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驸马(校对)第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359


稿子上是一整套完整的练兵方法,而且都是沐晟一笔一划写出来的,另外李节还发现,在书案上还摆放着不少凌乱的兵书,看样子沐晟为了写这套练兵之法,也翻阅了不少的书籍。
“沐兄,你对铁册军还真是花费了不少的精力啊!”李节大概的把这份练兵的手稿看了一下,虽然他不懂练兵,但他相信沐晟的能力,毕竟沐晟之前练的兵他是见识过的,连沐英这个沙场老将都对沐晟赞不绝口。
“陛下亲自交待给我的事,我可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沐晟再次道,他是个有野心的人,铁册军对于他来说,就是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如果能把铁册军练成,不但他父亲会更重视他,连陛下也会对他另眼相看。
不过李节这时却微微摇头,犹豫了一下终于还是开口道:“沐兄,铁册军都是公侯世子组成,这帮人可并不怎么安分,陛下成立铁册军,也不是真的要他们上战场,我担心你花费了不少心血,但最后却是事倍功半啊?”
铁册军本来就是公侯抵押在老朱这里的人质,以李节对老朱的了解,他肯定不会在乎铁册军的好坏,只要这帮世子能呆在京城就行,沐晟虽然对练兵花费了不少心血,但上头没有老朱的支持,下头的这帮世子又不好惹,所以沐晟的这番苦心可能会白费。
“多谢李兄的提醒!”只见沐晟却是长吸了口气,随即脸色也十分坚定的道,“练兵的困难我当然知道,不过我既然打算要做,就一定要做好,哪怕他们是一团沙子,我也要把他们攥成一块石头!”
旁边的刘义听到沐晟的话也感觉全身一凉,本以为让表弟帮着求情,沐晟能对自己多加照顾,可是看他的样子,却是铁了心要把他们这些世子操练成一只精兵,到时他恐怕也要吃不少的苦头。
李节虽然能理解沐晟,但他实在不看好铁册军的前途,只是看对方如此坚持,他也不好再说什么,当下只是拍了拍对方的肩膀,以示自己的支持。
“对了,沐兄你是铁册军的副指挥使,那真正的指挥使是谁?”李节忽然又想到铁册军那个神秘的指挥使,连他舅舅刘英都打听不到任何消息,沐晟身为他的副手,应该知道对方的身份才对。
“不知道!”沐晟却出人意料的摇了摇头,脸上也满是困惑的表情道,“之前我也问过皇爷爷,可是皇爷爷却说他还没想好让谁担任铁册军的指挥使,只是让我负责驻地和练兵的事宜。”
“奇了怪了,竟然连你也不知道自己的顶头上司是谁?”李节闻言也更加好奇,这个指挥使的人选还真是够神秘的,老朱说他没想好,难道是真的没定下来?
“我估计应该是某个德高望众的老将吧,毕竟我还是太年轻,光靠我自己恐怕无法服众。”沐晟这时也开口猜测道,他虽然是朱元璋的干孙子,但他父亲沐英也只是一个西平侯,比那几个国公可差上许多,再加上他又不是嫡子,所以想要压服那些世子恐怕难比登天。
“这倒也有可能!”李节闻言也点了点头,不过转念又一想,德高望众的老将可不好找,因为这种人要么被老朱杀了,要么被赶回老家了,留下的也需要镇守四方,所以李节想来想去,也想不出一个合适的人选。
时间不早了,沐晟当即在府中设宴款待李节与刘义,不过他知道李节不喜欢喝酒,所以也没有给李节灌酒,倒是刘义被他灌了个烂醉,最后还是李节扶着刘义上了马车,然后这才向沐晟告辞离开。
李节的新家也在皇城西边,不过距离西平侯府还是有点远,毕竟当时李夫人手中的钱也不多,根本买不起靠近皇城的宅子,甚至最后还向刘英借了笔钱,这才勉强凑够了房资,由此可知金陵城的房价之高。
李节以前倒是来过一次,还是陪着李夫人来验收宅子,当时李夫人和赵姨娘还兴致勃勃的规划着新家的布局,可惜后来李善长出事,导致家里的计划全都打乱了。
马车来到李节的新家,只见这是一座三进的大宅子,不过比李节以前的家还是差上许多,当初李夫人买下来时,因为宅子长时间无人居住,也显得有些破败,现在经过刘英派人修缮后,看起来倒是焕然一新。
马车刚在门口,立刻有一个老管家上前行礼,李节认识对方,这个管家姓刘,以前是刘英府上的管事,现在也被派到李节家里做了管家,毕竟李节孤身一人,必须要有一个得力的管家帮着照顾家里。
“少爷,侯爷早就来了,正在家里等着你们呢!”刘管家上前行礼道。
“嗯,表哥喝醉了,你让人把他安置到客房休息,我去见舅舅!”李节当即一指车厢吩咐道,不得不说家里有仆人就是方便,许多事情只需要动动嘴就行。
刘管家答应一声,随即叫来两个仆人搀扶刘义,李节则迈步进到新家中,边走边打量着家中的一切,相比上次他来时,这里简直换了一副模样,完全看不出当初的破败了。
李节在客厅见到正在喝茶的刘英,当即上前行礼,而刘英也笑呵呵的问道:“怎么样,对这个新家还满意吗?”
