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驸马(校对)第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0/359


“对了,按说倭寇离北方更近,可为何一直是南方沿海闹倭寇,我在北边却很少听说倭寇的事?”朱棣这时忽然再次问道。
“倭寇没有大海船,只能用小船顺着海上的洋流飘游,刚好对马岛有一条到达南方沿海的洋流,所以他们顺着洋流南下,直接就到了南方沿海。”李节开口解释道。
“什么叫洋流?”朱棣闻言再次好奇的问道,他对航海方面了解有限,许多基础的航海知识他也完全没听说过。
李节简单的介绍了一下洋流,然后又给朱棣普及了一下基础的航海知识,甚至把大地如球,以及地球分为七大洲四大洋的事也讲了一遍。
“原来如此,听说你送给父皇一个名叫地球仪的东西,能不能也送我一个?”朱棣听完后倍感兴趣的再次道。
“不用我送,陛下已经让人仿制了一批地球仪,据说要送给所有亲王,到时四叔你们肯定人手一件。”李节再次回答道,老朱对儿子的疼爱真是没得说,有什么好东西都会想着儿子,当然地球仪这东西也没什么可保密的。
说话之时,头顶桅杆上的瞭望手忽然放下手中的望远镜大喊道:“前方有船,七艘!”
听到前面忽然出现七艘船,李节也露出惊讶的神色,方关这时也指挥船队包抄了上去,很快七只小船就出现在李节他们面前,而当看到这些船时,李节也脸色一沉,因为这种船他太熟悉了,之前倭寇突袭金塘岛时,乘坐的就是这种小船。
“是倭寇!”方关这时举着望远镜观察道。
“全部撞沉,不过抓几个活口上来!”李节沉声命令道,这里距离对马岛还有很远,看这些小船的方向,也不像去高丽,唯一的解释,就是他们打算顺着洋流飘去大明的南方沿海。
方关闻言立刻答应一声,挥旗命两条战船杀上前,小船上的倭寇也早就看到了大明水师庞大的战船,可惜他们想躲都躲不开,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两条高大的战船冲过来,然后直接将他们的小船压到水下,吓的他们也是纷纷跳船保命。
然而跳进水里也并不能保命,因为船上的士卒开始向下射箭和开枪,只要是冒出头的倭寇,立刻就会被他们射杀,不过还是有几个“幸运”的倭寇被抓上船,然后交给懂倭语的人审问。
半个时辰后,审问的人回来禀报,这批倭寇的确是从对马岛出来的,目的正是大明的南方沿海,另外这些倭寇还交待了一些对马岛上的情况。
对马岛面积不大,岛上也并没有良田,岛上由忠于倭国的宗氏统领,岛民平时以打渔为生,但当宗氏将他们召集起来共同出海时,这些岛民就会化身海盗,烧杀抢掠无恶不做,这些人也就是倭寇的根源。
不过随着倭国南北朝对峙,倭国内部也是动荡不安,许多武士破产,在国内活不下去的倭人,于是就开始冒险出海,对马岛是海盗的大本营,自然也吸引了许多破产的武士。
不过对马岛能养活的人口有限,宗氏也要严格控制岛上的人口数量,所以每隔一段时间,宗氏都会用类似抽签的方式,将一批倭寇抽出来,然后送他们上小船顺着洋流南下。
倭寇的船太小,在海上漂流时也要冒很大的风险,如果运气不错,可能整支船队都会遇风浪沉没,当然如果运气好能到达大明沿海,那里可比高丽和倭国要富庶无数倍。
据招供的倭寇说,对马岛上的宗氏手下有两千可用之兵,剩下的都是老弱妇嬬,另外宗氏还有数百艘战船,不过大都是小船,最大的战船放在大明的水师中,也只是中型战船的水平。这点倒是和李节之前预想的差不多,毕竟倭国造船技术落后,在海战中完全处于被碾压的状态。
“方将军,按原计划行事!”李节分析过这些倭寇招供的情报后,很快就做出决定道,对马岛的实力与他预想的差不多,也根本不必改变计划。
方关立刻答应一声,随即下令船队全速前进,又向前行驶了一个多时辰,对马岛赫然出现在船队前方,方关也立刻下令,前面的战船与后方的动兵船脱离开来,然后排成队形杀向对马岛。
李节站在旗舰的船头,看着越来越近的对马岛,胸中也充满了豪情壮志,之前济州岛是他交易得来的,而眼前的对马岛,才是大明武力对外开拓的第一步。
不过就在这时,一直在船上乱转的姚广孝忽然走到船头,看着李节微微一笑道:“李伴读,有一个问题我一直想不明白,不知道你可否能为我解惑?”
