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驸马(校对)第2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2/359


然而这种喜悦并没有持续太久,接下来的几天里,雷鸣带着队伍,沿着平原上的河流前行,因为按照经验,留守的牧人一般都会生活在河边,所以他们沿着河走,也有更大的机率遇到牧人。
可惜雷鸣他们的运气似乎已经在天山中消耗光了,一连走了三天时间,他们也没能遇到半个牧人,反倒是干粮已经吃光了,就这样他们还是十分节省的吃,可也只是多坚持了一天,现在人人都饿着肚子。
在这种寒冷的天气里,更需要食物来御寒,所以饿着肚子的使团众人也感觉是寸步难行,幸好雷鸣比较有办法,竟然用陷阱抓住了一头狼,并且还教他们挖老鼠的洞穴,这才让使团众人有了口吃的。
然而使团的坏运气才刚刚开始,因为就在他们努力寻找食物前行之时,天空中的阴云忽然变得更加沉重,随后一场大雪也缓缓的降了下来。
第六百三十一章
总兵宋晟
军营外大雪纷飞,使得整个大军中也多了几分肃杀之气,宋晟站在帐篷中的沙盘前,仔细的观察着天山一带的地形,脑子中推测着帖木儿先锋军可能的去处。
宋晟官拜甘肃总兵官,这次帖木儿率大军来攻,朱允熥也第一时间通知他做好应敌的准备,当时宋晟心中也有些发虚,毕竟他手下能动用的兵力也只有五万人,而帖木儿却号称八万大军,哪怕其中有水分,但也不是他区区五万人能够抵挡的。
不过很快朝廷就派来了援军,而且还是由老将傅友德和燕王朱棣亲自率领,这下也总算是安定了西北的人心,整个西北与宁夏连成一片,准备与帖木儿的大军决一死战。
然而让大明没想到的是,帖木儿的大军却迟迟没有杀过来,反而通过探子发现,只有一支数万人的先锋军翻过天山,进入大明边境。
按说先锋军都来了,后方的主力大军肯定也会随之而来,但现在都已经大雪封山了,却还是没有见到帖木儿的主力大军,这让傅友德和朱棣也都有些疑惑。
不过无论什么原因,帖木儿的主力大军肯定是暂时来不了了,而已经进入到大明边境的数万先锋军,自然成为了大明的猎物,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宋晟这才被傅友德派来寻找帖木儿先锋军的踪迹,准备趁着帖木儿的主力未到之前,将这支先锋军一口吞下去。
宋晟仔细的打量着眼前的沙盘,将所有搜查过的区域都一一标记下,帖木儿的先锋军也十分机警,之前翻过天山时,他们并没有隐藏行踪,可是当后方的大军没有跟上后,这支先锋军就隐藏起来,宋晟来到这里后,也一直没有找到对方的踪迹。
不过宋晟并不着急,冬天才过去一半,天山的道路就算没有完全被封,也不适合大军通过,所以他还有半个冬天的时间,慢慢的寻找先锋军的踪迹。
所以宋晟有足够的耐心,而且这段时间他也将大部分可以藏军的位置都搜查了一遍,剩下的位置已经不多了,毕竟对方也是数万大军,想要完全隐藏行踪根本不可能。
说起来也是多亏了天山这边地广人稀,除了一些放牧的部落外,很少会有人来这里生活,再加上现在天气冷了,许多部落都迁移了出去,更让天山这里万里无人烟。
当然了,今年的情况比往年更加严重,毕竟除了寒冬之外,又有帖木儿派来的数万大军,只要有点脑子的部落都知道,这里肯定要打仗了,所以他们当然要躲的远远的。
“报~”就在宋晟沉思之时,忽然只听外面传来探马的声音,紧接着就见一个探马裹着一身的风雪冲了进来,见到他也立刻大声道,“启禀将军,属下在西南方向发现一伙行人,他们自称是朝廷派往帖木儿的使团,请求面见将军!”
