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驸马(校对)第2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9/359


“就是,兄弟你快说吧!”这时也有其它人市场催促着,引得其它人也连连附和。
看到众人渴求的目光,说话的人也终于露出满意的笑容,接着这才开口道:“好吧,既然大家都想知道,那我就直说了,咱们坐的这辆车名叫蒸汽机车,因为它就是靠蒸汽机带动。”
“蒸汽机?”有人闻言疑惑的自语道,“我只听说过织布机、投石机,这蒸汽机是什么机?”
“就是啊,这又是蒸又是汽的,我怎么听着像是蒸馒头啊?”这时又有人疑惑的道。
“嘿嘿,这点你们还真猜对了,蒸汽机虽然不是蒸馒头用的,但它的确需要架锅烧水,然后用水蒸出的汽带动车子跑起来,所以这蒸汽机车只要足够的煤和水,就可以一直跑下去,永远不会觉得累!”说话的人也终于揭开了谜底道。
然而他的话却引发了许多人的质疑,因为用蒸汽带动这么沉重的车子,怎么听都有些不靠谱,当然这也不能怪这些工匠没见识,对于没学过物理的人来说,用蒸汽带去机械转动的确违背了人的直觉。
面对其它人的质疑,说话的人却是一脸不屑的回敬道:“爱信不信,这些可都是我师兄亲口告诉我的,另外实话告诉你们,这车子可是当朝驸马亲自设计的,求真书院的院长和一些老先生花费了好几年才造好,你们要是不信,去前面问一下驸马就知道了!”
得知这辆蒸汽机车竟然是驸马李节亲自设计的,这让不少人也终于露出了信服的表情,毕竟李节的大名可是无人不知,他设计的热汽球甚至能把人带上天,更别说区区在地上跑的车子了。
类似的对话也在其它几个车厢中上演,就连最前面的朱允熥,这时也在兴奋的向李节询问个不停,虽然他比其它人更加了解蒸汽机车,但第一次乘坐上这种车子,依然让他压抑不住心中的兴奋。
“姐夫,这蒸汽机车的速度不比奔马慢,那岂不是说,咱们在下午就能到达太津?”朱允熥这时再次兴奋的问道。
“差不多,北京到太津有三百里左右,以前骑马也要跑上一天,主要是马匹的耐力有限,速度会渐渐的变慢,除非中途换马,这样以最快的速度来计算,也要骑上大半天,而我们的蒸汽机车可以一直保持最高速度,所以大半天也就能到太津。”李节大概计算了一下道。
“那以后是不是也能保持这个速度?”朱允熥这时再次兴奋的追问道。
他们这次出行,因为是首次出行,所以火车根本没有满载,毕竟一共才六节车厢,而且坐的人也不是很多,日后实际运行时,火车肯定会拉更多的车厢,而且上面也会装满了货物和人,所以速度肯定比现在要慢。
“不好说,不过刚开始肯定会比现在慢一些,不过蒸汽机车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另外蒸汽机的效率也有待提升,所以日后的蒸汽机车很可能会再次提速。”李节想了想这才回答道。
虽然后世的蒸汽火车早就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据李节所知,后世的蒸汽火车速度甚至能达到八十公里每小时,也就是说从北京到天津,不过两个小时就能到达,四个小时就是一个来回,比他们现在可快太多了。
至于后来的内燃机火车,以及更先进的高铁和磁悬浮,那就更不必说了,可惜现在的条件有限,就算搞出内燃机,也没有石油,不过电力倒是可以考虑一下,毕竟发电并不是什么太难的事,至少比开采石油要容易一些。
“大半天就能到太津,如果从北京修一条到南京的铁路,岂不是说七八天就能到达南京?”朱允熥再次兴奋的一拍大腿道。
放在后世,如果一个人听说自己要坐七八天的火车,肯定会感到无比的绝望,毕竟一个星期都要呆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简直比坐牢还要难受。
但是对于大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用七八天时间就能从北京到南京,简直就是飞一般的速度,毕竟平时想要从北京去南京,最少也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而且还要忍受着舟车劳顿,体弱的人恐怕在路上就要累得病倒了。
“陛下,现在想把铁路修到南京去实在太早了,别的不说,光是黄河和长江这两条天险就没办法跨越过去啊。”李节无奈的提醒道,现在桥梁技术可不怎么样,别说长江了,连黄河上都没有一座真正的桥梁,顶多就是用浮桥来连接河两岸,总不能让火车也从浮桥上过吧?
