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驸马(校对)第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9/359


“我……我当然知道!”常继祖听到李节搬出皇帝陛下显然有些心慌,毕竟还只是个孩子,不过最后还是嘴硬道。
“世子知道就好,不过我倒是很好奇,是谁告诉世子这些的?”李节再次笑着问道,常继祖只是个孩子,应该不会有这么复杂的心思,所以明显是受人鼓动。
“我是听徐四叔说的,我们手中的奴兵本来都是家里派给我们的,可是现在却全都被夺走了。”常继祖倒是没什么弯弯肠子,也并不觉得有什么不能说的,所以直接就把幕后的人交待了出来。
“果然是徐添寿这个混账东西!”旁边的沐晟闻言也气呼呼的道,徐添寿是徐达的幼子,比常继祖高一辈,这小子最是阴险,心中有不满不敢直接说,竟然鼓动常继祖这么一个孩子来挑事,简直太可恶了。
不过李节闻言却没有生气,而是再次对常继祖和蔼的一笑道:“世子你是允熥的表弟,我是允熥未来的姐夫,算起来你也应该叫我一声表姐夫,日后咱们才是一家人,万不可听信外人的挑拨!”
对于李节的话,后面的沐晟也暗自撇嘴,徐添寿阴险,李节也好不到哪去,竟然用这种鬼话来哄骗一个孩子,说起来常继祖虽然长的人高马大,但却心思单纯,最容易被人利用。
果然,常继祖听到李节的话竟然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随即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道:“对啊,你是我表姐夫,表哥也经常在我们面前夸你,说你是天下最聪明的人!”
“我可不是最聪明的人,这天下聪明的人多得是,世子你也很聪明,只不过你现在年纪还小,容易被坏人利用,以后遇到这种事情,你可以和允熥商量一下,他是你表哥,你们两个感情又好,他肯定不会坑你的!”李节说到这里也摸了摸常继祖的头顶道。
“嗯,我知道了,谢谢你了!”常继祖感受到李节的善意,当即也道谢道。
“不要这么见外,叫声表姐夫听听!”李节再次笑着开口道。
“表姐夫!”常继祖十分听话,这点比朱允熥好多了。
后面的沐晟却是无语的摇了摇头,这个常继祖说好听点是憨厚,说难听点,其实是脑子不太聪明,甚至有点愣头青,遇到李节这种聪明人,三言两语就能把他折服了。
听到常继祖的这声“表姐夫”,李节也是开怀大笑,当即也不客气的直呼对方为表弟,然后又关切的问起对方在军中的情况,常继祖似乎第一次被人这么关心,开始还有些不好意思,但慢慢的放开后,也彻底的把李节当成亲人了。
最后李节还拉着常继祖和沐晟一起吃了午饭,然后这才告辞离开。
铁册军要去高丽,常继祖这些世子们却只能留在京城,而且奴兵被调走了,他们也变成了光杆司令,心中当然会有怨言,对此李节也十分理解,甚至他对这些世子还有些同情,毕竟做为人质,他们在短时间内可能都不会有任何的自由。
不过就在李节的马车从水西门进到京城,刚走到三山口的位置时,他的马车却再次被堵住了,因为这里是京城的刑场,每次有人被砍头时,都是人山人海,今天这里又有人要被砍头。
现在李节对砍头这种事已经不再好奇了,也懒的出马车观看,不过就在法场上行刑之时,李节脑中却忽然灵光一闪,想到一件被他忽略的事!
第一百七十六章
想死也不容易
第二天一早,沐晟来找李节一同进宫,明天他就要率领铁册军离京了,所以今天也要去向老朱告个别,说起来他本来也算是一个人质,不过因为与老朱特殊的关系,所以他们沐家还是十分受老朱信任的。
李节刚好也有事想找老朱禀报,所以进宫后,他和沐晟一起来到东暖阁,不过今天他们来的早了,老朱与一些大臣正在里面议事,两人也只好在外面等候,足足了将近半个时辰,里面的官员这才出来。
李节身在朝堂,对朝堂上的官员也认识不少,说起来自从老朱废掉宰相后,六部就直接受他的掌控,一般有什么事情,老朱都是直接吩咐六部去做,根本不需要经过宰相,至于所谓的大学士,现在还只是老朱身边的秘书机构,根本没有任何实权。
等到官员们离开后,李节和沐晟这才迈步进到暖阁,只见老朱正伏案写着什么,听到他们进来也没有抬头,而是直接开口道:“你们先等一下,我写完这个再说!”
