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驸马(校对)第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359


不过就在朱元璋的话音刚落,就见旁边的朱标却忽然开口道:“父皇,刚才在来我路上,我已经骂过他们了,玉宁也知错了,毕竟年轻人有时难免冲动,父皇您就不必再责罚他们了!”
老朱听到这里也瞪大眼睛,之前他骂朱标时,朱标明明也气的不行,可为何这才出去了一趟,他的态度就彻底的转变了?
“多谢父亲,不过这次是我做错了事,皇爷爷心中有气,若是因此气坏了身体,更是我的不孝,所以还请皇爷爷责罚于我!”朱玉宁这时却再次开口道。
“父皇,玉宁一片孝心可嘉,她娘走的早,我这个当爹的也不怎么合格,反倒是父皇对玉宁颇多教诲,现在玉宁犯了错,我这个做父亲的也心中有愧,若父亲要罚,就罚我吧!”朱标说着也上前跪倒在儿女的旁边再次求情道,这时的他倒更像是一个慈父。
“皇爷爷,这次都怪我,怪我不该把阿姐带出去,要罚您就罚我吧!”这时朱允熥也鼓起勇气凑热闹道。
看着朱标父女三人一唱一和的表演,朱元璋却是被气笑了,他总算明白过来,原来自己的好儿子也站到了朱玉宁他们那边。
当然明白归明白,老朱这时也真的犯了难,毕竟朱玉宁是他最宠爱的孙女,又有朱标这个长子帮着求情,甚至连一向胆小的朱允熥,竟然也鼓起勇气为姐姐求情,这让老朱也有些心软,一时间真有些狠不心责罚她。
不过就在这时,老朱的目光却忽然扫过桌子上的一份奏本,这让他也眼睛一亮,当即拿起奏本扔到朱标面前,板着脸道:“先看看这个!”
看着扔到面前的奏本,朱标父女三人也都是一愣,随后彼此对视一眼,朱标终于伸手拿起奏本,结果当看到上面的内容时,他也不由得大为惊喜的道:“恭喜父皇,倭寇终于被剿灭了!”
“再仔细看看,你那位好女婿可立了不小的功劳!”朱元璋冷笑一声再次道。
朱标闻言也继续往下看,旁边的朱玉宁本来不该看这种奏本,但听到李节的名字,也忍不住好奇的偷眼看去,结果让她惊讶的是,在下面请功的人名中,李节竟然和一个各叫方关的统军将领并列,可以说除了汤和这个主将外,就数他们两人的功劳最大。
“这次能剿灭倭寇,全靠李节联系上张定边,又通过张定边找到倭寇在海外的巢穴,这才能将他们一网打尽,也难怪信国公会把他与统领水军的方关并列!”朱标看完奏本后也满意的点头道,对于李节在剿灭倭寇中做的事,他也一直十分关注。
“李节这次的确立下不小的功劳,再加上他以前的功劳,朕本想这次封他一个爵位,不过现在玉宁犯下大错,他的爵位就免了吧!”朱元璋说到最后大手一挥。
老朱的确舍不得罚孙女,但并不意味着这件事就这么算了,李节既然是朱玉宁的未婚夫,理所当然的就要替她接受处罚,这种事在老朱看来十分正常,他儿子犯错时,他舍不得杀儿子,却舍得杀儿媳妇,汤和的女儿就是这么死的。
“皇爷爷您不能这样!”朱玉宁听到这里也一下子急的涨红了脸争辩道,“一人做事一人当,明明是我犯了错,为何要处罚别人?”
“谁让他是你的未婚夫,而且你这次出宫本就是因为李节的家人而起,他不受罚谁受罚?”朱元璋看到孙女急了,反倒乐呵呵的站直了身子道,心里也一下子舒坦了。
“李节与我的关系是家事,他剿灭倭寇却是国事,家事与国事岂可混为一谈?”朱玉宁再次急切的争辩道。
“朕是皇帝,皇帝的家事就是国事!”朱元璋再次老神在在的道,现在朱玉宁越是着急,他反而越是高兴,因为这说明他的处罚用对了地方。
朱玉宁这下也失了方寸,她虽然是女子,但也知道封爵的机会是多么难得,如果李节错过了这次机会,日后还不知道要等多久,而且这件事因自己而已,他会不会因此怪自己?