李节的话也像是一盆冷水似的,一下子把朱允熥给浇醒了,随即他也不禁扼腕叹息道:“我竟然忘了地面上还有河流湖泊这件事,这倒是个大问题,总不能因为这些河流阻挡,就不修铁路了吧?”
“陛下放心吧,河流上也可以修桥的,当然一般的桥可禁不住蒸汽机车的重量,必须要用钢铁水泥修建桥梁,咱们大明的钢铁产量还不足啊,所以日后朝廷也一定要重视这方面。”
李节也顺便给朱允熥再次提了个醒,让他重视钢铁的问题,毕竟对于一个国家而言,钢铁产量是最直观的国力体现。
第五百九十六章
礼物
下午时间,蒸汽机车也终于抵达了太津,这边的车站也早就围满了看热闹的百姓,当看到蒸汽机车轰隆隆的开进来时,围观的百姓也不禁惊叹连连,更有不少人看傻了眼。
蒸汽机车并没有在太津站停留太久,而是加了水和燃料后,就立刻再次启程回北京,毕竟这次朱允熥不是一个人出来的,而是文武重臣都在车上,他们可不能离开京城太久。
另外这是蒸汽机车的首次运行,同样也需要测试一下机车的性能,以及铁路的路面情况,所以来回两条铁轨都需要测试到,以便更好的了解车子和铁路的情况,为此郭正林和解缙他们都带人呆在车头的位置,一路上都在记录着各种情况。
等到夜里将近两更天的时候,蒸汽机车也终于回到了北京车站,虽然天已经黑了,但车站外依然围满了人,有些是从早上守到现在,有些则是之前没听到消息,白天才赶了过来。
因为天已经黑了,蒸汽机车“轰隆隆”的开了过来,特别是车头的烟囱上向外喷着火光,看起来更像是一头喷火的巨龙一般,有些半路赶来的百姓也吓的不轻,那些早上已经目送着蒸汽机车离站的百姓,这时也满是优越感的看着那些惊恐的百姓。
张老爹探着头看着窗外熟悉的景色,满脸都是激动的神色,他以前恐怕做梦也不会想到,竟然只需要一天时间,就可以在北京城和太津之间走个来回。
想当初张老爹年轻的时候,有一次去太津干活,用一双脚板足足走了五天,才从北京走到了太津,回来的时候又走了五天,如果当时有人告诉他,日后他能在一天内从北京到太津间走个来回,恐怕他会认为这个人肯定是个疯子。
蒸汽机车进站后缓缓的停下,车厢里的工匠也全都站了起来,不过这时只见那个年轻人又走了进来,这时工匠们也都知道,这个年轻人是车上的伙计,专门为客人服务,今天他们在车上吃的午饭和晚饭,都是由这个年轻人送过来,甚至想要喝水,也只需要和这个年轻人说一声就行。
只见年轻人进来清了清嗓子,然后这才高声道:“各位客人请稍等片刻,陛下和前面的各位大人正在下车,另外陛下也给各位准备了一份小礼物,做为这次你们参加蒸汽机车首航的纪念!”
