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驸马(校对)第3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4/359


第六百九十二章
燕王发媳妇?
一个工匠问出能不能不去美洲的问题,这让李节也露出为难的神色,从个人来说,他可以理解这些工匠不愿离乡的心情,但从国家和民族的角度出发,有些事情却不得不去做,就像打仗一样,明知道会死人,但当敌人来临时,将士们还是要拿起武器奔赴战场。
想到这里,李节也硬起心肠摇了摇头道:“这是朝廷的命令,从你们接到征调令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无法改变了!”
李节的话一出口,刘四等人也全都是面色灰白,如果说之前他们对李节还抱有一丝希望的话,那么现在连最后这点希望也彻底的破灭了。
刘四几人的反应也在李节的意料之中,所以只见他再次开口道:“其实你们也不必太过担心,虽然出海会让你们远离故土,但对于你们来说,却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机会?”刘四听到李节的话却自嘲的一笑道,“驸马不要取笑我们了,我们只是一帮只知道干活的匠人,无论去了哪里,都要听从上面的安排,哪有什么机会可言?”
刘四的话中带着对朝廷的不满,带着对命运不公的控诉,估计这也是其它工匠的共同想法,毕竟大明这么多人,为什么偏偏要选择他们?而且面对这种强制的征召,他们根本没有反抗的余地。
“刘四,我可不是在取笑你们,美洲那边物产丰富,土豆、玉米等高产的粮食都是从美洲找到了,另外美洲上还有各种矿产,特别是盛产金银,而当的土人却连铁器都不会打造,而燕王则要在美洲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因此对于你们来说,到处都是出人投地的机会!”李节这时再次开口道。
“出人投地?”刘四等人听到李节的话也露出意动的神色。
工匠的地位虽然比商人高,但同样十分低贱,哪怕现在工商业的发展,使得他们的生活富足了许多,但社会地位的地下,使得他们也十分受歧视,出人投地这种梦,他们也曾经做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却慢慢的接受了现在的生活,至于当年的梦想也早就被丢弃了。
不过刘四他们很快就冷静下来,毕竟都是成年人了,自然不会因为李节的一番话而轻易的改变立场,所以刘四也很快再次道:“驸马你的话的确很诱人,可我们都只是普通的工匠,就算跟着燕王去了美洲,出人投地的机会恐怕也轮不到我们吧?”
对于刘四的冷静,李节也颇为赞赏的看了他一眼,随后再次笑道:“你说的不错,但你也不要忘了,乱世才能出英豪,当年太祖皇帝起于乱世之中,现在朝中的那些公侯,绝大部分都是草莽出身,而现在他们却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李节说到这里忽然顿了一下,接着又再次道:“比如以我为例,我是大明的驸马,钱财权势对我来说根本就是随手可得,我的府上侍女仆从无数,只为照顾我的公主的饮食起居,我的儿女从小就有专门的人教导,日后无论他们想做什么,都可以轻易的成功。”
“相比之下,普通百姓的孩子却没有那么幸运,他们生下来就要面临各种问题,绝大部分工匠的儿子依然是工匠,农夫的儿子也依然是农夫,甚至生生世世都是如此,难道你们就不想改变自己儿孙的命运吗?”
李节的这番话听到刘四等人的耳朵里,却让他们心里十分的不是滋味,做为工匠出身的人,他们自然底层生活的艰辛,哪怕现在生活富足了许多,但生活中依然面临着许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对于权贵来说,却根本不值一提,眼前的李节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看到刘四这些人的表情变化,李节也暗自一笑,随即再次加了把劲道:“不过我现在的生活也不是白来的,我祖父善长,于太祖微末之时就辅佐在他身边,后来因为不知进退,而被太祖诛杀,当时我们一家也差点死于刀口之后,这些年我东奔西走,也正是为了给儿孙打下更加深厚的根基,所以富贵向来都是自己争取来的,而不是等来的!”
为了说服这些工匠,李节甚至把自己一家拿出来例子,也的确是够拼的了,这样做的效果也的确不错,刘四等人这时也都露出沉思的神色。
过了好一会儿,只见那个矮胖的崔岭忽然开口问道:“驸马,我有个问题想要请教!”