“什么?使团不是被帖木儿扣押了吗?”宋晟听到探马的禀报也露出一脸不敢相信的神色。
对于使团被扣押这件事,整个军中早就传遍了,甚至宋晟这次出兵,傅友德还特意叮嘱他,让他尽量活捉先锋军的敌将,毕竟只有手中有足够的筹码,才能从帖木儿手中将使团换回来。
“他们人在哪里?”宋晟很快就从震惊中清醒过来,当即再次向探马问道。
“就在营门外,没有搞清楚他们的身份前,属下也不必让他们进来。”探马再次禀报道,探马一般都是军中的精锐,虽然不是将领,但地位却极高,因为他们可以随时面见主将禀报军情。
“请他们……”宋晟刚想请这些人进来,但随即心中又生出一股警觉,随即改口问道,“你发现这伙人时,可发现什么异常,有没有发现帖木儿先锋军的踪迹?”
宋晟是担心其中有诈,毕竟使团明明被帖木儿扣押了,现在忽然又出现在这里,而且帖木儿的先锋军也在附近,所以他也担心这可能是敌人的阴谋。
“没有发现异常,我发现这些人时,他们正在雪地中苦苦挣扎,眼看着就要冻饿而死,附近也没有发现敌军的踪迹,所以我才敢将他们带回来。”探马立刻回答道。
听到没有异常,宋晟这才放下心来,刚想说请对方进来,但又想到如果真是使团的人,那他们可是代表着陛下,于是索性站起来,准备亲自去迎接。
宋晟迈步来到营门口,果然见到一伙行商打扮的人,不过这些人却一个个都是十分的狼狈,胡子头发都是乱糟糟的,脸上也有冻出的血口子,看起来应该是受了不少的罪。
“本将宁夏总兵管宋晟,尔等可知冒充使团该当何罪?”宋晟来到营门前直接就给对方一个下马威道,毕竟在没有确认之前,他可不会轻易的相信对方真的是被扣押的使团。
“见过宋总兵,在下傅安,礼部给事中,陛下钦点的使团正使!”傅安上前表明身份道。
宋晟听到傅安的话也有些惊讶的打量了一下对方,虽然傅安形容狼狈,但说话时的语气和态度颇为从容,丝毫没有任何的惊慌,显然不像是假的。
“使团明明被帖木儿扣押了,你们说自己是使团,可有证明身份之物?”宋晟再次问道,这时他心中的怀疑其实已经打消了大半,毕竟傅安的表现实在太像是个官员了。
“将军有所不知,我们被帖木儿扣押之后,他将我们贬为奴隶,每日被逼着干活,后来好不容易才逃出来,证明身份之物也全都丢了。”傅安这时也一脸无奈的解释道。
听到对方没有证明身份的东西,宋晟也是眉头一皱,不过这就在这时,只见使团中走出一胡人模样的人道:“将军,在下是锦衣卫小旗雷鸣,之前被派遣随同使团出使,现有锦衣卫的腰牌,不知可否用来证明身份?”
雷鸣说着拿出自己的腰牌,当初他拼命逃出来,腰牌也是随身携带,所以倒是没有丢失。
第六百三十二章
朱棣与傅友德
军营之中,傅友德与朱棣也在商量着布防的事宜,虽然帖木儿的大军没能在冬天来临之前赶到,但他们也不敢掉以轻心,许多防卫事宜也需要早做准备。
傅友德与朱棣率兵来到西北后,其实面临着两个选择,第一就是以凉州和肃州为根基,在这里与帖木儿的大军决一死战。
这样做的好处是凉州和肃州的城墙坚固,是西北最重要的军事重镇,他们可以占据地利之势,但缺点却需要放弃这两州以西的地区,要知道西边还有安定、沙州两卫,以及一些依附于大明的藩属势力,如果放弃这些地方,就算打赢了帖木儿,大明的损失也会很大。
而另外一个选择,就是傅友德和朱棣率兵西进,在大明的边境与帖木儿决战,也就是安定卫和沙州卫这两地,甚至再向西到达哈密等地,将帖木儿挡在国门之外。
这样的好处是战争发生在境外,不会对大明境内的百姓造成什么影响,但坏处是这些地方的城防不如凉州等地,甚至可能需要与帖木儿在野外决战,而不是发挥明军守城的优势。
对于这两个选择,朱棣与傅友德在商量之后,最终还是选择了第二个,因为他们清楚的知道,帖木儿的骑兵虽然很强,但明军的骑兵也不是吃素的,另外最关键的是,明军已经大规模使用火器,无论是火枪还是火炮,都能在最大程度上克制骑兵,所以他们有把握在野外击败帖木儿的大军。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朱棣与傅友德也率领二十万大军抵达沙州卫,这里距离哈密很近,哈密本来由蒙古人统治,自成一国,不过大明多次打败蒙古人后,这里的蒙古人也向大明投降,成为大明的藩属之一,历史上朱棣在位时,还在这里设立过哈密卫,成为大明边境的三大情报中心之一。
“大将军,哈密的那个帖末儿还没有把情报送来吗?”朱棣一边打量着眼前的地图一边向旁边的傅友德问道。
现任的哈密王名叫安克帖末儿,与帖木儿的名字还有点像,不过两人并没有任何关系,帖末儿是个精明的老头子,在朱棣他们率军到来后,立刻就亲自跑来参见,毕竟他的哈密国只是个小国,猛然间看到这么多明军到来,吓的他们还以为明军要彻底的剿灭他们呢?