“什么问题?”李节扭头打量了一下这个大明历史上第二有名的和尚,第一有名的和尚当然是朱元璋。
“李伴读你让燕王殿下出兵控制高丽,自己又要经略倭国,如此大的动作,应该不仅仅是为了倭寇吧?”姚广孝再次一笑道。
第一百五十七章
攻破对马岛
“轰轰轰~”战船上的火炮轰鸣,对马岛上的倭寇蜷缩在水寨后面,一个个吓的瑟瑟发抖,完全没想到会受到如此猛烈的攻击。
之前李节他们的船队杀到,岛上的倭寇也发现了船队的到来,不过他们却根本不敢出海迎敌,毕竟李节的船队实在太庞大了,以他们手中的那些小船,恐怕不用人家攻击,直接撞也能把他们撞沉。
不过龟缩在岸上依然不安全,在大明水师的火炮轰击下,倭寇的水寨也是摇摇欲坠,这种水寨在建造之时,根本就没考虑过抵挡火炮这种武器,在火炮猛烈的轰击下,水寨外墙很快就被射的千疮百孔,寨门更是直接倒塌,水寨中的倭寇也在炮火下损失惨重。
李节站在旗舰上,面无表情的看着眼前残酷的战场,站在一旁的姚广孝则是陷入到沉思之中,之前他问李节此行的真正目的,毕竟又是控制高丽又是攻打倭国,如此巨大的投入,背后肯定有着极大的利益驱动。
可惜李节却没有回答他,而是笑呵呵的说出“你猜”这两个字,这让姚广孝也十分无语,偏偏他还是个不到黄河不死心的人,所以就算李节不说,他也想靠自己的智慧找到答案。
其实倭国银矿这件事,迟早都要告诉朱棣,不过现在这件事还是绝密,李节可是连朱玉宁都没有告诉,整个世上也只有他和老朱父子知道,所以在事情有眉目之前,还是不宜外传。
几轮炮火下去后,倭寇的水寨已经彻底的失去了作用,寨子中的倭寇也逃到了岛内更安全的地方,毕竟呆在岸边简直就是在找死,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开始登陆清理留下的倭寇了。
“登陆!”随着李节的一声令下,后方的运兵船也终于开拔,当其中一艘运兵船从旗舰旁经过时,李节也一眼看到了甲板上的张定边。
只见张定边已经脱下了僧袍,换上了一身的铠甲,手中握着长柄砍马刀,而在他的背后,还立着数匹好马,本来从舟山出发时,船上是没有马的,不过在到达济州岛后,岛上却养着不少的马,李节也十分大方的送给了张定边他们一批。
“李伴读!多谢!”船上的张定边也看到了旗舰上的李节,只见他双手抱拳向李节行了一礼道,虽然他知道李节有私心,但无论如何,都是对方给了他解救九姓渔民的机会。
“张将军!保重!”李节也站直身子还礼道,同时也改变了对张定边的称呼,因为他知道,从今天起,世上再无沐讲大师,当年那个勇武无双的张定边又回来了!