“请说!”李节微笑着道。
只见崔岭看了看左右,随后这才开口道:“驸马您刚才也说了,我们这些之所以被征召,主要就是光棍一条,而整个工匠营里也全都是男人,根本没有半个女人,如果我们去了美洲,到哪去找媳妇?”
崔岭的问题可谓是直指要害,他对出人投地之类的事情兴趣不大,但却十分关心自己的终身大事,毕竟他也老大不小了,到现在连个媳妇都没混上,这也是他最大的心病。
其实不光崔岭关心这个问题,其它几个工匠头子听到这里也全都抬起头来,出人投头对他们来说有些遥远,但找老婆这种事却近在眼前,特别是对于一群光棍来说,简直就是做梦都想的事。
没想到李节听到崔岭的这个问题却是大笑一声,随即这才回答道:“这个问题你们不用担心,燕王那边早就考虑到了,燕王统治着整个高丽,这次他离开,也会带走大批的高丽女子,另外他还买了一批倭女,专门就是配给你们这些工匠的。”
“真的?燕王还给我们发媳妇?”崔岭听到李节的回答,兴奋的眼睛都发亮了,早知道有这种好事,他之前还闹什么,说不定早就催着出海了。
“大丈夫何患无妻?你们都是技艺精湛的工匠,在大明也许只是报酬丰厚一些,但到了美洲,你们却都是燕王急需的人才,而且我还告诉你们,那边的土人长的和我们差不多,女子也十分漂亮,而且燕王到时肯定会鼓励生育,只要你们能减少,想娶多少个都没有人管!”李节说到最后也于次大笑起来。
第六百九十三章
工匠营的改变
画大饼的出人投地,远没有近在眼前的发老婆更加打动人心,崔岭这些人得知燕王给他们准备好了婆娘,一个个就像是发情的公牛一般,甚至恨不得现在就去美洲。
李节看着眼前这一幕,心中也有些哭笑不得,本来他为了说服这些工匠还准备了不少的说辞,可没想到仅仅只是一个发老婆,就彻底的让他们改变了立场,早知道效果这么好的话,当初征召的时候,就应该直接拿用发老婆来宣传,保证比现在招到的人还要多。
其实这些工匠的反应也很正常,毕竟匠户的社会地位低下,仅比商人高一些,但他们却不如商人富人,地位上又比不上农夫,虽然现在工匠的收入高了,但大明的整体生活水平都在提高,许多女子都不愿意嫁给工匠。
所以工匠也只能在匠户之间嫁娶,但有些匠户家的女子为了更好的生活,还是更喜欢嫁给商人,甚至是农夫也可以,如此一来,工匠中的光棍就比较多了,如果生活在边境,工匠们还可以娶异族的女子,但生活在中原等地,这些工匠就只能打光棍了。
古人都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些工匠一般都没什么文化,对人生也没有太大的追求,老婆孩子热炕头,才是他们人生的最终理想,所以娶老婆这件事对他们而言,可能比生命还要重要。
当然了,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只想着找老婆,比如刘四,他本来就娶过妻子,只是妻子去世,自己又不愿意再娶,所以才孤身一人生活,不过像他这种人,往往都有更大的野心,所以当他听到李节讲述美洲那边的情况后,心中也十分的意动。
趁着这个热度,李节也再次给刘四和崔岭这些人讲了一些美洲的事情,当然主要是挑一些好听的说,比如美洲那边丰盛的矿产以及广阔肥沃的土地,另外还有探索美洲时发生的一些趣事。
比如探索美洲的船队第一次到达美洲时,因为习俗不同,结果不少船员稀里糊涂的娶了当地的女子为妻,为此还有不少船员干脆在美洲定居,他们也是第一批在美洲定居的明人。
李节讲述的这些,似乎每一句都搔到崔岭这些人心中的痒处,虽然明知道去美洲可能要面临很多的困难,甚至日后想要回来一趟也并不容易,但却还是让他们对美洲产生了一种向往。
李节虽然只挑了一些好的方面来讲,但也不算是哄骗这些工匠,毕竟他讲的都是事实,而且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出海去美洲已经不再像以前那么危险,所以这些工匠之前的担心,其实很多都是多余的。
当然了,美洲那边的条件肯定要艰苦许多,毕竟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所以这些工匠到了美洲后,肯定也要比在大明劳累许多,不过朱棣是个赏罚分明的人,只要你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他肯定不会吝啬赏赐。
而且更重要的是,这次朱棣去美洲,人口肯定是最大的问题,朱允熥答应过朱棣,要在十年内支援他五十万人口,加上高丽那边的人,撑死了也不过百万,而朱棣想要迅速的在美洲站稳脚根,就必须停靠这百万人口,这也是他的基本盘。
所以到时朱棣肯定会对自己的基本盘十分照顾,只要有手有脚,就不用担心自己会饿死,更何况朱棣也会鼓励生育,对于男人来说,他可以同时让多个女子受孕,所以鼓励男人多娶也是肯定的,如果女子的数量不足,很可能会与当地的女子通婚,所以一个男人娶多个女子也很正常。
等到酒宴结束之时,李节再次对刘四和崔岭这些人说道:“美洲的情况我已经详细的告诉你们了,也希望你们回去后,把这些消息告诉其它人,希望日后不要再发生之前那样的误会!”
