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驸马(校对)第3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3/359


这天傍晚,朱高炽从城外巡视回来,立刻就召集了李芳远和瞿复两人议事,瞿复虽然不是朱高炽的下属,但他们双方已经结盟,在美洲也是共同进退,所以许多事情都会一起做决定。
“遗德,你把东南方高原上的城邦给我们详细的介绍一下!”朱高炽这时对李芳远吩咐道,遗德是李芳远的字,这段时间两人也混熟了,对于能力超卓的李芳远,朱高炽也十分满意,所以许多事情都会和他商量。
“是!”李芳远答应一声,立刻介绍道:“东南高原面积广阔,生活着大大小小的城邦,以我们的调查,估计这些城邦不下百余,虽然这些城邦彼此间征战不休,但他们面对共同的敌人时,也会联合起来,比如以前他们要面对南方的敌人,而现在又多了我们……”
李芳远对东南高原的情况了若指掌,随着他的讲述,朱高炽和瞿复对高原上各个城邦也有更深的了解,总的来说,这些城邦虽然散乱,但也可以划分为七个大势力,每个势力的实力都差不多,再加上彼此牵制,才让高原上维持着一个脆弱的平衡。
高原城邦的南方还有另外一个大势力,相当于大明北方的游牧民族,他们经常找机会杀入高原,抢掠城邦的粮食、女人、财富等,城邦强盛时,也会联合起来南下清剿南方的势力,只是双方都没有灭掉对方的实力。
而随着明人的到来,已经打破了高原城邦之间的平衡,比如那些与明人交好的城邦,他们从明人手中得到武器和粮食,使得自身更加强大,隐然间已经成为高原上的第八大势力。
第七百一十八章
高原城邦
“一个高原就有上百个城邦势力,而且还经常打成一团,简直比春秋战国的时候还要乱!”朱高炽听完李芳远的介绍后,也不禁发出感叹道。
“这也是好事,燕京港这边虽然位于海边,交通方便,但却没有纵深,而这片高原如果掌握在手中,足以容纳大量的人口,而且那里气候温和,更适合粮食耕种,只要有足够的人口耕种,那里就成一个大粮仓,足以成为立国之基了。”瞿复这时却笑着开口道。
“瞿先生所言极是,那些城邦除了少数几个与我们交好外,大部分对我们都极为敌视,甚至随着我们支持的城邦势力增长,他们已经在暗中联合,想要对我们动手,之前我还在担心万一他们杀来,港口这边的兵力不足,但现在世子来了,一切都不是问题了。”
李芳远说到最后时,也露出兴奋的神色,他投靠朱棣这么久了,也慢慢的得到了朱棣的信任,不过他依然对自己现在的位置不太满意,因为他觉得自己的能力不止于此,而战争无疑是证明自己最好的机会。
“这次我带来的军队还是有点少,所以如果能不开战的话,最好还是不开战,等到日后第二批的人来了之后,再开战也不迟。”朱高炽却是犹豫了一下再次开口道。
这次朱高炽带的军队的确不多,满打满算也只有一千多人,虽然这一千多人的装备精良,面对连铁器都没有土人几乎有压倒性的优势,但打败土人之后呢,他根本没有足够的人手占领土人的城邦,所以一向稳重的朱高炽还是想再拖延一下。
当然拖延并不是避战,如果土人真的敢主动挑起战争,朱高炽也绝不会客气,毕竟之前光靠李芳远这些人都能压制住这些土人,更别说他这次还带来这么多人,就算是缺人也不是没有办法,大不了将工匠们暂时武装一下,打不了仗,但维持一下治安还是没问题的。
“李中允,高原城邦的南方有他们的敌人,你们有没有与这些南方的敌人接触过?”瞿复这时忽然向李芳远问道,中允是李芳远的官职,属于王府的属官,虽然品级不是很高,但却握有实权,否则他也不可能管理着燕王府在美洲的事宜。
“这个……并没有。”李芳远闻言愣了一下才回答道,随即又开口解释道,“高原南部的敌人距离这边太远遥远,想要与他们接触,就必须越过整个高原,而且他们主要袭击高原南侧的一些城邦,而与我们交好的城邦,都位于北部和东部,所以连这些城邦也对南方的敌人不太了解。”