“另外我再告诉你一件事!”朱元璋这时更加得意的笑道,“李节在走之前,就已经和我有一个约定,只要他剿灭了倭寇,我就放过他的父母家人,所以就算你不出宫,我也照样不会对他父母怎么样!”
“竟然是这样!”朱玉宁闻言也露出沮丧的神色,来的路上,朱标曾经提过这个约定,只是没有细说,现在她才知道约定的内容,而且李节不但完成了约定,还及时把捷报送了过来,自己之前根本就是多此一举。
想到上面这些,朱玉宁也更加的懊恼,怪自己之前太冲动了,如果当时能冷静一些,也许就不会给李节添麻烦,害得他丢了眼看到手的功劳和爵位。
“现在知道后悔了?晚了!”朱元璋再次得意的一笑,随即脸色一板再次道,“丹阳公主朱玉宁私自出宫,本应重罚,念在你初犯,暂且夺去公主封号,贬为郡主,另罚抄写《女诫》三百遍!”
光处罚李节怎么够,所以朱元璋再次宣布了对朱玉宁的惩罚,不过这个惩罚就轻多了,抄写女诫就不说了,至于夺去公主的封号,看起来很严重,但不要忘了,朱玉宁本来就应该是郡主,之前只是破格加封了公主的封号,就算现在夺走,日后朱标登基,公主的封号依然还是她的。
“谢皇爷爷!”朱玉宁委屈巴巴的跪下行礼道,倒不是为自己,而是为李节,谁会想到自己一片好心,竟然连累了对方,这下她都感觉自己没脸见李节了。
“好了,你们两个下去吧,我和你爹还有事情要商议!”朱元璋再次一挥手道,朱玉宁和朱允熥也再次行礼,然后这才转身离开了暖阁。
看着儿女离开后,朱标却立刻上前道:“父亲,您对李节的处罚是不是有些太重了,若是有功不赏,恐怕朝中……”
“咋了?朕管教一下孙辈们,谁敢说三道四?”没等朱标把话说完,就被朱元璋蛮横的打断道。
朱标彻底的无语,面对这么一个不讲理的老爹,他也经常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好了,你来再看看这个!”朱元璋这时再次从桌子上拿起一封书信道,这封信是随同报捷的文书一起送来的。
朱标闻言也走上前,接过书信这才发现,这封信竟然是李节亲手所写,而当他打开信看到上面的内容时,脸上的表情也开始变得有些凝重。
李节的信上详细的讲述了一下倭寇形成的原因,一方面是倭寇的南北内乱,导致倭国武士大量破产,另一方面则是倭国内部一些大名,对这些倭寇暗中的纵容和支持,所以才导致有那么多的倭人下海做了倭寇。
本来如果只是单纯的倭寇,清剿他们也很容易,但关键却是大明沿海有不少人与倭寇勾结,而且还形成了一条隐秘的利益链条,有这些人在,倭寇才能在大明沿海神出鬼没,大明的水军也拿他们没有办法。
而在信的最后,李节则十分确定的指出,现在虽然清剿了这批倭寇,而且还抓了不少与倭寇勾结的奸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日后依然会有不少倭人南下,也许用不了几年,就会形成一批新的倭寇。
“父皇,李节分析的很有道理,如果不从根源上解决倭寇的问题,那日后沿海地区就别想安宁了!”朱标看完书信神色凝重的道。
“那你说怎么彻底解决倭寇的问题?”朱元璋立刻反问道。
“这个……”朱标的一张胖脸也涨的通红,过了片刻这才摇头道,“儿臣不知!”
