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驸马(校对)第3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9/359


“如果王爷不愿意去大洋洲,那只能从南洋向西了,比如天竺、非洲,甚至是西亚等地,这些地方人口稠密,但挑战也很大,比如西亚,那里有自己的文明,如果你想征服那里,恐怕需要付出不小的代价。”李节再次开口道。
“有挑战才有意思,当然我也不会上来就啃硬骨头,所以我想听一下驸马你的看法,你觉得我应该去哪里?”朱柏再次一笑道,并且向李节征求意见道。
“西亚的确不是个好的选择,另外北非也同样如此,至于非洲的其它地方,绝大部分都没有开化,完全就是一帮野人,所以相比之下,我觉得王爷最好选择天竺,那里被外来者多次征服,他们也适应了被外人统治,所以王爷去了那里,也更容易站稳脚根。”李节笑着建议道。
第七百六十一章
开端
李节陪同朱柏再次进宫面见朱允熥,还是在暖阁之中,朱允熥也亲切的将朱柏迎进来,然后叔侄二人相对而座,客套了几句后,朱允熥就直入主题。
“十一叔可考虑清楚了?”朱允熥沉吟了一下立刻问道。
“考虑清楚了,我想要效仿四哥他们,还请陛下支持!”朱柏神情坚定的回答道。
“好!”朱允熥闻言也不禁兴奋的拍案而起,“十一叔果然是有想法的人,你放心,朕对你和四叔他们都是一样,绝不会厚此薄彼!”
“谢陛下!”朱柏当即道谢。
“那十一叔你想好要去哪里了吗?”朱允熥再次问道,他并不会强制的安排朱柏他们的去向,只要他们愿意离开大明,去哪都可以。
朱柏这时看了一眼旁边的李节,这才再次开口道:“天竺,我要去天竺!”
“十一叔你还真是好眼光,天竺可是个好地方!”朱允熥也看了李节一眼,当即大笑道,他知道肯定是李节给朱柏的建议,毕竟除了南洋之外,天竺的确是最适合这些亲王前去的地方了。
朱允熥说着让人取来天竺的地图,这些年随着大明海贸的发展,大明的海商也踏遍了世界各地,而只要海商到达的地方,都会被他们绘制下海图,朝廷会出高价从海商手中收购这些海图。
地图被打开后,朱允熥也指着天竺给朱柏大概介绍了一下天竺的情况,他这个皇帝可不是白当的,甚至朱允熥已经将整个世界都视为自己的私产,所以对世界各地的情况都了若指掌。
天竺现在正处于德里苏丹国的统治时期,所谓德里苏丹国,其实是指五个苏丹王朝的统称,他们彼此间并没有亲缘关系,甚至种族都完全不同,只是因为他们全都定都在德里,最高统治者又都被称为苏丹,所以才被统称为德里苏丹国。
现在德里苏丹国名叫图格鲁克王朝,这个王朝曾经一度十分强大,多次南征几乎统一的天竺,但是在多年前惨败于帖木儿的手中,连首都德里都被洗劫一空。
经此惨败之后,图格鲁克王朝也彻底的衰落下来,现在的苏丹名叫纳希尔丁·马赫穆德·沙,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将是这个王朝的最后一位统治者,很快就会被新的王朝取代。
不过说实话,天竺的这些所谓的王朝也只能在天竺这边称王称霸,在外人看来根本就是一群菜鸡互啄,比如上面那个号称强大的图格鲁克王朝,遇到帖木儿完全没有还手之力,差点就被灭国。
而且在一百年后,帖木儿帝国灭亡,帖木儿一个名叫巴布尔的后裔被驱逐,他无奈之下率领残兵败将杀到天竺,灭掉了最后一个德里苏丹国,也正是这帮残兵败将,竟然建立了印度历史上有名的莫卧尔帝国,号称印度历史上最强大的帝国。
所以天竺简直就是块毫不设防的肥肉,谁都可以上去啃一口,而且当地的人也都习惯了接受外来的统治者,特别是当地的宗教,更为了适应外来的统治者,将人分为四个等级,使得当地的社会无比稳固,简直就是殖民者的梦想之地。
朱柏虽然选择了天竺,但更多的是出于对李节的信任,他自己对天竺并没有太多的了解,不过现在听到朱允熥的讲解,使得他也多了几分信心,天竺最强大的苏丹也不是帖木儿的对手,而帖木儿却败于大明之手,所以他想要入侵天竺应该也并不是什么难事。