“多谢驸马,小人回去后定会告诉大家,让大家明白朝廷的一片苦心!”刘四与崔岭这些人也拍着胸脯保证道,经过李节这场倾心的交谈,也已经让他们打消了最大的顾虑。
看到这几个工匠头都已经被自己说服,李节也总算松了口气,随后又对这几人勉励了几句,这才亲自送他们回营。
这时其它的工匠也都酒足饭饱,不少人更是喝的东倒西歪,李节也让人把他们送加营地休息,也许等到明天之后,整个营地才会发生一些改变。
看着那些陆续回去的工匠们,李节也终于长出了口气,随后他扭头看了一眼跟在身边的魏主事,这才开口道:“看到了吧,这些工匠所求的并不多,如果你们之前耐心一些,对他们多解释几句,也就不会发生之前的事情了。”
“下官驽钝,若不是驸马点醒,下官恐怕就要酿成大错了!”魏主事也立刻认错道。
“你不是驽钝,我曾经对工部的官员做过了解,你的评价一向都不错,精明强干是个难得的人才,只不过你为官久了,身上沾染了太多官场上的习气,以为自己身为官员高人一等,不屑于与这些低贱的工匠打交道,所以才会出现这种事情!”李节却是毫不客气的指出魏主事身上的问题道。
“驸马教训的是,下官日后一定改正,若是再出纰漏,下官定会亲自向朝廷请罪!”魏主事闻言也是一脸愧疚的再次道。
“嗯,日后还会有更多的人来到登州汇聚,他们也和这些工匠一样,都会乘船出海抵达美洲,到时就看你的表现了!”李节倒也没有太过责怪对方,而是再次敲打了对方几句后,这才转身离开了。
当天晚上,李节的话就通过刘四与崔岭等人之口,飞速的传遍了整个工匠营地,这也引发了工匠们的一轮热议,到处都有人在讨论着美洲的情况,哪怕只是一些捕风捉影的信息,也被他们说的有声有色。
当然在这种热烈的讨论中,还是有一些人对前途感到担心,但总的来说,大部分工匠已经改变想法,开始对美洲之行产生了几分向往,这种改变也让整个工匠营迅速的稳定下来,再也没有之前那种紧张的气氛了。
第六百九十四章
改变方法
“驸马请看,这就是南京那边送来的新式海船,这种船不但更大更平稳,而且船速也丝毫不慢,之前准备的货物也正在往船上装运,到时会和工匠们一起去往济州岛与燕王殿下会合……”
魏主事指着港口中的一排大船向李节介绍道,而在码头上,许多苦力背着一件件货物正在往船上装,使得船只的吃水也一点点变深。
“走吧,咱们上船去看看!”李节迈步上前道,魏主事等人也急忙跟上。
李节来登州可不仅仅是为了安抚工匠,另外还是要视察整个港口的运转情况,特别是各种物资的筹备,这些才是他的本职工作,绝对马虎不得。
魏主事带着李节上了其中一条船,这条船已经装满了货物,船舱里满是石灰的味道,主要是为了防潮,而在船舱里则堆满了一箱箱的兵器和农具。
兵器是为了开拓国土之用,毕竟到达一片新的土地,必须有足够的武力用来自保和扩张,而农具则是为了开垦土地,无论何时何地,人都需要吃饱肚子,所以农业也是第一需要发展的行业。
虽然有工匠,但这些工匠到了美洲,也不可能立刻就把各种工具打造出来,比如就以兵器和农具为例,它们需要先找到铁矿,然后再冶炼、打造等等,需要花费无数的时间和精力,所以还不如直接运过去。
李节在船上仔细的检查了一遍,确保没有什么问题后,他又去了第二条船,这条船上除了兵器和农具外,还多了一些工匠用的工具,这些全都是营地中的那些工匠准备的,毕竟就算再优秀的工具,也不可能赤手空拳的发挥出自己的技艺。
李节亲自将所有船只都检查了一遍,一边检查还一边对着账目,确保这些物资没有出任何的差错,毕竟这次支援朱棣如果出了什么问题,李节恐怕都没脸见朱棣和朱允熥了。
说起来魏主事在处理工匠的事情上虽然有些欠妥,但他在管理物资方面却十分合格,每一笔物资都记录的十分详细,对于李节提出的一些问题,他也是对答如流,这让李节也暗自吐槽,这个魏主事呆在工部实在有点屈才了,他去户部肯定会有更大的发展。
