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最狠暴君(校对)第1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4/338

  朝廷上层懒政不作为,底层官吏仗着手中的权力胡作非为,从朝廷到官府的公信力几乎为零,民间百姓也不太拿律法当回事儿。
  说白了,整个大宋所有的问题,无论怎么绕来绕去的说,归根结底其实就只有一点,也就是大宋朝廷本身制度和律法的问题。
  至于穿越者培训基地的诸多穿越者们翻来覆去研究的什么不抑兼并、重文抑武、赋税不合理、冗官冗政冗军之类的问题,其实都是基于大宋本身的制度和律法问题而衍生出来的。
  正所谓治病要治根,不解决这个问题,剩下的无论怎么改变都只能算是治标,根本就治不了本,所以才有了人亡政息的说法——
  大宋已经有无数人看到了这个问题的弊端甚至打算加以改变,所以才有了王安石主持的熙宁变法和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
  就连蔡京蔡元长也折腾过崇宁变法,除了推行居养院、安济坊和漏泽园等福利制度外,还有新建辟雍、发展太学、恢复设立医学、创立算学、书学、画学等专科学校,罢科举,改由学校取士等等的新政。
  然而神奇的是,大宋的皇帝和大臣们主持了一次又一次的变法,最终却又一次次的以失败而告终,最后倒霉的反而是原本应该受益的百姓。
  对于这种情况,后人可以分析出无数种失败的原因,穿越者培训基地更是无数人前扑后继的争相穿越,试图改变这种局面。
  但是说来说去,最后导致失败的原因就只有一个:
  大宋的皇帝的手里面没有军权!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历史上凡是数得上号且能够被人记住名号的王朝,除了得位不正的赵大之外,那些开国皇帝们都不怕天下大乱——
  赢胖子动不动就是统一哈统一哈,老流氓拿着儒生的帽子当尿壶,朱重八让人带着枷锁办公,动不动就能揪起牵连几万人的大案。连孔家庙都砸的千古教员更不用说。
  为什么?因为这些皇帝手里有军杈,不怕乱!
  而赵家皇帝……
  赵大得位不正,杯酒释兵权之后要靠文人来压制武将,赵二斧声烛影,高梁河骑驴漂移之后败光了开国之军,赵家皇帝文要与士大夫共天下,武要依靠将门去镇压叛乱,自己手里却没有一支可靠能打的军队。
  所以,当赵家皇帝想要变革的时候,大宋那些原本的既得利益集团就会疯狂反扑,在朝堂上反扑不成就暗戳戳的煽动民间叛乱,而民间又多的是一些乐于杀人放火受招安的杀才……
  而赵桓最大的底气,则来自于弄死完颜宗瀚之后所组建的那支禁军——有能耐就整个大宋全乱套,大不了就重新打天下!
  一想到那支驻扎在汴京城外训练的禁军,赵桓的嘴角便忍不住翘了起来:“这一次,朕不光要重新修订《宋刑统》,还要规定天下女子也可以读书、做工。”
第161章
初见秦
  修改《宋刑统》当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更不是在酒桌上说说就能搞定的。除了要修改涉及到采生折割、略卖人口、女子读书等等涉及到民生的问题之外,更多的还要涉及到包括文官系统和枢密院以及整个军方在内的整个大宋朝堂的行政、军事体系。
  哪怕赵桓的脑袋里面装着一部完整的《大明律》可供参考也是一样。
  毕竟,大明律是大明律,宋刑统是宋刑统,两者之间除了某些地方能够互相参考互相印证之外,其他的其实像方便面包装袋的上标的仅供参考一样,除了仅供参考之外就再没其他什么鸟用。
  没有谁能保证大明的法律就一定适用于宋朝。
  真想要修改《宋刑统》,除了赵桓这个皇帝和李纲这个当朝太宰之外,还需要中书省、枢密院、户部、吏部、工部、刑部、礼部、兵部以及三司使、御史台、九寺、六监等等衙门的配合。
  赵桓现在能做的,就是事先在开封府内衙酒桌上面跟李纲这个当朝太宰以及吏部天官李若冰等人通通气,让这些朝堂大佬们能够提前做好心理准备,等到真正修改《宋刑统》的时候好紧跟着赵桓的步伐。
  然而李纲的心里却好像被一万头神兽奔腾践踏过一般——
  跟上皇赵吉翔比起来,当今官家实在是太能折腾了!
  自从当今官家登基以来,每天不是在打仗就是在准备打仗,偶尔有那么几天不打仗也不准备打仗的美好时光,当今官家也总是能变着花样的折腾朝堂!
  更要命的是,当今官家还真就有肆意折腾的底气!
  上皇赵吉翔折腾崇宁新政为什么会失败?因为上皇赵吉翔顶不住原有利益集团的疯狂反扑,手下还打着绍述新法的旗号胡作非为,堂堂的大宋皇帝居然自称什么“教主道君皇帝”,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当今官家……
  别的不说,就说那些被官家压制的死死的将门——
  大宋开国至今也有一百五十多年的时间,一百五十多年的时间里自太祖皇帝到当今官家正好是九代官家,唯独当今官家不把将门当回事儿,偏偏那些将门只能忍气吞声,坐视当今官家重组禁军、重组殿前司和皇城司!