“你的确不知道,别说你了,连朕也不知道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朱元璋这时也沉声道,他如果知道解决办法的话,恐怕也不会等到现在了。
“那怎么办,难道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倭寇卷土重来吗?”朱标看到连一向自信的父亲竟然也不知道解决办法,立刻也十分着急的道。
“急什么?”朱元璋却是瞪了儿子一眼,“咱们不知道,有人知道就行了!”
“谁?”朱标不解。
“当然是你那个好女婿啊!”朱元璋拍了拍朱标手中的书信道,“我早就看透这小子了,他既然敢写这封信,肯定有解决的办法!”
第一百一十二章
李善长之死
镇抚司诏狱,就在几个月前,这里还是空荡荡的,但现在却已经填满了犯人,这段时间锦衣卫四处抓人,朝堂上人人危,能被抓到这里来的,几乎全都是以前的权贵,但现在却沦为阶下之囚,这也让不少人怨气冲天,被抓进来后一直叫骂个不停。
而在诏狱的东南角,这里有一座单独的牢房,说是牢房,其实更像是一个普通的小房间,里面的被褥用具一应具全,甚至连三餐都由狱卒精心准备,丝毫不敢怠慢里面的犯人,因为里面的人正是号称大明第一开国功臣的李善长。
相比其它犯人的暴躁,李善长却显得十分冷静,自从被带进这个牢房后,他就一直静静的坐在桌子后面,一张苍老的脸上无悲无喜,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
时间到了下半夜,诏狱中的犯人也都喊累了,嗓子也喊哑了,这里可不是他们家里,更没有人伺候他们品茶润嗓子,所以不少人都安静下来,有些心大的,更是干脆睡觉去了。
不过也就在这时,锦衣卫都指挥使毛骧却亲自来到诏狱,他并不是一个人来的,而是陪着一个身材高大,黑袍罩头的人进到诏狱,并且亲自引着他来到李善长的牢房外。
“打开吧!”黑袍人吩咐道,从他苍老的声音中也能分辨出他的年纪应该不小了。
毛骧恭敬的答应一声,随即亲手打开牢门,然后将手中提着的食盒奉上,老者伸手接过,迈步走了进去,毛骧则亲自守在门外。
“你来了。”桌后的李善长头也不抬的道,进来的这个人他太熟悉了,光听他的脚步声就知道对方的身份,事实上他也一直在等着对方。
黑袍老者并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走过去将食盒放在桌子上,随后脱去黑袍,正是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
“你要走了,我来送你一程!”只见朱元璋伸手打开食盒,然后把里面的几样小菜摆在桌子,最后又从里面拿出一壶好酒和两个酒杯,并且还亲自给李善长倒了杯酒。
桌子上是两凉两热的四个小菜,分别是炒豆腐、炒青菜、蒜泥白肉外加一道凉抖黄瓜,李善长看着这四道菜愣了一下,随即又闻到一股酒味,这让他的脸上竟然难得的露出几分笑容道:“难得你还记得这些!”
只见朱元璋也叹了口气道:“当初你投靠我时,我第一次请你喝酒,咱们吃的就是这些菜,当时你们二人畅聊天下大势,那时的你神采飞扬,让我也极为佩服,而你日后的表现也没有让有失望,我能打下这天下,你当属首功!”
李善长并不作答,而是伸手拿起筷子,夹了一块豆腐放入口中,随后又端起酒杯一饮而尽,但随即却又摇了摇头道:“菜还是当年的菜,酒也是当年的酒,可惜却没了当年的味道了。”
“人变了,心也变了,自然也就尝不出当年的味道了。”朱元璋也吃了口菜,随即点头赞同,但紧接着他犹豫了一下又开口道,“你后悔吗?”
“没什么可后悔的!”李善长给自己倒了杯酒,再次一饮而尽道,“自从被关到这座小小的牢房后,我一直在考虑着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会落到现在这种地步?”
“有结果吗?”朱元璋停下筷子再次问道。
“有!”李善长把酒杯重重的放在桌子上道,“三十七年前,我遇到正准备攻打滁州的你,当第一眼见到你时,我就知道,你是个做大事的人,从那时起,我就决心全力辅佐你,而你也同样没让人失望,扫平群雄、驱逐蒙元,成就了千古以来未有的伟业!”