“瞿兄的话倒是提醒我了,日后高原迟早要落入到咱们手中,到时南方的敌人也会变成我们的敌人,所以也要提前对他们做一些了解,甚至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利用一下他们。”朱高炽听到瞿复的话也再次点头道。
“世子思虑长远!”李芳远闻言也终于明白了两人的意思,当即也再次道,“据我所知,高原城邦的敌人主要有两支,一支叫奇奇人,另一支叫阿滋人,据说这两只部落的人勇猛善战,虽然人数不如城邦联盟,但却多次以少胜多,甚至杀进城邦中,南方有几个大城邦就因为他们的入侵而衰落下去……”
李芳远虽然对南方敌人了解的不多,但也有所耳闻,现在他把自己所知的讲了出来,也让朱高炽和瞿复对这些南方的部落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总的来说,高原城邦与南方部落的关系,倒是和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一模一样,只是一南一北换了个方位而已,虽然城邦的文明程度更高,但他们反而打不过野蛮落后的南方部落。
如果李节在这里的话,他肯定会想到,历史上这些玛雅城邦之所以衰落,就是受到周边部落的入侵,导致盛极一时的城邦衰落下去,最后许多城邦都被废弃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现在正是玛雅城邦最后的辉煌时期,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几十年后,外部敌人就会杀进城邦,所以就算没有朱棣他们的到来,这些城邦的时间也不多了。
朱高炽和瞿复在听完李芳远的讲述后,也再次发表了一些对城邦和南方部落的看法,虽然这些土人的文明低下,哪怕南方的部落再怎么勇猛善战,也不可能是火枪的对手,但是在总体的战略上,还是要制定出一个计划出来。
当然朱高炽也不会把所有精力都放在高原城邦上面,事实上这段时间他主要还是忙着安置这次迁移来的人口,虽然这次来的主要是工匠,而且都是单身,没有家庭的拖累,安置起来相对比较容易,但也花费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
另外这些工匠安置下来后,也立刻被分派了不少的任务,比如修建城墙、房屋,建立各种作坊,采集矿石等等。
燕京港虽然是朱棣在美洲最大的据点,但这里其实就是一个空壳,城中除了一些商业交易外,根本没有任何的产业,无论是钢铁还是瓷器,都需要从大明运过来。
所以这次朱高炽带来这么多的工匠,正是要在燕京港这里建立起各种产业,使得城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自给自足,减小对大明的依赖,毕竟大明不可能一直支持他们。
不过在安置工匠的时候,也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因为工匠来的时候,李节曾经告诉他们,朱棣会给他们发老婆,结果现在到了美洲什么都没有,女人也没有一起来,虽然朱高炽让人再三解释,女人会在下一批才会送到美洲,但依然有些人等不及。
在这种情况下,朱高炽也只能让人买了一批土人女子,算是暂时稳住了这些工匠的人心,当然这种事也无伤大雅,甚至对于朱高炽来说,他巴不得让这些工匠早点娶妻生子,为燕京港增添人口。
第七百一十九章
美洲物产展览会
就在朱高炽他们研究着怎么拓展在美洲的势力范围时,远在大明的北京城中,也在举行着一场与美洲有关的展览。
银行总部南侧不远,有一座新建的巨大建筑,这座建筑本来是用于商业交流之用,比如一些新生产的商品,会送到这里展出,而一些外地来的商人,也可以来这里发布一些商业信息,毕竟这里可是京城,每天的商品交易数额也极其巨大。
不过今天这里却完全变了个样,宽阔的大厅之中,放置着各种各样的展览品,每个展览品前都有专门的人看管和介绍,这些展览品十分丰富,比如各种矿石、动物的标本、以及各种虽然粗糙,但却用料极为昂贵的装饰品等等。