“多谢陛下的介绍,我现在有信心多了,陛下还有什么事情尽管吩咐,臣一定会帮陛下做到!”朱柏最后也向朱允熥表态道。
朱柏可不傻,这几天他也想明白了,朱允熥拿朱梓开刀,并且还让自己亲自押送进京,同样也是想让自己表态,以达到削藩的目的,所以朱允熥的支持也不是白来的,他肯定也需要付出一些东西。
“十一叔果然痛快,那我就直说了!”朱允熥当即拍案道,“我需要将十一叔你树立成为一个典型,给其它的藩王们做一个榜样,所以对于十一叔你去天竺这件事,朝廷肯定会大力的宣传,到时还需要十一叔你的配合。”
“只有这些?”朱柏闻言也再次问道,如果只是这些的话,对他来说倒也不算什么,虽然被当成典型可能会引来其它藩王的怨恨,但他根本不在乎,毕竟以前他和其它藩王也没什么来往,顶多就是和朱梓密切一些,结果还被骗了。
“就是这些,其实这个人选我最先想到的是十七叔,因为十七叔和四叔交好,他受四叔的影响比较大,也更容易被说动,没想到发生了潭王的事,于是十一叔您就成了最合适的人选。”朱允熥也实话实说道。
所谓的十七叔也就是宁王朱权,做为少数几个还镇守在边塞的藩王之一,宁王朱权的日子也并不好过,主要是朱允熥对他更加防备,而且北方的边患解决之后,宁王这些手握重兵的藩王也更加尴尬,交出兵权不甘心,不交兵权朝廷又对他们十分防备,所以宁王那边早就有了效仿朱棣的心思。
“看来我还是挺幸运的,毕竟老十七的本事可是公认的,如果真要争的话,我可争不过他。”朱柏闻言也哈哈一笑道。
宁王号称是老朱庶出儿子中最优秀的一个,经常有人拿他和朱棣相比,别看朱权年轻,但却多次率兵突袭草原,立下了赫赫的战功,相比之下,朱柏的能力虽然也不错,但他镇守南方,少了许多带兵的机会,在名气上可比不上朱权。
“十一叔你太谦虚了,你的能力可不比十七叔差,只是以前没有机会表现自己,现在终于能够像四叔那样率兵出海,日后的成就绝对不比四叔差!”朱允熥再次给朱柏戴起了高帽道。
朱柏闻言也再次谦虚了几句,随后这才和朱允熥聊起了正事,毕竟朱允熥要让他配合朝廷的宣布,这也需要有一个计划出来,另外朱柏要去天竺,同样需要研究一下具体的步骤。
第七百六十二章
宁王朱权
朱梓被问罪的消息还没有平息下去,紧接着朱柏要效仿朱棣出海的消息也再次昭告天下,这个消息一出,再次激起巨大的风浪。
民间对于这件事的反应倒不是很大,无非就是当做是一个新奇的传闻,毕竟这件事和他们关系不大,而且亲王出海的消息也并不新鲜,之前朱棣去美洲,到现在都还在招募人手呢,现在无非就是又多了一个亲王,要去的好像还是佛祖的地盘,倒是增添了一点谈资。
不过相比于民间,官场上对这件事的反响却更加激烈,之前朱梓的事就已经让不少人感觉到,朝廷恐怕会借这件事削藩,结果现在朱柏忽然宣布带着手下出海去天竺,只要有点脑子的事,都会将这件事和削藩联系起来。
虽然传统上削藩是指削弱藩王手中的实力,无论是推恩令还是直接剥夺藩王的兵权,最终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让他们无法对中央皇权造成威胁。
而现在朱柏率兵出海,其实比削藩更加彻底,因为人家直接离开了大明,这也算是一种开创性的削藩方法。
对于削藩这件事,本来就在朝堂上引起巨大的轰动,到现在都还经常有人往宫里递奏本,阐述自己对削藩这件事的看法,支持者和反对者都有,甚至有人在朝会时直接就争吵起来。
结果朝堂上还没有吵明白削藩的利弊,朱允熥这边竟然已经有了动作,朱柏出海这件事之所以传播的这么快,就是因为朱允熥在背后推动。
不过这些官场上的人吵的再怎么热闹,削藩这件事对他们的影响其实并不大,相比之下,真正受到影响的正是遍布大明各的藩王,他们才是最关心这件事的人,如果说之前朱梓被问罪还没有让许多人醒悟过来,那么这次朱柏出海,也彻底的让他们明白,朝廷要对他们动手了。
喜峰口外大宁府,这里东连辽左,西接宣府,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当初捕鱼儿海之战后,许多战俘都被安置在大宁居住,但这些蒙元余孽和大明根本不是一条心,许多人都先后反叛,给大明添了不少的麻烦。