李节和沐晟答应一声,随后乖乖的站到一旁等候,好不容易等到老朱写完,这才抬头看向沐晟问道:“都准备好了吗?”
“启禀皇爷爷,都准备好了,铁册军随时都可以出发!”沐晟立刻上前回答道。
“不错,李节说的那些你都记住了吗?”老朱再次问道。
“都记住了!”沐晟点头,随后又犹豫了一下终于还是开口问道,“皇爷爷,我有一件事想不明白,李兄也不肯告诉我,所以我想向您请教一下!”
老朱闻言却是微微一笑道:“你是不是想问,朝廷为何花这么大的力气经略高丽和倭国?”
“皇爷爷英明,孙儿就是想问这个!”沐晟立刻答道,这个问题他想了一夜也没想明白,现在也只有老朱才能解答了。
只见老朱沉思了片刻,随后这才抬头对李节道:“你来告诉沐晟吧,毕竟这件事也是时候让一些必要的人知道了!”
“是!”李节闻言也答应一声,随即向沐晟讲解了一下倭国银矿的事,这件事只有他和老朱父子知道,连朱棣现在都不知道。
当听到倭国竟然有一座年产几百万两白银的银矿时,沐晟也震惊的张大嘴巴,同时也终于明白了朝廷为何花那么大的力气经略高丽和倭国,有这么大的利益,哪怕是直接出兵灭掉倭国也值得了。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等到李节讲完后,沐晟也兴奋的直拍巴掌,本来他以为自己只是被派往高丽,现在他才终于明白,原来朝廷最终的目标是倭国,说不定他们铁册军也会有一天登上倭国的国土。
“知道了就好,这件事除了我和太子以及李节外,现在也只有你知道,不过等你去了高丽,可以找个机会把这件事告诉老四,让他也做到心中有数!”老朱看着兴奋的沐晟也不由得笑道,当初他刚知道这个消息时,也和沐晟差不多。
“是!孙儿明白!”沐晟立刻行礼道,同时他也知道,陛下将这件事告诉自己,主要还是让自己转告给燕王,毕竟这种事不方便写在书信中,让别人转告又不放心,相比之下,还是由自己代为转告更好一些。
李节看到这里却是微微一笑,其实倭国除了石见银矿外,还有一座巨大的金矿,名叫佐渡金山,位于佐渡岛上,而且还是金银伴生矿,据说在十七世纪时产量达到世界第一。
按说佐渡岛是一座孤立的小岛,更容易被大明占据,不过佐渡岛位于本州的的西北位置,距离高丽很远,远不如石见银矿那么近。
另外还有一点,如果大明把目光只放在佐渡岛这么一个小岛上,甚至因此放过倭国的话,那李节以后的计划可就没办法实施了,所以为了更长远的打算,李节暂时隐瞒了佐渡金山的情况,等到大明控制了整个倭国,到时再开采佐渡金山也不迟。
老朱又叮嘱了沐晟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随后就让他回去准备了,毕竟明天沐晟就要走了,虽说是提前准备好了,但肯定还会有一些事情,特别是铁册军好几千人,这些人的开拔也不是一件小事。
沐晟告辞离开,李节却没有跟着一起走,而是留了下来,这让老朱也好奇的看向他问道:“怎么,你还有其它的事情?”
“启禀陛下,我的确有点事情想禀报。”李节干咳一声回答道。
“有话就说,别绕弯子!”老朱大手一挥道,他对李节越来越重视,但李节身上有个毛病却让他很讨厌,那就是说话喜欢绕弯子,这点和朝堂上的大臣简直一模一样。
“是!”李节答应一声,随后组织了一下语言这才道,“昨天我路过三山口时,遇到又有犯人行刑,据说全都是杀人的死罪,也的确都是该死之人,不过当时我却忽然为这些人感到可惜!”