年轻人说完转身出去,很快就推出一辆车子,车上堆放着高高的礼盒,然后一人发了一份,这让在座的工匠也再次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张老爹也很快拿到了自己的礼物,这份礼物有两个,下面是个大一点的纸盒子,上面则是一个小点的木盒子。
这份礼物虽然是打着朱允熥的名义送的,但朱允熥肯定不会想到这种小事,事实上这些礼物同样也是李节让人准备的,毕竟这么有意义的事,当然也要给参与者留下一些念想。
无论是纸盒子还是木盒子,都十分的精巧,而且外面还用丝绸带子绑着,可以十分方便的提起来。
而在拿到手的那一刻,张老爹就恨不得立刻打看,毕竟他活了大半辈子,也是第一次收到别人送的礼物,更何况这还是皇帝陛下送的,自然更让他好奇盒子里的东西。
不过盒子绑着丝带,而且他们马上就要下车了,这时打开也不方便拿,而且在众目睽睽之下,张老爹也不好意思立刻打开礼物,这样显得自己太猴急了。
其实车厢里的不少人都和张老爹一样的想法,所以这时虽然抱着盒子,但却没有一个人打开,而他们也没有等太久,等到前面的朱允熥等人下车后,他们的车门也被打开,然后年轻人招呼着他们一个个下了车。
张老爹抱着礼物走下车,一眼就看到了人群中站着的三个徒弟,其中大徒弟也最先看到他,当即兴奋的冲他直挥手,随后三个徒弟一拥而上,将张老爹接了出来。
“师父,车上都有什么,你们真的跑到太津去了?”二徒弟拉着张老爹的手兴奋的追问道,他们在车站守了一整天,这一天都在讨论着车上的情形。
“车上倒是挺漂亮的,刚开始我都不敢坐,我们也的确去了太津,而且刚过午后就到了,那边也有一个大车站,不比咱们北京这边小。”张老爹笑呵呵的回答道。
“师父,我帮您拿着吧,这盒子里是什么?”三徒弟最有眼色,这时伸手接过张老爹手中的礼物,然后也好奇的追问道。
“这是陛下送给我们这些人的礼物,说是拿回去做个纪念,我也不知道里面是什么。”张老爹再次回答道。
“那还等什么,咱们快回去打开看一看吧!”三徒弟闻言也十分兴奋的道,这可是皇帝送的礼物,想来应该不会太差。
大徒弟和二徒弟也同样十分好奇,当即拉着张老爹就往住的营地走,他们这些工匠干完活后,就被召集到车站这边,因为人数太多,所以只能住在帐篷里,不过条件并不差,平时的一日三餐都有人负责。
张老爹师徒四人回到住的帐篷,三徒弟也迫不及待的把两个盒子解开,二徒弟抢过下面的纸盒子,打开后这才发现,里面竟然是盒子点心。
“只是一盒点心?”二徒弟也有些失望的道,虽然点心散发出来的香味十分诱人,但还是和他的期望差了一点。
张老爹看到点心却十分开心的道:“陛下还真是有心了,这点心我们上车的时候就吃了,当时我还想着给你们留点带回去,但因为太好吃了,结果一不小心就吃光了,你们快尝尝!”
三个徒弟闻言也全都伸手抓了一把点心就往嘴里塞,果然发现香甜无比,比他们以前吃过的点心都要好吃,这让他们也感觉师父这趟果然没有白去。
不过三个徒弟都很懂事,一盒点心吃了一点就被合上,因为他们要带回去给师娘和几个师妹尝一尝,而这时张老爹也把那个精巧的木盒子拿了过来。
第五百九十七章
朱棣的信
张老爹小心翼翼的将盒子上的绸带打开,然后掀开了盖子,结果发现盒子里竟然放着一个精巧的蒸汽机车,确切的说应该是个模型,但做工极其精巧,几乎与他们之前乘坐的蒸汽机车没什么两样。
“好精巧的车子!”三徒弟手疾眼快,这时也抢先拿起盒子里的车子,结果发现车子的轮子竟然还可以转动,这也让他大呼惊奇。
“让我看看!”二徒弟这时一把抢过来,结果他也感觉手中一沉,随即就惊讶的叫道,“师父,这东西好像是铜的吧,毕竟铁的可没这么重?”