  扪心自问,在失去了掌握兵权的将门互为援引之后,李纲觉得别说自己这个当朝太宰了,就算把整个朝堂全都捆在一起,也同样没有办法更没胆子去跟当今官家唱反调。
  一想到这里,李纲就忍不住向李若冰投去了问询的目光。
  然而李若冰却回给了李纲一个“关我屁事儿”的眼神。
  跟读着《论语》出仕的李纲不同,李若冰虽然也读《论语》,然而李若冰更喜欢讲究法、势、术的法家学说。
  说白了,李若冰早就对大宋朝堂上的现状感到不满——
  比如上皇赵吉翔,就是典型的“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
  可是除了上皇赵吉翔本身不怎么样之外,剩下的大臣们也没一个好东西,“大臣挟愚污之人,上与之欺主,下与之收利侵渔,朋党比周,相与一口,惑主败法,以乱士民,使国家危削,主上劳辱,此大罪也。”
  简单点儿说就是朝堂上一帮尸位素餐混吃等死的废物,在朝不能替官家出谋划策,在地方不能安定民生,一个个的都有大罪,不如全部拉去给秦会玩修长城算了!
  如今官家要修订《宋刑统》,做成此前历代官家都没有做过的事情,是不是意味着法家出头的机会就要来了?
  一想到这里,李若冰的心头顿时有些火热,甚至顾不得往日里披着的儒家那层皮了。
  “启奏官家,臣以为兵甲顿,士民病,蓄积索,田畴荒,困仓虚,四邻诸国不服,霸王之名不成,此无异故,其谋臣皆不能尽能忠也。”
  说完之后,李若冰便保持着俯身下拜的姿势,目光炽热的瞧着赵桓。
  赵桓看了看一脸茫然的朱皇后,又瞧了瞧如同看见叛徒一般意欲食人的李纲,笑道:“事有举之而有败,而贤其毋举之者。”
  赵桓的话音落下,朱皇后依旧一脸的茫然,李纲和王时雍等人却差点儿就瘫在地上,只是顾忌着不能君前失仪才勉强保持着正坐的姿势。
  而李若冰却是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李若冰说的那几句话,正是《韩非子·初见秦》里面开篇明义的几句话,而赵桓同样用了《韩非子·说林下》里面的话来回答李若冰,只是省略了“负其时也”四个字。
  原本加上“负其时也”这四个字,意思是事情有做了而失败的,因而认为不做比做要好的,是因为人们只看到了赔本的时候。
  可是在省略了这四个字之后,意思就变成了事情去做了有可能会失败,却总好过不去做。
  对于李若冰来说,官家是不是故意省略了“负其时也”这四个字不重要,重要的是官家通过这句话所表达出来的态度——
  法家出头的日子就要到了!
  赵桓瞧了瞧依旧茫然的朱皇后,又瞧了瞧如坐针毡却又勉强保持镇定的李纲和王时雍以及脸上满是笑意的李若冰,忽然笑了一声道:“罢了,这些朝堂上的事情就不说了。待会儿咱们一起去那个祝家庄子瞧瞧。”
  ……
  祝家大郎心里有些郁闷。
  前脚还能去西夏那边打打秋风,偶尔走运的时候不光能顺些良马,还能顺手抓些劳工卖到奉圣州去换钱,可是自打官家亲征了西夏之后,一切都变得不同了。
  西夏没有了。原本的西夏现在已经成了甘肃布政使司,草场和马场都成了大宋的,自己又不是活的腻歪了,肯定不会跑去有军队驻守的马场去盗马。
  问题是原本那些该自己抓来换钱的劳工也被禁军那些杀才们抓了个精光,连根毛都没给自己剩下!
  难不成要让自己这个大名鼎鼎的“西凉马盗”金盆洗手?
  就在祝家大郎摩挲着下巴上的络腮胡琢磨着是不是应该把胆子再放得大一些,以后改去北边抓劳工的时候,祝府的官家却来到祝家大郎身前,低声道:“老爷,时辰到了。”
第162章
不按套路出牌
  “时辰到了”这四个字,就好像有无穷的魔力一般,原本怀抱着暖手炉子瘫在榻子上的祝家大郎噌的一声站了起来,不仅皱着的眉头变得舒展开来,就连左边脸上从眼角到嘴角的那道伤疤似乎都不再狰狞。
  尽管自己经常带着庄户们跑到兴庆府那边抓劳工,到西凉府去盗马,可是身为祝家庄子上唯一一个读过几天书的庄主,祝家大郎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好人,因为自己读过书,是个读书人。
  既然是读书人,就该那什么来着?对,就该达则兼济整个庄子,让整个庄子上的娃娃们都能读上书,哪怕不能做官,起码也好过娃子们长大了接着跟自己当马盗不是?
  可是读书这种事情,那是真正的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这祝家庄子是整个汴京城周边都出了名的马盗窝,就算能买来书本,自己又该上哪儿弄先生过来教书?难不成跑大街上随便敲晕一个扛回来?
  那可不成。读书人都金贵,自己前脚刚把人敲晕,说不准后脚就得被开封府的衙役们弄死,然后拿着自己的人头去邀功请赏。
  现在好了,托当今官家的洪福,往年尽出些土匪马盗的祝家庄子也有了学堂,官府还派了先生来学堂里教娃子们读书识字,这可真是祖坟上冒青烟的大好事儿!
  “快走,旁的事儿可以放在一边,那些先生们可不敢怠慢。”
  祝家大郎一边向外走一边连声催促道:“告诉厨房,让他们准备酒菜的时候都用点儿心,今天这顿酒宴是给学堂的先生们准备的。待会儿老爷我亲自在门口端菜,谁要是敢不用心,就仔细他们的皮!”
  “老爷放心!”
  祝府管家极为狗腿的哈着腰,答道:“小的已经跟他们说过了,这次宴请的是学堂的先生,由不得他们不用心。”
  祝家大郎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
  一想到自己宴请这些先生们是在替庄上娃子们的未来铺路,祝家大郎就开始了深深的自我感动。这一感动,祝家大郎就开始琢磨着是不是应该去一趟金国,抓几个金国娘们儿回来给那些先生们暖床?
  可是很快,祝家大郎就忍不住想要呸自己一脸——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4/3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