也正是因为大宁不宁,所以才有了宁王镇守塞外的安排,而宁王号称手下带甲之士八万,战车六千,在诸王之中实力第一,而他自己更是文武双全,不但多次征伐北方,立下战功无数,而且还对内治理地方,指挥将士开垦土地,使得大宁一带也快速恢复了生产。
不过在朱允熥登基之后,北方草原一步步被大明纳入囊中,宁王的地位就变得十分尴尬,一来是没仗可打,他手下却养着八万大军,二来大宁距离京城可是相当的近,如果他率兵南下,只要攻破喜峰口,兵锋几乎可以直指京城。
当然宁王也不是笨蛋,在看清了局势之后,他也先后交出近半的兵力,以此来减小朝廷对他的戒心,不过就算如此,朝廷依然在喜峰口驻扎着重兵,明着是防备关外的草原人,但实际上是防备谁,所有人都心里有数。
宁王朱权三十出头,他继承了老朱魁梧的身材,但长相却更像他的母亲,看起来颇为俊秀,只不过最近宁王却是愁眉紧锁,眼睛里也多了几分血丝,显然晚上也没怎么休息好。
“父亲还在考虑湘王的事吗?”正在这时,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来到朱权面前行礼,并且亲自给对方倒了杯茶道,这个少年名叫朱盘烒,是朱权的嫡长子,早早被封为宁王世子,只可惜历史上这位宁王世子死在了朱权前面,到死也没能继承王位。
“潭王野心勃勃,当初我就看出他不是个甘居人下之辈,却没想到他竟然有这么大的胆子,倒是湘王真是好运气,竟然被陛下选中,现在马上就要去天竺了,这世界上的好地方又少了一块。”只见朱权叹了口气道。
“父王,如果实在不行,您就考虑一下四伯的建议,反正美洲那么大,总归有您施展抱负的地方!”朱盘试这时忽然小声建议道。
朱权和朱棣交好,当初朱棣去高丽时,他也曾经给朱棣提供过不少的帮助,比如朱棣那边受女真人骚扰时,朱权就曾经带兵从大明的方向清剿女真人,给朱棣减小了许多的压力。
后来朱棣在高丽站稳脚根,也一直撺掇着朱权跟着他一起去海外,特别是朱棣发现了美洲之后,更是多次给朱权写信,邀请他和自己一起去美洲,以他们兄弟二人的实力,只要联合起来,横扫美洲几乎不在话下。
不过刚开始朱权对朱棣的邀请并没有放在心上,毕竟他觉得海外都是一片蛮夷之地,哪里能和大明相比,更何况他还是大明的亲王,更不愿意远离故土。
但是随着朱权的地位越来越尴尬,他也开始慎重考虑朱棣的建议,毕竟海外就算条件恶劣一些,但至少更加自由,不用像现在这样受朝廷的猜忌。
可以说朱权是除了朱棣等人外,最先对海外动心的人,对于他来说,出海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而且朱权也并不想和朱棣去美洲,因为他觉得美洲是朱棣发现,自己去了未免有些争地盘的嫌疑,所以朱权这几年也一直在考虑去哪里,其中天竺更是他早就看中的地方。
结果现在倒好,天竺被朱柏给抢了先,所以当朱权听说这个消息时,也像是晴天霹雳一般,这几天他都没有睡好觉。
现在朱盘试劝朱权考虑一下朱棣的建议,如果放在以前,他肯定会把儿子骂一顿,但这次他听后却没有生气,而是露出沉思的神色,似乎真的是在认真考虑这个建议。
这让朱盘试也是心中一喜,当即再次道:“湘王已经抢先一步,没了天竺,再往西也没什么好地方了,要么是难啃的硬骨头,要么是野人遍地的荒芜之地,相比之下,还是美洲更好一些,虽然有点远,但四伯在那边已经打下基础,只要咱们过去,借助四伯站稳脚根,日后也不难打下一片基业来。”
第七百六十三章
皇帝的请柬
朱权听到儿子再次劝自己去美洲,他也露出沉默的神色,虽然他和朱棣的感情很好,但他却是个十分高傲的人,所以如果不是逼不得已,他也不愿意跑去美洲。
另外朱权也担心,现在他和朱棣的感情虽好,但前提是两人没有利益上的冲突,但若是到了美洲,两人万一产生矛盾,到时可能连兄弟都做不成了,甚至反目成仇也并非不可能的事。
所以朱权在考虑半晌之后,这才缓缓的开口道:“这件事我再考虑一下,如果有其它的选择,最好还是不要去美洲麻烦你四伯!”