视察过这些物资之后,李节与魏主事等人又开了个会,商量了一下接下来的计划,毕竟物资和人员的运输才刚刚开始,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物资和人员征调到这里,甚至整个计划可能需要花费数十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物资的征调并没有什么好说的,无非就是加强各个方面的监管,防止有人借着征调物资之名中饱私囊,不过这点李节倒不是很担心,毕竟这件事也有锦衣卫和都察院的参与,各个环节都有人监督,就算是他,想从中捞取好处都不容易,更别说其它官员了。
所以传言讨论的重点还是放在人员的征调上,这次工匠的调集出了不少的问题,这点李节之前已经训斥了魏主事等人,所以接下来肯定是要改变征调人员的方法。
对于这件事,李节也直接做出决定,以后再征调人员时,主要还是以怀柔为主,前期宣传一下美洲的情况,然后再列出丰厚的条件,使得整个征调过程以自愿为主,毕竟大明这么多人,总会有人愿意冒险的。
当然了,如果摆放出这么优厚的条件,依然无法招到需要的人手的话,到时再用一些强制手段也不迟,而且这样一来,就算有人不满,反抗也不会太过激烈,毕竟朝廷已经给出不少优厚的条件了,如果反抗不了,他们也只能顺从。
说起来让百姓迁移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初老朱大搞移民时,同样也有不少人反对,但最终这些人还是拖家带口的踏上了迁移的道路,毕竟相比于个人的意志,国家的意志根本容不得这些人反抗。
两天之后,工匠们也终于陆续上船,李节也亲自来到码头给他们送行,同时交待随行的官员,让他们在见到朱棣后,安排好这些工匠们接下来的生活。
朱棣那边也同样在做迁徙到美洲的准备,他和张定边那边也不知道达成什么样的协议,双方合力一处,各种物资都已经汇聚到九州岛上,以那里为基地前往美洲。
不过这些物资和人员到了朱棣那边后,并不会立刻动身,而是需要等到朱棣他们组建一只足够庞大的船队,然后再一起出发,这样可以减少出海的危险,只要不是遇到毁灭性的海难,就不会出太大的问题。
至于蒸汽船,朱棣暂时是等不到了,因为就算是样船造出来,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海试,而且新型的蒸汽船也需要港口补给,所以朱棣还要派人在太平洋上寻找能够补给的港口,这也不是一两年就能完成的。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前期的迁徙肯定还是以风帆船为主,其实风帆船也有自己的优点,比如相比蒸汽船,现在风帆船在载重量上还是有优势的,因为蒸汽船上有沉重的蒸汽机,而且还需要携带大量的燃料和淡水,所以装运货物的空间就小了许多。
另外风帆船经过这些年的改进,特别是随着求真书院的发展,将各种工程技艺大为改进,使得风帆船的性能也大为提升,所以现在的风帆船已经十分适应远洋航行,如果不是蒸汽船的出现,估计后世的那种风帆战列舰很快就要出现了,那也是风帆船的巅峰之作。
送走了工匠之后,李节又在登州呆了几天,主要是又有一批新的物资要运来,另外还有新的人员需要招募,这些都需要李节操心,以前他可以在北京遥控做出决定,但远不及在登州这里做现场安排。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4/3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