张老爹也怕徒弟抢坏了,当即伸手接过车子的模型掂量了一下,他是老铁匠了,金属的材质在他手上一掂量,立马就能感受出差别来。
“重量像铜,但好像更重一点!”张老爹说着低头仔细打量了一上车子的材质,发现使用的金属白亮,并不像纯铜,于是他也很快判断出,“这铜里应该加了另的东西,所以颜色才会这么白亮,仔细观察才能看出一点泛黄。”
张老爹的话也让三个徒弟凑近了观察,果然发现车子的材质很不一般,白中透亮,看起来像是白银,但却比白银更亮一些,而且也比银要坚硬的多。
“师父,铜里加锡是青铜,这东西重量像铜,你觉得里面加了什么?”一直没有开口的大徒弟这时也好奇的问道。
“这东西比铜重,说明里面加的东西应该也比铜重,平时能见到比铜重的东西,也就是白银和黄金了,这东西看起来又像白银,该不会真的加了白银吧?”张老爹说到这里又掂量了一下这个车子模型的重量,发现最少也有三四斤重。
“师父,这么重的东西,如果真的是白银的话,那岂不是值老鼻子钱了?”三徒弟闻言也瞪大眼睛问道。
“笨蛋,刚才师父不是说了么,这东西主要是铜,里面可能加了白银,并不是纯银。”二徒弟拍了三徒弟一巴掌道。
“铜也值钱啊,这么大一块铜,化了也能铸不少铜钱呢!”三徒弟再次兴奋的道。
“老三你可真会捡芝麻掉西瓜,这个车子铸造的这么精巧,光是为这份工艺,就比这些铜要值钱,更何况这还是陛下赏赐给师父的,要是我,无论别人出多高的价我都不会卖!”大徒弟这时也对三徒弟笑道。
“说的不错,等下把这东西藏到祖师爷的牌位后面,就当咱们的传家宝了,以后你们三个的技艺谁最精湛,这份传家宝就给谁!”张老爹大手一挥做出决定道。
张老爹可能做梦都没有想到,正是他的这个决定,使得在几百年后,张氏家族保存完好的火车首次试航的纪念品,被拍卖出几千万明元的天价,成为历史上单价最高的纪念品之一。
与此同时,李节也拿着自己的纪念品回到家中,火车首航的纪念品其实分为三个等级,最普通的就是铜银合金制造而成的火车模型,主要是发放给民夫和工匠们,好一点的则是铜金合金铸造的火车模型,比如他手里的这种。
而最高等的只有一份,就是纯金打造的火车模型,只送给朱允熥,被他带到宫中收藏,而且他的那个业精于勤模型不但轮子能动,各个部件也能拆下来,简直就是个微型的蒸汽机车,如果不是造价实在太高,李节也想给自己造一个。
“爹爹,你带什么礼物回来了?”李节刚进内宅,就见一个虎头虎脑的小家伙飞奔而来,正是他的儿子李重贺,小名丸子,而在他的身后,还跟着两个小跟屁虫,全都是女孩,其中一个是他和朱玉宁的小女儿,另一个则是和朱雪晴生的女儿。
“给,和妹妹一起玩去吧,别玩坏了!”李节直接把礼物丢给儿子道,纪念品里有点心又有玩具,刚好给孩子做礼物。
丸子接过礼物兴奋的高呼一声,然后抱着礼物就往里面跑去,两个丫头也不理李节,跟着丸子后面扭头就跑,边跑还边“咯咯~咯咯~”的叫个不停,后面的侍女也紧紧的跟着,生怕她们摔了。
看着跑远的三个孩子,李节也不禁会心一笑,随着自己娶妻生子之后,他也越来越觉得自己属于这个时代了,至于上一辈子的事,则被他当做一个比较长远的梦境。
天已经黑了,李节虽然已经在火车上吃过晚饭了,但朱玉宁还是让人准备了宵夜,所以当李节回到内宅时,朱玉宁也立刻让人把宵夜送来,然后夫妻二人边吃边聊。
“夫君,这次蒸汽机车的事也忙完了,接下来是不是能休息一段时间了?”朱玉宁看着李节有些消瘦的脸庞也不禁心疼的问道。
这段时间李节可是没一刻清闲,之前去了南京办案,而且回来的路上又遇到袭击,让她担心的寝食难安,好不容易回到京城,又忙于处理蒸汽机车的事,有时就睡在铁路那边,一连几天都不回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9/3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