不过对于哈密这个小国,傅友德和朱棣都没什么兴趣,而且对方早就成了大明的藩属,所以也没必要在他身上花费太多的力气,所以在见到哈密王后,他们也给对方下达命令,让对方把哈密一带的势力分布,以及地理情况全部详细的写下来上交,以便于大军作战。
“还没有,我已经派人去催了,想来也快了。”傅友德这时戴着一副老花眼镜回答道,他年纪大了,老眼昏花的厉害,只有戴上眼镜才能看清地图。
“哈密国虽然是早就向咱们大明称臣,但他们毕竟是蒙古人,与我们并不是一条心,您说如果帖木儿杀过来,他们会不会投靠对方?”朱棣忽然再次猜测道。
哈密只是西域各个小国的代表,当初蒙古人的势力崩溃之后,西域诸国也是乱成一团,其中蒙古人的势力还是相当的大,这些人与帖木儿同出一源,所以朱棣也在担心他们会不会投靠对方,到时掉过头对付大明。
“这个还真不好说,不过这些西域诸国全都是畏威而不情德,所以之前我派宋晟主动出兵,只要他能灭掉帖木儿的先锋军,定然能够威慑诸国,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傅友德这时也沉声道。
“原来大将军派宋晟出击还有这一层用意,本王倒是疏忽了!”朱棣闻言也不由得敬佩的向傅友德拱手道。
朱棣与傅友德相处的还是十分愉快的,事实上当初他年轻时,就曾经跟随傅友德一起杀进草原,所以两人也是旧识,这次傅友德被委任为大将军,朱棣做为他的副手,两人一个老成持重,一个勇猛精进,倒也配合的十分默契。
“殿下客气了,我年纪大了,这一仗打完后,也是时候回家含饴弄孙了,倒是殿下你正当壮年,又胸怀大志,日后必定会成就一番不输于太祖皇帝的伟业!”傅友德这时也笑着向朱棣道。
虽然傅友德这些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外领兵,但对朱棣的事,他也知道不少,毕竟做为大明的高层,有些消息是瞒不过他的,再加上这段时间他和朱棣的相处,也从朱棣那里知道了更多的事情,所以他也越发的佩服朱棣。
听到傅友德的话,朱棣却忽然灵光一闪,当即笑着向傅友德道:“大将军您可一点都不老,否则陛下也不会任命您统率三军,所以日后您就算是想走,恐怕陛下也不会答应的。”
“殿下就别给我戴高帽了,自己的情况自己清楚,所以战后我肯定是要辞官养老的。”傅友德以为朱棣只是恭维自己,于是也随口回道。
不过就在傅友德的话音刚落,就见朱棣忽然再次道:“大将军既然去意已决,那我就不说什么了,只是不知大将军可有意去海外走一走?要知道美洲那边的风景可相当不错,物产也极为丰富,倒是十分适合养老。”
听到朱棣话中的意思,傅友德也差点笑出声来,搞了半天,朱棣竟然把主意打到自己头上了,不过紧接着他又心中一动,似乎想以了什么,当即沉默了片刻之后,这才抬头道:“多谢殿下,不过我年纪大了,恐怕受不得海上的风浪,不过我倒是有几个孙儿颇喜冒险,如果殿下不嫌弃的话,日后就让他们代老夫走一趟吧!”