李善长说到这里时顿了一下这才接着又道:“在你登基的那天,我比任何人都要高兴,而你也开始学着做一个皇帝,并且越来越出色,甚至远超我的想像,可以说你越来越像一个真正的帝王,而我……却在权势中迷失了自己,忘掉了自己臣子的本份!”
听到李善长的这些话,朱元璋脸上也露出复杂的神色,不知从何时起,他对李善长就越来越不信任,甚至觉得他越来越愚蠢,再也没有当年跟着自己打天下时的精明,可是今天李善长在失去了所有后,终于恢复了往日的光彩,这才是自己心中的那位大明宰相!
可惜这一切都来的太晚了,如果李善长能早几年醒悟过来,恐怕他们也不会走到现在这一步。
不过李善长在说完这些后,却显得十分冷静,只见他伸手想要给自己再倒杯酒,却被朱元璋抢了先,然后亲自给他倒了杯酒。
李善长也没有客气,端起酒杯再次一饮而尽,随后这才开口道:“祺儿还好吗?”
“还好,我准备让他与临安去江浦居住!”朱元璋实话实说道,李祺娶的是他的长女临安公主,对于这个女婿,朱元璋也是网开一面,并没有将他抓到诏狱问罪。
“那就好!”李善长缓缓的道,只是平静的脸上终于闪过一丝不忍,因为他知道,自己这次难逃一死,儿女们恐怕也要受牵连,唯独身为驸马的李祺应该可以逃过一劫,倒也算是给他们李家留下一条血脉。
“你怎么不问问李节一家?”朱元璋忽然问道。
听到李节这个名字,李善长脸上也露出一种十分复杂的神色,过了好一会儿他这才缓缓的道:“这小子简直就是个妖孽,我甚至怀疑他到底是不是我孙子?”
如果放在以前,李善长可能并不会对李节说出这样的评价,可是在被关押后,他把李节从头到尾的表现仔细的考虑了一遍,结果越考虑越是惊讶。
甚至李善长隐约觉得,李节似乎早就知道李家在短时间内就要倒霉,所以才做了那么多的事,从刚开始对他的提醒,到后面想尽办法成为驸马,这一切的一切都显得太刻意了。
“他是不是你孙子,这就得问你儿子了,不过你这个孙子也真有本事,竟然不到一个月就剿灭了倭寇,而我之前已经答应他,只要他剿灭了倭寇,就绝不会为难他的父母!”朱元璋竟然难得的调侃了李善长一句,随后又道出一个李善长不知道的消息。
“他剿灭了倭寇?”这下李善长也再次露出惊讶的表情,身为朝中的重臣,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倭寇的问题,之前李节和汤和去巡视海防,在他看来也不过是走个过场,却没想到他竟然真的做到了。
“不错,他在宁波遇到了张定边,也不知道他怎么说服的张定边,让对方通过当年一些旧部,找到了倭寇在海外的巢穴,这才让汤和能够轻易的剿灭倭寇,所以这次他的功劳仅在汤和之下!”朱元璋再次详细的道。
“张定边竟然还活着,而且还能被李节说动,这小子还真有几分本事!”李善长闻言也更加惊讶,没想到这其中还牵扯到张定边这个故人。
“不光如此,他在报捷的同时,还写了封书信,信上道出倭寇出现的根本原因,而且还断言,如果只是用现在清剿的办法,不出几年,沿海就会出现一批新的倭寇!”朱元璋提到李节似乎也打开了话匣子,事实上除了李节,他和李善长似乎也没什么可聊的了。
“他既然敢写这封信,想必应该有解决的办法吧?”李善长闻言立刻得出一个与朱元璋相同的判断。
“不错,我也是这么想的,他现在已经到了镇江府,估计明天下午就会到京城,到时我要和他好好的聊一聊!”朱元璋赞叹的点头道,这么多年过去了,李善长终于又和他想到一块去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3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