“可惜?一帮死囚有什么可惜的?”老朱闻言也瞪大眼睛问道。
“死囚当然该死,但就这么一刀杀了,也未免太便宜他们了,现在燕王那边很快就能平定高丽,接下来就会想办法控制石见,到时开采、冶炼等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虽然可以雇佣倭人,但毕竟非我族类,所以我觉得可以把这些死囚废物利用一下!”李节说到最后也特意看了一下老朱的脸色。
老朱是个杀人不眨眼的狠人,这也和他的经历有关,做为一个从社会底层一路杀进皇宫夺得皇位的人,老朱早就不把人命放在眼里,所以许多时候都喜欢用最粗暴的手法来解决问题,比如杀人就是最常用的办法,所以老朱在位时可杀了不少的人,光是一个胡惟庸案,就牵连了好几万人,由此可见老朱的心有多狠。
“你的意思是说,把那些死囚改为流放?”老朱听后沉思了片刻这才开口道。
看到老朱没有生气,李节也暗自松了口气,当即点头道:“陛下英明,臣就是这个意思,与其把犯人一刀杀人,还不如将他们流放到倭国那边,那里是海外,没有朝廷的允许,他们一辈子都不可能再回来,而且他们想要活下去,只能依附朝廷,帮着朝廷干活恕罪,到时就算是累死了也不心疼!”
其实这个办法也不是李节独创的,后世号称日不落的大英帝国,就是把国内的犯人流放到海外,其中澳洲就是英国犯人的流放地,什么杀人、强奸、抢劫等犯人全都送到了澳洲,所以后世的澳大利亚其实就是一群穷凶极恶的犯人后代,这帮犯人的脑子大都有各种缺陷,他们的后代经常做出一些莫名其妙的事也就很正常了。
只见老朱这时再次露出沉思的表情,似乎是在考虑这件事的利弊,其实流放犯人在中原王朝也十分常见,特别是宋朝时,一般官员犯法,都会被流放,大明也有流放之罪,不过大都是针对一些特定的犯罪,犯了死罪肯定是要砍头的。
“这件事朕需要和刑部、大理寺商量一下,不过应该问题不大!”最后朱元璋终于点头道。
李节闻言也是心中一松,只要老朱点头,那这件事就成功了一大半,刑部和大理寺那边应该也不会反对。
李节之所以建议将死囚改为流放,当然不是菩萨心肠发作,而是考虑到实际的情况,现在大明立国才二十多年,虽然国内休养生息人口渐多,但顶多也只有几千万人口,放在后世,也只是一座一线城市的总人口,靠着这点人想要开启大航海时代,实在有些吃力。
所以在李节看来,每条人命都是珍贵的,哪怕是死囚犯,也要为大明献上最后的光和热,为大明的海上霸业添砖加瓦,绝不能让他们轻易的死了。
“说起来倒是巧了,最近刑部送上奏本,也说到死囚的事,朕本打算采纳他们的意见,除了十恶不赦的死罪外,其它死囚只要能自筹一批粮食送到北方边关,就可以免去死罪,现在你提议流放海外,我觉得倒是比刑部的建议更好。”朱元璋这时忽然再次开口道。
老朱说的其实正是明初的“死罪输粟自赎例”,这是条特殊的法令,所谓十恶,是指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和内乱这十条大罪,具体情况还要细分。
比如两个陌生人起了争执,然后一方杀死另一方,这就不属于十恶,但若是一方杀了另一方,然后又杀了对方全家,这就属于十恶中的“不道”,如果死者是犯人的直系亲属,则属于十恶中的“恶逆”,这些在隋朝时就在律法中规定的很清楚,大明也同样沿用。
李节并不知道“死罪输粟自赎例”,不过他却从老朱的话中听出一个问题,于是立刻追问道:“现在北方很缺粮吗?”
如果不是缺粮的话,老朱也不会把主意打到死囚身上。
第一百七十七章
海运搞起来
“缺!”老朱这时也皱起眉头道,“蒙元无道,战乱四起,北方受战乱的影响尤其严重,几乎可以说是十室九空,大批良田抛荒,虽然经过这些年的休养生息,但北方依然没有恢复元气,偏偏北方又需要驻扎重兵,需要的粮食缺口很大,只能从南方运过去,可是朝廷的运力有限,现在根本供应不上北边的消耗!”