“当然满意,有劳舅舅操心了!”李节当即笑着点头道,随即又把自己与刘义去拜访沐晟的经过讲了一遍。
得知沐晟竟然要把铁册军练成一支精兵,刘英也不禁笑道:“沐英倒是生了个有志气的儿子,不过这样也好,你表哥在军中历练一番,对他将来也有好处!”
刘英说到这里顿了一下接着又道:“我明天就要离京了,到时会去濠州一趟,你有没有什么话要我转告你爹娘?”
第一百三十六章
打着灯笼找自己
金陵城西水门,李节与刘义送刘英上船,三人站在船头依依惜别,最后刘英更是拉着李节的手道:“节儿,我这一趟,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你表哥就托付给你照顾了!”
“爹,你这话就不对了吧,我好歹也是表哥,应该是我照顾表弟才对吧?”旁边的刘义听到父亲的话却有些不高兴的道。
“你还表哥?”刘英却是白了一眼儿子,“看看你表弟最近做的这些事情,有哪一件是你能做到的?而且你天天游手好闲、不学无术,说不定哪天被人卖了都不知道,若没有节儿盯着你,我才不放心把你一个人扔在京城呢!”
刘义被老爹的一顿抢白噎的直翻白眼,没想到老爹竟然这么看自己,不过他对李节也是心服口服,别人不了解,他可是清楚的知道自己这个表弟的本事,换做任何一个人,恐怕都没办法从李善长的案子中保着家人脱身而出。
“舅舅,表哥这边你放心吧,我爹娘那边就拜托您了,另外让他们保重身体,不用担心我!”李节也是笑着开口道,他老家在濠州定远县,刘义则要去凤阳,两地本来就紧挨着。
“放心吧,我可能会在定远多呆一段时间,毕竟凤阳那边可能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刘义这时也叹了口气道,如果不是没有办法,他也不想离开繁华的京城,凤阳虽然号称中京,而且还被朱元璋扩建,甚至迁移了不少富户,但依然无法与京城相比。
时间不早了,刘英也要启程动身,于是李节与刘义下了船,然后站在岸边挥手为对方送行,直到刘英的船消失在远处的河道中,两人在岸边又站了好一会儿,这才转身回城。
这次刘英离京,李节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话带给父母,只是给他们买了不少的东西,托刘英带回去,毕竟定远县是个小地方,有些东西也不容易买到,特别是笛儿,李节给她买了不少点心零食,只是刘英路上要走好几天,也不知道在路上会不会坏掉?