傅友德之所以认为自己在打完这一仗后要回家养老,并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年纪太大,最重要的是打完这一仗后,输了就不必说了,肯定要被问罪,如果赢了,他也会和蓝玉一样,面临着功高震主的局面,所以肯定也会退出军中。
而到了傅友德这种层次,他已经不放心把所有鸡蛋都放在大明这个篮子里了,所以才决定派几个孙子跟着朱棣,这样两头下注,哪怕大明这边出问题了,也能保留一部分血脉。
第六百三十三章
叉力失之战(上)
叉力失,古称焉耆,翻译为汉语为黑城,历史上的焉耆国也是西域强国之一,曾经多次与中原王朝发生过战争,后来大唐灭掉高昌后没几年,顺手也把焉耆灭掉了,从那时起,焉耆这个名字就彻底的消失在历史上了。
焉耆国早就灭亡了,西域诸国也消失在历史之中,但西域却还在,这里毕竟是东西方交流的必经之地,所以在这条古都的道路上,依然有不少城市存在,比如叉力失就是其中的代表。
不过今日的叉力失城下,却没有了往日的喧哗,反而只剩下无尽的肃杀,两支截然不同的大军列开阵营,大战也是一触发。
中军之中,宋晟也一脸凝重的打量着眼前的这支来自中亚的军队,只见对方主要以骑兵为主,参上骑兵手执弓箭,腰挎长刀,与元人的骑兵几乎一模一样,事实上这支骑兵本就是以蒙古人为主,另外还混合了一些突厥人、波斯人。
对面的骑兵之中,哈里勒也同样在打量着眼前的这支明军,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明军竟然不是以骑兵为主,而是以步兵为中军,骑兵布置在两翼,而且步兵也分为数种,其中前阵有长枪兵、盾牌手,而在后面则是一排排的火枪兵。
对于火枪这种武器,哈里勒并不感到陌生,毕竟他们也经常使用火器,只是他也没想到,明军竟然大规模装备了火枪这种武器,而且看样式也颇为精良,就是不知道威力怎么样,而在两翼的骑兵之中,还隐藏着一些看不真切的兵种,也不知道是什么?
大明的精锐与帖木儿的骑兵,双方都是第一次相遇,所以彼此也十分的谨慎,都没有急着发动进攻,彼此都在观察着对方的情况。
说起来双方之所以会在叉力失这里相遇,主要也是宋晟四处搜寻对方的踪迹,最后终于在叉力失附近发现了这支骑兵,于是这才率大军前来,结果双方终于在叉力失城下遭遇。
哈里勒这时也有些后悔,本来他做为先锋军,已经打通了天山关隘,为大军铺平的道路,但他却没想到后方的大军生变,他的祖父帖木儿也染病倒下。
当时哈里勒接到祖父病倒的消息时,甚至想要立刻就撤兵,但是又担心坏了祖父东征的大计,所以只能暗自忍耐,结果后来帖木儿的病虽然好了,但却命他原地坚守,等待明年大军与他汇合。
既然大军没来,哈里勒也十分谨慎,他率领大军藏在天山山麓的一处山谷中,而且他们也带着充足的物资,完全可以慢慢的熬过整个冬天。
但是五万人窝在军营之中,时间一久,肯定会出问题,哪怕有充足的物资也不行,甚至之前军营中还出现营啸的惨剧,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哈里勒与手下人商议过后,决定率兵出来活动一下,而叉力失城则是他们的目标。
本来按照哈里勒的计划,他们将直接打下叉力失后,将整个城市洗劫一空,到时有了这座城中的物资和女人,也可以让营中的将士更加安心。
然而让哈里勒没想到的是,他才刚率领大军来到叉力失城外,竟然迎头遇上了追杀而来的明军,于是双方就在城下摆开军阵,只是哈里勒并不知道,明军早就寻找他很久了,这根本不是一场遭遇战,而是一场追击战。
真正的战场根本没有半点浪漫可言,有的只是赤裸裸的血腥与残酷,双方都知道对方是自己的死敌,没有半点和解的可能,所以战前也没有任何的废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2/3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