李节听到这里也是叹了口气,北方的情况他也知道一些,说起来只要是发生战乱,北方就会元气大伤,这也是南方的经济人口慢慢超过北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比如现在为例,元末明初的战乱导致北方人口大减,做为北方主要产粮地的河南、山东一带,甚至因为人口不足,需要从山西移民,这也就是历史上十分有名的明初大移民。
不过就算是如此,北方的人口、经济也不是短时间就能恢复的,再加上北方直接面对草原的边患,需要大量的驻军,虽然卫所制可以缓解一部分粮食的需求,但缺口依然很大,这就需要从南方调集粮食支援,可以现在的交通条件,运粮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
“陛下,从南方调集粮食北上,是不是主要走水路?”李节想了想再次问道。
“不错,朕刚即位时,就让人疏通了运河,现在粮食也主要走水运,毕竟陆路的消息实在太大了,十斤粮食运到北方,恐怕光是在路上就要消耗九斤。”
朱元璋说到这里忽然顿了一下接着又道:“不过运河的运力也是有限的,光靠这条运河也依然无法满足北方的粮食需求,这也是我打算让死囚运粮去北方的原因。”
“那海运呢,朝廷就没有试过海运吗?”李节听到这里再次好奇的问道,河运当然会有限制,一来运河的河道有限,只能通行一些中小型的河船,二来运河也不能只用来运粮,还需要承担其它的运输,所以自然大受限制,相比之下,海运就没有这些缺点了。
“海运我当然考虑过,当初也曾经试过一段时间,可是一来当时倭寇肆虐,甚至敢打劫朝廷的运粮船,二来海上的风浪也大,万一遇到一场大风暴,整个船队都有倾覆之危,所以在几次重大的损失后,海运就暂时被搁置。”老朱再次回答道。
“陛下,现在倭寇的外患已除,至于风暴等危险,也并非绝对,可以通过观测气候,以及改良船只来减小风险,所以臣觉得现在是时候重启海运了!”李节当即再次建议道,光靠一个倭国当然无法重启海上贸易,必须让大明朝廷也参与进来,海运就是一个不错的接入点。
老朱闻言也露出沉思的神色,李节的建议的确值得考虑,相比河运,海运的优势很大,比如海船可以造的很大,而且还不受河道的限制,成本比河运更低,特别是现在没有了倭寇的威胁,只剩下海上的天灾,虽然危险还是有,但却可以想办法减小风险。
“陛下,上次我们从宁波出发,一路北上到达登州,再往前就可以进到渤海到达大直沽,那里也是北平府的门户,路上虽然有些波折,但总体上还是十分安全的,我听船工说,只要选对了出海的季节,就能避开大部分的风暴。”李节看老朱意动,于是再次加把劲道。
“海运的确是个好办法,朕让人准备一下,重启海运试一试!”老朱这时终于点头道,北方的粮食压力实在太大了,死囚运粮也只是杯水车薪,但如果能走通海运的话,那将彻底的解决南北方的交通问题。
“陛下英明!”李节闻言也再次向老朱行礼道,同时心中也满是窃喜,经过自己的努力,大明的海贸也在一步步打开,有了朝廷的海运,慢慢的民间出海也会被带动,只要一步步的发展下去,迟早能让大明的海贸恢复正常。
第二天一早,沐晟率领着铁册军离京,李节也亲自去给他送行,刘英也一同去送行,他虽然是指挥使,但却不必去高丽,事实上整个铁册军他也基本没怎么管,一向都是沐晟代他管理。
送走了沐晟后,李节和刘英乘车一同回城,路上刘英也向李节诉苦道:“沐晟带着人一走了之,剩下的全都是麻烦,那些世子有些人想跟着一起去,有些不想去,却又不愿意看着自己的奴兵被调走,这段时间两帮人都在闹事,简直快把我给烦死了。”
“舅舅,我觉得您对这帮人的管理有问题。”李节想了想直接开口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9/3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