“表哥,后天你就要去铁册军报到了,有没有什么担心的?”路上李节笑着刘义问道。
“当然担心,那天沐晟的样子你也见到了,我担心自己的小身板进到军中,都不够他糟蹋的!”刘义一脸自怨自艾的表情道,想到要亲自下场操练,他就感觉人生无望。
“哈哈~,表哥你也不要太悲观了,你这么年轻,操练一下就当是强健体魄了。”李节闻言也是大笑一声道。
“说的倒轻松,要不你也去铁册军操练几天试试?”刘义撇了撇嘴道。
“我倒是想去,可我不够资格啊!”李节再次笑道,别说李善长不在了,就算李善长活着,他这个庶出的孙子也没资格去铁册军,不过这样也好,他和刘义估计是半斤八两,进到军中真操练的话,估计用不了几天就能磨掉一层皮。
兄弟二人一路开着玩笑,先是回到义惠侯府,刘义回家准备后天去铁册军,不过李节并没有下马车,因为他还要进宫一趟,户部那边的交接已经完成的差不多了,他也要向朱元璋禀报一下。
当下李节乘着马车进到皇城,然后步行来到暖阁示见,朱元璋也很快让他进来,不过让李节意外的是,暖阁中除了朱元璋外,竟然还有一个十分年轻的官员,只见对方大概二十岁左右,身穿翰林服,显然是一位翰林学士,也就是说,对方最少也是进士出身,这让李节也大为惊讶,毕竟如此年轻的进士可十分少见。
“臣李节参见陛下!”李节打量了年轻翰林几眼,随即就向朱元璋行礼道。
“事情办的怎么样了?”朱元璋依然是单刀直入的问道。
他这个人最讨厌绕弯子,对大臣也是一样,有什么事就直说,比如之前有个大臣写了一份上万字的奏本,结果老朱看了一半还没看出他想说什么,气得把就这个官员抓起来打了一顿,后来经过官员解释后,他觉得官员说的有道理,于是又赏赐了对方。
“已经办妥了,那些财物交由户部接管,陆续会送到宁波那边!”李节立刻回答道。
“办的不错!”朱元璋满意的点了点头,接着又十分随意的指了指旁边的年轻翰林介绍道,“他叫解缙,是前年的进士,现任翰林学士,你们年纪相仿,也都是朕的心腹,日后可以多亲近一些!”
李节听到解缙的名字也是心中一惊,当即抬头打量着这位历史上的解大学士,说起来解缙才是真正的神童,五岁学诗文,七岁写文章,十一岁就能过目不忘,十八岁就中了解元,次年就中进士,并且在同年成为翰林学士,简直就是古代读书人最理想的人生。
可惜解缙的命运却十分坎坷,可能是因为他少年得志,性子有些傲,所以在官场上得罪了不少人,几经起伏后,最后得到朱棣的重用,成为内阁大学士之一,但后来还是因为介入到朱棣几个儿子的立储之争,最终被锦衣卫埋入雪中冻死,死的时候还不到五十岁。
想到解缙坎坷的一生,李节也暗自叹息,不过还是笑着向解缙行礼道:“原来是解翰林,久仰大名!”
“李伴读客气了,在下对您也是仰慕已久,日后还请李伴读多多指教!”解缙也十分郑重的向李节还礼道,现在李节的传奇事迹早就传遍了京城,解缙一向心高气傲,很少服人,但是面对李节却还是不敢托大。
“好了,你们两个要客气等下去再说!”这时朱元璋却打断了两人,随即又向李节问道,“你舅舅最近在干什么呢?”
“我舅舅?”李节闻言也是一愣,朱元璋怎么会无缘无故的问起舅舅的情况?不过他还是如实回答道,“启禀陛下,我舅舅今日他刚离开京城,准备回凤阳老家休息一段时间。”
“他回老家干什么!”朱元璋闻言先是一愣,随即又气的一拍桌子道,他让五公十侯归乡,其实就是效仿‘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可刘英只是个安乐侯爷,根本一点兵权都没有,所以在老朱看来,刘英在这个时候回去就是瞎凑热闹。
“这个……舅舅说他最近身体不太好,老家那边的水土养人,所以想回乡休息一段时间!”看到老朱生气,李节急忙编了个瞎话。
李节知道老朱为何生气,只不过他也不想一想,之前杀了那么多的公侯,京城中人人自危,爵位越高越害怕,刘英本来就不是什么胆大的人,回老家避避风头简直太正常了,而且不仅是刘英,城中只要能走的勋贵都走了,刚才他给刘英送行时,就遇到好几拨勋贵离京的。
“胡说八道,凤阳那穷地方养个屁人!”老朱却是毫不留情的戳穿了李节的谎言,他就是在凤阳长大的,如果凤阳真的养人,他爹娘和兄弟姐妹就不会早早都死了,他自己更是穷的去做了和尚,后来四处流浪,说好听点是化缘,说难听点其实就是个要饭的。
李节也有些尴尬,不过他现在也习惯了,当即厚着脸皮道:“陛下,我舅舅他才刚走,不知您有什么事情,如果紧急的话,可以派人把舅舅叫回来。”
“当然要把他叫回来,他走了,铁册军谁来管?”朱元璋说着就吩咐人,立刻快马加鞭去追刘英。
“铁册军?”李节这时却一脸的不敢相信,过了好一会儿这才反应过来问道,“陛下要让舅舅去担任铁册军的指挥使?”
