”
  下官!下官!去年你明明自称为下官的!今年怎么就成了本官!你一个小小的市舶司芝麻官,难道还想跟本官这个高丽平章事、司空平级不成!
  若是换成赵桓在此,一定会觉得金富轼心中疯狂咆哮,脸上却满是笑容甚至“笑”到眼角扭曲的样子,简直像极了那些网络上重拳出击,现实中唯唯诺诺的键盘手。
  但是斐不同却没有觉得不对劲。
  报纸上不是说了么,官家承天受命为天子,身为天子之民,随便哪个大宋百姓都比这些蛮子的国主尊贵——自己堂堂一个六品的市舶司官员,放在大宋也不能算是个小官,怎么着不都比他这个高丽平章事加司空要高贵得多!
  不服气?不服气你把金国按在地上摩擦一遍啊!
  伸手向前一引,斐不同又接着说道:“本官已经让人安排好了金司空的住处,请。”
  金富轼微微点了点头,应道:“请。”
  一边随着斐不同向前走,金富轼又一边问道:“你我也算相交日久,若本官进京面圣,却不知斐相公可有所教我?”
  斐不同没有立即回答,直到两人快到驿馆之时才忽然开口道:“自明州一路进京,路上有三种人惹不得。”
  金富轼顿住脚步,问道:“哪三种?”
  斐不同道:“其一么,便是这乡间地头的百姓。这些人都被当今官家惯坏了。
  这其二么,便是社学的先生和教头。若是跟他们碰了个对面,他们不对金相公行礼,金相公也不要放在心上,因为他们除了官家,见到当朝太宰也不需主动行礼。
  至于其三,便是当今官家。”
  被斐不同这么一说,金富轼顿时懵住了:“贵国官家只排第三?乡间百姓和教书的先生又何德何能,敢排在官家之前?”
  沉默了半晌,斐不同才开口道:“民间百姓向来喜欢编排官家,什么东宫娘娘烙大饼,西宫娘娘剥大葱的说法层出不穷,官家也不在意,任由百姓编排。”
  金富轼道:“贵国官家的脾气倒是极好的。”
  斐不同又接着说道:“官家说大宋之未来,全在大宋之少年,而少年之未来则在师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故而,官家特许学校的先生们见官不拜。”
  可是斐不同越说,金富轼就越懵逼:“听斐相公如此说法,足见贵国官家仁爱,却又如何……”
  斐不同又一次沉默了半晌之后才开口道:“金相公到汴京城外,会见到一座巨大的京观,到时候可不要讶异。”
  “京观?”
  “京观。官家令人以金兵筑之。”
第196章
恨不能生中国!
  当金富轼到达汴京城外的时候,时间已经是靖康二年的三月,乍起的微风舞动了柳枝,又吹落几朵桃花,正是一片好春光。就连汴京城外那座巨大无比的京观,也成了春色的一部分。
  许是汴京城的百姓们见识得多了,又或是都忙于生计,以致于当金富轼站在那座巨大无比的京观前倒吸冷气的时候,诺大的京观之前只有金富轼和高丽副使朴成性以及几个随从。
  转着京观转了几个圈子后,朴成性忽然酸溜溜的道:“这样儿的京观,高丽也曾有过。”
  说完之后,朴成性又补充道:“拿隋朝人建的。”
  “啪!”
  金富轼却猛的一耳光抽向了朴成性,喝斥道:“你若是想死,便自己一个人随便找个地方去死,休要连累别人!”
  气咻咻的向城门的方向走了两步,金富轼忽然又想起来什么,扭头对着朴成性喝道:“从现在开始,你一个字都不许说,要不然,本官就先杀了你!”
  朴成性明智的选择了闭嘴——从金富轼那意欲择人而噬的目光中可以看出,他是真敢杀了自己,并不只是说说而已!
  待到了驿馆的酒楼之后,阴沉着脸的金富轼带着朴成性一起寻了张桌子坐下,吩咐小二随便整治几个酒菜之后便竖起了耳朵。
  然而金富轼并没能听到什么有用的东西,只是旁边桌子上两个书生的对话却引起了金富轼的注意。
  其中一个书生道:“听说滦州边市快要开了,李兄不去走一遭?”
  另一个被称为李兄的书生却道:“去边市干什么?真正赚钱的买卖肯定要把持在朝廷手里,难道咱们还能插得上手?”
  先头说话的书生摇了摇头,说道:“这生意不生意的倒在其次。只是小弟一直久在南方,听人说多了金兵如何如何,便总想着见识一番。”
  李姓书生呵的笑了一声,说道:“那陈兄不用去边市了。上次完颜宗望兵围汴京,愚兄还随着社里的兄弟们手刃了一个金兵。金兵啊,也就是那么回事儿,没比你我多了什么,一样是一个脑袋两条腿,”
  说完之后,李姓书生又神秘兮兮的道:“听说前些日子的时候,金夷跑到滦州附近打草谷,结果却误抓了几个咱们大宋的百姓。”
  陈姓书生皱眉道:“落在金兵手里,那还能有个好下场?”
  李姓书生却摇了摇头,说道:“哪儿能啊。听说丁知府和秦知州派人去申饬了金夷,最后金夷不仅好好的把人给送回来了,还一人赔了两头羊。”
  “金夷认熊了?”
  陈姓书生疑道:“再说了,你说的秦知州应该是奉圣州的秦会玩吧?他怎么管起了滦州的事儿?”
  李姓书生道:“什么秦会玩?那是秦知州!首先啊,你得知道,金人为什么打草谷?还不是为了把那些‘草谷’卖给奉圣州那边?
  再说了,自从官家回京之后,秦会……秦知州便留在了滦州,听说要和丁知府一起营建顺天府,好等时机成熟了奏请迁都。”
  “迁都?”
  “对,迁都。听说官家有意将都城迁移到顺天府。”
  “……”
  两个书生一问一答,聊得倒也热闹,金富轼却从中听出了不一样的东西。
  金夷打草谷是为了卖给大宋?难道那些被掳的高丽百姓也都被金夷卖给了大宋?大宋还准备迁都顺天府?顺天府又是哪里?
  越想越纠结,金富轼干脆起身走到两个书生的桌旁,拱手道:“在下金富轼,从高丽远路而来,却听得两位小哥说什么草谷,又说什么顺天府?却不知这是怎么回事儿?”
  说完之后,金富轼也不待两人回答,便直接招呼小二加了两个菜,也不给两人拒绝的机会,笑道:“却不知金某能否和二位小哥同桌?这顿酒菜,便算金某请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4/3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