“阿弥陀佛!”站在一旁的姚广孝也向对面的张定边行了个佛礼道,同为僧人,他与张定边在济州岛时还特意相谈了一番,对于张定边的为人,他也十分佩服,只不过当时张定边已经决心还俗,这让姚广孝也十分遗憾。
两条船交错而过,很快运兵船就冲进水寨,然后放下小船,张定边身先士卒,第一个登上小船杀向岸边。
本已经躲到远处的倭寇看到敌人竟然要登陆,当即也组织起反扑,毕竟他们知道,如果让这些可怕的敌人顺利登陆的话,那他们恐怕都要死在这些敌人手,毕竟水寨已经失陷,船只也落到对方手中,他们也彻底的被困死在孤岛上了。
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倭寇开始了拼死反击,一群又一群倭寇狂叫着杀向岸边正在登陆的明军,想要把他们赶下海去。
然而这些倭寇的愿望虽然是美好的,但现实却极其残酷,张定边这些人操练了这么久,等的就是这一刻,特别是张定边与李洪等人也都亲身上阵,更将士气鼓舞到了顶点。
“杀~”张定边挥舞着斩马刀杀进倭寇之中,整个人就像是一阵龙卷风一般,不过他卷起的却是一阵阵腥风血雨,倭寇中几乎没有他一合之敌。
张定边的八个弟子也紧随其后,后面则是李洪与李铁父子率领的精兵,他们并不算是新兵,因为在海外的时候,他们也没少与人争斗,杀人也是常有的事,现在这些人练习了军阵后,配合起来效率更高,很快就将冲杀上来的倭寇杀退。
随着登陆的精兵越来越多,张定边他们也很快在岸上站稳了脚根,然后开始逐步的扩大战果,倭寇则是一退再退,毕竟他们不但人数比张定边他们少,战斗力也相差很大,所以只要张定边他们上岸后,也就代表着他们的败亡。
旗舰上的李节手举望远镜,观察着岛上的战况,当看到张定边他们的战果进一步扩大时,他也放下了望远镜,因为接下来已经不用看了,倭寇的军队已经开始了溃败,巨大的伤亡已经让他们放弃了抵抗,只顾着一味的逃命,却没想过这是海岛,根本没有他们的藏身之处。
“大局已定,接下来你们要做什么?”这时朱棣也放下望远镜向李节问道,刚才战争开始后,他也一直观察着双方的战况,对于前半部分的海战,也让他很有启发。
“等!对马岛表面上是一群倭寇,但其实与倭国内部的各个大名都有利益勾结,现在对马岛被我们占据,那些大名肯定不会旁观,很快就可能会有动作!”李节再次一笑道。
倭寇之所以那么难以清剿,除了倭寇本身的优势外,最重要的还是他们背后有人支持,他们抢掠的财物,养活了无数人,比如大明沿海的那些汉奸,以及倭国的大名,之前与倭寇勾结的汉奸已经被李节全宰了,现在也该轮到那些大名放血了。
“我明白了,倭国的战船简陋,远无法与我大明的水师相比,他们发现对马岛的异常后,若是贸然的派战船前来,简直就是羊入虎口!”朱棣闻言也点头赞叹道。
“四叔说的不错,按照当初我们的约定,我们会帮张定边他们消灭倭国的水军,免得他们被倭国困死在对马岛上,只要倭国的水军一灭,接下来他们就能以对马岛为根基,寻找机会杀向九州岛,只要他们能在九州岛站稳脚根,对马岛就要交给我们掌管了。”李节再次解释道。
第一百五十八章
开城中的暗流
开城和宁君府,李成桂气呼呼的回到书房,随手抓起架子上的一个瓷器狠狠的砸在地面。
“呯!”的一声脆响,瓷器碎成无数的碎片四处飞溅,把后面跟着进来的李芳远吓了一跳,随即他就开口劝道:“父亲息怒,不要被人气坏了身体!”
“你说让我怎么息怒,郑梦周这个老匹夫和我做对也就罢了,朝中那些官员竟然也敢站在他那一边,简直是胆大包天!”李成桂说到最后气的再次一拍桌子,脸上满是恼火之色。
今天李成桂与郑梦周再次发生了剧烈的冲突,而且这场冲突还和李节有关,根源就在于李节向高丽借走了济州岛,李成桂根本没有和任何的商议就答应下来,这引起了郑梦周等一些大臣的强烈反对,因此他们两人在高丽王面前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父亲,李崇仁、李种学与金震阳等人本就是郑梦周一伙的,他们要么是郑梦周的知交好友,要么是他的门人弟子,现在自然会站在郑梦周一方,不过我最担心的,却还是今天王上的态度!”李芳远这时忽然神情凝重的再次道。
“王上?他不过是我抽签抽出来的王,本就是个傀儡,何必在意他在态度?”李成桂提到高丽王时,却是露出一副不屑的表情道。
当初李成桂借助“威化岛回军”发动政变,一举掌握了高丽的军政大权,同时也废掉了原来的高丽王,本来他安排了原来高丽王的儿子王昌为王,不过很快又借口说王昌父子不是高丽王室的血脉,于是又把年纪幼小的王昌也给废掉了。
只是当时李成桂还没做好篡位的准备,于是只能从王室中挑选出一人继承王位,而挑选的方法就是李成桂在高丽太宗的神位前抽签,结果竟然抽到了性格蠢笨的王瑶,也就是现在的高丽王。
“父亲,王瑶虽然不怎么聪明,但他毕竟是高丽的王,而且今日您与郑梦周争吵时,王瑶竟然出言赞同郑梦周,所以我怀疑他很可能已经与郑梦周达成了一致,再加上郑梦周暗中联络大明,形势对父亲您越来越不利了!”李芳远再次郑重的开口道,他知道李成桂一向看不起王瑶,但王瑶的身份实在是太重要了。
李成桂也不傻,之前他是忽略了王瑶这个傀儡的高丽王,现在经儿子的提醒,他也不由得倒吸了口凉气,如果王瑶与郑梦周联合在一起,那将对他十分不利!