“那是当然,朕考虑了许久,最后还是觉得你舅舅最适合担任这个职位!”朱元璋依然余怒未消的道。
李节听到这里也是哭笑不得,之前刘英四处托人打听铁册军的指挥使,却没想到他自己就是指挥使,这叫啥?贼喊捉贼?似乎有些不合适!大水冲了龙王庙?还是不太恰当!李节都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这件大乌龙了!
“陛下,舅舅似乎并不擅长统兵,把铁册军交给他统领,是不是有些不太妥当?”李节很快就再次道。
刘英虽然精明过人,但精明并不意味着有才干,事实上刘英各方面都比较平庸,连义惠侯的爵位都是捡来的,以前也只是做过朱元璋的护卫,基本没立过战功,现在让他统领一军,简直就是赶鸭子上架,以刘英懒散的性格,肯定也不愿意接这种苦差事。
“他不会领兵,不是还有沐晟吗,而且朕又没打算让铁册军上战场,让他好好的替朕守着铁册军就行了,这点小事都做不好的话,要他何用?”朱元璋闻言却是脸色一板道。
朱元璋的话却让李节一下子醒悟过来,铁册军本来就是一群人质,铁册军的指挥使,其实就是帮着朱元璋看守这些人质,根本不需要什么才能,只要忠心就行,从这一点来看,刘英反而是最合适的人选。
不过李节很快对沐晟产生了巨大的同情,他可是以极大的热情投身铁册军,想要把铁册军操练成一支精兵,可是不但朱元璋不支持,下面的世子估计也不会老实听话,现在连他的顶头上司,都是刘英这样得过且过的人,整个铁册军只靠他一个人的热情,光是想想都感觉有些悲凉!
第一百三十七章
智商有余,情商不足
“李兄,时间还早,不如我们找个地方小酌几杯如何?”刚出暖阁,解缙立刻主动向李节邀请道。
“求之不得!”李节也立刻答应道,他对解缙也同样很好奇,当然也想结交一下。
于是两人一同出宫,然后找了个不起眼的小酒馆,现在还不到饭点,酒馆里也没什么客人,两人找了个角落坐下,然后要了几个小菜和一壶酒边吃边聊。
李节不擅饮酒,但还是陪着解缙喝了几杯,不过解缙似乎是有什么心事,喝起酒来也很猛,很快就有了几分醉意,当即话题一转道:“李兄,我真是挺羡慕你的!”
“解兄言重了,你年纪轻轻就贵为翰林学士,天下不知有多少读书人羡慕你呢!”李节闻言也是一笑道。
解缙是江西人,后世江西是个很没存在感的省份,甚至不少江西人戏称自己为阿卡林省,但其实在明朝时,江西却是个出学霸和考霸的地方,纵观整个大明,许多内阁大学士都出自江西,比如解缙、杨士奇等,甚至当时有句名言,叫做“朝士半江西”,一半的官员都出自江西,由此可知当时江西人的厉害。
“翰林学士?”只见解缙却面带苦涩的自语一声,“翰林学士虽然清贵,但其实根本没什么用处,我入朝两年,除了写写文章,帮着陛下润色一下圣旨外,根本什么都没做成,反而还因为心直口快得罪了朝中权贵,今日陛下召我前去,其实是骂了我一顿!”
李节听到解缙的话却并不意外,提到解缙,许多人第一想到的就是他主持编纂了《永乐大典》,而且还贵为内阁大学士,但在明初时,内阁大学士的品级并不高,也只是皇帝的顾问,对朝政并没有直接的处理权。
而解缙这个人的书生气太重,虽然有见识,但却因为说话太直,不会做人,导致他在朝堂上得罪了不少人,最后他的死也是受小人馋言所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3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