这些展览品全都是美洲那边的特产,所以展览会的名字自然也叫美洲物产展览会,而举办这场展览会的举办方,名义上是银行,但实际上许多人都知道,其实是驸马李节组织的这次展览会。
随着土豆、玉米和红薯这些高产作物的逐步推广,美洲这个名字也早就传遍了整个大明,其中不少人也从中看到了发财的机会,于是冒着死在海上的风险远赴美洲,黄金港那边的淘金客就是这么来的。
不过淘金客大都是一些穷苦人,真正有门路的商人,光是从美洲收购一些特产再运回大明,就能获得十倍以上的收益,所以这几年市场也有不少号称美洲运来的货物。
只是市场上的美洲货物真假难辨,毕竟去过美洲的人毕竟是少数,许多不法商人直接拿南洋收来的货说是美洲货,价钱立马就能上翻几倍,有不少人都曾经上当受骗。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银行打着美洲的旗号,举办了这场美洲物产展览会,也吸引了不少商人前来参观,毕竟银行的公信力还是十分强大的,所以展览会上的美洲物产肯定都是真的,这样一来,也能让他们分辨市场上美洲货物的真假。
当然除了商人之外,同样也吸引了更多对美洲感兴趣的人,因为这个展览会是不收钱的,任何人都可以进去参观,所以就连北京城外的农户们,也成群结队的赶来看个热闹。
李节站在大厅的二楼,看着下面人头攒动的展览会,脸上也带着几分微笑,虽然他早就知道这个展览会肯定能吸引不少人前来,不过当亲眼看到这么多人来参观时,他还是有些惊讶,要知道展览会已经举行快半个月了,但每天依然是人流如织,足以说明这个展览会的成功。
“姐夫,等到展览会结束后,恐怕会有更多的人冒险去美洲了。”正在这时,朱雪晴端着茶送到李节面前笑道。
“是啊,高炽已经去了美洲,也正式拉开了开发美洲的序幕,这也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光靠朝廷的支持总归是有限的,只有让更多的人参与进去,才能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加快他们对美洲的开发脚步!”李节这时也志得意满的说道。
李节开办这个展览会的目的,当然不仅仅是为了让商人熟悉美洲的物产,更多的则是向整个社会传递一个信息,那就是美洲的富饶,只有这样,才会吸引更多的人自发的赶往美洲,无论他们做什么,都会对朱棣他们在美洲的开拓添加一份助力。
“美洲啊,有时候我真想亲自去美洲一趟,看看那里到底是什么样子?”朱雪晴这时忽然有些向往的感慨道,她虽然是个女子,但这些年掌管银行,眼界见识早就远超常人,对美洲也极为向往。
“是啊,有时候我也想去美洲一趟,可惜在短时间内恐怕是去不了了,除非等到日后蒸汽船能够顺利的来往于大明与美洲之间才行。”李节这时也有些无奈的道。
朱棣定的蒸汽船虽然已经下水海试了,据说性能也相当不错,需要修改的地方并不多,但就算是船造好了,但沿途也需要几个补给的港口,这些港口的兴建也是个问题,所以短时间内恐怕还是无法成行。
“姐夫你就别想了,就算蒸汽船能通行,恐怕陛下那里也不会同意你去美洲的。”朱雪晴这时却忽然笑着开口道。
“我又不是去了就不回来了,陛下他自己不能去,当然要派一个他信任的人去美洲替他看看,这个人除了我还能是谁?”李节却开口反驳道。
“那可不一定,不如咱们打赌怎么样?”朱雪晴却再次笑着开口道,李节的身份实在太特殊了,朱允熥根本离不开他,美洲那里又太过遥远,就算有蒸汽船,也不能保证完全的安全,所以朱允熥肯定不会同意让李节冒险。
“赌就赌,你想赌什么?”李节毫不退缩的道。
“那就赌……”朱雪晴说到这里忽然调皮的一笑,然后仗在李节耳边低语了几句。
结果李节听后也有些不太自然,但随即就一挺胸膛道:“没问题,就赌这个,到时你输了可不要耍赖!”
不过就在李节的话音刚落,下面的会场里忽然变得有些混乱,随后只见两个衙役架着一个中年男人就往外拖,不过这个中年男人边走还边叫喊道:“我的金子!金子!”