“父亲,不能再等了,必须要有所行动了,否则很可能会生出变故来!”李芳远当即再次劝道,自从见过李节后,他就一直有种感觉,高丽内部的情况很可能会越来越恶化。
“这……”李成桂闻言还是露出几分犹豫的表情,不是他不想行动,而是现在太仓促了,根本没有时间让他准备,万一行动时发生什么意外,很可能会导致他无法收场。
“父亲,考虑越多反而越不容易下手,我已经查清楚了,郑梦周每天都要经过一个名叫善竹桥的地方,只需要埋伏一支人马,就能将他铲除,到时再借机除掉他的那些党羽,朝中就再也无人敢与父亲您做对了!”李芳远这时忽然杀气四溢的道。
听到儿子这个简单粗暴的建议,李成桂依然下不定决心,虽然杀掉郑梦周很容易,但开城中还有不少忠于高丽王的人,就连军中也一些忠于高丽王的将领,到时他杀掉郑梦周谋夺王位时,肯定会遭到这些人的强烈反对。
看到父亲犹豫的样子,李芳远也知道他在担心什么,于是再次劝道:“父亲,汉人有句古话,叫做当断不断,必受后患,现在趁着郑梦周等人没有准备,正是发动突袭的好时机啊!”
李成桂听到这里终于被说动,当即猛然一拍桌子道:“好,这个事你亲自负责,一定要做到万无一失,我也要派人通知大明的人,让他们告诉那个李节,让明军进入开城协助我们!”
“让明军也进来?”李芳远闻言却露出犹豫的表情,过了片刻还是开口道,“父皇,大明实力强大,而且这次明军来的也十分蹊跷,万一他们不怀好意,咱们又把他们请进开城,岂不是引狼入室?”
对于李芳远的这种担心,李成桂却大手一挥道:“不必担心,我早就看透了大明,他们的都城远在长江以南,控制辽东都已经十分的勉强,哪还有余力图谋咱们高丽?”
不得不说李成桂的分析很有道理,大明的疆域已经太大了,再向外扩张的话,只能用蒙古人分封各个汗国的办法来维持,而这显然与中原大一统的传统相违背,再加上大明在高丽这边又没有什么利益可言,更不可能直接出兵控制高丽。
李芳远闻言也点了点头,其实他也只是本能的感觉李节等人来的蹊跷,不过大明不是野蛮的蒙古人,他们对疆域也不像蒙古人那么贪心,只要能够控制中原本来的土地就行了,就像当年的大唐,虽然强盛之极,但也只是灭掉了高句丽和百济,却放过了高丽前身之一的新罗。
想到高句丽,李芳远忽然也露出几分贪婪的神色再次道:“父亲,辽东本来就是高句丽的故土,咱们高丽本就是承袭高句丽,若是大明对边疆的控制不力,那我们能不能趁机收复故土?”
“这个……”李成桂闻言虽然有些心动,但理智还是让他冷静下来道,“若是明着用兵,肯定会引起大明的不满,不过却可以暗中行事,只是这件事关系重大,也不是现在咱们需要考虑的事情,还是把眼前的威胁先解决了再说吧!”
“孩儿明白!”李芳远闻言也是精神一震,说完就站起来告辞离开,既然父亲把刺杀郑梦周的事交给自己,那自己就必须做到万无一失,否则若是让郑梦周逃掉的话,那可就功亏一溃了。
看着儿子李芳远走后,李成桂也立刻叫来自己的心腹,然后在对方耳边低语了几句后,对方也立刻会意,随即也告辞离开,只不过他却没走府中的正门,而是从一个十分隐秘的角门离开。
这时天都已经黑了,开城也开始了宵禁,不过这个心腹却似乎知道巡逻士卒的行进路线,再加上对开城也极为熟悉,所以很容易就躲开所有人,然后穿过一条条街道后,最后来到一处阴暗的小巷子里,并且轻轻的敲响巷子最里面的一扇小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0/3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