“父亲……”
朱盘试闻言还想再劝,但却被朱权挥手打断道:“好了,你先退下去吧,我需要好好的考虑一下!”
这下朱盘试也不敢再说什么,当即答应一声退了出去,只是出门后他却有些不甘的回头看了父亲一眼。
朱盘试的性格和朱权不同,他是个求稳的人,并不喜欢冒险,如果宁王府由他当家的话,他也根本不会冒险出海,而是交出兵权做一个安乐王爷。
但是朱盘试也知道,自己的父亲肯定不会甘心交出兵权,所以最后肯定会像朱柏那样出海打天下,而朱盘试却不想冒险,所以才他想去美洲,毕竟美洲有朱棣打下的基础,肯定比其它地方更容易立住脚根。
另外朱盘试和朱高炽的私人关系也相当不错,两人经常有书信的来往,甚至就在几天前,朱高炽还从美洲给朱盘试写了封信,信上不但描述了一下美洲的情况,而且还盛情邀请他和朱权一起去美洲。
也正是有了朱高炽的书信,所以朱盘试才终于下定决心,要劝说父亲去美洲,可惜朱权的态度还是有些犹豫,无论他怎么劝都没用,这让朱盘试也有些不甘心。
朱权并不知道儿子的想法,他现在只感到后悔,早知道如此,当初他就应该早点向朝廷表明决心,先一步把天竺给占下来,但现在朱柏要去天竺,他也不好意思再去争抢,毕竟再怎么说人家也是自己的兄长。
想到这里,朱权也不由得叹了口气,随后他伸手把桌子上的地球仪拿了过来,然后放在面前随手拨弄着。
这个地球仪还是当初李节献给老朱,老朱让人仿制了一批送给所有的儿子,不过当初李节只是凭印象画的地图,所以上面的地图并不标准,这些年随着海贸的发展,各个大洲与海洋的地图也越来越精确,所以朱权手中的这个地球仪其实已经十分落后了。
不过这毕竟是老朱赐给儿子的东西,所以朱权对这个地球仪也十分珍惜,平时就放在案头上,没事就拿过来看看,以前他觉得世界真是太大了,大明以外竟然还有那么广阔的土地。
可是这几年朱权却越来越感觉到,这个世界其实也并不大,特别是这几年大明一直对外扩张,朱棣和朱桢等人也出海开疆拓土,剩下的好地方越来越少,现在连天竺也没了,朱权现在只剩下两个选择,要么从南洋往东去大洋洲,要么越过天竺再往西。
但无论是往东还是往西,都有各自的缺点,这些都是朱权无法接受的,朱权想到这里也再次叹了口气,随后又拨弄着地球仪,结果在美洲的位置停了下来。
刚才朱权虽然没有同意儿子的话,但他心中还是有些动摇的,一来是朱棣在美洲打下了基础,他如果去了美洲,的确更容易站稳脚根,二来以他和朱棣的关系,至少在短时间内,两人应该不会发生太大的冲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9/3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