“又一个疯子!”李节看着下面的情况也有些无语,根本不用问他就知道,肯定又是黄金区出的事情。
所谓黄金区,也就是展览会的一个特殊区域,里面摆放着从美洲开采的黄金,其中光是金沙就堆成了一个一人多高的小山堆,另外还有几块天然金块,也就是俗称的狗头金,这些展品全都被厚玻璃罩着,参观的人只能看不能摸。
但就算是这样,如此海量的黄金堆积在一起,依然对不少人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冲击,所以这段时间发生了好几次游客失控的事件,对于这些人,一般都是把他们架到会场外冷静一下,官府也不会追究他们的责任。
不过这些黄金倒也提醒了李节,随着美洲的开发,大明也同样面临着一些冲击,而首当其冲的就是他一手建立起来的银行体系。
第七百二十章
黄金与白银
银行总部的地下银库,这里可以说是整个北京城最安全的地方之一,当初银行刚建立时,曾经有人想要挖掘地道进入银库,而且还差点就成功了。
吸取了那次的教训后,银行的地下银库也是数次加固,现在别说用人力挖掘了,就算是用炸药去炸,而且在短时间内也炸不开银库的墙壁,更别说钢铁做成的大门了,所以现在银行中的一些贵重物品也都保存在这里。
这里名叫银库,里面存储最多的自然就是白银,毕竟现在大明实行的是银本位,银行发行纸币的数量,也是以白银做为锚点,可以说白银已经成为大明金融的压舱石。
其实在银行成立之前,大明、包括大明之前的历代王朝,实行的都是铜本位制,白银和黄金一样,都属于贵重金属,平时并不参与经济流通,民间主要使用的还是铜钱。
不过相比较而言,铜的价钱太低,这也导致大宗货物交易时,用铜钱结算十分的困难,特别是随着大明经济的发展,商业也越来越繁荣,铜本位的弊端也越来越严重。
另外随着海外贸易的兴盛,南洋、西域、美洲等地的白银不断的流入大明,导致白银的数量越来越多,甚至在银行成立之前,就已经有商家使用白银结算了,所以在银行成立之后,发行纸币也自然而然的以白银做为本位货币。
所以李节进到银库之后,很快就看到了成堆成堆的白银,这里的白银都是由银行下属的铸币局统一铸造,铸造的形状并没有选择传统的元宝形,而是简单的长方块,这样可以方便的垒在一起,而不像元宝那样需要箱子或架子摆放。
“姐夫你看,这里存储着整个银行将近一半的白银储量,另外还有一半分散在各地的银行之中,以前还有人喜欢把纸币换成铜钱和白银,但这些年纸币的信用越来越高,再加上使用又方便,所以许多人都接受了纸币,甚至连海外的交易也可以使用纸币,所以银行里的白银也越来越多,几乎可以用来盖房子了。”朱雪晴一边走一边向李节介绍道。
银库也分为数个区域,这个区域属于金银区,也是最大的一个区,两人的左右两侧全都是堆放整齐的白银,一排排比人都高,朱雪晴说用白银造房子,绝对不是虚言。
李节看着这些白银却不置可否,依然迈步往前走,而在走到这片区域的尽头时,这里也再次划分出一个界线,里面堆放的是同样规格的黄金,不过相比前面如山的白银,这里的黄金就显得少多了,顶多也只有白银的十分之一。
来到这片存储黄金的区域,李节也终于停下脚步,只见这些巨大的金砖在灯泡的照射下,散发着一种诱人的金光,如果定力差一点的人,说不定就会像展览会上的一些人,当场失去理智扑上去了。
李节并不是一个视金钱如粪土的人,事实上他比任何人都明白金钱的重要性,只是当他达到一定的地位后,金钱对他的作用已经很小了,眼前这些金银对于他来说,也不过是一些贵一些的金属罢了,于他个人并没有太大的用处。
“雪晴,你执掌银行这么久,这几年有没有察觉到一些异常?”李节看着黄金忽然向旁边的朱雪晴问道。
“异常?姐夫你指的是哪方面?”朱雪晴皱着眉头问道,银行已经深入到大明各方各面,每天都有许多的事情要面对,所以朱雪晴也不知道李节的话所指哪里?
“就是眼前这些黄金和白银?”李节指了指身前和身后道。
“黄金和白银?”朱雪晴闻言先是沉思了片刻,随即开口道,“姐夫你说的是海外的金银流入太多,可能会导致金银贬值的事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3/3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